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襄陽



羅汝才一出西營地盤,遠遠看到自己的營寨後,就立刻對着吉圭道:“子玉,敬軒來者不善,看樣子是想對自成動手。”

“曹帥,現在這局面是三足鼎立,去了一足,誰也站不穩。”

“這個道理我懂,不然也不會這麼拼力維持。我們曹營一向就是這個宗旨,誰大,就和小的聯合,誰弱,我就扶誰。”

“曹帥這個主張真是妙極,雖未曾引經據典,但十分合乎兵法典籍的記錄。”

“子玉,馬屁就不要拍了,底下的事究竟該怎麼辦?”

“可以從兩面着手,一,我們暗中給闖營補充一些精銳將士,還有馬匹。二,暗中點李帥一下。”

“嗯,如果敬軒和自成照了面,反而無事,我豈不是憑白做了小人?”

“就算那樣,李帥和闖營也會感激咱們曹營的關照,和曹帥聯合闖營,共抗西營的想法是沒有偏差。”

“這麼一說我心裡就暢亮了。”

羅汝纔打個呵欠,他酒雖然不是爛醉,但也暈沉沉的難受,在馬上搖搖晃晃的任坐騎走着,前頭是一個親兵牽引馬匹,他身上的斗篷是正經的白狐皮,各家首領都沒有他這般闊氣,此時半夜三更,寒氣逼人,不由得他把斗篷給裹緊了一些。

就算如此,也是感覺寒冷,羅汝纔不覺苦惱道:“招安時知道是短局,不過當時好歹不必天天穿着鐵甲,現在好了,這一身山文甲不得下身,幾十斤重天天穿在身上,就算裹着斗篷也是這樣。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過幾天太平日子,對了,我這一百多美妾給我留下,銀子也得留幾十萬兩,就這樣,老子就真招安。”

“哈哈,曹帥說笑了。”吉圭知道眼前這主兒一半是真抱怨,一半也是在胡扯,曹操這人是七竅玲瓏心,根本就沒幾句實話。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啊,曹帥!”吉圭微笑着道:“有美色,有銀子,還得有萬千甲士,一聲傳喚,便是有虎狼之士驅前等候指令,這樣的日子纔是真舒服。否則,富家翁誰都想當,但平安的富家翁卻難得了。”

“唉,我是沒有自成和敬軒那野心,只盼他們倆誰得了天下,我能做個一字並肩王就成啦。”

“大帥,一字並肩王的下場,可都不大妙……”

“嗯?嗯……”

夜色之中,曹操和吉圭各懷心事,在星空之下,兩人的聲音也是漸漸沉寂下來。

……

……

翌日天明,在清晨時分,天氣冷的老鴰在樹枝上都抱着翅膀,看到行人騎馬經過時也是縮着脖子,並不出聲,有一隊大約一千餘人的騎兵隊伍從太平店往樊城的方向奔馳着。馬身上淌着汗,不斷的從鼻孔裡噴着白氣。

這麼多的騎兵在急馳,沿途的山道都是感覺到了震動,過路的人受到了驚嚇,都是趕緊跪在原地,大膽的還敢擡頭,膽小的直接就在鐵騎的震動之中,深深埋下頭去。

騎們兵沒有打着大旗或是營旗,而是隻掌着一杆將領的認旗,旗幟就在隊伍正中最前面的地方,鮮紅如血,一個斗大的“張”字之下是寫着官銜全

稱,但因爲馬匹和人都在疾馳,這導致一些零星路過的行人根本看不清楚旗上人究竟寫的是誰。

大旗之中,便是騎兵們的主宰人物,這一支隊伍的核心,其面孔年輕而英武,自然就是太子少保,徵虜將軍登州鎮副總兵張守仁。

這一次,他仍然是留着張世福看家,然後把自己的部將和一部份騎兵帶了出來。

沿途的行軍,觀察風土人情,此時,又是可以觀察到國朝第一掌軍的權臣在城池防備和涉及到三省防兵調配,控制江防,山谷防線,還有各鎮的奇兵營和遊兵營的調配和使用等等。在這個戰場上,河南,陝西,四川,還有湖廣,甚至還有提供糧餉的南直隸,都是或深或淺的捲了進來。

事涉四五個總督和巡撫,還有十幾個總兵,三四十個副將,參將一級的武將過百人,文官也是有過百州縣和中樞各部在提供着前線支持。

楊嗣昌一人動員的力量光是純粹軍事意義上的就是有超過二十萬人,歷來剿賊從未有今天這般動員和力量者。

當然,明軍真正最能打最善戰,朝廷也指揮的動的還是北方軍鎮,是指榆林到延綏,山西和大同,還有薊鎮等鎮,象山海關和寧遠各鎮,和朝廷已經是離心離德,情形和湖廣鎮的左良玉相差不多。

但精銳程度上,還是九邊重鎮的精銳明軍要更加善戰,但相隔太遠,鞭長莫及,調度的難度太大,而且朝廷正有意於東虜,在議和前打一場大會戰,所以北兵絕不可能南調了。

明末的戰爭史,波瀾壯闊,複雜難言,皇權和文官權力的爭奪,紳權士權與皇權的對抗,新興商業集團對舊有秩序的抵抗和衝擊,小冰河災害和鼠疫,加上整個中國封建秩序其實已經走在衰亡的道路上,舊有的東西已經腐化了,失去了原本的作用,而新興的取代舊勢力的力量還在萌芽之中,加上自然災害和權力失衡,財政制度的失敗,軍制的失敗,導致內外兩個戰場都是在不停的從失誤走向失敗。

不然的話,很難理解,爲什麼擁有龐大軍隊和整個國家,一直到覆滅時江南和閩浙等南方省份沒有災害,沒有兵亂,一直在國家的控制之下,而大明王朝卻轟然倒下,並且不是被本民族的反抗力量所取代,卻是被一個人丁才六萬,整個軍隊核心纔是兩萬滿洲八旗披甲兵,加上無甲旗丁和蒙古、漢軍八旗不過十五萬人不到的異族小型軍事集團給摘了桃子。

張守仁的這一次南下之行,用心良苦之至。

在距離兩個城市只有十里不到的時候,天色大亮,久違的太陽也是終於升了起來,開始散發出一點點的熱力。在山道上,可以看到城頭上雉堞高聳,旗幟整齊,遠遠的傳過來隱約的畫角聲,此伏彼起。

向右首眺望,隔着襄江,十里外的萬山上煙霧蒸騰,氣勢雄偉。萬山的東頭連着馬勒山,在薄薄的雲煙中現出來一座整修過的堡寨,雄據山頭,也有旗幟閃動。

馬鞍山的北麓有一座小山叫小頂山,距離襄陽城只有四里不到,原本是一座遊玩觀賞風景的勝地,現在也是在山頂上修了堡寨,有軍旗在頂峰飄揚着,同時傳過來一陣若隱

若現的金鼓之聲。

整個襄樊地區,已經在短短時間內被楊嗣昌殺氣騰騰,固若金湯。

張守仁止住馬步,將領們也紛紛帶馬,幾十人成一個扇面形,簇擁在他的四周。

他揮動馬鞭,看也不看左右,喝問道:“姜敏,眼前的襄陽,給你兩千精兵,叫你做一個偷襲奪城的計劃,怎麼樣?”

半響過後,姜敏才答道:“是兩千個東虜白甲的水平的精銳麼?”

“兩千東虜白甲……也行。”

姜敏沒有再出聲,和參將處的幾個高級助手低聲商量起來。

“嗯,就算兩千個東虜白甲,想用偷襲的辦法奪城還是辦不到的。小頂山上有軍營,城外明顯有放了水的壕溝和吊橋,城門上有槍戟林立,把守十分森嚴,萬山上也有堡寨,監視的十分嚴密,以參謀處的能力,暫時做不出偷襲的計劃來。”

“化裝成大明官兵,持正經的印信,路引,少量人進入吊橋和城門,突然襲城,然後大隊涌入,如何?”

“大人,這無疑是辦不到的。且不說城中有大量兵馬,光是搶佔翁城沒有太大用處,而且守備盤查這麼嚴格,不要說東虜,就算是流賊是本朝中人,又怎麼能混的進去呢?”

參謀處的人都攤手,表示這是不可能辦到的事。

其餘的將領們也是紛紛議論起來,說來說去,也是沒有人覺得能詐開眼前這座城池,成功的混進城去,並且只靠一兩千精銳就把城池給攻打下來。

張守仁的面色也是十分怪異,俯瞰着眼前的雄偉城池,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在蒙元入侵南宋時,眼前這座城池堅持了二十年以上,直到被蒙古人弄來的回回炮打的無法反抗爲止。

在此時,也就是不到兩年之後,張獻忠被打的窮極無聊,趁着襄陽空虛,城中守備文官和武將的無能,以兩千勁卒快馬奔襲,一個黑虎掏心,直接攻佔了湖廣和整個南方剿賊的中心,襄陽。

襄陽一失,襄王亦死,同時李自成打下了洛陽,殺了福王,連失兩親藩,成了楊嗣昌的催命符。

其實在他的指揮下,如果不是左良玉和賀人龍都不效命,張獻忠有十條命也完了。

因爲張獻忠在南方拖住了大量明軍,李自成得以在河南順利發展,最終成了明王朝的掘墓人。

這些史實,以前在他的腦海中只是文字,而此時他已經是一個深入歷史之中的人,而眼前的一幕幕已經是鮮明的圖畫,就是這麼活靈活現的呈現在他的眼前。

“莫要教條,如果一切都是從固定而無變化的,諸君此時應該還在浮山熬鹽,而不是出現在這裡。”

張守仁面色凝重,馬鞭指向流淌不盡的漢江江水:“人間的事物就象眼前的滔滔江水流淌不絕,現下的襄陽看似固若金湯,是一座不可攻取的堅壘,但若楊嗣昌不在城中又如何?換了一任兵備或知府及守將又如何?哪怕就兩月之前,我來和你們說偷襲的話,便又是另外一番計較了。”

在姜敏等人深思之時,他又揮動馬鞭,長聲笑道:“走,咱們見楊閣部去!”

(本章完)

第四百八十一章 夜巡第五百一十二章 鎮亂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八十七章 總兵官第六百六十五章 妄想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六百六十一章 會館第五百零八章 虎蹲第六百四十章 官兵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南第八十四章 行軍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第七百九十章 爭議第四百六十六章 遇伏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擊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辦學堂第八十二章 彙集第五百四十五章 出場第七百一十七章 心智第七百六十七章 戰神第七百一十八章 造艦(加更)第四百三十四章 提議第八十四章 行軍第六百九十八章 並騎第二百二十七章 歸來第三百四十三章 殺伐第三百三十四章 日出第四十九章 試射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軍制第六百八十一章 趕至第七百四十五章 超出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三百八十五章 奏摺第六百八十四章 徵誅第十章 打算第一章 引子第六百四十九章 一瞬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六百一十二章 京營第七百四十九章 燈景第五百五十章 義子第七百一十九章 深入第六百四十三章 質變第二百零八章 成軍第五百二十一章 盤算第二百三十一章 許國第二百六十章 比試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門第二百六十八章 賺城第六百三十六章 旗亭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五百四十七章 左鎮第二百三十章 入侵正文_章 節發佈錯誤聲明第二百八十四章 軍營生活第四百七十一章 昌字第一莊第三百二十三章 威力第三百三十五章 說王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陸第五十三章 入城第七百零七章 收穫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關第三百三十章 入城第二十四章 誇功遊街第二百六十二章 前哨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蹤第三百九十章 對手第七百一十二章 兼濟第三百九十八章 欽差第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四十九章 試射第一百零九章 仁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烏龍第二百九十五章 條件第一百三十四章 炮戰第一百章 論政第六百零五章 真相第六百九十章 本性第一百六十七章 擴編第五百九十一章 封伯第三百四十三章 殺伐第七十二章 遼民第九十二章 對峙第五十章 出招第四百零九章 暗影第八十九章 入城第六百六十三章 顧慮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志第三百一十四章 果決第七百二十四章 十萬第三百六十四章 亂局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陸第七百二十章 泥途第六百九十一章 長蛟第六十四章 不能忍第六百二十二章 變遷第五百九十一章 封伯
第四百八十一章 夜巡第五百一十二章 鎮亂第四十二章 迎敵第八十七章 總兵官第六百六十五章 妄想第七百三十六章 崩盤第六百六十一章 會館第五百零八章 虎蹲第六百四十章 官兵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南第八十四章 行軍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第七百九十章 爭議第四百六十六章 遇伏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三百四十九章 出擊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辦學堂第八十二章 彙集第五百四十五章 出場第七百一十七章 心智第七百六十七章 戰神第七百一十八章 造艦(加更)第四百三十四章 提議第八十四章 行軍第六百九十八章 並騎第二百二十七章 歸來第三百四十三章 殺伐第三百三十四章 日出第四十九章 試射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軍制第六百八十一章 趕至第七百四十五章 超出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三百八十五章 奏摺第六百八十四章 徵誅第十章 打算第一章 引子第六百四十九章 一瞬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六百一十二章 京營第七百四十九章 燈景第五百五十章 義子第七百一十九章 深入第六百四十三章 質變第二百零八章 成軍第五百二十一章 盤算第二百三十一章 許國第二百六十章 比試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門第二百六十八章 賺城第六百三十六章 旗亭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五百四十七章 左鎮第二百三十章 入侵正文_章 節發佈錯誤聲明第二百八十四章 軍營生活第四百七十一章 昌字第一莊第三百二十三章 威力第三百三十五章 說王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陸第五十三章 入城第七百零七章 收穫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關第三百三十章 入城第二十四章 誇功遊街第二百六十二章 前哨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敵蹤第三百九十章 對手第七百一十二章 兼濟第三百九十八章 欽差第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四十九章 試射第一百零九章 仁心第一百五十六章 烏龍第二百九十五章 條件第一百三十四章 炮戰第一百章 論政第六百零五章 真相第六百九十章 本性第一百六十七章 擴編第五百九十一章 封伯第三百四十三章 殺伐第七十二章 遼民第九十二章 對峙第五十章 出招第四百零九章 暗影第八十九章 入城第六百六十三章 顧慮第五百七十三章 意志第三百一十四章 果決第七百二十四章 十萬第三百六十四章 亂局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陸第七百二十章 泥途第六百九十一章 長蛟第六十四章 不能忍第六百二十二章 變遷第五百九十一章 封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