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外交折衝,專訪

?當然,列強中不論是帝制的英、德、日、俄,還是共和制的法、美,雖然他們私下裡幾乎衆口一詞認爲共和制對中國暫不適宜。●⌒,.但對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來說,這不是他們應該共同干預的題目。

朱爾典輕輕嘆了口氣,電報中有些許訓誡的口吻,說明臨時政府對他不斷的指責和詆譭,以及聯美聯德外交策略的成功,還有經濟活動的輔助,已經使帝國政府對自己產生了不滿。但是自己的所作所爲,不都是爲着帝國利益的最大化考慮嗎?

而臨時政府到底與美德達成了什麼協議,真的會形成一箇中美德聯盟嗎?這雲裡霧中的感覺更讓人焦慮,一個是亞洲最大的國家,一個是美洲最富的國家,一個自詡是歐洲最強的國家,三者如果真的聯合起來,亞洲格局,不,世界格局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這也難怪帝國政府表示出充分的擔憂,不過,現在可能還沒那麼糟糕,一切都要看葛福、莫理循與陳文強的會談結果才能決定。

………

弱國無外交,但正因爲中國在國際外交中的弱勢地位,纔會更彰顯出個人的作用和能力。而陳文強,作爲一個穿越者,歷來的成功經歷使他當之無愧地成爲了臨時政府的外交核心。而現在臨時政府奉行的外交突圍核心便是:左挽美利堅,右攜德意志,共同對抗英日俄法的鬆散同盟。

屋內的氣氛很凝重,英國駐上海領事和日本駐上海領事小田聯袂而來,令陳文強感到很意外,而且其中還有一位旅行家兼名記者,英國《泰晤士報》駐中國的莫理循。

陳文強只對莫理循表示了適度的熱情,便一直非常嚴肅,敷衍地與兩位領事握了握手,坐下以後,眼光不停地在兩位領事臉上打轉,一副若有所思再加戒意十足的神情。

“近來聽聞臨時政府正與美國的伯利恆鋼鐵公司洽商在福建修建軍港和製造軍艦的計劃。我國政府對此非常關注,閣下作爲臨時政府的代理外長,煩請閣下進行一下詳細說明。”日本領事小田開門見山,直接問道。

陳文強輕輕擺了擺手。面沉似水地說道:“我不能,也無義務對聽聞的事情作詳細說明。”

小田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伯利恆鋼鐵公司副董事長詹司敦已來華活動,併到福建三都澳、馬尾‘視察’,這一點。閣下不會否認吧?”

陳文強眨了眨眼睛,有些不耐煩地說道:“我不是他的隨從,對他的行程不感興趣,或許他喜歡四處旅行看風景也說不定啊!”

小田被噎了一下,沉聲說道:“我必須提醒閣下,福建省對於我國在戰略上的重要性,我國政府堅決反對中國借外債在福建建造海軍根據地,中國如果給予美國特許權,則是在表明中國對於日本的國際友誼不加重視。”

陳文強心中暴怒,面色更加陰沉。冷冷地說道:“國際友誼,我不知你所說的國際友誼在哪裡?是給滿清武器支援,還是試圖阻止革命軍在遼東半島登陸?還是一再叫囂要以武力干涉我們正在進行的革命?在日本做出友好姿態之前,我不想就任何事情與日本政府進行商談。”

小田剛要發怒,葛福已經插上話來,“臨時政府最近的一系列舉動有歧視各國的意味,這不得不引起我國的不滿與關注。希望臨時政府能一視同仁,公正公平地對待各國的商業活動。”

“一視同仁是相互的,臨時政府的某些傾斜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陳文強緩和了口氣,解釋道:“貴國牽頭。修改條約,使得各國同意清軍可以進駐天津外國租界周圍二十華里以內執行警察任務,制定且即將實施的護路計劃中也偏袒滿清,這不得不引起臨時政府的反感和全國民衆的憤怒。如果貴國可以保持公正的立場。將天津條約中的清軍改成中國軍隊,在保護鐵路問題上把反清力量和清政府一視同仁的話,臨時政府一定會給貴國的商業活動提供公平的機會。”

葛福陷入了沉思,從語氣和措辭上判斷,臨時政府似乎並不是鐵了心和英國做對,也就是說。一切問題都可以通過協商解決,這是個好徵兆。

英日兩國使者一起前來,是因爲日本對於英國在中國的單幹做法表示不滿,以兩國有同盟關係而要求英國再遇此類問題時不得把它撇在一邊。

而葛福覺得兩國一起出面,或許效果更好,而且來之前,小田信誓旦旦地表示將惟英國馬首是瞻,使他確信日本能助己一臂之力。但小田到目前的表現與其說是幫助英國,倒不如說是借英國來達到日本人自己的目的,這讓葛福有些不滿。

陳文強繼續緩緩地說道:“滿清覆沒已不可避免,而臨時政府成爲目前中國唯一政府是非常確定的事情,而貴國公使朱爾典先生對此卻視而不見,依然用充滿偏見和傲慢的看法左右着貴國的對華政策。我在此提醒兩位領事,抱怨和抗議是沒有用的,還是儘快用實際行動來表明對臨時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友善吧!看看美國,他們已經在我們結清尾款後,放行了滿清政府訂造的軍艦;再看看德國,他們正充滿誠意地與臨時政府展開了全方位的合作。對此,臨時政府表示出相應的讚賞和感謝,這完全是無可厚非的。”

“我必須再次提醒閣下,福建省對於我國在戰略上的重要性。”小田很蠻橫地說道:“中國已許諾這個省份不割讓予任何其他國家,日本曾一再維護在這個地區的利益,如果中國借美款在福建修建海軍軍港,必將引起日、美及日、中間的極大不快。另外,不管臨時政府與美孚石油公司正在進行的合作勘探、開採陝西延長油田的事情是不是傳聞,我要告訴閣下,日本對陝西省的油田享有優先權,日本工程師早曾在那裡工作。”

陳文強用輕篾的目光注視着小田,嘴角掛着嘲諷的微笑,沉聲說道:“鑑於你得出結論的方式,我將建議臨時政府和各中國的工礦企業,以後絕不再聘請日本工程師。已聘請的在合約結束後,也將不再續簽。這樣一來,相信中日以後不會再有什麼優先權方面的爭議。另外,我要提醒你注意自己的言辭。由於今天是非正式會談,所有的會談內容都將公佈在媒體上。”

小田想說出日本有靠實力強行干涉之意,但又怕英國方面不予支持,反倒弄得無趣。很快就是第二次《英日同盟協約》到期的時間,日本極希望再簽定。並計劃將盟約的期限由五年改爲十年,所以此時並不想觸怒英國。

而且朱爾典是反對日本進行武力干涉的,曾明確告訴日本“應注意避免以類似強制手段”來干涉中國事務。日本在這個問題上始終得不到英國的支持,有些孤掌難鳴,干涉陰謀遲遲無法實現。

“貴國外交大臣格雷先生剛剛在媒體上表態,聲稱:‘我們渴望看到一個強大而統一的中國,不論處於何種政體之下,悉以中國人民的願望爲定’。對此,我們感到非常欣慰,不知道朱爾典先生是否也是這種態度?”陳文強給了日本人一下。又轉而恭維英國佬幾句,把英、日兩國區別對待,借英壓日,這是一個好辦法。

“當然,朱爾典先生也對中國有着深厚的感情,並希望看到一個強大而統一的中國。”葛福聽說此次會談內容將公開於媒體,深深後悔和日本小矮子攪到一起,破壞了會談的氣氛。此時,他也只能露出很真誠的笑容,卻在想盡快結束這次會談。再單獨拜會陳文強,進行坦率、直接而秘密的商討。

…………

會談結束了,陳文強爽快地接受了莫理循的專訪要求,再次回到了屋中。

莫理循。1862年生於澳大利亞,現任《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1894年,他遊歷中國南方,一年後,其所著的遊記《一個澳大利亞人在中國》在英國出版。1896年他從曼谷到昆明,接着又到東北三省遊歷。

正是因爲這本書。他被英國《泰晤士報》賞識,聘爲駐中國記者,1897年到北京,開始了他的記者生涯。當時中國正處於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是世界的聚焦點,也是各國列強陰謀的衆矢之的。莫理循來自第一時間的獨家新聞,使《泰晤士報》成了報道中國消息的當之無愧的權威。可以說,當時《泰晤士報》有多少讀者,就有多少人知道這個“中國的莫理循”。

他以親歷者的身份,利用《泰晤士報》向西方世界客觀公正地報道了北京的“義和團事件”,認爲一些西方傳教士不尊重中國人感情是整個事件的重要起因,驅散了妖魔化中國的輿論迷霧。

隨後,他又利用《泰晤士報》的版面,發動了一場遏制俄國影響的運動,以至於當時的國際輿論界把“日俄戰爭”稱之爲“莫理循的戰爭”。

莫理循在英國有很強大的公共關係,也享有很好的國際聲譽。如果他能傾向臨時政府,那對緩和與英國的關係,提高臨時政府的國際聲望,贏得更多的國際支持將大有益處。所以,陳文強對莫理循表現出了足夠的熱情和坦率,這也讓莫理循感到很愉快。

“中國應該有一位強有力的領導人,這個領導人應具備絕對權威,在世界有影響,並能以英國式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爲其指導方針,把中國引領向強大、光明的未來。”莫理循的這番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他與袁世凱良好的個人關係,起碼陳文強就有此感覺。

“我的看法與你稍有不同,我認爲所謂強有力的領導人在現今中國的環境下很容易走向獨裁和****,而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卻足以做到你所說的這些。”陳文強和藹地笑道:“對於新生的共和政權,你應該抱有信心,我建議,你去廣州走一趟,相信你定會不虛此行。”

“這個建議很好,但有些晚了。”莫理循眨了眨眼睛,笑道:“去廣州的計劃正在付諸實施,這裡只是中間站。”

“哦,那倒是我多此一舉了。”陳文強哈哈一笑,說道:“莫理循先生是少有的對中國保持公正態度的英國人,對中國復興的願望也是真誠的,對此我感到很欽佩。”

莫理循笑了笑,然後很謹慎地說道:“對於北方的袁世凱,臨時政府,或者以你個人的角度,是如何看待的?”

在莫理循的眼中,袁世凱自然有另外一個形象。雖然這一形象不免是個人喜好的結果,但莫理循畢竟是那個時代的人,加之他與袁交往甚密,他眼中的袁世凱在某些方面或許更貼近真實的袁世凱。

陳文強沉吟了一下,他有些搞不清楚,這是莫理循的個人關心,還是代表袁世凱所作的試探。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好奇。”莫理循解釋道:“我不代表任何人,任何勢力。當然,這個問題,你可以不作回答。”

陳文強點了點頭,緩緩說道:“從我個人角度看,袁世凱雖然被稱爲新派人物,但不過是照葫蘆畫瓢的實行了幾項新政。在他骨子裡,依然充滿着舊思想、舊觀念,缺乏創造性的思維和蓬勃向上的朝氣,更缺乏你們西方最注重的民主意識。當然,如果他能從封建的泥堆裡爬出來,新中國的政府中是會有他一席之地的,可能還是非常重要的位置。畢竟他有着相當聰明的頭腦和豐富的人生經驗,以及幹實事的成就。”

莫理循瞭然般點了點頭,“恕我直言,按照中國的國情,驟然實行共和,恐怕並不太適宜。”莫理循避開了袁世凱的話題,說道:“其實,君主立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33章 團體?政黨?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233章 倚仗實力的反擊第51章 商團,試槍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191章 無題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4章 過苛,面具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250章 返粵佈置第9章 外謙內毒第186章 同盟會內訌,龍濟光復出第199章 武昌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156章 拉打結合第4章 過苛,面具第198章 天津會袁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6章 新藥,說和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88章 提前避禍第90章 廣州第222章 聯合陣線,兵痞鬧事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2章 博覽會之感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189章 亡也忽焉,北洋第五鎮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21章 現實,人脈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62章 一槍絕殺第42章 家事第237章 定遼東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191章 無題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257章 招攬,變化第82章 各有感慨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186章 無題第97章 同性*愛,抵美風潮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83章 伯蓀來訪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72章 準備第166章 緊鑼密鼓,提前發動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38章 爭論妥協第28章 無題第268章 重創,英法的態度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54章 攤牌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194章 財政困難是關鍵第117章 義軍第244章 革命光復區的招商引資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280章 無題第9章 外謙內毒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69章 工會設想第15章 煽風點火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7章 暴力和事佬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168章 長期方略,爆發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92章 天涯海角第8章 遭罪,青樓
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80章 理論班子第一人第33章 團體?政黨?第276章 訪德成功,抵美晉見第233章 倚仗實力的反擊第51章 商團,試槍第4章 破家、苦日子第191章 無題第221章 逼宮,中英會談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4章 過苛,面具第168章 不能容忍的折騰第250章 返粵佈置第9章 外謙內毒第186章 同盟會內訌,龍濟光復出第199章 武昌第217章 最後的全力支撐第1章 奮鬥的意義第293章 狼羣戰術,反攻第132章 暗殺威懾,立憲嘴臉第174章 感同身受的龍濟光第79章 點評《革命軍》第245章 敲打,入京第214章 宗社黨,袁氏阻礙第156章 拉打結合第4章 過苛,面具第198章 天津會袁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275章 中德會談二第6章 新藥,說和第222章 最後一擊第88章 提前避禍第90章 廣州第222章 聯合陣線,兵痞鬧事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2章 博覽會之感第295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第184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第268章 收手,談判第189章 亡也忽焉,北洋第五鎮第294章 大反攻之勝第235章 改組政黨,籌邊第224章 開誠佈公,雷霆清鄉第68章 同樣的迷惘者第263章 洞悉其虛第21章 現實,人脈第178章 主場設想,地方自保第141章 列強分制,四方籌劃第84章 黑吃黑的序幕第287章 海軍準備,德國代表團第62章 一槍絕殺第42章 家事第237章 定遼東第119章 退出的安排第191章 無題第212章 國際同情,政府令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257章 招攬,變化第82章 各有感慨第290章 陰你一把,戰爭爆發第1章 重生的感悟第186章 無題第97章 同性*愛,抵美風潮第116章 排水救人論第282章 提前準備的中日戰事第138章 遲來的拜見第83章 伯蓀來訪第270章 潛艇,華僑第72章 準備第166章 緊鑼密鼓,提前發動第224章 錢,都緊張第38章 爭論妥協第28章 無題第268章 重創,英法的態度第190章 畏難不進第82章 革命指南,以人試藥?第286章 戰前大借款第213章 國際形勢第54章 攤牌第201章 驚雷,風起雲涌第194章 財政困難是關鍵第117章 義軍第244章 革命光復區的招商引資第231章 風風火火來改革第280章 無題第9章 外謙內毒第169章 革命領袖的選擇,反攻在即第87章 堅強決心,蘇報第69章 工會設想第15章 煽風點火第228章 掃蕩無遺類第196章 積聚的實力,總體良好第88章 革命的具體和細節第7章 暴力和事佬第247章 清室安置第168章 長期方略,爆發第160章 起事推後,初識黎元洪第231章 東北局勢第92章 天涯海角第8章 遭罪,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