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出行



開鐵礦這個思路,林文遠無論如何是想對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買鐵,無論如何不是正道。

現在和幾家商行拼命協商,但鐵這東西,少量買都不在話下,幾百斤千把斤,很容易弄的到。但過萬斤,甚至十萬斤,這叫人家上哪兒買去?

一個爐首領幾百號人,一年的出產也就幾萬斤十來萬斤,而且礦山星羅棋佈,極爲分散。整個大明,還沒有哪一個礦山如當年官礦那樣,能夠年產百萬斤以上。

永年樂間兩億多斤的鐵礦總產量,現在只能是當發夢時纔會有的事了。

明初時候,經過嚴重的戰亂,總人口在五六千萬左右。

明朝現在這個時候,沒有明確的人口計查,總人口是一個迷,誰也不能有確切的數字。但根據後世不少專家學者的一致判定,明末總人口,一定是在一億以上,這個數字是確切無疑,百分之百肯定的。

一億以上,是一億五千萬還是兩億,還是最高到三億,這個數字就是見仁見智了。

張守仁穿越至今,這個問題也是鬧不清楚,不過根據山東的州府人口來看,當時的居住環境已經十分密集,山東幾個大府,比如濟南就是近百萬人口,最少在八十萬左右,臨清、德州、濟寧,都是有數十萬以上的人口。

登州如果不是被亂兵禍害了兩年,人口也是在數十萬之多。

整個山東就是這樣的情形,更加富裕的南直隸,湖廣,又是如何?

具體的數字仍然不能確定,不過明末總人口確實已經非常高,人口密度也是不小了。

人口增加,糧食產量卻是下降,而且生鐵和銅的產量也是大幅度的下降了。

王朝末世,真的是叫人唯有一聲嘆息了。

“官礦搞不好,私礦規模太小太散亂,而且現在產鐵的大頭在蕪湖,我們和南邊的人打交道少,運輸也不方便,商行的面子也不頂用。人家的鐵現在是供不應求,怎麼可能一下子全賣給一家?”

張守仁以前是純粹的軍人,現在已經是一方諸侯,很多時候,考慮問題就不能只從一個純粹軍人的角度出發了。

開玩笑,要有上萬張嘴巴等着他吃飯,大家都等着跟着他建功立業,純粹的武夫,在這個時代,只能是被浪潮給吞噬掉了。

所以他的分析,十分精當,林文遠自是點頭,以示贊同。

“萊蕪鐵礦……萊蕪鐵礦……”

張守仁在心裡也是思索着,手也是揹負在身後,整個眉毛都是皺成了一個“川”字。

這個事情,算是他的觸角要伸向膠東以外了。萊蕪鐵礦也就是現在萊蕪縣境內,屬濟南府管轄之下,地方倒是交通要道,是現在運河漕運航道所經之處,後世也是交通幹線樞紐,有河有官道,要是南北運輸,應當是方便的。

但往東邊的膠州運輸,恐怕就要組建一個大型車隊和船隊纔可以了。

畢竟還隔着一個青州府,穿過整個青州,從高密再往膠州,有一些地方可以水路運輸,有一些地段只能起旱用車拉。

以浮山營本身的用鐵量和消化能力,恐怕在運輸上就很吃力了。

不過這件事,怎麼說也是利遠大於弊,沒有這個鐵礦,軍隊想發展就很難。鑄炮用的鐵,火銃用鐵,鎧甲兵器,甚至是很多輔助的東西,比如偏廂戰車之類,都是要用鐵。

這個時代,原本就是鐵與火的時代,光有銀子,頂的甚用?

將來浮山營遲早會膨脹成一個超級大的武裝集團,難道那時候鐵也是全部購買?

就是這個鐵礦,後世沒有什麼名氣,張守仁腦海中印象不深,遠不及馬鞍山平頂山等後世有名的礦區給他的印象深刻。

但後世的鋼鐵用量那是現在沒法比的,後世中國的鋼產量是世界第一,粗鋼產量超過七億噸,不僅是中國的鐵礦石遠不夠用,就是全球的鐵礦石也是被中國大量購買,而全球十大鋼鐵出產國相加之和,仍然不抵中國一國的產量。

現在的大明和後世的情形當然不同,能被稱爲鐵礦的,想來也是有相當大的礦山,出產的數字也不會太低了。

不過想來想去,不如現場實地看一看來的更直觀。

這麼一想,張守仁便是覺得腦海霍然通透,因向林文遠笑道:“我要請君入甕了!”

“大人是想去萊蕪看看?”

“沒錯。”

“固所願也,豈敢畏縮?自下官冒昧請求官照,就已經想着自己得親眼去看看了……大人要去,當然奉陪。”

和聰明人談話就是舒服,你剛說一句,他就知道你是什麼意思,並且能夠立刻做出相應的回答。

“唔唔……嗯,就是後天出發吧!”

張守仁想了想,覺得不好做的太過了,人家出差這麼久回來,要是要求明天一早就出發的話,他擔心林雲娘會來撕自己的耳朵,林家嫂子和丈人丈母孃恐怕也不會太樂意的……

“何必後日?”

林文遠詫異道:“萊蕪我們騎馬來回,數日時間也就夠了,與家人團聚之期還長,大人之事要緊,憑白耽擱一天,甚屬無益。”

“唉,好吧,就依你了!”

這一次長談,使得張守仁對林文遠的能力有了一個充足的認識。

在京師的官場和商場都是遊刃有餘,對薛國觀保持了一個比較親厚的聯繫,整個京師,林文遠都是闖出了一個局面出來。

原本給他的任務就是送禮,幫劉景曜上位。

現在林文遠所做的,卻是遠遠超出了當初張守仁所要求的範圍,只能說,這個團體之中,每個人都在成長,時間越久,就會成長的遠超出張守仁的想象之外。

張世福的表現,張世強的表現,林文遠,孫良棟,幾乎每個人都在成長。

原本那種鄉下軍戶的格局已經在他們身上漸漸看不到了,代之而起的是耀眼的光芒,每個人,都將成長爲合格的軍官,只是每個人所選擇的路,都是各有各的不同,所以精采也就各有不同。

林文遠的道路,要不要自己幫他選擇呢?

……

……

一夜無話,第二天天明時分,張守

仁自己在屋裡吃了早飯,王雲峰奉命留守,最近以浮山爲核心,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羣,各有各的任務,人員複雜流動性又大,加上膠州一帶的民戶頗有怨言,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幹羣關係和軍民關係都十分的緊張,在這種局面下,特務頭目是不能外出,只能留守了。

不過張守仁畢竟是今時不同於往常,雖是換了便裝,但腰牌印信什麼的都是帶在身上,也帶了五六個親衛一同出行,萬一遇到突**況,他的官員身份和這些強悍的衛士都可以派的上用場。

沒過一會,林文遠也就是從家裡趕了過來,和張守仁一樣,也是換了一身便裝。

兩人的打扮,都是行旅商人的模樣,以他們的氣質神情,想裝成書生秀才之類的人物也是完全不象,就不出這個醜了。

“林千總,看看這匹馬如何。”

一大清早,張守仁也是親自替林文遠挑了一匹好馬,在這種場合,大哥一類的稱呼就是自動屏避了,代之以官職相稱。

“謝大人。”

林文遠也是十分高興,昨天挑馬的事他沒趕上,剛剛到達官廳裡,孫良棟一夥都是在他面前搔首弄姿,十分下賤的模樣。

現在張守仁親自挑馬,雖說不如孫良棟那匹,不過面子也是扳回來不少。

“下官等恭送大人。”

最近所有的步兵隊都在拉練,回來之後,張守仁給的命令就是休整一兩天,然後繼續在營中訓練。

下一步的計劃,要等他回來再說。

今早軍官團來的特別齊整,幾乎就是全部趕了過來,老資格的第一次授給的十個小旗官,現在是所有的隊官,老資格的貼隊,哨官,除了鍾顯這個文吏頭目沒跑來湊熱鬧,還是在監督堡內外的工程外,武官系統算是來了一個大集合。

目的也是十分明顯了,幾百匹戰馬買回來了,張守仁還打算在膠萊各地買幾百匹挽馬,這**相對戰馬來說要好買很多,不必千辛萬苦的到口外去買了。

炮隊用馬,車營用馬,這些都以挽馬爲主,大夥兒也並不眼熱。

說起來車營和炮隊的主官也是空缺着,不過這些傢伙沒有一個上心上勁的,現在所有人都集合在這裡,所謀的,無非就是一個馬隊隊官的職位。

風馳電摯,以馬刀鎖定勝利,這就是未來馬隊的職責。

不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在古典軍國主義當道的時候,成熟的步兵戰術都是把遊牧民族打的找不到北,秦軍,漢軍,在匈奴身上造就了無敵的赫赫威名。

古典軍國主義崩潰之後,士兵漸漸農兵化,奴隸化,成爲一堆帳面上的數字,一觸即潰,望風而逃都是後來中西兩邊步兵的常態。

文藝復興時期,西方重新撿回古羅馬的威風,中國缺乏了這一歷程,結果一直沉淪到清末,一直到小站練兵,纔有了真正的近代軍隊。

步兵在張守仁心中無比重要,但馬隊隊官的威風卻使得軍官們見小利而奮不顧身,罔顧張守仁重拾先祖榮光的良苦用心,一個個嘻皮笑臉,雖未出聲,臉上的含義倒是一看就十分清楚明白的。

(本章完)

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第七十九章 兵痞第二百二十一章 軍法第三百四十一章 行刑第七百八十六章 膠着第一百三十四章 炮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拉練第五百五十九章 司禮第八十八章 抵達第六百六十三章 顧慮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外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開槍第一百一十四章 遊擊將軍第六百一十五章 建議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陸第三百七十章 慘烈的代價第七百六十八章 霸氣第三百一十二章 揉捏第二百七十四章 迎客第七百九十三章 刺洪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四百八十七章 土產第四百二十八章 抵達第二百九十六章 誓師第二百八十八章 冷遇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鐵熟鐵第五百九十三章 齊會第六百九十九章 反水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七百三十章 追逃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家第一百七十一章 軍人秉性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門第四百零八章 擴伍第三百三十二章 申軍法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四十七章 交易第四百三十七章 雨中第三十三章 雲娘正文_章 節發佈錯誤聲明第七百四十二章 預算第五百九十四章 衝突第五百一十章 剋制第三百零二章 閱兵第五百九十八章 王命第二百二十二章 爲何而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深山第七百二十一章 沿海第六百三十六章 旗亭第三百四十八章 損失第七百五十七章 檢閱第五百二十六章 義子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三百四十章 商會第五百九十一章 封伯第七百六十一章 動員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坑第一百三十四章 炮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將作處第三百一十三章 各方第二十四章 誇功遊街第二百七十八章 亂象第七百零三章 勸說第三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七百四十六章 華燈第一百六十五章 無巧不成書第七十四章 姑娘們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第二百七十六章 塘報第三百三十章 入城第七十四章 姑娘們第七百九十五章 演習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五百三十二章 細節第二百二十二章 爲何而戰第七百八十二章 前夕第一百一十八章 簡單任務第七百四十二章 預算第五百零四章 戒備第二百四十九章 濟南第七百九十一章 鐵桶第六百三十八章 菸草第六百二十二章 變遷第七百一十一章 萬世第八百零八章 教子第二百七十九章 亂兵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將第三百零六章 敵襲第七百二十八章 師徒第八百零一章 時機第六百六十七章 人市第一百三十七章 鄭十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重甲第四十六章 反制第八百章 怒吼第六百九十五章 執委第一百零七章 道德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
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第七十九章 兵痞第二百二十一章 軍法第三百四十一章 行刑第七百八十六章 膠着第一百三十四章 炮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拉練第五百五十九章 司禮第八十八章 抵達第六百六十三章 顧慮第二百六十一章 出外第三百二十六章 不開槍第一百一十四章 遊擊將軍第六百一十五章 建議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陸第三百七十章 慘烈的代價第七百六十八章 霸氣第三百一十二章 揉捏第二百七十四章 迎客第七百九十三章 刺洪第二百七十五章 相見第七百八十章 十鎮第四百八十七章 土產第四百二十八章 抵達第二百九十六章 誓師第二百八十八章 冷遇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鐵熟鐵第五百九十三章 齊會第六百九十九章 反水第五百六十二章 混入第七百三十章 追逃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家第一百七十一章 軍人秉性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門第四百零八章 擴伍第三百三十二章 申軍法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四十七章 交易第四百三十七章 雨中第三十三章 雲娘正文_章 節發佈錯誤聲明第七百四十二章 預算第五百九十四章 衝突第五百一十章 剋制第三百零二章 閱兵第五百九十八章 王命第二百二十二章 爲何而戰第五百六十三章 深山第七百二十一章 沿海第六百三十六章 旗亭第三百四十八章 損失第七百五十七章 檢閱第五百二十六章 義子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三百四十章 商會第五百九十一章 封伯第七百六十一章 動員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坑第一百三十四章 炮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將作處第三百一十三章 各方第二十四章 誇功遊街第二百七十八章 亂象第七百零三章 勸說第三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七百四十六章 華燈第一百六十五章 無巧不成書第七十四章 姑娘們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第二百七十六章 塘報第三百三十章 入城第七十四章 姑娘們第七百九十五章 演習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五百三十二章 細節第二百二十二章 爲何而戰第七百八十二章 前夕第一百一十八章 簡單任務第七百四十二章 預算第五百零四章 戒備第二百四十九章 濟南第七百九十一章 鐵桶第六百三十八章 菸草第六百二十二章 變遷第七百一十一章 萬世第八百零八章 教子第二百七十九章 亂兵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將第三百零六章 敵襲第七百二十八章 師徒第八百零一章 時機第六百六十七章 人市第一百三十七章 鄭十一第五百六十八章 重甲第四十六章 反制第八百章 怒吼第六百九十五章 執委第一百零七章 道德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