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師出大理

紙裡終包不住火,東川諸部賣地的事情還是傳到了國相的耳朵中,對於這種出賣國家主權和利益的事情高順貞當然不會坐視不理,當然要是沒有那麼多錢堆着他也不一定去管。面對朝中派來的的官員,以烏蒙族爲首的各族斷然拒絕了他們要將賣地款收爲國有的命令。

送走了來使,東川各部的老大知道高順貞絕不會善罷甘休,必會出兵討伐,因此他們也暗中開始準備,打造收買兵器、盔甲,聯絡相鄰郡府的其他部落對抗朝廷的大軍,最終說動了建昌府沙麻部和石城郡的彌磨部共同進退。而高順貞此時也忙着調集兵將要討伐這些叛逆,他明白如果無法壓服東川諸部,不僅是丟了面子的事情,一旦任其做大這些人將手中的錢換成了武器,收買了其它部族,便足以對抗朝廷,威脅到高氏的統治基礎,所以必須趁其羽翼未豐將他們鎮壓。

內戰不可避免的爆發了,高順貞調集了兩萬兵丁親自領軍撲向東川郡稱其爲叛賊興兵討伐,東川諸部一面奮起反擊,一面遣人攜帶大量金錢、禮物遊說其它各部,希望結盟對抗高氏,金錢的威力再次顯示了它的威力,滇東建昌府和石城郡十一部響應出兵助陣。

與此同時,具有強烈反抗精神,南詔、大理皆莫能制約的彌勒、師宗二部,乘內亂又起,也打起了“清君側”的旗幟,以彌鹿川爲根據地,聯合了維摩、羅雄、落溫、落蒙等三十七部蠻長起兵。反對高氏專權,一時間大理國烽煙四起。陷入了全面的內戰…

高順貞對於叛亂的始作俑者東川諸部恨之入骨,集中兵力欲先平定滇東。再回軍攻打彌勒、師宗二部爲首的三十七部。雙方接戰數陣,雖然東川部奮力抵擋,但是還是勢單力孤,終不敵朝廷大軍,在大理軍的追擊被迫渡江逃入宋境躲避。大理軍卻不想放過‘叛賊’,遣一部軍馬乘勝追擊隨後渡河,將東川部聯軍圍住。

眼看一場屠殺就要開始,這時一支宋軍勁旅殺出,一部上前將兩軍隔開。另一部則包圍大理軍令其繳械。大理軍雖然善戰,可對結陣而來的大宋軍隊也不敢造次,打不敢打,撤退後邊是大江,他們明白如果宋軍趁機突擊他們將片甲無回,雙方一時陷入了對峙。

對岸發生的事件很快報到了高順貞那裡,他對宋軍的反應十分詫異,過去這種跨境追擊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宋軍一般都是採取隔岸觀火的策略。任由他們打得天昏地暗,根本不會插手,更不會包庇‘叛賊’,因此他並不驚慌。而是想看一看再做決定。

這一等不打緊,宋軍在發佈最後通牒後,大理軍依然不肯放下武器。馬上便發動了進攻,他們也算見識了大宋火器的威力。轉眼間就被放倒了一片,退無可退的大理軍只能請降。而大宋似乎得了便宜還賣乖。遣人送信過來質問大理爲何犯境,‘囂張’的態度將高順貞氣得鬍子亂顫,可自己還有數千人被扣在對岸也只能商定雙方次日商討如何解決。

第二天,當高順貞派出的使臣渡河準備與大宋商討解決‘擅自越境’事件時,卻被宋朝方面拒絕,稱大理**隊攜械入境乃是侵略行爲,事關兩國的大事,而大理使臣只是相國所遣小吏,沒有皇帝的敕命不能代表國家,這是對大宋這個宗主國的侮辱。

高順貞對大宋的‘挑剔’雖然不滿,但是也知道自己的兵丁擅自過江是有過在先,禮儀上也確實有缺,可他在大理國跋扈慣了,而大宋一向是不愛管他國之事,對於大理也同樣視爲水火敬而遠之,最怕他們這些‘蠻族’鬧事,自己只要沉一沉,曬曬他們,不理睬他們,先清剿這些反叛再說,沒準大宋便先屈服了。

四五天很快過去了,高素貞領兵先擊建昌,又打石城,高歌猛進殺的血流成河。而大宋這時真得沉不住氣了遣使前來,不過令他意外的是大宋沒有屈從,而是送來一份措辭強烈的書信,言稱:大理國爲宋藩屬,其子民同樣爲宋子民,現在卻肆意屠殺,破壞國內和平,威脅到大宋在大理商人的安全和利益,作爲宗主不能坐視不理,令高順貞即刻停止軍事行動,等待大宋的調停,否則大宋將採取必要的措施以與制止。

高順貞對之嗤之以鼻,大宋的必要措施他早就領教過了,無非就是下幾道不疼不癢的詔令,再就是送些東西安慰各方使戰火遠離邊境免得引火燒身,最嚴重的也就是派兵守住邊境,關停榷場,終止雙方的貿易,實施經濟制裁,但過不了多久便會迫於邊民的壓力放開邊境的民間貿易。他以爲大宋不過又是例行公事,便對其警告不理不睬,依然領兵攻打兩部,拒絕調停。

可這次高順貞的算盤打錯了,正當他攻打石城新丁部的城寨時突然接報,宋軍在金沙江上架起了浮橋,萬餘人馬過江進入東川郡後,向兩翼展開意圖包抄他們的後路,還有數萬兵馬陳兵江東準備渡江。高順貞大驚,宋朝居然出兵了,他急令三軍後撤至鄯闡府,宋軍卻並沒有趁他撤兵之機發動攻擊,而是控制了三郡通往外部的交通要道,設置了一道隔離區,命令大理軍全部撤出,否則將予以殲滅……

…………

說實在的鎮壓叛亂,對段和譽來也是個嚴峻的考驗,是十分艱難的。一方面,他是國家元首,是國家的象徵,有維護國家統一的責任,更有維護百姓安寧的責任。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沒有半分錢的權利,想當年老爸在位,鄯闡李觀音得來朝,進金馬杖八十節,人民三萬三千戶,送了這麼點禮物,段正淳都高興得屁顛屁顛的,鼻涕冒泡,一高興,馬上藉助手裡僅有的一點權力,下發文件,給人家提了官,“賜八章禮衣,龍頭劍,擢爲安東將軍”。因此段氏皇帝手上窮得跳蚤直蹦高兒,沒錢沒糧誰聽你的,段譽實在做不了什麼主,難以調動一個士兵,難以撥出一顆糧食,甚至號令難出殿外。

而段譽此時心中更爲糾結,十餘年前的那次三十七洞蠻長叛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那次他以爲國家,是大家的國家,不是他高家的,也不是段家的。爲了國家,他走下寶座,伸出手來,和高泰明開始了聯合。如果當時自己稍微變心,或者,心裡稍微齷齪一點兒,狠毒一點兒,聯合三十七部,強強聯手,訂立盟約,內外夾擊,給高泰明背後一劍,他不喪命,也得脫層皮。

可是,段和譽沒這樣做,甚至都沒這麼想過。他知道,分裂,不利於國家,也不利於民生。因此,他一咬牙,丟棄了致死高泰明的機會,丟棄了奪取權力的時機,而是和高泰明組成統一戰線,淨化內部,消除矛盾,以皇帝之名號召大家平叛,甚至爲了取得高氏的信任不惜主動封他兒子高明清爲鄯闡候爵,領兵鎮守鄯闡,

鄯闡,那可是高泰明的根本,是高氏的根據地,佔住這兒,提一旅人馬,就可以遙控朝政,宰割天下,睥睨江湖。段譽知道高家那點私心,擔心自己到前方去了打得熱火朝天,和叛軍玩命,後面的皇帝卻不甘寂寞,突然發動兵變,把自己一家老小都炒了,那可是哭天無路,因此他自斷後路取信於高家。

最終大理在戰亂之後,走向和平,走向興旺,走向繁榮昌盛;高家,保住了相位,保住了權力,保住了他們的榮耀;段和譽呢,失去了一次可以主宰大理的時機,作爲古代君主能做到這點,就足夠偉大了,足夠流傳千古了。可他生存狀態雖然有所改變,依然沒能換來高氏的讓權,仍處在高家權力壓迫下,如磨盤下的一棵樹,如夾縫中的一棵鬆,處在一種尷尬的地位。

現在歷史再次重演段譽卻猶豫了,自己爲了鞏固帝位費盡心思終於取得了大宋的敕封得了一道護身符。當大宋也向他伸出橄欖枝欲與大理聯合開發東川郡礦場、重建榷場,這可以說是一本萬利的好事,既能進一步拉近和大宋的關係,又有豐厚的利潤回報,卻因爲高氏的私心一次次的拒絕了大宋的善意。

高氏所爲使段譽十分不滿,可又無可奈何,因此在叛亂髮生後,他沒有第一時間下詔支持高氏的軍事行動,而是抱膀子看戲!原因很簡單,他想看看高氏如何處理這次危機,自己能否找到機會。此刻大宋使節已經到了羊苴咩城,告知其大宋已經師出大理,要求其召集大理各部蠻長由他們調停各部之事,以便早熄兵火。

段譽聽了眼睛一亮,大宋的國書沒有交給高氏,而是越過他們直接送到了自己的案前,其中的意味呼之欲出…(未完待續……)

第39章 搗亂第515章 以情爲刀第86章 不簡單第367章 兵臨城下第486章 不留後患第459章 取巧填壕第178章 人心各異第184章 緊迫第174章 措手不及第29章 當真了第51章 不能不走第72章 以錢爲天第69章 選擇戰爭第71章 ‘真相’第235章 震動第224章 拭目以待第125章 望風而逃第224章 兵阻鐵門關第189章 奇兵第101章 內鬥第48章 鉅艦大炮第148章 利弊得失第81章 馭下無方第189章 兵來將往第3章 官道第201章 出逃第57章 買房置地第194章 逃命要緊第18章 警告第451章 改變第143章 應對之策第23章 冠禮第503章 出其不意第116章 血肉磨坊第164章 不能散了第185章 追夢第130章 忙碌第17章 打他三千貫的第5章 蹊蹺第172章 兩手抓第212章 事在人爲第173章 費盡心機第307章 ‘逼宮’第293章 遏制第302章 不妙第461章 敵變我變第377章 好買賣第216章 廷議第26章 附議第177章 序曲第424章 空中突擊第437章 金赫之死第144章 防人之心第537章 借刀殺人第235章 震動第519章 應對之策第94章 擴張第329章 弄巧成拙第97章 仇恨第214章 寶座難移第387章 炮灰軍第210章 不能放過第346章 北庭第538章 天涯末路第52章 徵用官船第259章 兵分兩路第116章 戰原州(一)第199章 突擊第1章 鬱悶第77章 母親的戰爭第147章 決心已下第383章 城堡第307章 ‘逼宮’第76章 收魂大法第50章 考慮第165章 若有所思第508章 五雷轟頂第12章 搗亂第21章 也許是真相第16章 得失第139章 仙難求第235章 有計劃有預謀第6章 青山不改第213章 反伏擊第71章 營造繁榮第79章 粥第70章 反差第251章 屯墾戍邊第397章 英雄落幕第142章 籌備第258章 風中之竹第276章 不罷休第21章 貴公子第22章 欺負官去第518章 失和第43章 風暴眼第2章 前生今世第271章 ‘坦誠以待’第100章 國號大楚第166章 解惑佈局
第39章 搗亂第515章 以情爲刀第86章 不簡單第367章 兵臨城下第486章 不留後患第459章 取巧填壕第178章 人心各異第184章 緊迫第174章 措手不及第29章 當真了第51章 不能不走第72章 以錢爲天第69章 選擇戰爭第71章 ‘真相’第235章 震動第224章 拭目以待第125章 望風而逃第224章 兵阻鐵門關第189章 奇兵第101章 內鬥第48章 鉅艦大炮第148章 利弊得失第81章 馭下無方第189章 兵來將往第3章 官道第201章 出逃第57章 買房置地第194章 逃命要緊第18章 警告第451章 改變第143章 應對之策第23章 冠禮第503章 出其不意第116章 血肉磨坊第164章 不能散了第185章 追夢第130章 忙碌第17章 打他三千貫的第5章 蹊蹺第172章 兩手抓第212章 事在人爲第173章 費盡心機第307章 ‘逼宮’第293章 遏制第302章 不妙第461章 敵變我變第377章 好買賣第216章 廷議第26章 附議第177章 序曲第424章 空中突擊第437章 金赫之死第144章 防人之心第537章 借刀殺人第235章 震動第519章 應對之策第94章 擴張第329章 弄巧成拙第97章 仇恨第214章 寶座難移第387章 炮灰軍第210章 不能放過第346章 北庭第538章 天涯末路第52章 徵用官船第259章 兵分兩路第116章 戰原州(一)第199章 突擊第1章 鬱悶第77章 母親的戰爭第147章 決心已下第383章 城堡第307章 ‘逼宮’第76章 收魂大法第50章 考慮第165章 若有所思第508章 五雷轟頂第12章 搗亂第21章 也許是真相第16章 得失第139章 仙難求第235章 有計劃有預謀第6章 青山不改第213章 反伏擊第71章 營造繁榮第79章 粥第70章 反差第251章 屯墾戍邊第397章 英雄落幕第142章 籌備第258章 風中之竹第276章 不罷休第21章 貴公子第22章 欺負官去第518章 失和第43章 風暴眼第2章 前生今世第271章 ‘坦誠以待’第100章 國號大楚第166章 解惑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