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偷襲



在南門的城樓上,孫承宗的一個孫子在捶打着祖父的雙腿,老頭子勉強能睜眼坐着,但看看四周的兒孫們,還有高陽城中幾戶士紳人家的子弟,一時卻是相顧無言。

剛剛巡查城防,老孫頭心中已經明白,若是東虜來攻,高陽城是凶多吉少,很難守的住了。

他當年在遼東任督師,對女真人的戰鬥力心中還是十分清楚的。

眼前不到一千的守城兵丁,說是壯丁,但上到五六十歲,下到十來歲拖鼻涕的半樁大娃子都有,懷裡抱的連長槍都不是,只是一些叉耙或是削尖了頭的木棍,加起來有兵器的不到一百人,還都是一些劣製品……這樣的軍隊要能擋住東虜,虜兵也斷然打不進關內來了。

雖然心中清楚,但孫承宗也沒有畏懼退縮之意。

一旦虜兵來犯,他將親自在城頭擊鼓,以忠勇之心激勵大夥,而守城的男子保衛的都是自己在城中的家人,必定將會出全力,不象遼東官兵那樣,一見虜騎就會驚慌而逃,根本沒有奮勇還擊的勇氣和決心。

還有孫家子弟和一羣秀才生員,加上幾個士紳家族,這些子弟都曾習武,北地的士大夫還留有一點尚武的遺風,士大夫家的子弟練劍和習弓箭的不少,最少他孫門子弟,都可以拉弓射箭,並且已經毀家從國難,士氣上沒有什麼可擔憂的了。

既然決心以死報國,以一死喚醒軍心民氣,孫承宗已經不考慮能不能守住的問題,在他心中,考慮的只是能守多久。

現在看來,士氣尚能一手,城上人不多,但高陽城不大,所以每個垛口都有幾個人,熱油和檑木,石塊,都預備的不少。

城下還有一千多民壯,連木棍也沒有,但做爲預備隊,城頭人手不足了,他們好上城來助守,而且可以當輔兵來用,搬擡石塊木料。

在城下半里內的民房幾乎都被拆了,所有的大塊石頭和木料都被堆在各城門附近,被拆除住宅的居民也沒有怨言,都是分別住到親戚或是城中的一些大型建築裡頭去了。

這樣的情形,叫孫承宗還算滿意,此前他盤算的,就是儘可能的能多守兩天,現在看來,這座小城,應該能夠守相當長的日子,就算比不上張巡守睢陽,但能夠使自己的忠烈之心和民不可屈的信心傳揚開來,雖闔城死難,也是值得了。

雖然如此,在這種時候,城樓外面寒風呼嘯,冷意逼人,往常這種時候,孫承宗會帶着家族中的少年子弟,在放着火盆的大書房裡讀書,而此時在這陰冷潮溼,四周窗子也透風的破城樓子裡,他的兒孫們心中十分難過,但也無話可說,沒有什麼可安慰的……於是也只能相顧無言。

這樣休息到黃昏時分,眼看一輪殘日通紅,慢慢下墜,城頭上漸漸人聲嘈雜起來,大家感覺高陽城又熬過一天,又升起了韃子未必來攻這座小城的希望,所以有人開始大聲說笑,有的人在祈禱和感謝上天,也有人

開始催促伙頭兵,叫趕緊蒸煮飯食。

在這樣的人氣中,孫承宗的體力也漸漸恢復,因站了起來,打算在城頭再看看。

七旬老翁,從早到晚這樣的辛苦,此時居然還感覺精力充沛,也是十分難得。

看到孫承宗出來,城頭上的嗡嗡聲小了不少,不少人都看着這個鬚髮皆白的老人,眼神中露出崇敬之色。

在普通人心中,秀才就是很難得了,中了舉人進士的,就是天下星君下凡,下應星命來的。至於尚書一樣的大官,就是傳說中的人物,戲鼓詞裡才能聽到,看到。

象孫承宗這樣,不僅是閣部大學士,還曾經是皇帝的老師,教導過天啓皇帝讀書,這在很多鄉人眼中,不僅叫人敬畏,還充滿着神秘色彩。

這樣的老頭子,在城頭和大家一起受凍捱苦,而且全家大小都不曾走,一起留守高陽,光是這一份心田,就足以叫大家感動和敬服了。

“閣部大人,這城頭風涼,早些回府去休息吧。”

“就是,咱們會安心守城,老大人放心吧。”

“咱們一定死守高陽,不會卷甲逃走,請老大人放心!”

最後說話的是一個官兵把總,姓鄭,年輕英武,算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可惜在大明軍中,越是人才就越會被埋沒,被派到這樣的小城來,麾下兵馬不足二十,軍資甲仗也很差,這個鄭把總雖然年輕,但只能註定早早死在這樣一場不會替他揚名的守城戰中了。

孫承宗心中感動的厲害,他帶兵多年,不知道撫馭過多少將士,但只有在這家鄉城頭的小城上,纔看到這麼多忠勇敢死的人。遼鎮兵馬,他最多時編練數十萬,車炮營就有幾十個,一旦提到和東虜做戰,將領面有難色,請餉要糧,兵士一臉懼意,哪怕穿着重甲,手持三眼銃和佩有精鐵腰刀,有高大戰馬和堅固戰車,但仍然是不敢與奴做戰。

什麼能騎在馬上射箭,箭頭有鵝蛋大小,能射碎城垛。來去如風,突陣如狂飆,箭箭不落空,滿萬不能敵,不能與奴野戰的話,都是這些遼東將士編造出來的。

看看眼前的情形,孫承宗感覺心上下浮沉,也是有點懷疑自己的決定……這麼多人,義膽忠心,遠比受朝廷養育的官兵忠勇,不僅他們本人在城,這些人的妻兒老小也都在城中,一旦城破,幾乎沒有希望存活,自己是否應該帶這麼多人赴死,實在是有點遲疑。

心中雖如此想,但臉上卻是平靜從容,他對大家的問訊一一回答,沒有絲毫前閣部帝師的架子,好在這城上有不少就是高陽城中的人,平時對孫承宗也很熟悉,不象有一些城外鄉下來的,看到這樣的大人物,連話也不敢說,神色也十分畏縮,有這些本地的居民在,大家和孫承宗還能從容對話,彼此間客氣之餘,也有幾分親和。

等和百姓民壯打完了招呼,孫承宗又看向鄭姓把總,心中感覺對對方十分欣賞,同時

也是十分惋惜。

他對着鄭把總道:“鄭萬應,等韃兵退出口外,地方轉危爲安時,老夫會爲你拜章上奏,替你擔保軍功!”

以孫承宗的身份,保一個參將,甚至是副將一級的人物,對方也該是欣喜若狂,十分高興。但鄭萬應只是微微一笑,用爽朗而又漫不在意的口吻答道:“好我的老大人,卑職留守高陽城頭,可不是爲了升官發財,身爲大明將官,坐視虜騎深入,塗炭生靈,就算當了總兵官,心裡可也不是滋味,要是真把韃兵打退,就是還當這個把總,也是值得。到時閣老大人要提拔咱,難道咱還能不識好?就是咱不是秀才,想拜閣老大人的門,也是不得其門而入啊。”

這個年輕武官也真是膽大,敢用這種詼諧和不在意的語氣和孫承宗說話!

但孫承宗的脾氣秉性,也不是那些迂腐昏庸的官員能比的。他用十分欣賞的眼光又打量了鄭把總一會,但最後眼角處的一點光芒卻又黯淡下來。

對方話裡的意思很明顯,守住高陽一切好說,甚至是想和他學習學問,守不住高陽,一切都沒有意義……而以現在的情形來看,想守住高陽是十分困難的。

明明見識如此,還甘願在城中死守,這個小武官,自是令得孫承宗刮目相看。

不過他不在和鄭萬應攀談下去了,而是繼續前行,和這個說兩句,和那個熟臉的居民開開玩笑,孫承宗少年耕讀,四十歲才中進士,又鎮守遼東,身子骨是十分的硬郎,此時在城頭大步前行,雖然鬚髮如銀,但仍有一股子昂揚氣派,令人十分折服。

“這米飯蒸的不壞,雜糧少放些!”

“這菜湯油花太少,省這麼多油做甚?用來澆韃子?那個不用吃的油,給將士們吃的,但只管多放些!”

“這餅子看樣子做的可口,老夫來嘗它一嘗!”

雖然年年災荒,但這樣的生死關頭,高陽城中還是湊了不少糧食充做軍需,所以城頭糧食是足夠的,這樣的黃昏時吃飯比平時早的多,但在城頭駐守,精神堅張,來回搬擡守城的物品,體力消耗更大,所以大家對能早點吃飯還是感覺十分高興,對孫承宗混在衆人羣中,沒有絲毫大學士閣老的架子,更是感覺歡喜。

“老夫也在城頭吃點吧,一會再看看西門……”

孫承宗剛吩咐一句,城頭負責哨探警備,沒有敢隨大衆一起的幾個人突然叫喊起來,他們的聲音急切而驚慌,一下子使得城頭上的人都先是一徵,然後是一片死寂,接着所有人都面如土色,有一些端着飯碗在吃飯的,手抖個不停,身子也顫抖着,把飯灑的一地都是。

“是不是奴兵?”

在這個時候,連士紳們和孫家的子弟都十分慌亂,他們雖然會一些武藝,也是忠勇可感,但到底不是正經的軍人,這個時候都慌成一團,有的人去拿兵器,有的人取弓箭,都是手抖腳軟,不成模樣。

(本章完)

第五百四十四章 再會第六百九十九章 反水第一百七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六百零三章 縱論第一百二十六章 列陣第七百三十二章 府前第八十七章 總兵官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第四百九十一章 遼商第五百四十三章 襄陽第二百六十九章 警告第三十六章 助手第三百四十八章 損失第六百四十九章 一瞬第五百三十四章 孤童第二百六十七章 偷襲第一百零一章 官道第七百四十九章 燈景第二百六十七章 偷襲第六百一十七章 禮物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水車第四十五章 善後第七百九十八章 宣言第七百九十六章 天倫第四百九十章 雨夜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五百四十九章 欺騙第三百一十六章 碰撞第六百六十三章 顧慮第七百三十章 追逃第六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二百零四章 行動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第四百九十七章 戰馬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門第六十四章 不能忍第四十九章 試射第四百八十九章 剷平第七百九十九章 沿海第七十二章 遼民第七百四十一章 內宅第二百零五章 屠夫第二百六十三章 斥候戰鬥第一百七十四章 話家常第一百一十章 定銀第六百六十七章 人市第三百零二章 閱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列陣第一百三十七章 鄭十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督臣第一百一十八章 簡單任務第一百九十七章 教官第四十章 訓練第五百九十四章 衝突第五百六十章 希翼第三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變化第四百二十二章 權閹暴怒第七百六十六章 凝結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見第五百七十九章 狙殺第七百三十五章 鉅變第三百八十三章 黨爭第六百二十八章 漢道第二百四十九章 濟南第六百九十六章 投票第七百一十二章 兼濟第三百一十七章 騎兵對騎兵第七百七十二章 百萬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二百七十三章 巡營第七百三十三章 淮安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三百三十一章 艱勞第三百七十章 慘烈的代價第六百八十四章 徵誅第一百五十二章 授勳第五百三十三章 補給第七百五十章 天家第六百二十四章 勾結第七百九十八章 宣言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監第六百零六章 寧遠第三百三十七章 慰問第六百一十一章 設計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止第三百六十七章 出城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監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四百零七章 立木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四十三章 血戰第六百一十二章 京營第五百五十三章 驍騎第三十四章 過年第四百九十二章 兩端第三百四十五章 慘烈第三百一十三章 各方
第五百四十四章 再會第六百九十九章 反水第一百七十二章 左右爲難第六百零三章 縱論第一百二十六章 列陣第七百三十二章 府前第八十七章 總兵官第一百一十九章 勾結第四百九十一章 遼商第五百四十三章 襄陽第二百六十九章 警告第三十六章 助手第三百四十八章 損失第六百四十九章 一瞬第五百三十四章 孤童第二百六十七章 偷襲第一百零一章 官道第七百四十九章 燈景第二百六十七章 偷襲第六百一十七章 禮物第八百一十八章 巨炮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水車第四十五章 善後第七百九十八章 宣言第七百九十六章 天倫第四百九十章 雨夜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五百四十九章 欺騙第三百一十六章 碰撞第六百六十三章 顧慮第七百三十章 追逃第六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二百零四章 行動第二百七十七章 挽留第四百九十七章 戰馬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門第六十四章 不能忍第四十九章 試射第四百八十九章 剷平第七百九十九章 沿海第七十二章 遼民第七百四十一章 內宅第二百零五章 屠夫第二百六十三章 斥候戰鬥第一百七十四章 話家常第一百一十章 定銀第六百六十七章 人市第三百零二章 閱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列陣第一百三十七章 鄭十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督臣第一百一十八章 簡單任務第一百九十七章 教官第四十章 訓練第五百九十四章 衝突第五百六十章 希翼第三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變化第四百二十二章 權閹暴怒第七百六十六章 凝結第四百四十三章 召見第五百七十九章 狙殺第七百三十五章 鉅變第三百八十三章 黨爭第六百二十八章 漢道第二百四十九章 濟南第六百九十六章 投票第七百一十二章 兼濟第三百一十七章 騎兵對騎兵第七百七十二章 百萬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七百六十五章 參觀第二百七十三章 巡營第七百三十三章 淮安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三百三十一章 艱勞第三百七十章 慘烈的代價第六百八十四章 徵誅第一百五十二章 授勳第五百三十三章 補給第七百五十章 天家第六百二十四章 勾結第七百九十八章 宣言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監第六百零六章 寧遠第三百三十七章 慰問第六百一十一章 設計第三百三十八章 亂止第三百六十七章 出城第六百一十六章 太監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四百零七章 立木第一百六十二章 垂訓第四十三章 血戰第六百一十二章 京營第五百五十三章 驍騎第三十四章 過年第四百九十二章 兩端第三百四十五章 慘烈第三百一十三章 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