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展翅的雄鷹

這個,真的不會有事嗎?”

看着碼頭旁停泊的這架船身型水上飛機,弗洛倫絲猶豫了,儘管半個小時之前她還爭着要當雄鷹航空的第一批乘客。

“我在德國經常看到飛機,不過坐飛機倒是頭一次!”

弗洛倫絲的“競爭者”,此時一身騎裝打扮的艾德尼婭,在HS-邏飛船那簡陋的身軀面前,心裡也打起了鼓。

張海諾微微一笑,女孩子就是女孩子,有時候爲了一點小事互不相讓,等到真正上陣的時候,卻又“原形畢露”了。

“別擔心,這是我們最好的飛行員,他曾服役於的德國頂級的戰鬥機中隊,還打下過兩架敵機,載人飛行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坐在駕駛位置的弗雷德,聽到來自張海諾的褒揚,非常紳士的朝兩位女士揮揮手。爲了準備今天的飛行,他開始把自己的鬍子颳得乾乾淨淨,並且換上了一身整齊的飛行服,讓張海諾背後偷笑的是,弗洛倫絲和艾德尼婭也換上了她們自以爲最合適的衣物:弗洛倫絲遮陽帽、夾克、長褲加登山靴,艾德尼婭一身標準騎手裝,一雙修長美腿在緊身褲和長筒靴的修飾下可沒少吸引男士們的目光。

騎手裝是否有利於提高飛行安全張海諾不得而知,但他建議弗洛倫絲不要把那頂遮陽帽帶上飛機,如果她不想在空中失去它的話。

見女士們還準備謙讓,張海諾當仁不讓的邁進弗雷德身後的座艙裡。這種水上飛機共有5標準座位,觀察手位於最前方,用於軍事巡邏時還會在這個位置上加裝機槍,駕駛員和副駕駛位置在發動機下方,所謂的副駕駛平時基本不參與飛機的操控,而在駕駛員後面則是投彈手座艙——作爲民用飛機使用時,這裡既可以載人,也可以載物,而張海諾剛剛坐進的就是這個座艙。它在正常情況下可以容納兩個人。

一分鐘之後,當弗洛倫絲和艾德尼婭先後擠進這個座艙時,張海諾忽然有些後悔自己爲什麼不坐到弗雷德旁邊去,但是現在想要改變注意已經晚了,因爲兩位女士一坐進來就一左一右緊緊抓住他的手臂。哪邊更用力?張海諾覺得兩邊都很用力,尤其是在飛機剛開始啓動的時候。

在旁人極度羨慕的目光中,這架由寇蒂斯公司製造地所謂巡邏飛船在水面滑行了一段距離之後平緩的升入空中。剛一開始,飛機只在距離海面二三十米的地方飛行,張海諾晃晃兩位女士。示意她們可以睜開眼睛往下看了。

海面因爲反射着陽光,從這個角度上看就像是一條大魚細小的鱗片一般,一些以捕食魚類爲生的海鳥正在比飛機更低的海面上飛行。看起來就像魚鱗上的白色點綴物。儘管心懷對新事物的恐懼,雙手仍舊緊緊抓牢張海諾的臂膀,彷彿一鬆手就會掉下去似地,兩位女士還是勇敢的打開眼睛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觀察這個世界。三臺發動機地聲音噪音很大,張海諾非常費力的聽到了兩位女士的聲音。她們不約而同的在說:“好美啊!”

飛機不斷攀升,對着海面看還不明顯,當弗雷德將飛機掉了個頭朝陸地方向飛去的時候,女士們不禁驚訝起來,那地面上地人與景,竟像是自己腳下的玩具一般。

半個小時之後。兩位女士踏出座艙時,當初的忐忑和緊張已經被一種截然不同的興奮所取代,從這一天開始,她們成了雄鷹航空的常客,而長期搭乘“霸王機”的代價,就是在公司製作宣傳畫和宣傳照時免費擔當模特——在這個廣告還不到發達地年代,她們的倩影無疑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接下來,爲了開闢薩爾瓦多-卡拉韋拉斯-維多利亞-里約熱內盧航線。張海諾和奧托分頭行動,在上述三地的港口分別建立售票處和修理配件倉庫,並利用報刊、傳單等行事進行廣告宣傳,初期還邀請了部分市民進行免費體驗飛行。到了1920年:[紀念日,這條航線正式開始營運。

在20年代初期,航空業在歐洲和美國正逐漸興起,不過這一行業還沒有真正開展起來,人們對於這種新興的運輸工具持較爲謹慎的態度。在試運營階段。雖然有不少大膽的年輕人蔘加了雄鷹航空的飛行體驗,但是等到正式營運開始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只是通過這條航線託運小宗物件,儘管有人純粹是爲了體驗一把飛機癮而購票搭乘,但這只是極少數。

聖誕節之後,卡特.丹納曼親自到船廠來接自己地寶貝女兒,趁着這個機會,張海諾領着他在廠區轉了一圈,雖然目前只有兩座2000級的幹船塢完工並開始建造貨輪,但這個造船廠規模之大、設施之多還是讓這位雪茄大亨的兒子感嘆不已——他預言施奈德造船廠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爲巴西第一大造船廠,因爲和里約熱內盧和維多利亞的那些船廠相比,這裡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氣息和無盡的活力。

爲了感謝張海諾聖誕節期間對自己女兒的照顧,丹納曼送給他兩箱極品小雪茄——這種箱子雖然比文具盒大不了多少,但精緻的做工叫人一看便知其檔次之高。張海諾熱情的邀請卡特在自己地辦公室裡喝咖啡,一邊聊起丹納曼在歐洲的市場。卡特告訴他,目前丹納曼在戰前地主要市場是美國和西歐諸國,戰爭中德國嚴酷的無限制潛艇戰讓他們在歐洲的貿易瀕於停止,最近兩年海上運輸雖然恢復了,但是戰爭後的蕭條讓歐洲的雪茄市場仍未能恢復到戰前水平。

之前每次返回歐洲,張海諾都會自掏腰包給塞肯道夫帶些巴西貨,這丹納曼雪茄就是其中之一。張海諾無意經營雪茄貿易,但是高檔雪茄在歐洲上流社會還是很受歡迎的

他試着詢問了一下批量購買這種極品雪茄的可能,卡應他以低於巴西本地市場價一成的價格敞開供應——不過張海諾並不貪心,一次也就買那麼一兩百箱。

不僅是雪茄,通過卡特.丹納曼的關係,張海諾還爲雄鷹航空爭取到了一筆爲期1年、總價8000元的廣告訂單,雖然撒傳單、拉橫幅的形式在弗雷德這種專業戰鬥機飛行員眼中有點傻。但在如今這個時代卻仍具有一定地市場。在丹納曼之後,不斷有巴西當地的企業家找上們要求雄鷹航空爲他們做類似的廣告宣傳,這幾乎成了雄鷹航空最初一段時間的主營業務。

4月下來,雄鷹航空公司讓人驚訝的保持了零事故率,張海諾他們以此爲賣點大張旗鼓的進行了一番宣傳,並不定期在這些城市舉辦飛行表演——隨着時間的推移,學會飛行的艇員越來越多,其中一些人也逐漸表現出他們在飛行方面的才能。

根據弗雷德地評價,張海諾將他們列爲a、B、c三等並記錄在冊。等有9,B等11人,這些人的飛行能力。可以勝任普通軍用飛機地駕駛,努力之後也有機會轉入戰鬥機飛行;c等7人,這些人暫且還不適合單飛,方向感有待提高。

漸漸的,開始有商人在購買人身保險之後搭乘他們的飛機前往目的地。到了1921年6、7間,只要天氣不至於太過惡劣,基本上每天都會有人從上述四個城市購票搭乘他們的飛機,以致於比較繁忙地時候,張海諾他們還會在定期航班的基礎上加飛一到兩個班次。

雄鷹航空的營運情況逐漸好轉之後,張海諾帶着奧托去了一趟美國。通過巴爾巴斯那位神似拿破崙的女婿從寇蒂斯飛機公司增購-2L巡邏\4全新的nc型飛船,這種使用三臺發動機的大型水上飛機曾創紀錄地搭載過51名乘客,改進後的這種飛機相對舒適的座位,它完全稱得上是20年代的大型客機。在得並熟悉其性能之後,雄鷹航空公司又開闢了薩爾瓦多-累西腓-福塔萊薩-聖路易斯這條北方航線,並派出以弗雷德爲首的表演飛行隊在巴西東部沿海各個城市進行巡迴表演,雄鷹航空的名氣在巴西日益擴大。

直到1921年9月19日,一架HS-2L巡邏飛船在里約熱內盧附近因機械故障失事。造成1人死亡、3人受傷的慘劇,這一階段的航空熱一段落。如此不幸雖然給雄鷹航空帶來了官司和一筆不菲地賠償,但並不能阻止張海諾他們在航空領域繼續前進的步伐。在寇蒂斯公司派出的技術人員幫助下,他們對現有飛機進行了一次全面檢修,更換了一些磨損相對嚴重的部件,並在這些技術人員的建議下升級了部分飛機的發動機。

兩個月後,航空公司重新開業,並與巴西當地的一家保險公司聯合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人身財產保險,讓他們感到欣喜的是,雖然這時的航空客運趕不上之前最熱地那段光景。但仍有許多人搭乘他們的飛機或是通過他們地航線空運物資。

到了1922年初的時候,雄鷹航空終睞。以較爲低廉的價格承擔他們在東部沿海7個主要城市的輕郵件運送工作——在這之前,政府所有的郵件都是通過鐵路和輪船運輸的,飛機的效率讓以前需要花費兩三天才能送達的信件短短一天就能轉到收信人手中。

1920年至1921年,20代的第一場經濟危機襲擊美國,在這段時期,美國的金融、期貨市場受到一定的創傷,失業率攀升,農牧產品價格暴跌,利用這個空當,張海諾在巴爾巴斯的幫助下低價購入一家瀕臨破產的咖啡加工廠——紐約州的完美咖啡公司。它之前的主營業務就是從巴西進口咖啡豆然後進行粗加工,最終以罐裝咖啡豆和罐裝咖啡粒兩種產品進入紐約市場,近幾年每年平均進口各種品質的巴西咖啡豆500噸,生產各種規格的罐裝咖40萬罐,每年的營業額接近百萬美元咖啡市場上排名4

不過,百萬美元的銷售額並不代表這個咖啡工廠就有可觀的利潤,相反地,由於紐約的罐裝咖啡市場早已成熟,各個廠家之間的價格競爭相對激烈。所以一罐咖啡除去咖啡豆成本、人工、折舊、廣告和稅費,賺到的利潤就只有區區幾美分,一年的利潤還不到三萬美元,也就是說營業利潤率只有百分之三,遠遠低於石油、鋼鐵等行業,甚至不如同爲食品行業的煉乳罐頭企業。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當一銀行利率超過百分之三時,企業主會考慮將自己的錢存入銀行而不是投資到這個咖啡加工廠,因爲這可能給他帶來更多的利益!

在外人眼裡。購入一個利潤率低於市場利潤甚至是負利潤地企業,除非你能夠短時間內提高它的利潤,否則你的投資就是失敗地。不過。張海諾顯然是有備而來的,在入主全美咖啡之後,他一面大發廣告聘請咖啡和食品專家,同時暫時關閉了一條罐裝咖啡生產線,閒置出來的近百名工人。願意轉行做銷售的統統派往美國東部最主要的幾個城市建立完美咖啡在當地地直銷網點,不願意轉行的,暫時每天到紐約各主要大街派發免費咖啡和做宣傳。對於新老闆的這些政策,工人們雖然很不解,但是在工作和薪水都得以保留的情況下,也就沒什麼可抱怨的。

經濟危機的好處。不僅是讓張海諾可以通過較低地價格買下這家咖啡加工廠,還讓任何一個工作機會成爲失業者大軍眼中的香饃饃,不到一個星期,就有超過500前來應聘工

的20個咖啡食品專家和營養師的職位,在從中挑選出富、技術最出色的20個之後,張海諾在工廠里正式成立了全由工廠原有的1名咖啡專家、1名營養師加上這些新招募的人:[溶咖啡方面的攻關。

在這項技術上,難題集中在如何將咖啡豆轉變成爲速溶咖啡末。並儘可能地保持咖啡原有的口感——當初雀巢咖啡花了將近8時間,才發現最有效的辦法,是用熱氣噴射器噴射濃縮咖啡提取物,後來還有凝固乾燥法和真空包製法。

可是,張海諾對此基本上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在買下全美咖啡之後,他對新建的研究中心充滿了期待。每一次前往美國,和巴爾巴斯碰面、前往全美咖啡工廠視察工作和去華爾街股票交易市場研究最近的行情成了他三項必做的事情。每一次前往工廠,他都會召集專家們開個會,聽聽他們最近的研究成果。並憑藉自己對於速溶咖啡的印象給他們一些可能有用的意見。

時間一個月一個月的過去了,專家們在鑽研方面不可謂不努力。到了1921年秋天地時候,張海諾終於從寇+售強人、巴爾巴斯地女婿卡萊伯,並任命其爲公司的總經理,而之前轉入銷售的員工們也在美國東部沿海的30餘座城市建立起了銷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讓張海諾萬般無奈的是,他似乎低估了速溶咖啡的製造工藝,專家們研製出來的混合粉末,雖然融化時間從最初45分鐘降內,並依照他的建議加入奶精、香料和糖,這樣的咖啡飲品口感有了很大的提升,可是仍達不到即泡即溶的要求,而且殘渣的問題也一直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

有道是“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張海諾將尚不成功的咖啡粉末帶回巴西請艾爾頓和馬休品嚐,他們一邊閒聊一邊喝咖啡,到最後咖啡涼了,馬休懶得將小半杯咖啡“回爐”,一句“這東西當涼飲喝也不錯”,讓張海諾靈光一閃——速溶咖啡暫時走不通,爲什麼不做液體罐裝咖啡呢?

美國1922年的夏天剛剛降臨,“喝第一次出現在了曼哈頓的廣告牌上,這雖然有抄襲後世某家中國品牌的嫌疑,但是張海諾卻驚喜的發現它的確起到了奇效——在經過前兩個星期的大範圍試飲活動之後,隨即上市的1萬罐全美聽裝涼咖啡竟在短短四天之內銷售一空,而且全部是通過全美咖啡在紐約的22個銷地!

接下來,全美咖啡工廠兩條生產線開足馬力,工人們也加班加點的勞動,即便如此。生產出來的罐裝咖啡也只能滿足紐約市場的需求,直到兩個月後,其他城市的銷售網點才逐步得到供貨。住在美國東部沿海的居民們很快發現,隨着經濟危機陰影的逐步消除,9美分一罐全美冰咖啡正迅速佔領各個寫字樓和辦公室的制高點!

夏天還未結束,各個咖啡廳也陸續仿照全美咖啡的創意推出了美分一杯地冰咖啡,這讓全美的銷售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罐裝咖啡地攜帶方便卻是這些紙杯咖啡所無法媲美的。這個時候,卡萊伯表現出了他在經營方面的天賦。他隨即在張海諾的支持下推出了第二波廣告——“全美罐裝咖啡,您野餐旅行、休閒度假時的好夥伴”。在廣告中,主要內容不是吹捧這種咖啡口感如何之好。而是列出了人們在諸如旅行、野餐、曬日光浴等閒暇時候想要喝咖啡卻又嫌麻煩地苦惱,而全美罐裝咖啡恰恰能夠解決人們的這些問題。

整整一個夏天,全美冰咖啡總共賣出了驚人的220罐,儘管付出了鉅額的廣告費,但仍創下了近5美元的利潤——這不僅超過了舊全美一年的利潤總額。更重要地是讓全美這個品牌一炮而紅,它很快被紐約時報等主流報刊稱爲“美國咖啡界的奇蹟”!

全美咖啡的崛起,自然讓媒體和民衆對它的幕後老闆十分感興趣——這個工廠百分之八十的股權屬於巴西的施奈德造船廠,百分之十五屬於紐約的古董商巴爾巴斯,還有百分之五屬於總經理卡萊伯,人們的視線自然而然地被引向了神秘的南美大陸。在兩個紐約商報記者親臨實地寫出一篇《施奈德造船廠,未來的巴西第一》的新文章之後,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巴西造船廠迅速成爲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隨着秋天的到來,人們對冰咖啡的熱情迅速衰減,儘管如此,在經營上頗有手段的卡萊伯在張海諾和巴爾巴斯的支持下再次將大筆美元砸向廣告市場,這一次,他們地廣告主要體現在馬口鐵罐裝咖啡便於攜帶和加熱的優勢——“開罐即飲、加熱更溫馨”。在他們地廣告中,但凡舉家出門旅行的人,都應該在野餐籃裡帶上那麼幾罐全美咖啡,只要放在熱水裡泡上一兩分鐘,或者打開罐子之後放在火堆旁,很快就能變成一杯熱烘烘的香濃咖啡。

這時,隨着經濟的復甦、股市的全面好轉,美國人已經漸漸擺脫了1920年經濟危機的陰影,愜意的生活正好迎合了人們對昔日閒暇生活的嚮往。同時,大都市的快節奏生活讓白領們對這種即開即飲的咖啡情有獨鍾。而回收馬口鐵咖啡罐則迅速成爲一種附帶產業,爲下層貧民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來源。

秋天的“野餐籃”,冬天的“熱在手、暖在心”,還有春天的“神秘土耳其”,張海諾不斷從腦海中搜索他那個時代最成功的廣告策略,這些初步設想經過卡萊伯的實施不斷在市場上掀起新的全美咖啡熱潮,而在產品本身,他們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進和創新,人們剛剛對

味的罐裝咖啡有所膩味,擁有神秘土耳其咖啡風味的上市了,這種口味香濃的咖啡讓其他咖啡企業仿製的罐裝咖啡黯然失色,更讓全美咖啡出名的,則是他們首創的“一提咖啡送上門”服務,即只要打電話訂購至少一提6罐全美咖啡,他們的員工就會盡快送貨上門——得益於事先鋪設的衆多營業網點,全美咖啡在這一點上的優勢更是其他咖啡企業無法比及的!

在進入1923年之後,當美國經濟的.

第25章 艱難的伏擊第31章 宣傳片第23章 塞利姆一世的戰利品第31章 挑戰納爾遜第12章 土耳其烤肉第21章 棋子第25章 獵手本色第3章 偷天陷阱(2)第23章 人造危機第20章 空潛戰第14章 神之暗語(3)第37章 戰前部署第33章 爲海而戰(1)第32章 誰纔是領袖第56章 國社黨的打手第59章 在災難降臨之前第10章 最後的會面第20章 “殺威棒”第2章 陸軍將帥第19章 鎮山之石第39章 暗色晨曦第11章 逆風飛揚第28章 等待天明第18章 土耳其人的寶藏第32章 再訪紐約第26章 多事之秋第22章 懸崖勒馬第24章 大暗器第17章 新夥伴第28章 等待天明第20章 長劍出鞘(4)第36章 與時間賽跑(3)第14章 重返德國海軍第24章 失去的戰鬥夥伴第25章 塞翁失馬第14章 回家第13章 整裝以待第23章 塞利姆一世的戰利品第25章 聖納澤爾堡壘第27章 瞭望者第15章 出港之機第20章 獵人行動第28章 時代最強音(1)第15章 鷹日(2)第12章 塞翁失馬第46章 忠誠與榮耀第15章 重炮聲威第30章 折翼的雄鷹(3)第3章 神聖洗禮第18章 硬碰硬第1章 兩軍相向第1章 兩軍相向第13章 整裝以待第14章 天生冒險家第59章 關鍵人物第15章 不可能之可能第46章 大航母之戰(2)第20章 世界風暴第18章 土耳其人的寶藏第4章 時過境遷第28章 意志的對決(3)第16章 真相第12章 土耳其烤肉第23章 噩號第12章 敦刻爾克第24章 突變之舉第2章 德式陰謀第4章 恐怖預言第54章 心有所屬第24章 魚躍龍門第32章 險象環生第27章 寒夜驚雷第1章 開場秀第1章 未雨綢繆第17章 固執的上將第28章 冒險者的遊戲第30章 意志的對決(5)第33章 奢侈的工程第13章 “新手”上路第15章 寶刀未老第27章 瞭望者第28章 意志的對決(3)第30章 被封印的力量第17章 以卵擊石第2章 重歸故里第3章 磐涅之旅第2章 重歸故里第23章 轉機?第57章 佈雷第27章 情報陷阱第5章 直布羅陀危機第46章 喜與悲第16章 養雞場主與金髮惡魔第33章 勝利者第1章 憂憤的任命第10章 漸變第19章 威悉演習之前傳第31章 調兵遣將第12章 領悟時局第41章 紅鷹勳章
第25章 艱難的伏擊第31章 宣傳片第23章 塞利姆一世的戰利品第31章 挑戰納爾遜第12章 土耳其烤肉第21章 棋子第25章 獵手本色第3章 偷天陷阱(2)第23章 人造危機第20章 空潛戰第14章 神之暗語(3)第37章 戰前部署第33章 爲海而戰(1)第32章 誰纔是領袖第56章 國社黨的打手第59章 在災難降臨之前第10章 最後的會面第20章 “殺威棒”第2章 陸軍將帥第19章 鎮山之石第39章 暗色晨曦第11章 逆風飛揚第28章 等待天明第18章 土耳其人的寶藏第32章 再訪紐約第26章 多事之秋第22章 懸崖勒馬第24章 大暗器第17章 新夥伴第28章 等待天明第20章 長劍出鞘(4)第36章 與時間賽跑(3)第14章 重返德國海軍第24章 失去的戰鬥夥伴第25章 塞翁失馬第14章 回家第13章 整裝以待第23章 塞利姆一世的戰利品第25章 聖納澤爾堡壘第27章 瞭望者第15章 出港之機第20章 獵人行動第28章 時代最強音(1)第15章 鷹日(2)第12章 塞翁失馬第46章 忠誠與榮耀第15章 重炮聲威第30章 折翼的雄鷹(3)第3章 神聖洗禮第18章 硬碰硬第1章 兩軍相向第1章 兩軍相向第13章 整裝以待第14章 天生冒險家第59章 關鍵人物第15章 不可能之可能第46章 大航母之戰(2)第20章 世界風暴第18章 土耳其人的寶藏第4章 時過境遷第28章 意志的對決(3)第16章 真相第12章 土耳其烤肉第23章 噩號第12章 敦刻爾克第24章 突變之舉第2章 德式陰謀第4章 恐怖預言第54章 心有所屬第24章 魚躍龍門第32章 險象環生第27章 寒夜驚雷第1章 開場秀第1章 未雨綢繆第17章 固執的上將第28章 冒險者的遊戲第30章 意志的對決(5)第33章 奢侈的工程第13章 “新手”上路第15章 寶刀未老第27章 瞭望者第28章 意志的對決(3)第30章 被封印的力量第17章 以卵擊石第2章 重歸故里第3章 磐涅之旅第2章 重歸故里第23章 轉機?第57章 佈雷第27章 情報陷阱第5章 直布羅陀危機第46章 喜與悲第16章 養雞場主與金髮惡魔第33章 勝利者第1章 憂憤的任命第10章 漸變第19章 威悉演習之前傳第31章 調兵遣將第12章 領悟時局第41章 紅鷹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