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無題

不要求憲政派積極地參加革命,只需要他們在革命大發動後採取合作態度,至少不是爲敵就夠了。

說到憲政派,雖然在擁有武力上是個薄弱,但在地方的威望,在實業、工商的實力,卻是非同小可。最重要的,他們都存在於體制之內。

體制之所以成爲體制,是由人際關係之勾連錯合,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社會機制。在外部撼動,想影響到構成體制的社會關係結點,相當困難。但由內部撼動,體制內的一個社會關係結點發生變化,就會形成擴散效應,導致整個體制發生變化。革命是難是易,便完全取決於體制內的人是否有這個意願。

這就象一個屋子,屋外的人想喚醒屋內人,隔着牆壁、門窗呼喝叫嚷,效果可能不大,屋內人要做到這一點則很容易。

而清朝的滅亡,不是亡于軍事,而是亡於政治。它敗亡於自己已經啓動了的政治改革,卻又愚蠢地將政治改革的路堵死,使大部分立憲派對清廷“政治絕望”。關鍵時刻,它當然會和革命派合縱,則革命之勢,至此定矣。

當然,如果外部的革命力量已經足夠強大,政權更迭已經昭然若揭,那立憲派也是識時務地靠攏過來,以合作和支持來爭取自己的政治權利。

陳文強所採取的便是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倒逼清廷,使立憲派早日“政治絕望”或不滿;一方面造成革命轟轟烈烈,不可阻擋的大勢所趨,促使立憲派選擇站隊。

就現在他所倡議的預防之策,便隱含着這兩層意思。一是要擴大請願運動,二則是在革命真的爆發後,要求立憲派人士儘量採取合作態度。

說到底,立憲派在地方上的影響力可以使社會秩序儘快安定,甚至是和平易幟;同時,立憲派因爲多是紳商,最怕的便是社會動亂。最擔心的便是自己身家的安全。所以,陳文強要達到這個目的,並不是很難。

而就當時的形勢而言,很多立憲派人士也是腳踩兩條船。即便暫時不參與革命,可也不得罪革黨;甚至有支助錢財,樂見其成的。

不僅這些立憲派選擇騎牆,連清廷的官員也是如此,甚至有高官厚爵者。比如端方向革命黨輸錢買命。袁世凱厚贈革命黨殺手……

這真是相當奇怪的現象。要說歷史上的滿清,在一年前還似乎是欣欣向榮的景象,可一年後便被推翻,又是誰能料到的事情呢?就象歷史上同盟會數次起義都以失敗告終,武昌一場非常偶然且沒有充分準備的叛亂卻拉開了推翻清廷的序幕。

難道說明眼人都看出了清廷已是朽空的大樹?陳文強認爲並不是這樣。原因呢,恐怕與中國人的本性,或者說是傳統思想有關。

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腳踩兩條船,左右能逢源;風往哪邊刮,人往哪邊倒。諸如此類的所謂名言警句。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國人的行爲。當然,這其中也有革命黨暗殺的威懾,以及對清廷無能的失望。

憲政派這邊的預防針打過了,陳文強算是鬆了一口氣。他在上海逗留,也正是爲了溝通各方,或試探,或爭取,來確定革命之後在東南要採取的策略,以及所要調動的兵力。

陳文強既然沒有與北洋軍死磕,使國家避免陷於長期動亂的主意。就要力爭打出一個南北對峙的局面。也就是說,光在西南和武漢、上海取得革命勝利還嫌不夠,南京如能光復,纔是一個比較明確的標誌。

當時在南京城郊各地的清朝軍隊。有統制(師長)徐紹禎率領的新軍第九鎮一萬餘人,江防營約六千人,巡防營約六千人,徐州鎮清兵兩千人,督署衛隊兩千人,旗營兵三千人。兵力總數三萬多人。

顯然,清廷對於南京這個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城市是非常重視的。但清廷肯定不會料到,新軍並不是他們忠實的守護者,而將是掘墓人。看似雄厚的兵力一下子便去提了將近一半,而旗營糧餉虛耗、軍紀敗壞、戰鬥力低下,不足爲慮;最有戰鬥力的便只是江防營、巡防營和督署衛隊這一萬多人。

這樣計算下來,只要新軍倒戈,再有上海革命軍的助陣,光復南京似乎並不算太困難。

當然,這只是紙面上的計算和籌劃,戰爭還有很多其他決定因素,也有很多偶然性。陳文強要做的只是儘量使有利方面向革命軍傾斜,卻不可能保證凡事都按計劃那般順利實施。

對於軍事,陳文強一直承認是自己的弱項,有這樣的自知之明,他當然要請來專家主持。就象革命大發動時,各個戰區的軍事長官都基本確定,各司其職、各盡其能一樣。上海、南京,乃至東南的軍事行動,總部也安排了軍事長官,並先行派出的偵察人員,也不用陳文強過於操心。

………….

“好大的地方啊!”聽着旁邊同志的感嘆,張雄含糊的應了一聲,繼續專心打量面前的製造局。

這羣建築確實很大,水泥的圍牆有二人多高。四面都有角樓,樓上架着馬克沁重機槍,在燈火下反射着微暗的光芒。大門口還站着幾個滬軍營的士兵,倚着步槍,懶洋洋的打着哈欠。

“裡面的情形如何?”張雄皺了皺眉,這個頗有些要塞特點的製造局攻打起來似乎不太容易。

“這局子裡面過了一條長巷還有幾幢洋灰大樓。滬軍營的兵守在裡面,還有五六挺機關槍……”

張雄輕輕點了點頭,雖然困難,但也不是堅不可摧,辦法還是有的。一是可以裡應外合,爭取守衛反正倒戈;二是用重武器攻堅,比如火炮。

“走吧,回去畫詳圖,再仔細商議。”張雄想到這裡,覺得觀察得已經差不多,便站起身,“有什麼不清楚的,明天白天時再來,反正時間還充裕。”

時間是很充裕,但作爲安插在商團中的軍事骨幹,張雄很希望能憑藉上海的武裝力量建功立業。西南打得如火如荼,他的心也是急不可待。

…………(。)

第26章 只要一個第61章 任務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100章 暗殺行動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9章 外謙內毒第34章 猶太人第26章 第一桶金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194章 財政困難是關鍵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250章 總統入京,國會多數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205章 你籌我謀,英使朱爾典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62章 一槍絕殺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284章 大敵——日本第34章 轉變,查理宋求助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262章 戰事擴大第252章 避責巡海第46章 茶館較量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83章 伯蓀來訪第241章 無題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15章 煽風點火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271章 自強,抵英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130章 一攬子合作,緊跟和猛追第257章 招攬,變化第204章 獨立,獨立……第80章 徐錫麟的見聞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291章 交還青島,無理挑戰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244章 革命光復區的招商引資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55章 攤牌(二)第197章 集結號,風起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172章 援越之議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62章 甬商關注第28章 壓抑,渲泄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54章 一切順遂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56章 急切,原則第2章 博覽會之感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17章 觸痛,招聘第25章 綁架第79章 朋友?第57章 辣手摧磨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4章 過苛,面具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264章 挑拔,發動聲勢第100章 暗殺行動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205章 你籌我謀,英使朱爾典第107章 競賽選拔,弟兄第232章 剿匪清鄉,新督似不滿第38章 立威,鴉*片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4章 過苛,面具第46章 茶館較量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24章 結死樑
第26章 只要一個第61章 任務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100章 暗殺行動第183章 開闢滇南,首個突破第9章 外謙內毒第34章 猶太人第26章 第一桶金第145章 低估,再加條件第194章 財政困難是關鍵第128章 天馬行空的聯繫,入門難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131章 感觸光榮,一槍狙殺第167章 革命大不易,整裝出發第253章 日美濫觴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第148章 喧賓奪主,袁大頭爽約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255章 凝聚,打壓第250章 總統入京,國會多數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205章 你籌我謀,英使朱爾典第242章 攫取海軍,西南形勢之變第62章 一槍絕殺第85章 黑吃黑的可能第284章 大敵——日本第34章 轉變,查理宋求助第167章 英人的刮目相看第262章 戰事擴大第252章 避責巡海第46章 茶館較量第89章 少年,去東京戰鬥吧!第47章 混血兒——雜種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83章 伯蓀來訪第241章 無題第212章 軍心之勝,暗殺影響第240章 東北初定第15章 煽風點火第187章 試探溝通,刺陳第271章 自強,抵英第267章 大軍發動,借外安內第130章 一攬子合作,緊跟和猛追第257章 招攬,變化第204章 獨立,獨立……第80章 徐錫麟的見聞第19章 失落,恬靜的嚮往第291章 交還青島,無理挑戰第221章 多管齊下,西南第16章 廣東路濟羅生第244章 革命光復區的招商引資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257章 政黨轉型,挑釁的想法第55章 攤牌(二)第197章 集結號,風起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172章 援越之議第228章 和談策略的調整第62章 甬商關注第28章 壓抑,渲泄第77章 商團的聯合與擴展第216章 南返,政潮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54章 一切順遂第194章 建設與革命,籌錢第56章 急切,原則第2章 博覽會之感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274章 中德會談一第206章 你拿我沒轍,軍火販子第17章 觸痛,招聘第25章 綁架第79章 朋友?第57章 辣手摧磨第142章 再回上海,見妹,會友第182章 同盟會的孤注一擲第4章 過苛,面具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246章 湖廣變數第36章 道德的坍塌第264章 挑拔,發動聲勢第100章 暗殺行動第200章 印象,國路第205章 你籌我謀,英使朱爾典第107章 競賽選拔,弟兄第232章 剿匪清鄉,新督似不滿第38章 立威,鴉*片第227章 翻臉如翻書第4章 過苛,面具第46章 茶館較量第161章 不撈好處誰幹哪?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215章 領袖的鼓舞,倒孫後果第93章 包裝革命導師,汽車第24章 結死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