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2)

在這裡,趙雲果真見到了傳說中的武術家童淵,童淵此時已經六十有餘,身高八尺,鶴髮童顏,白鬚飄胸,精神矍鑠,果然猶如神仙般的人物。但是,事情並非是一帆風順的,童淵卻拒絕了趙雲的拜師請求,並且將趙雲逐下山去。

可是,這並沒有打消趙雲拜師的念頭,雖然被童淵趕下山,不服輸的趙雲並未就此離去,而是花了三天的時間在山腳下搭了一間茅草屋,居住下來,想再次登山拜師。徐無山下盡是樹林,所以野兔、野鹿等動物極多,趙雲跟隨常山習武三年,打獵的本領還是有的,生活倒也不成問題。

十天之後,一切安頓妥當,趙雲再次登上徐無山,這是在一個晚上,而且還是個十五,圓圓的月亮照亮了整個徐無山,趁着月光,趙雲再次來到童淵居住的地方。還沒到跟前,趙雲便聽到有人在練槍,因爲趙雲跟隨常山學的就是槍,所以一聽聲音便知道有人練槍。

一定是童淵,想到這裡,趙雲的心不禁撲通撲通跳得厲害,躡手躡腳的走到一顆大柳樹下,偷偷看去。

果然是童淵在練槍,這是童淵數十年來養成的一個習慣,每晚睡前要練一趟槍法方能安睡。不想趙雲雖然被趕下山卻並未離開,而且這次練槍正巧被趙雲無意中見到了,這是童淵所沒有想到的。從這之後,趙雲也打消了再次央求童淵的念頭,每晚都上山偷師,無論寒暑,不覺又過了一年。

這一年下來,趙雲已經將童淵的百鳳朝凰槍法練得十分純熟,只是中間有幾變化不是很明白,卻又不敢去問童淵,畢竟偷師是自古以來的大忌。

最後,久受此瓶頸困擾的趙雲槍法一直再無進展,終於忍受不住,便冒險上山去向童淵請教。爲什麼說是冒險呢,自古以來,偷師都是武術界的大忌,一旦被發現,不是被殺,就是被廢,下場都是極爲悲慘,當然也有些人反而因此因禍得福,得償所願,趙雲就是這樣的情況。

聽了趙雲的敘述,童淵心中十分驚訝,沒想到一個十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驚人的毅力,便讓趙雲將偷學來的百鳳朝凰槍法從頭演練一番。之後,童淵更是驚奇於趙雲的資質和悟性,於是便破例將趙雲收爲關門弟子。

自此,趙雲算是正式拜在童淵門下,在童淵的親自指點下,趙雲進步神速。又過了兩年,趙雲不但掌握了百鳳朝凰槍法的要旨,並且還獨闢蹊徑,自創了一套適合於自己的槍法——暴雨梨花槍,此槍法有幾個要旨:快、刁、狠、幻,得到了童淵非常高的評價。

習武三年,趙雲已得到童淵真傳,這時黃巾起義已經爆發,趙雲便辭別師傅童淵,下山而去,準備投軍。

但是,在路過右北平之時,趙雲遇到公孫瓚和黃巾軍大戰,且公孫瓚正被黃巾軍團團圍困,形勢危急。趙雲聽說過幽州公孫瓚的大名,豈能見死不救,便奪得一馬匹,持槍衝入,所到之處無人可敵,將公孫瓚等人救出。

在這亂世之中,公孫瓚也算是個英雄,只是太過狂傲,這次被困便是不聽手下勸阻,僅帶了十數騎探營,被對方發現後受困於此,若非趙雲正巧路過,公孫瓚必然喪命此處。見到趙雲武藝超羣,公孫瓚便心生招攬之心,趙雲也聽說過公孫瓚是當世英雄,有心答應,卻想先回家一趟徵求一下大哥的意見。

於是趙雲向公孫瓚稟明瞭想法,公孫瓚自然不會反對,點了點道:“此乃人之常情。”而且還命人備上禮物隨趙雲前去答謝,說是答謝,其目的就是監視住趙雲,不讓他逃出自己的掌握。

回到常山,趙風兄弟相見自是十分歡喜,從大哥口中趙雲才知道常山在一年前就去世了,而褚燕和夏侯蘭則在兩個月前便一起參加了黃巾軍。

常山的去世使得趙雲十分傷心,算起來常山應該是自己的啓蒙老師,並且自己能夠拜在童淵門下學得這一身本領,常山可謂是功不可沒,如若不然,在常山村長大、從未出過山的趙雲如何知道世上尚有童淵這等高人。

看到二弟如此難過,趙風便安慰了趙雲幾句,然後便轉告了常山臨終前讓趙風轉告給趙雲的囑託,只有十一個字:他日藝成,莫以公孫瓚爲主。剎那間,縈繞趙雲心頭多年來的疑惑終於煙消雲散了,在大漢的版圖之內如何會有常山曾多次提到的經常性的戰鬥,原來就是在幽州邊境上和外族之間的戰爭。

而常山所說的那個無情無義的主帥便是北平太守公孫瓚,這個問題趙雲當年也曾多次問過常山,常山總是避而不答,每次都是一句話:他日藝成,我自會告訴你。沒想到這個人就是被自己機緣巧合救下的公孫瓚。

於是,趙雲當時便書信一封,婉言拒絕了公孫瓚的邀請,讓來人帶去交給公孫瓚,並將所有禮物一律送還。

看過信後,公孫瓚勃然大怒,大罵道:“趙雲小兒竟敢如此輕視於我。”遂將信扔給手下衆人,衆人一一看過信之後,頓時明白公孫瓚發火的原因。田豫上前道:“主公,趙雲此人武藝高強,實乃不可多的大將之才,棄之可惜。主公不妨親自上門求賢,一顯主公求才若渴的心情,二顯主公寬容待人的胸懷。不但趙雲可爲主公所用,四方豪傑聞之也會爭相來投。”

其實田豫說的沒錯,以趙雲的性格,雖然說常山臨終前曾經留有“他日藝成,莫以公孫爲主”的遺言,但是趙雲畢竟沒和公孫瓚共事過,若是公孫瓚真的親自屈尊降駕親自相請,趙雲反而會懷疑常山的話,絕對會同意出山相助。只是,公孫瓚並非心胸開闊之人,更是自滿傲慢之輩,是斷然不會放下架子,親自上門去請一個曾拒絕過自己的無名小卒,無論這個人多麼有本事。

田豫的話音剛落,旁邊嚴綱心中也打起了小算盤,趙雲此人武藝如此高強,若主公真將他招來,自己必然排位在其後,說不定以後還會失去主公的信任。

想到這裡,嚴綱便下了決定,要想盡辦法不讓主公將趙雲請來,於是道:“主公不可,主公乃堂堂一方郡守,豈可因爲一個籍籍無名之輩而屈尊,只恐日後爲他人恥笑;況且即便主公禮賢下士,如此將趙雲請來,怕只怕日後主公更是難以駕馭,以成禍害。”

嚴綱的話讓公孫瓚聽得很舒服,嚴綱所說竟然和自己想得一樣,公孫瓚的臉上不禁流露出一絲笑容。忽又想到趙雲武藝超羣,若不能爲我所用,他日必成心腹大患,於是,公孫瓚臉上笑容不由一緊,嚴綱見到,心中暗喜,膽子更壯,並且善於察言觀色的他,已經猜到公孫瓚心中的擔憂,於是便繼續道:“主公若是擔心其日後成爲主公心患,可派兵將其剿殺。”由嚴綱的話可以看出,大漢的氣數已盡,日後必是亂戰的局面,很多人都預料到了。

田豫心中大震,急忙勸道:“主公萬萬不可,若是如此恐失天下英雄之心。”公孫瓚此刻雖然有誅殺趙雲之心,奈何眼前黃巾爲重,不得不先將趙雲之事放在一旁,全力應付眼前的黃巾之亂。

於是,佯裝聽從了田豫的勸告,公孫瓚道:“國讓言之有理,瓚豈是如此忘恩負義之人,方纔嚴綱所言乃是玩笑之話,當不得真。”田豫跟隨公孫瓚已非一日,知公孫瓚所說的並非真話,心中暗歎:公孫瓚如此不能容人,他日必不長久,我何必在此受累。於是,田豫心中便有歸隱之心。

且說,趙雲自回到家中,一方面每日教授大哥趙風及村中衆人武藝,一面不斷打探黃巾消息。

一日,趙雲探得黃巾軍在進攻渤海河間郡的時候,被一好漢張A,單槍匹馬連殺數員大將,迫使黃巾軍軍心大震,無功退兵,可見張A此人武藝不凡,趙雲便心生會一會張A的想法,獨身來到河間郡。

張A是三國時期的魏國名將,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先從韓馥,後投袁紹,在與公孫瓚的交戰中多有功勞。官渡之戰時,張A因受郭圖陷害,率衆投降於曹操,得以重用,隨曹操平定北方,遠征烏桓,平馬超,滅張魯,多有戰功。

後來,張A隨夏侯淵駐守漢中,在夏侯淵被殺後暫代主帥,維持敗兵。魏明帝時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張A奉命救援隴右,在街亭大敗蜀將馬謖,導致諸葛亮撤兵;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張A隨司馬懿前往相拒,後來諸葛亮糧盡退兵,張A追至木門,與諸葛亮軍交戰,被飛矢射中右膝墜馬而亡。

趙雲孤身來到河間郡,與張A大戰了七十回合不分勝負,兩人便惺惺相惜,結爲好友。

趙雲在河間郡一住就是十天,兩人在一起秉燭夜談,探討武藝,甚是投緣。張A家中頗有資產,且其爲人樂善好施,交往甚多,所以河北的能人異士,張A幾乎全都認識,有鉅鹿田豐、渤海顏良、南皮文丑、清河高覽等人。

張A遂將衆人一一介紹給趙雲認識,沒過多久,趙雲便和衆人皆成爲好友。趙雲一面向田豐請教兵法謀略,一面同顏良、文丑等人切磋武藝,深有所得。

後來,趙雲又通過高覽結識其表弟郭嘉,郭嘉是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戰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爲其大局觀出色,在對於作戰目標的選擇和作戰時期的把握上經常有精闢獨到的成功建議,在曹操徹底粉碎袁紹,呂布等幾個實力強大的軍閥,成就北方霸主地位的過程中居功至偉。

郭嘉達於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賞也被傳爲佳話。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烏丸清剿袁勢餘患後,篤疾而夭,年僅三十八歲。此時郭嘉僅有十四歲,卻已顯示出了其超凡的見解和聰穎的智慧,每每的見解均令趙雲衆人心服口服,田豐心知不如郭嘉,嘆道:“郭奉孝,真乃天生的奇才。”

本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便是黃巾軍的剋星,何況,公孫瓚又得劉關張引軍相投,實力更是大增。在劉備的相助下,公孫瓚很快便大敗幽州黃巾軍,斬首一萬,招降數萬,自此公孫瓚勢力漸大,也日漸驕橫。

平定幽州黃巾之亂後,公孫瓚記起趙雲之事,打算親自前往。

其弟公孫越道:“一個無名之輩的趙雲何勞二哥親自前往,小弟願代兄長剿滅此人,將其頭顱獻給二哥。”公孫瓚大喜,卻擔憂趙雲的高超武藝,於是便派他的近衛軍“白馬鐵衛”及兩千白馬義從,另外還讓大將嚴綱等十數員大將跟隨前往。

這次公孫瓚唯恐公孫越出事,專門動用瞭如此龐大的陣容。只是不想趙雲外出未歸,而遇到了楊奉,這卻是公孫瓚無論如何也意料不到的,於是就有了楊奉白馬之困的驚險,以及公孫越一行人的全軍覆沒。

其實就算沒有楊奉的出現,公孫越等人只要遇上趙雲,因爲有顏良、文丑、張A三人出現,也是必然難逃全軍覆沒,兵敗身死的厄運。所以,只有趙雲落單的時候,公孫越纔有可能凱旋而歸。

第二百四十二章袁術稱帝第九十六章 貪心不足(2)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二百六十八章 楊奉稱帝第一百六十二章發兵壽春第二百二十一章喜得驕子第二百三十章同化政策第二百七十六章郭許之爭序章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第二百七十章攻並之策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1)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2)第一百五十二章 呂曹爭雄第五十四章相見恨晚(1)第二百九十六章 潼關失守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一百二十三章 毒士賈詡第五十二章坑殺俘虜(2)第一百六十一章 平分豫州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二百七十四章 張遼兵敗第二百三十五章 吉林激戰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2)第一百二十三章 毒士賈詡第二百四十一章張繡攻襄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1)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2)第一百二十八章親身犯險第一百五十六章 曹操自刎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2)第二百四十一章張繡攻襄第二百七十一章橋玄死因第二百九十二章 詐降之計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1)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3)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1)第二百四十章孫策攻荊第二百一十六章兄弟重逢第二百五十二章 鄧賢之死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殿密議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一百零四章諸侯討董(1)第九章四門絕技(2)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1)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1)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2)第二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二百二十五章 鐵關難破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二百八十章再添三妃第一百九十九章趙雲揚威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1)第二百二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七十六章平定黃巾(1)第九十章曹操夫人(1)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二百七十五章坐擁六州第四十章正妻王綿(2)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1)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3)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一百八十一章攻打壺關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2)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二百二十八章如何處置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一百一十八章 曹操發跡(1)第一百九十九章趙雲揚威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1)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小二橋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2)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二百八十四章水淹平陽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2)第五十五章分兵進攻(2)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2)第一百八十二章退兵藉口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2)第二百二十四章 再收猛將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1)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1)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2)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二百九十二章 詐降之計第二百三十八章吉林失守第二百七十一章橋玄死因第二百二十八章如何處置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2)第一百六十七章陶家滅門第一百零四章諸侯討董(1)第二百五十六章許褚搶親第八十八章 一統青州(1)第一百三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1)
第二百四十二章袁術稱帝第九十六章 貪心不足(2)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二百六十八章 楊奉稱帝第一百六十二章發兵壽春第二百二十一章喜得驕子第二百三十章同化政策第二百七十六章郭許之爭序章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2)第二百七十章攻並之策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1)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2)第一百五十二章 呂曹爭雄第五十四章相見恨晚(1)第二百九十六章 潼關失守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一百二十三章 毒士賈詡第五十二章坑殺俘虜(2)第一百六十一章 平分豫州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二百七十四章 張遼兵敗第二百三十五章 吉林激戰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2)第一百二十三章 毒士賈詡第二百四十一章張繡攻襄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1)第六十四章犯言直諫(2)第一百二十八章親身犯險第一百五十六章 曹操自刎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2)第二百四十一章張繡攻襄第二百七十一章橋玄死因第二百九十二章 詐降之計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1)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3)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1)第二百四十章孫策攻荊第二百一十六章兄弟重逢第二百五十二章 鄧賢之死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殿密議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一百零四章諸侯討董(1)第九章四門絕技(2)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1)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1)第八十七章 虛實之間(2)第二百三十二章欲蓋彌彰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二百二十五章 鐵關難破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二百八十章再添三妃第一百九十九章趙雲揚威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1)第二百二十七章 暗度陳倉第七十六章平定黃巾(1)第九十章曹操夫人(1)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二百七十五章坐擁六州第四十章正妻王綿(2)第三十章 招攬猛將(1)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3)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一百八十一章攻打壺關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2)第二百三十三章 張A獻計第二百二十八章如何處置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一百一十八章 曹操發跡(1)第一百九十九章趙雲揚威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1)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小二橋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2)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二百八十四章水淹平陽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2)第五十五章分兵進攻(2)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2)第一百八十二章退兵藉口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2)第二百二十四章 再收猛將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1)第三十九章張任獻計(1)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2)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二百九十二章 詐降之計第二百三十八章吉林失守第二百七十一章橋玄死因第二百二十八章如何處置第三十四章啤酒問世(2)第一百六十七章陶家滅門第一百零四章諸侯討董(1)第二百五十六章許褚搶親第八十八章 一統青州(1)第一百三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二十章 玉脂美人第七十九章脫身之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