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如夢



“原來是陳少將軍,失禮了。”

陳永福的這個兒子叫陳德,張守仁在後世一些文學作品中看過幾次,印象還有一些。陳福算是虎父無犬子,從眼前的表現來看,對答機敏聰明,落落大方,是一個聰明的年輕人的樣子。而二十來歲做到守備,雖然是世襲恩蔭的成份在裡頭,也是說明陳德是一個會來事,能做事的青年俊彥。

“末將見過徵虜!”

陳德果然是十分大方的樣子,問安之後,便是和幾個負責接待的浮山將領一起,一邊詢問着,一邊四處觀看。

當他看到車炮營的裝備時,明顯是楞了一下。

“這孩子真是沒見過世面……”

遠遠看到陳德的模樣,陳永福還是覺着有點丟人,看到什麼不得了的東西,就是這樣的表現顯露出來?

不過當他自己走近時,也是一徵,隨行出來的穿着三品四品武官服飾的開封城的將領們,個個都是徵住了。

車炮營擁有三百餘輛大車,除了拉一部份糧食和自己的輜重之外,多半就是人炮混一的做戰單位。

陳德看到的就是車炮營的偏廂戰車。

一邊的車廂是加固了鐵板的,可以移動並拆卸下來,在戰時,可以露出戰車裡固定的炮位,並且將車板插在地上,掩護火銃手和戰車兵不被弓箭襲攏傷害。同時戰車上帶着鉤環,可以互相連接,等於是一道移動的長城,同時車載衣、糧、器械,並有在車前防禦的鹿角。

每輛車上,都是有兩門虎蹲炮或是包含子銃的佛郎機炮。

口徑大小都是差不多,全部是打霰散,虎蹲炮的炮子是裝在布包裡,塞實之後就能擊發,而佛郎機則是分子母銃,子銃裝入母銃引火擊發,打出的都是密集的鐵砂和鉛丸。

看到一排望不到邊的打造精良的戰車,再看到每輛車中都有嶄新的保養極佳的火炮,陳德和陳永福等人呆徵住了,也就並不奇怪了。

這麼多的火炮,哪怕是佛郎機和虎蹲炮,一個普通軍鎮也是拿不出來的。

浮山的車炮營,就是戚繼光車營的強化版。

在薊鎮時,戚繼光編成車營,每營是有三千一百名官兵,佛郎機炮二百五十六門,大將軍炮八門,每車營有戰車一百二十八輛,每輛戰車配有兩門佛郎機,同時有鳥銃四杆,火箭手四人,每十二名士兵就裝配一門火炮,臨戰時,火槍和火炮和火箭輪番射擊不停,射程遠近不同,幾乎可以從三百步到五十步把來敵輪番轟殺一次。

同時他還編有兩千七百人編制的騎營,每騎營擁有大量戰馬和驍騎的同時,也編有六十門虎蹲炮。

浮山的奔雷營就是突騎編制,隨攜的虎蹲炮也是戚繼光騎營的加強版本。

古人其實擁有不下後人的戰爭智慧,最少在逆天的戚繼光手裡,戰法體系在他所在的時代就是無敵的,他的車營和騎營加上空心敵樓的長城防禦體

系,使得在戚繼光上任之前年年犯邊的蒙古部落,在戚繼光鎮守的十年時間內幾乎不敢直視明軍的防禦體系,這也導致戚繼光最終沒有能封侯,因爲和重進攻不防禦的李成樑相比,他的斬首就有限了,沒有斬首,明朝的授功體系裡是沒有武將什麼事的。

張守仁的車炮營,車輛倍於戚繼光和孫承宗的系統,裝載的物品加倍,同時火炮也幾乎加倍了。

他沒有攜帶大將國炮,這一次的做戰對象是農民軍,沒有重甲也沒有城池防禦,重炮幾乎沒有用處。

而且在濟南一役之後,張守仁也是發覺,這個時代的紅夷大炮,威力確實還有待提高,用於海戰和攻城還行,對人員的殺傷並沒有想象中的大,明末的很多文字記錄,什麼五千斤紅夷大炮,一炮轟去糜爛十里,完全就是沒上過戰場文學菜鳥的臆想。

當時明軍或是清軍的紅夷火炮全部是四五千斤才能打十斤八斤的炮彈,火藥也沒有顆粒化,威力十分有限,當然,在當時那個時代也是不折不扣的神器了。

而佛郎機和虎蹲炮可以發揮極大的殺傷作用,顆粒和定裝火藥解決了這種小炮射程近和威力小的技術難題,而定裝子銃和霰彈則極大強化了發射頻率。

同時,也有相當的虎蹲炮沒有固定炮架,因爲虎蹲炮一旦固定,上藥裝彈不方便不說,還沒有辦法調校射擊角度,所以除了少數虎蹲炮是固定在車上外,大半的虎蹲炮和佛郎機一樣加了經典的雙輪單腿炮架。

有了炮架,雖然重量增加,但整門火炮仍然不到百斤,在稻田和山嶺等南方地形仍然可以運轉如飛,十分方便快捷,而且有了炮架後,虎蹲炮的威力更成倍的增加了。

這種小炮,原本就是戚繼光在盞口炮上的改良,盞口炮的口徑雖大,但沒有銅摑炮身,承載不了過多火藥,發射的銃子綿軟無力,射程也近,根本無法攻堅,而改良的虎蹲炮在朝鮮戰場上就有優良的表現,平壤一戰,明軍的虎蹲炮打的城頭城石支離破碎,日軍無法立足,爲攻城立下赫赫戰功。

在遼東戰場上,虎蹲炮也是輔助紅夷大炮的利器,光是萬末末年到天啓初年那幾年間,工部記錄的運往遼東的記錄就超過六百門虎蹲炮。

而浮山的虎蹲炮已經又一次改良,在這幾十年裡,明軍的火器在細節上只有紅夷大炮是進步了,其餘火銃只造出了魯密銃和自生火銃,但因爲將領不喜歡昂貴的武器,地方製造的火器又偷工減料,種種惡習累加,導致士兵不敢使用火器,或是用時心有顧忌,使得明軍的火器之威除了火炮外再也沒有東西被人重視。

張守仁決意扭轉這種錯覺,使明朝的火器發展走回正確的道路上來!

現在共有偏廂戰車三百二十輛,每輛車重六百斤,成員十人,加上後勤輜重人員,車炮營共有成員四千一百人。

每輛車有兩門火炮,也就是六百四十餘門打霰彈,有效射程在二

百步外,遠遠超過火銃射程,又在紅夷大炮之下的恐怖的中近程火力輸出單位。

除了六百餘門小型火炮,車炮營尚有火銃一千二百八十四支,其中普通燧發火銃一千一百八十四支,魯密銃一百支。

這種火器是張守仁向朝廷工部索要的,自己並沒有打造,在當時的火器製造中,魯密銃是大明工部的最光彩的出品,射程遠,精度高,穿透力強,哪怕浮山火銃已經是一二一八型的改進型,在射程和準確率上,仍然是遠遠不及魯密銃。

工部一共發來五百餘支,除了車炮營列裝外,就是分發到了各火銃隊裡去了。

全營攜帶火藥三萬斤,重八錢鉛子包十餘萬個,此外每個炮手也發給手把火銃,也就是燧發手銃。

比起明軍的火繩手把火銃,燧發手銃可以裝藥後待發,遇警之後,近距離打火開槍十分迅捷,是發給炮兵炮手的有效防身利器。

條件允許的話,張守仁打算給所有的軍官和騎兵都配發手把火銃,不過那可能是一兩年後的事情了。

濟南一役後,將作處的主要精力就是用在改良火炮上了,大型火炮往輕型化發展,儘量減低紅夷大炮的重量,進一步改善炮架等運載系統,同時在炮彈上下功夫,改良炮彈。

更多的精力是往中近程小型火炮上傾斜,大半的材料和人力都用在虎蹲炮和佛郎機的鑄造與研發上了。

眼前的成果,就是將作處這半年多來的努力的結晶。

足以叫任何軍鎮的總兵驚歎,並且如陳永福等人現在表現的那樣,如癡如醉,沉浸在奇妙的情緒之中不能自拔。

“陳軍門?”

“啊,啊!”在張守仁的喚聲中,陳永福如夢如醒,張大了嘴巴,驚歎道:“原來徵虜麾下有這麼多的精兵強將,這麼多的馬匹之餘,尚有這麼多的大炮!”

虎蹲炮雖然是小炮,在後世人眼裡跟個玩具似的,但在明朝人眼裡就是不折不扣的大炮,軍中也向來是以大炮相稱呼。

威力更大的就是將軍炮,二將軍炮,紅夷將軍炮,與普通的“大炮”區分。

聽到陳永福的話,黃澍也是由衷道:“徵虜此行,必將是所向披靡,陝寇無所當也。去年至今年,災荒嚴重,河南與魯南等地,都是有數百萬以上的饑民,下官一直擔憂陝寇突入,會引發難以收拾的大亂子!今觀將軍營伍,縱有流寇入河南、山東,亦無可當鋒銳者,如此,今夜回家,下官可以高枕無憂,好好睡上一覺了。”

黃澍也是不小心說了實話,饑民遍地,他這樣幹練知世情的地方官員不可能不知道事態的嚴重性,河南大地就如同一個大油鍋,百姓不恨賊而恨朝廷和諸王百官,現在是沒有人帶頭,一旦出現有名頭的大股流賊涌入,饑民有了主心骨,就如同是一羣被獅子領着的綿羊,平時無害,那時就是擁有狂暴的力量,足以將阻礙他們的一切障礙撕成粉碎!

(本章完)

第二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七百四十二章 預算第三百一十九章 再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內宅第一百一十六章 相府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四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二百九十四章 成功第六百六十九章 商團第五百一十五章 包圍第一百三十一章 赫赫威名第六百零四章 謀算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六百一十九章 氣勢第三百三十一章 艱勞第二百二十二章 爲何而戰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刀*第一百六十四章 響馬第五百八十八章 做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蝶變第七百零九章 成就第三百一十六章 碰撞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四百零七章 立木第四百六十六章 遇伏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開第二百九十四章 成功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六十二章第一百五十章 葬禮第四百六十四章 老將第三百九十章 對手第七百七十五章 威勢第五百章 圖謀第六百二十八章 漢道第八十一章 騎馬走登州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五百零三章 展望第二百五十一章 諸將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家第二百五十八章 卓越勳章第五百六十一章 江湖第一百七十八章 展望第二百五十八章 卓越勳章第五百八十九章 平安第六百二十七章 土壤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朝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做人第八百二十章 問鼎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十四章 槍術第五百零二章 心願第二百四十七章 得賢第四百五十七章 歷史的塵埃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一百零三章 文案工作第六十七章 物資第六百二十三章 漕運第十六章 開始第五百四十七章 左鎮第七百六十二章 軍港第二百二十七章 歸來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六百八十七章 太保第三百九十九章 自救第五百六十三章 深山第三百零三章 濟南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家升官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外第二百三十二章 將作處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奸第一百二十七章 火器對火器第三百四十八章 損失第九十七章 繳獲第三百六十章 大兵第八百零三章 請纓第五百五十六章 共鳴第四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二百三十三章 督臣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家第一百八十二章 學生和山長第四百零五章 人性第八百一十二章 險山第二百二十二章 爲何而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難第四百六十章 鬼胎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三百一十章 機鋒第二十八章 軍法第七百八十三章 吐露第三百七十二章 炮隊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子奴第八百一十章 痛快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街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
第二百九十七章 送行第七百四十二章 預算第三百一十九章 再戰第七百四十一章 內宅第一百一十六章 相府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四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二百九十四章 成功第六百六十九章 商團第五百一十五章 包圍第一百三十一章 赫赫威名第六百零四章 謀算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六百一十九章 氣勢第三百三十一章 艱勞第二百二十二章 爲何而戰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刀*第一百六十四章 響馬第五百八十八章 做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蝶變第七百零九章 成就第三百一十六章 碰撞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四百零七章 立木第四百六十六章 遇伏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開第二百九十四章 成功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六十二章第一百五十章 葬禮第四百六十四章 老將第三百九十章 對手第七百七十五章 威勢第五百章 圖謀第六百二十八章 漢道第八十一章 騎馬走登州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五百零三章 展望第二百五十一章 諸將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家第二百五十八章 卓越勳章第五百六十一章 江湖第一百七十八章 展望第二百五十八章 卓越勳章第五百八十九章 平安第六百二十七章 土壤第五百二十四章 早朝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五百八十八章 做人第八百二十章 問鼎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十四章 槍術第五百零二章 心願第二百四十七章 得賢第四百五十七章 歷史的塵埃第三百二十二章 大炮的怒吼第二百四十八章 編書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一百零三章 文案工作第六十七章 物資第六百二十三章 漕運第十六章 開始第五百四十七章 左鎮第七百六十二章 軍港第二百二十七章 歸來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六百八十七章 太保第三百九十九章 自救第五百六十三章 深山第三百零三章 濟南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家升官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外第二百三十二章 將作處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奸第一百二十七章 火器對火器第三百四十八章 損失第九十七章 繳獲第三百六十章 大兵第八百零三章 請纓第五百五十六章 共鳴第四百五十九章 拉攏第二百三十三章 督臣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家第一百八十二章 學生和山長第四百零五章 人性第八百一十二章 險山第二百二十二章 爲何而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刁難第四百六十章 鬼胎第二百九十一章 大醫館第三百一十章 機鋒第二十八章 軍法第七百八十三章 吐露第三百七十二章 炮隊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四百一十八章 天子奴第八百一十章 痛快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街第一百零四章 出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