第九章 早朝

皇帝並非每日都要上朝,而且,即便是上朝,也因禮儀規矩繁多,處理不了幾件政事,充其量也就是御門聽政。

朱由校決定今日上朝並非他要告訴大明的文武百官,自己要開始勵精圖治,做大臣們所期望的賢君,他只是想告訴這些東林黨的大臣們,自己還活着。

從天剛微微亮開始,朱由校就不得不早早起牀,開始盥洗。

這是他來到成爲大明皇帝以來第一天上朝的日子,坐在龍輦上的朱由校看着遠方層層疊疊的硃紅色紫禁城,不禁有一種睥睨天下之感。

這也許就是做帝王的感覺,九州四海,億萬庶民彷彿由自己一人主宰,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

朱由校深知,從正統以來,大明朝的皇帝就被這龐大的文官體系控制在了這紫禁城之內,哪怕是自己這位身體的前身也是在努力了七年後,才勉強依靠錦衣衛和東廠,不再受文官牽制而已。

但關係着國計民生的大明財政和賦稅依舊控制在他們手裡,自己依舊沒有改變現狀,依舊國窮民乏,富了的是那些如蠹蟲一般的宗室勳貴,官僚士紳。

萬曆年間的張居正嘔心瀝血十年也沒能成功,何況自己。

但朱由校只不過是用了錦衣衛和東廠,重用了幾個聽話的官僚而已。

這些東林黨大臣們就已經開始厭惡起了自己,並不希望自己能長久的活下去,家裡的筆記只怕早就把自己罵了個體無完膚。

從這些還站在朝堂上的東林黨官員的眼中就可以看出他們那不善的目光和失落的表情。

朱由校很欣賞這種感覺,欣賞這種你想吃掉我,卻沒有吃掉我的快感。

從萬曆以來,大明的臣子特別是東林黨人就開始厭惡起了自己的皇帝陛下。

這是不可避免的,君臣關係的惡化本就是土地兼併日益嚴重,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的直接表現,朱由校不可能依靠妥協就能緩和,除非這些自私的利益集團們能土地都吐出來分給日益增多流民,並有義務繳納商業稅的覺悟。

不過,從歷史上崇禎時期,崇禎帝屢次請求大臣捐銀救國,以及一遇戰事就加徵百姓賦稅的舉動就可以看出,這些江南士紳們已經擁有了資產階級的某些特徵,如自私與目光短淺。

朱由校冷眼一瞥,現朝堂上雖然部院大臣和內閣大學生基本上已被閹黨把持,但在中下層以翰林院、詹事府等爲代表的清流機構依舊充斥着大量的東林黨成員。

東林黨的官員們從知道皇上居然沒死,且還宣佈今日要早朝的時候,就知道謀劃已久的陰謀破產,有如喪考妣者,害怕被朱由校治罪而面帶悽然之色,有依舊鬥志昂揚,決定來一次不成功便成仁的流芳百世之舉。

東宮右諭德張雍是sx人,但卻是東林黨領袖人物李三才的門生,一向已在世諸葛自詡的他則既沒有垂頭喪氣也沒有表現出大義凜然的態度。

從進入朝堂的一刻,就一直沉默寡言的張雍內心裡卻在籌劃着如何應對接下來的變局。

從自己聽此恩師建議上表彈劾自己恩師李三才,並與閹黨要人物即吏部尚書崔呈秀結爲兒女親家起,張雍一直把自己視做爲東林黨崛起而臥薪嚐膽之人。

他不甘心自己和鄭三俊等朝中大臣所支持的信王失敗,他相信只要自己還沒有被朱由校罷職,他就有機會讓龍椅上坐的人變成朱由檢。

朱由校沒有注意到張雍,在羣臣高呼萬歲之後,他纔開口道:”承蒙祖宗護佑,上天眷顧,朕從四五月落水染病以來,病情雖日益加重竟至於臥榻不起,但僥倖又活了過來,如今反而龍體康健,仍能爲大明萬千庶民主政數十載,不知道衆位愛卿此時心情如何?“

朱由校這句話有些無賴之徒的挑釁意味,老子沒死,你們計謀沒得逞,現在是什麼心情,表一下感言。

”陛下痊癒自然是社稷之福“,大學士魏廣微先站了出來,其他官員見此也只好跟着附和,其中一東林黨官員還不由得罵了一句:”無恥閹賊,趨炎附勢之徒耳。“

“魏先生因朕痊癒而高興,此言更是忠君之言,何來趨炎附勢之說,翰林院官員修朕實錄時,務必記上這位愛卿之無稽之談,以儆效尤!同時,加封魏先生太傅,賜鬥牛服。”

朱由校這麼一說,那逞口舌之快的東林官員只得閉嘴,他可不想被史書記成自己是一不君不義子人,不過心裡卻更恨朱由校了。

大學士魏廣微則是感激不盡,常言道,做官者,生當爲太傅,死當得文正,自己即便現在不是輔,但得皇上如此恩德也該知足了。

不過,就在東林黨官員緘默不語,魏廣微等閹黨積極言要團結在以陛下爲核心的中央領導周圍時,又一東林黨官員工科給事中陳憲卿站了出來:“陛下,微臣今日要冒死彈劾司禮監秉筆魏忠賢,特獻上魏忠賢二十條大罪,請陛下誅殺魏忠賢,以還大明朗朗乾坤!”

“陛下,微臣也要冒死彈劾魏忠賢!”

這時候,都察院湖廣道御史徐必謙也站了出來,與此同時,又有幾個科道言官,甚至還有翰林院的清流也站出來彈劾魏忠賢。

朱由校本想在宣告自己沒死之後就直接退朝,然後與幾個內閣大學士和司禮監再商量加徵商稅以解民困一事,可他沒想到這些東林黨的官員居然會趁着今日早朝一窩蜂的彈劾魏忠賢,就像是預先約定好了似的。

朱由校沒有提前表態,只是冷聲問道:”還有要彈劾司禮監秉筆魏忠賢的嗎?“

“有!”幾個沒預先寫摺子彈劾魏忠賢的東林官員又站了出來。

朱由校笑了笑,旋即問道:“既然要彈劾,爲何不通過通政司,經內閣票擬,在早朝上直接向朕稟告,成何體統。”

“內閣於司禮監沆瀣一氣,只怕我們的摺子到了通政司也到了陛下御前,請陛下明察!”臺下有官員回道。

“陛下,這……”魏廣微見東林黨咄咄逼人也一時慌張起來。

反而是早已知道這羣東林官員性質的朱由校明白淡定地說了一句:“把他們的摺子都收起來,朕會好好看的,先退朝吧。”

第九十五章 真實目的不是這個第八十四章 讓朱由檢當監斬官第五百零四章 大開殺戒第七十三章 訓練開始第兩百零九章 孔興凱心狠手辣第五百八十九章 團滅威尼斯共和國陸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業公司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鐸被狙擊第兩百六十八章 遇刺與謀殺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二十五章 活捉韃子第一百零四章 酷吏錢謙益第八十三章 修什麼陵墓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芝龍歸附的條件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四百三十章 剿滅土著第五百七十九章 朱由榔縊死緬甸國王第兩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開殺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爾袞氣得吐血第二十一章 八大晉商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一百四十四章 溫體仁拜訪劉宗周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七十章 只能當一小卒第二十八章 抄家(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雨中江南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三百九十六章 兩廣總督見伽利略第三百八十四章 祖宗之地不可棄第兩百一十七章 讓孔氏父子跪在文廟前第五百九十章 進擊羅馬教皇國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聖公關係甚大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變得很賤的多爾袞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穩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對城裡漢人動手第九十一章 新技術的運用第三百八十三章 讓朱由校頭疼的事第兩百七十章 裝瘋第七章 孫承宗不是楊漣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漢奸鮑承先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兩百零四章 調禁衛軍入魯地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兩百八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的戰略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節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割包圍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極第八十六章 一死一割第三百五十二章 閣老送閣老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由檢不能再留了第九十二章 本指揮使看上你了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三百零八章 天啓八年的大明財政狀況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絲明志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定國帶兵英國全境遊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兩百七十八章 姻緣卦象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三百七十章 敵來廣州城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軍方人物楊嗣昌第兩百五十一章 禁衛軍進金陵城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三百二十八章 寧遠城外築京觀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四十四章 封賞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來京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海蘭珠第三百八十三章 讓朱由校頭疼的事第兩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員對國家資本的抵制第四百零七章 不過馬革裹屍耳第兩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兩百七十二章 廢除徭役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兩百九十一章 火燒左良玉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六章 誰是亡國之君第一百二十五章 韃子要走第八十三章 修什麼陵墓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錢謙益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龍威第三十四章 誰說我大明科技落後第九十章 火炮第一百四十章 朝會(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佔領羅馬與羅馬教皇
第九十五章 真實目的不是這個第八十四章 讓朱由檢當監斬官第五百零四章 大開殺戒第七十三章 訓練開始第兩百零九章 孔興凱心狠手辣第五百八十九章 團滅威尼斯共和國陸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皇家工業公司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鐸被狙擊第兩百六十八章 遇刺與謀殺第兩百九十五章 重新評定張居正第二十五章 活捉韃子第一百零四章 酷吏錢謙益第八十三章 修什麼陵墓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三百四十三章 鄭芝龍歸附的條件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一百零七章 大風起,胡亂始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四百三十章 剿滅土著第五百七十九章 朱由榔縊死緬甸國王第兩百二十八章 一言不合就開殺第五百五十九章 英吉利觸逆大明國威第五百三十三章 一夕明月照碧海第四百七十六章 多爾袞氣得吐血第二十一章 八大晉商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一百四十四章 溫體仁拜訪劉宗周第二十三章 居然有韃子第七十章 只能當一小卒第二十八章 抄家(一)第二百二十六章 雨中江南第三百四十二章 第一步第三百九十六章 兩廣總督見伽利略第三百八十四章 祖宗之地不可棄第兩百一十七章 讓孔氏父子跪在文廟前第五百九十章 進擊羅馬教皇國第一百九十六章 跟衍聖公關係甚大第四百五十七章 突然變得很賤的多爾袞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局已穩第九十七章 迷茫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對城裡漢人動手第九十一章 新技術的運用第三百八十三章 讓朱由校頭疼的事第兩百七十章 裝瘋第七章 孫承宗不是楊漣第三百六十三章 坑害大漢奸鮑承先第一百零九章 有人要你的命第兩百零四章 調禁衛軍入魯地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十六章 朱由校,昏君耳第兩百八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的戰略第四十六章 皇帝雪中行第三百五十八章 殉節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割包圍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極第八十六章 一死一割第三百五十二章 閣老送閣老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由檢不能再留了第九十二章 本指揮使看上你了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三百零八章 天啓八年的大明財政狀況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絲明志第五百七十二章 平定安南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定國帶兵英國全境遊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三百九十章 較量第兩百七十八章 姻緣卦象第三百六十六章 被罵死的李率泰第三百七十章 敵來廣州城第五百六十三章 傲慢的軍方人物楊嗣昌第兩百五十一章 禁衛軍進金陵城第六十六章 軟禁與威逼第三百二十八章 寧遠城外築京觀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四十四章 封賞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來京城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海蘭珠第三百八十三章 讓朱由校頭疼的事第兩百二十九章 留都官員對國家資本的抵制第四百零七章 不過馬革裹屍耳第兩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兩百七十二章 廢除徭役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三百三十三章 習慣了就好了第兩百九十一章 火燒左良玉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六章 誰是亡國之君第一百二十五章 韃子要走第八十三章 修什麼陵墓第四百一十九章 朱由校怒斥錢謙益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龍威第三十四章 誰說我大明科技落後第九十章 火炮第一百四十章 朝會(二)第五百九十二章 佔領羅馬與羅馬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