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說實話的時候要說實話,因爲說實話有利無害;但有些時候,該撒謊就得撒謊,哪怕對方猜得到你在撒謊,也得撒謊。
因爲很多事情,你心中知道就可以,卻絕不能擺到檯面上來說。
王戈知道,自己是肯定不能承認和滕烈之事有關的。而哪怕秦天白能猜得到,也不大可能會深究,一方面滕烈既然已經擺明了要和四王做對,那承受四王的反擊就是情理之中的事,就像江湖上有仇怨的雙方互相拼殺,無關之人並不會貿然插手,另一方面,滕烈與秦天白的交情並不深,這件事和秦家、四海鏢局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果然,秦天白沒有再就這一問題繼續追問下去,而是轉而問道:“你接下來,是要去找彭青翝那老貨了吧?”
“秦老明見,確實如此。”王戈回道,江南、直隸一帶的四大宗師高手,除滕烈、秦天白、薛良外,就是彭青翝了。雖然皇甫嵩的武功是習自彭青翝,也得到了“八步奔雷拳”的真傳,但他並不是彭青翝的入門弟子,所以王戈雖然已經“收服”了皇甫嵩,但這點對彭青翝的決斷,卻不會有什麼決定性的影響。
“你不用去了,彭青翝那裡,老夫會跟他說的,北面的戰事,我們都不會去摻合。”
秦天白的話有些出乎王戈的意料,沒想到他竟然會主動幫自己勸說其他宗師。
事實上,對於北面的佔事,秦天白其實也一直有在關注,他雖然是江湖人,但眼光格局要比絕大多數江湖人大得多,他的消息渠道,也比一般江湖人要靈通的多,知道很多戰事的大概情況。王戈剛剛說的那些話,其實有一部分是和他的判斷比較接近的,就比如對老帥耿炳文和新帥曹國公李景隆的判斷上,他就很認同王戈。朝廷命李景隆掛帥,並且在兵力和錢糧上全力支持,他就覺得朝廷怕是很難平定四王叛亂了,很大的可能,是把這場戰事拖成一場曠日持久的對峙。
若到時真的成了一個南北各自爲政,出現兩個朝廷的情況,那在北地有些關係,對四海鏢局的發展十分重要。但這個關係又得把握好度,不能太深,否則的話,秦家身在杭州,建文朝廷勾勾手指就能滅了。所以給王戈賣個好,建立一點人情,確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秦天白自然不會把這個意圖說出來,而是對王戈說道:“不過老夫有個條件。”
“秦老請說。”
“你的身份,燕王的事情,不能跟木燃那丫頭說。”秦天白說道,“你不會已經告訴她了吧?”
“自然是沒有的,秦老放心,秦老的意思晚輩明白,不會讓秦小姐摻合到這些事中來的。”
秦天白點了點頭,沒有再多說什麼。雖然秦木燃從來沒明確說過,但他還是隱約覺得,這孫女突然間對練武提起了那麼大的興趣,突然間閉關幾年,在武道上突飛猛進,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應該是和王戈有關。
他還真有些懷疑,若王戈需要幫忙的話,說不定便是知道他是在爲燕王效力、是在造反,秦木燃也依然會跟着他一起。
王戈在秦府只待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離開了杭州城。
對王戈匆匆而來又匆匆而走,秦木燃是有些鬱悶和失望的,她先是問了王戈找她爺爺有什麼事,但王戈只說是有事求助,她爺爺也答應了,但問到具體什麼事的時候,卻又不說。回頭她又去問了爺爺,王戈求助的是什麼事,同樣也不告訴她。
這讓秦木燃十分的好奇和不解,在她看來,以王戈的身份,到杭州來請她爺爺幫忙,最大的可能應該還是要抓什麼賊人之類的事情。但又想,這樣的事情,王戈和爺爺肯定不至於不肯告訴她,王戈也應該不會帶着白瓏這丫頭出來,所以這次到杭州,應該是爲了私事。
但什麼樣的私事,會需要求到一位宗師高手的頭上,又需要保密的?
秦木燃百思不得其解,她甚至想要偷偷去跟蹤王戈,但卻被爺爺給攔了下來,被帶着一起往淮安府祭拜宗師滕烈。
……
建文二年四月,在北伐大軍統帥李景隆的調派下,派出數路重兵入山西,與晉軍交手,斬獲幾次小捷後,大軍直接進逼太原府。
危急之下,晉王向燕王求救,十數日後,燕王朱棣親率大軍入山西解圍,而李景隆則趁此機會,帶精銳先鋒北上,欲襲奪兵力空虛的北平城。
卻不知這就是燕王針對李景隆的性格,故意設下的圈套。
燕軍進入山西后,很快就解了太原之圍,和晉軍一起,將朝廷大軍擊潰,然後即刻回師,直擊李景隆留在河間府的後軍。
與此同時,北平城雖然看似兵力空虛,但實際起兵以來,燕王一直命世子朱高煦在整頓城防,準備十分充分,面對朝廷大軍,堅守不出,李景隆連攻數日,根本看不到一點破城的希望,反倒因爲他不知兵又急着建功的心理,把自己的精銳軍隊給拖垮、累垮。
在得知後軍被破、糧道被斷的消息後,李景隆的大軍立時軍心潰散,再難繼續攻城,只能撤兵。
卻沒想到,這時候看似兵力不足的北平守軍,居然開城門追擊,八百歸化的朵顏三衛精騎直接攆着數萬大軍的屁股後面追,將李景隆追得如喪家之犬般。
原本李景隆接替耿炳文的北伐主帥之位後,收攏耿炳文的敗兵,以及朝廷新調的、補充的精銳,數路大軍及起來,仍有號稱五十萬的大軍。
但這一敗,除了進入山西的一路八萬大軍外,其他的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完全潰亂。
直至李景隆及親信退至德州,身邊建制尚存,能夠聽從號令的部隊,已經不足五萬之數。
而實際上,真正在交戰中被殺的,可能都未必有一萬人。
若非李景隆不顧部下意見,執意率兵冒進,遇挫後又只顧着自己逃命,完全不管大軍的號令指揮的話,本不至於如此慘敗。南軍兵力和錢糧充足,本就有着更高的容錯率,哪怕敗上一兩場,也不會傷筋動骨。但李景隆的錯誤指揮,卻直接導致了北伐大軍一戰就被完全打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