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國之大政



明朝文官,儼然就是一個集體,只是在對抗皇權時是抱成一團,平時彼此是互相內鬥不休,基本上沒有消停的時候。

不過楊嗣昌和薛國觀總體來說是一派的人,都是講究實務,能做實事並且敢於任事的人。

哪怕是謗滿天下,這兩人也是不大在乎的。

他們這一派,與東林**纔是生死大敵,一邊是實幹家,一邊是嘴炮黨,當然是天生的彼此不相容,一見面就咬。

不過此時楊嗣昌和薛國觀也是在別苗頭,皇帝對兩人都很倚重,但此前楊嗣昌只是兵部尚書,並未入閣,威脅不大。

現在卻是加東閣大學士,還管了兩個部,儘管是不如薛國觀的吏部,但由此觀聖心,恐怕薛國觀心裡也就不那麼穩當了。

更爲關鍵的,還是在大政上的分歧。

國用不足,崇禎當然是十分着急,頻頻問計於下。

楊嗣昌在軍務上還是十分來得,所任用的洪承疇和孫傳庭幾個都是十分能幹的人才,流賊現在幾乎被全滅,就是這幾人立的大功。

至於熊文燦,也是楊嗣昌舉薦,雖然此人有貪財好貨的名聲,不過好歹是招安了張獻忠和羅汝才,立的功勞可就算不小了。

如此這般,楊嗣昌自是春風得意,入閣爲相,也是有崇禎酬其功勞的意思。

現在國用不足,楊嗣昌又從兵部專任到入閣爲相,此人又是世家子弟,敢於任事,當然也就敢於獻計。

薛國觀聽說,此人提議是再一次加派田賦。

國朝用度不足,根子是太祖設計的賦稅制度先天有缺陷,田賦開始定的太低,而且一碗水端平,無視東南和西北的收成差距,這就是一大弊端。

當然,原因也是明朝的文官制度和吏員制度太爛,根本沒有辦法搞精細操作,只能一刀切。

商稅收取不足,現在民間富裕到極處,朝廷卻窮的當褲子,根子在哪裡,也是不言自明。

此時到處烽火,國用肯定是不足了,皇帝也是窘迫萬分,這個時候,誰能獻上什麼來錢的計謀,多半都會被採納,更何況是日漸被信用的楊嗣昌提出!

此人也算是敢於任事了,要知道,當今掌天下文脈的是東林,而對加賦加稅始終持反對態度,甚至是破口大罵的,也是東林一脈。

當然,東林最反對的是加商稅和海稅,江南一地,這些年來對海外貿易大爲發展,人人都賺的盆滿鉢滿,個個都肥的流油,除了對外貿易,還有開礦,辦絲廠,大財東有萬畝良田,百萬身家的,實在都不是稀奇的事。

所以萬曆年間,皇帝派稅監和礦監於江南各地,收礦稅和商稅,而由此引發的**和反彈,也是實在不小。

數萬人罷市,打死礦稅監的事,在萬曆年間有好多次記錄,這其中,誰敢說沒有東林黨人的影子在其中?

一國之君,派出收稅的部下被人鼓動打死,萬曆因爲此事,好多次絕食抗

議,明末時節,在這稅上頭的爭執,也可以說是天下奇觀了。

神宗死後到崇禎,東林用事,商稅和礦稅徵收的事徹底宣告結束,原本一年還有幾十萬上百萬的收入,現在全告終結。

海上收入,盡歸鄭芝龍這樣的投降招安的大海盜。

陸上商稅,則盡數爲民間豪紳分潤,皇帝和朝廷是一點好處也沒有!

隆萬大開海,除了帶來通貨膨脹,使得政府支出更加支拙外,居然一點好處也沒給政府,這也算是天下最奇的奇事了。

相比於明政府的窘迫,同時期的西方卻是君主自己投資,開海貿易,甚至是私掠所得,君主都要分一份子,反正要錢不要臉,而且歐洲國家可也沒有儒學和東林黨,這二百年下來,歐洲掠奪了大量的財富,歸於王室和政府,民間當然也是好處多多,整個西歐,都是如烈火烹油一般,逐漸變的繁富無比,國力自也是蒸蒸日上,就算是小國,也是有本事組建水師,到明朝家門口來爭勝逞雄了。

商稅和海稅斷不能收,楊嗣昌雖是自視甚高,可也不會去捅這**蜂窩。相比抱成一團的士大夫們,給老百姓的土地再加幾釐銀子的田賦,想來就容易的多了。

當然做這樣的事還會遭罵,加稅始終是被詬病的,不過相比較而言,已經算是最省事的辦法。

大明有一億多畝土地,每畝加幾釐,就是數百萬之多。

根據有人透露出來的消息,今年下半年或是明年年中,一定就會推行天下,加賦的名義就是練兵用的練餉,全天下加賦的額度是增加七百三十多萬兩白銀,有這麼一筆銀子,朝廷用度就要輕鬆很多。

對崇禎來說,楊嗣昌這是勇於任事,可薛國觀卻是深知,國家大政絕不能這麼搞法!

從萬曆年間,北方就是連連受災,當時的人雖不知道小冰河時期帶來的這種災害,卻也是深知,北方人民已經困苦不堪,絕不能再受摧折。

自崇禎即位,在崇禎四年時已經加過一次剿餉,而北方**的原因,卻正是因爲加派了遼餉,然後在天災之後,朝廷不僅不賑濟,反而在遼餉之外,又加了剿餉。

加剿餉是爲了剿滅流賊,而流賊之起,卻是因爲加派和天災,這樣的循環,原本就是一個切不斷的死結!

如今好歹是有了一個天下初定的樣子,猶如人重病之後,剛剛有痊癒的希望,此時再下一劑猛藥,病人身體未經調理,非暴疾而亡不可!

事實也正是如此,楊嗣昌主持的加派練餉,不僅沒有練成兵馬,反而又逼反了大批破產農民,整個北方,原本就已經是一鍋燒熱的熱油,此人的加餉一事一出,猶如冷水入鍋,立刻就是炸響起來。

加派的額度,相對於明朝的稅賦負擔來說,其實不算太重。對江南和湖廣來說,加的幾釐銀子,也是在百姓可負擔的範圍之內。

就算是清初時,清朝統治者爲了收攏人心,號稱要廢除三餉,但清之徵

收額度,就是按三餉之後的額度來徵收的,所謂廢三餉,只是一句空話。

但清初之時,小冰河時期已經過去,北方生產恢復,而絕不象此時,北方連年受災,政府不僅不賑濟,不幫百姓度過時艱,反而是一再加餉,這樣一來,除了把百姓逼反,又有何意義可言?

崇禎十二年的加餉,直接使得李自成鹹魚翻身,千騎入河南,一年時間膨脹到五十萬之巨的人數,此後破洛陽,圍開封,終於不可複製。

明之亡國,這一次加徵練餉,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比於自負的楊嗣昌,薛國觀就更加清醒和謹慎的多。對國用不足,他自然也是在設法,但今天在文華殿召對,天子顯然對他的徐徐調治,革除冗官,節省用度,裁撤冗將冗兵的辦法都不大有興趣,問對之時,雖未明言,但傾向加賦的意思也是很明顯了。

“天子年少即位,於國政不大通曉明白,偏又有這麼多幸進之輩,妄言惑亂!”

儘管是滿臉春風,笑容可掬的樣子,但薛國觀看向楊嗣昌的眼神,卻是十分冰冷。

若有機會,他一定會將此人打下去,因爲這姓楊的雖然也是敢於膽當,勇於任事,但世家子出身,看人看事都太輕易,而且擅作威福,長久用事,一定會壞事。

但有沒有這個機會,就實在難說的很了……

“盧九臺報宣大鎮今年增收二十萬石,難得,實在難得。”

在薛國觀與楊嗣昌等人互相致意見禮的時候,劉宇亮卻是捧着一份奏摺,大加讚賞。

聽着這話,薛國觀也是點頭,臉上露出笑容來:“能臣到哪裡都能做出實績來,盧九臺剿賊厲害,也不虛耗糧餉,好大喜功,屯田也能有這般成效,實在是能臣典範。”

這個評價,就比劉宇亮的說法更進一步,原本也沒有什麼,不過隱隱然是刺了楊嗣昌幾句。因爲這個公子哥出身的兵部尚書,下頭的評價就是耗費錢糧,好大喜功。

“宣大得此人爬理清梳,也確實是不小的功勞,不過說只是盧九臺一人能做這般事情,學生看也未必見得。”

楊嗣昌心胸狹隘,根本不是容人的事。不過薛國觀地位身份在他之上,他公然反擊是不成的,不過叫他隱忍下來,也是絕無可能。

當下在案上一通亂翻,找着幾封奏書,然後便大聲道:“山東的登州兵備道劉景曜奏,浮山海防全部重修完畢,綿延二百餘里,有六堡,三十一墩,一百一十七個烽火臺,浮山守禦所也是重新編練成功,可以立營。嗯,這個事全部是新授浮山遊擊張守仁所爲,年方二十許,能有如此實績,學生看來,也不在盧九臺之下嘛。”

“對了!”楊嗣昌既然說話,而且也是在他份內職掌的話,就是更加理直氣壯起來:“又有一封新的奏報,浮山所修成海防,羣盜二千餘來犯,張守仁整軍迎敵,一陣斬首過千級,國朝這數十年來,對海盜有此大勝者,此特例也!”

(本章完)

第五百三十四章 孤童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五百三十八章 黑豆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狂言第五百零九章 曉諭第四百四十八章 各方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子奴第一百四十三章 未來水師的起始第一百三十四章 炮戰第四百九十四章 淘金第四百三十章 見面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道第五百五十三章 驍騎第七百九十四章 海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一百五十八章 相臣度量第八百一十章 痛快第二百六十七章 偷襲第二百四十二章 陌生人第四十三章 血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感謝您的支持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外第五百零三章 展望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隻虎第六百九十七章 轟動第四百零五章 人性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拉練第一百三十三章 追擊第二百三十九章 爲自己而戰第八百二十章 問鼎第七百七十三章 易轉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六百九十五章 執委第六百七十六章 虎狼第九十八章 軍人第四十七章 交易正文_章 節發佈錯誤聲明第五百一十八章 態度第三百三十一章 艱勞第一百零一章 官道第七百六十章 走私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五百四十一章 神速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六百零五章 真相第二十一章 匠戶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勝第七百二十九章 行路第七百零二章 拯救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六十六章 噎死人的大蛋糕第六百七十章 開火第四百零五章 人性第七百零五章 團聚第五百四十六章 質疑第二百三十章 入侵第九十三章 槍陣第三百零二章 閱兵第四百零九章 暗影第六百三十八章 菸草第五百四十三章 襄陽第六百六十四章 商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追擊第三百五十八章 正紅旗第四百八十九章 剷平第八百一十章 痛快第五百九十一章 封伯第一百三十九章 斬首過千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海潮生第六百五十章 耀眼第七百零七章 收穫第六百一十一章 設計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三百七十六章 例外第十九章 收穫第五百五十七章 夜襲第五百三十六章 如夢第六百七十七章 階層第四百二十三章 跪或不跪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第一百八十章 出行第五百七十八章 逃竄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三百六十七章 出城第六十七章 物資第七百七十七章 興盛第五百三十九章 洛陽第一百零五章 鹽第四十六章 反制第二百一十八章 統計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難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辦學堂第五百二十九章 徵調第七百五十五章 攀談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將第七百二十一章 沿海第二百八十章 天命
第五百三十四章 孤童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五百三十八章 黑豆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五百一十九章 狂言第五百零九章 曉諭第四百四十八章 各方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子奴第一百四十三章 未來水師的起始第一百三十四章 炮戰第四百九十四章 淘金第四百三十章 見面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道第五百五十三章 驍騎第七百九十四章 海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一百五十八章 相臣度量第八百一十章 痛快第二百六十七章 偷襲第二百四十二章 陌生人第四十三章 血戰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感謝您的支持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外第五百零三章 展望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隻虎第六百九十七章 轟動第四百零五章 人性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拉練第一百三十三章 追擊第二百三十九章 爲自己而戰第八百二十章 問鼎第七百七十三章 易轉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六百九十五章 執委第六百七十六章 虎狼第九十八章 軍人第四十七章 交易正文_章 節發佈錯誤聲明第五百一十八章 態度第三百三十一章 艱勞第一百零一章 官道第七百六十章 走私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五百四十一章 神速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六百零五章 真相第二十一章 匠戶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勝第七百二十九章 行路第七百零二章 拯救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六十六章 噎死人的大蛋糕第六百七十章 開火第四百零五章 人性第七百零五章 團聚第五百四十六章 質疑第二百三十章 入侵第九十三章 槍陣第三百零二章 閱兵第四百零九章 暗影第六百三十八章 菸草第五百四十三章 襄陽第六百六十四章 商會第一百三十三章 追擊第三百五十八章 正紅旗第四百八十九章 剷平第八百一十章 痛快第五百九十一章 封伯第一百三十九章 斬首過千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海潮生第六百五十章 耀眼第七百零七章 收穫第六百一十一章 設計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三百七十六章 例外第十九章 收穫第五百五十七章 夜襲第五百三十六章 如夢第六百七十七章 階層第四百二十三章 跪或不跪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第一百八十章 出行第五百七十八章 逃竄正文_第七十七章 登州第三百六十七章 出城第六十七章 物資第七百七十七章 興盛第五百三十九章 洛陽第一百零五章 鹽第四十六章 反制第二百一十八章 統計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難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辦學堂第五百二十九章 徵調第七百五十五章 攀談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將第七百二十一章 沿海第二百八十章 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