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殘酷的血戰

典韋在整個天朝的將軍序列之中,也是能夠排名在前五之列的,甚至有人說,除了呂布之外,就是他了。當然,事實上,典韋、趙雲、馬超,黃忠等人實力都相差無己,只是因爲都歸屬於張超的天朝集團,他們無法真正的生死搏殺而己。

有着這樣的名頭,典韋自然無懼於任何人,現在就算是面對着夏侯惇,這個曹操手下的第一大將,依然沒有絲毫的懼色,反而是手中戟柄揮出,大有不勝不歸之意。

夏侯惇絕對是魏國中最強的將軍了,還是沒有之一的那一種。歷史中曾有盲夏侯之稱,那是因爲他的一隻眼睛在打仗時失去了,可依然還是十分的英勇強悍。

這一次,他做爲首個鬥將之人,自然是想先搶奪一功的。他自知不會是第一猛將呂布的對手,可若是有機會,他倒是想着能殺一些天朝其它的將軍,爲自己的弟弟夏侯淵找補一些利息回來。

遺憾的是,這一次他遇到是猛將典韋,兩人相鬥,僅僅只是十幾個回合之後,他就心驚不己,他就知道,這一次想要在鬥將中獲勝,近乎於不太可能了。

典韋之力,勇不如擋,僅僅是從鑽心槍上傳回來的力量,就足以使得夏侯淵震撼了。每每他擊出一槍,總是給人以一種打在巨石之上的感覺。

更重要的是,典韋的一雙鐵戟,僅是重量就有八十斤,可偏偏這樣的重量在其手中,確是被揮得滴水不露,根本未露出什麼破綻,這就使得夏侯惇想要佔取便宜,也尋不到合適的機會。

好在的是,夏侯惇的槍法也以大成,鑽心槍在其手中也是得心應手,攻防有序,雖然力不如戟,但靠着靈活和速度倒也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如此一來,倒是平分秋色,一時間難分伯仲。

現實之中,除非兩位將軍的實力相差太大,若不然的話,任誰想要在短時間內獲取勝利都是十分不容易的。尤其像是典韋與夏侯惇這般有名的猛將,想要分出勝負來,那至少也在八十回合開外了。

“叮叮叮...”約是五十個回合之後,雙方皆是鳴金收兵,兩將有些意猶未盡的打馬返回。

典韋回到了軍中之後,見到了張超雙臂擡起,做了一個聲諾,即退到一旁。他是看出來了,夏侯惇槍法嫺熟,靈活應變,想要勝他實是困難。所以,對於皇上的舉動,他並無任何的意見。

“呵呵,子滿成熟了許多。”原本還等着對方發兩名牢騷的張超,眼見虎將歸營,不發一言,當即笑呵呵的說着。

“皇上說笑了,這個夏侯惇實力不俗,想要勝他並不容易。”典韋倒是以一慣的作風實話實說着。

“好,是即是,這纔是我眼中的子滿。不過你亦放心,大仗有你打的,現在先休息一下。張遼將軍可在?”張超向着典韋露出了一個讚賞的表情之後,即出聲說道。

“臣在。”張遼一步而出,抱拳應是。

“現命你點兵五萬,攻敵。”張超目光堅定,以着不容置疑的口氣說着。鬥將之中他並未佔得什麼便宜,即是如此,便舉兵而衝吧,他要讓魏軍知道知道,天朝騎兵的厲害。

“臣領旨。”張遼答應了一聲之後,即轉身去做安排了。他清楚,張超點七軍團的將,這本身就是一種信任,即是如此,他當然要好好表現一番。

夏侯惇同樣是返轉回營,只是一到陣前,即有些不忿的對着曹操說道:“王上,那典韋手使重戟,在打下去,他的力氣將盡,何來鳴金一說?”

夏侯惇意露不報之氣,僅僅是從這一點上來看,便可以看出曹操治軍與張超領軍的不同之處。

張超帶兵講究是令行禁止,將令出,所有人將士必須要無條件的執行,哪怕你面對的是在好的局面,將軍說要撤,那就必須要撤,不得有任何的藉口和理由,不然軍法從事。

這也是張超從現代帶軍中領悟出來的,事實也證明,這樣做的好處是使得整個軍隊有了更強的凝聚力,有了更強的戰鬥力。試想一下,軍令出,下面的人拒不執行,那一個連軍規都沒有的軍隊,何去談打什麼勝仗呢?

倒是曹操,雖然治軍也很有一套,但是對於軍令這一點,似乎還是太過鬆動了一些。儘管他也曾強調軍令出,將士從命的說法,可真正執行下去,倒並不是那般的徹底了。僅此一點,雙方軍隊的戰鬥力之比,天朝就先勝了一籌。實際上就是相比於西蜀而言,魏軍軍紀也是有所不如,至少諸葛亮爲了言明軍紀,是真的敢拿手下將軍頭顱說事,反倒是曹操愛才之心太盛,很難做到。

“元讓,典韋虎將矣,不好力敵呀。”曹操似也是習慣了夏侯惇這般與自己說話,竟然還解釋了一句。

夏侯惇並非是對曹操有什麼意見,不過就是一仗下來,沒有收穫心中有氣而己。現即然王上有了解釋,他便沒有得寸進尺,在說一些什麼。而此刻對面的天朝大軍動了起來,數不清的騎兵從軍中涌出,似是要向前而來。

曹操看到了這一點,當即就對着身邊的另一名將軍曹彰說道:“彰兒,這一仗交給你了,定要獲勝。”

“父王請放心。”被點到名字的曹彰將軍,當即就很有信心的抱拳答應了一聲,這就回身也點齊了五萬兵馬,迎着越來越近的天朝大軍就衝了上去。

曹彰,字子文,是曹操衆多兒子中最能征善戰的一位,同時也是一位野心家。

從小的教育下,他就崇尚武力,在他看來,武力一途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心中是這樣認爲的,一直也是這樣去做的,使得曹彰自小用心學武,終成爲了現魏國中有名的將軍。

不久之前,兄長曹丕戰死,此事聽在了曹彰的耳中,他雖然有些難過,但更多的是竊喜。因爲一直以來,他的目標就是繼承父王曹操的大統之位。而想做到這一點,他還有幾個不可避免的竟爭對手,比如說大哥曹昂,二哥曹丕,甚至還有弟弟曹植。

這三位都身受曹操的賞識與喜愛,也成爲了曹彰前進路上的拌腳石。

只是這三位,真正讓曹彰忌憚的只有二哥曹丕而己,因爲只有這一位是文武雙全之人,且爲人極其能忍耐,甚至很多時候,這位二哥心中想的是什麼,他都難以猜出來。

但好在的是,曹丕被圍之下自刎了,這就使得曹彰自認魏國第一,無人在可與自己爭其位。因爲大哥曹昂,爲人太過忠厚了一些,且性格溫和,做兒子自然是極好的,但若是做君主,怕是難有手段壓下衆人。至於弟弟曹植,那根本就是一個文人而己,詩詞歌賦倒是厲害,但說到帶兵打仗,治理國家能力就差之太遠了。

可以說,沒有了曹丕這個對手,曹彰都認爲以後魏國的大統必然會由自己來繼承了。

心中是這般想的,現在父王又讓他帶軍出征,這便自然讓人認爲這是一種考驗,這他當然就要好好的表現一番了。

點齊了五萬兵馬之後的曹彰,這就帶着手下副將樂琳衝了出去,他要通過這一戰來成名。他也相信,這一戰若是打好了,自己必然聲名大噪,如此之下,繼承大統之位,非他其誰?

曹彰帶兵迎戰,張遼親帶五萬騎兵而來。

跟着張遼一起的是副軍團長龐德將軍。

之所以帶上了龐德,張遼也有自己的心思。即然是首戰,當然定要勝之了,這也是激勵軍心的一戰,更是七軍團在皇上面前表現的最好時候。

如此,張遼與龐德兩員虎將,這就帶上了五萬七軍團的精銳直衝而來。

戰前一個半月,各軍團得到了擴軍的命令,七軍團也不例外的引新兵十萬,使其總兵力達到了三十萬之衆。這一次爲了獲取首戰的勝利,他甚至沒有用一個新兵,所用之人,盡皆是戰場老兵,甚至多數都是曾與羅斯國有過交戰經歷的士兵。

將猛兵虎,這一戰獲勝,張遼自然是有着極大的信心。

“殺!”戰鼓擂動,響徹天地!

“殺!”鐵騎踏土,震天撼地!

“殺!”金戈舞威,銳氣響地!

雙方各五萬大軍在震天的喊殺聲之下就此越來越近,十萬人衝擊之下所揚起的煙塵也使得這一片天地塵土飛揚,迷濛一片。

在這樣帶着震撼的場面之下,雙方大軍終於撞擊在了一起,初一相遇,就似是兩頭笨重的野牛撞擊在一起一般,僅僅只是一個照面,就有至少上百人戰死。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當將軍與壯士們征戰十年身經百戰後凱旋歸來時,又有誰知道和多少人記得,在戰爭的過程之中,死去的那些人呢?

戰爭是殘酷的,這本身就是生與死的一種考驗。活下來的或許就會成爲英雄,但死去的定然就是塵歸塵,土歸土,消失於天地之間。

第七百三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八百四十章 諸葛亮的手段第三百七十七章 包圍第三百八十章 夫人們的麻煩第二百六十一章 稻草取箭第八百三十四章 孫權的主意第一百七十章 主動留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求援劉備第四百七十九章 誓殺張繡第六百七十四章 東吳動手第五百九十六章 曹純聯軍第三百九十五章 將軍的不甘第九百七十四章 遷都洛陽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試第二百五十六章 重用龐統第三百八十四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五百五十一章 決定出兵第三百七十七章 包圍第九百七十七章 強國的外交第三百九十章 善意提醒第七百一十五章 當街救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圍攻阿提拉第九百三十九章 曹昂動手第一百一十五章 反守爲攻(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張燕要逃第五百五十二章 于飛龍要起事第二百七十五章 合擊三韓大軍第九百六十一章 誰的援軍第七百二十三章 師出有名第五百二十章 馬騰的悲傷第五百五十二章 于飛龍要起事第四百六十章 出兵雍州第七百一十章 曹操大哭第三百五十一章 宋憲叛逃第二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五百四十九章 羅斯國的挑釁第八百二十六章 典韋衝營第一百一十二章 朝歌戰起第四百九十七章 關平救父戰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奪戰西河郡第九百二十五章 父親的煩惱第三百八十六章 會哭的劉備第三百三十四章 根基不可亂動第七百五十七章 威脅與利誘第四百二十七章 袁紹的末路第四百一十章 火燒袁軍第三百八十二章 諸侯齊聚第九百零一章 主動而來的內應第一百零九章 路要自己選擇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進鉅鹿第六百七十八章 黃蓋戰死呂蒙敗第四百五十四章 馬岱求援第四百五十章 強悍的馬超第六百七十九章 東吳特使自取辱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軍第八百一十七章 張家軍之威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軍之戰第十章 初會曹阿瞞第二百七十四章 得衆怒離第七百四十五章 破西城第二十七章 座地分錢第八百二十六章 典韋衝營第五百七十四章 馬超質疑第七百章 圍誘曹操第九百五十章 惱火的慕楓第四百七十一章 軍團長徐榮第五百零三章 圍攻張繡第三百九十六章 紀靈策反第五百一十章 破羌城下第九百五十六章 張超至第七百七十七章 伊萬的難題第九百零二章 兵發西域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進鉅鹿第一百三十二章 石橫要反第五百九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九百一十一章 北線反擊第二百二十六章 王匡求援第六十五章 仁德二公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遊說公孫度第二百六十七章 龐統獻計第九百六十三章 馬超顯威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進鉅鹿第七百七十九章 李儒的虛情假意第四百一十二章 許攸的想法第二百四十五章 圍殺公孫瓚第三百八十章 夫人們的麻煩第四百八十七章 圍長安第四十九章 貂蟬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軍匯合第七百五十四章 拿下綿竹城第九章 研究院雛形第六百六十六章 夏侯惇陣亡第七百七十四章 退守第五百一十三章 司馬懿的伏擊第二百六十六章 慘重的堅守第二百零六章 步步忍讓第五百三十四章 重用馬超第六百六十九章 淩統衝城第八十三章 互挖牆角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解敵心
第七百三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八百四十章 諸葛亮的手段第三百七十七章 包圍第三百八十章 夫人們的麻煩第二百六十一章 稻草取箭第八百三十四章 孫權的主意第一百七十章 主動留下第六百九十二章 求援劉備第四百七十九章 誓殺張繡第六百七十四章 東吳動手第五百九十六章 曹純聯軍第三百九十五章 將軍的不甘第九百七十四章 遷都洛陽第一百八十四章 武試第二百五十六章 重用龐統第三百八十四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五百五十一章 決定出兵第三百七十七章 包圍第九百七十七章 強國的外交第三百九十章 善意提醒第七百一十五章 當街救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圍攻阿提拉第九百三十九章 曹昂動手第一百一十五章 反守爲攻(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張燕要逃第五百五十二章 于飛龍要起事第二百七十五章 合擊三韓大軍第九百六十一章 誰的援軍第七百二十三章 師出有名第五百二十章 馬騰的悲傷第五百五十二章 于飛龍要起事第四百六十章 出兵雍州第七百一十章 曹操大哭第三百五十一章 宋憲叛逃第二十五章 火燒連營第五百四十九章 羅斯國的挑釁第八百二十六章 典韋衝營第一百一十二章 朝歌戰起第四百九十七章 關平救父戰死第一百三十五章 奪戰西河郡第九百二十五章 父親的煩惱第三百八十六章 會哭的劉備第三百三十四章 根基不可亂動第七百五十七章 威脅與利誘第四百二十七章 袁紹的末路第四百一十章 火燒袁軍第三百八十二章 諸侯齊聚第九百零一章 主動而來的內應第一百零九章 路要自己選擇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進鉅鹿第六百七十八章 黃蓋戰死呂蒙敗第四百五十四章 馬岱求援第四百五十章 強悍的馬超第六百七十九章 東吳特使自取辱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軍第八百一十七章 張家軍之威第六百七十六章 水軍之戰第十章 初會曹阿瞞第二百七十四章 得衆怒離第七百四十五章 破西城第二十七章 座地分錢第八百二十六章 典韋衝營第五百七十四章 馬超質疑第七百章 圍誘曹操第九百五十章 惱火的慕楓第四百七十一章 軍團長徐榮第五百零三章 圍攻張繡第三百九十六章 紀靈策反第五百一十章 破羌城下第九百五十六章 張超至第七百七十七章 伊萬的難題第九百零二章 兵發西域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進鉅鹿第一百三十二章 石橫要反第五百九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九百一十一章 北線反擊第二百二十六章 王匡求援第六十五章 仁德二公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遊說公孫度第二百六十七章 龐統獻計第九百六十三章 馬超顯威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進鉅鹿第七百七十九章 李儒的虛情假意第四百一十二章 許攸的想法第二百四十五章 圍殺公孫瓚第三百八十章 夫人們的麻煩第四百八十七章 圍長安第四十九章 貂蟬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軍匯合第七百五十四章 拿下綿竹城第九章 研究院雛形第六百六十六章 夏侯惇陣亡第七百七十四章 退守第五百一十三章 司馬懿的伏擊第二百六十六章 慘重的堅守第二百零六章 步步忍讓第五百三十四章 重用馬超第六百六十九章 淩統衝城第八十三章 互挖牆角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解敵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