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重返德國海軍

爾塞和約禁止德國海軍擁有潛艇,但是德國軍方很清的價值。一戰中德國海軍就是憑藉着這種在當時還原始和簡陋的水下殺手,創造了驚人的戰績。

一戰後,整個德國海軍幾乎被協約國瓜分殆盡,不過德國作爲世界潛艇的研發中心仍不可動搖——美、英、法、意、日均對作爲戰爭賠償而獲得的德國潛艇加以研究,其他國家如蘇聯、阿根廷等國也通過購買德國潛艇圖紙和僱傭德國潛艇專家來引進相關技術。

在這期間,德國的漢堡伏爾甘船廠、基爾日爾曼尼亞船廠都曾秘密向日本出售圖紙,阿根廷也從1921年起;=隊,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土爾其等國也提出過向德國購買潛艇或潛艇圖紙。

德國軍方一方面爲了獲得資金,另一方面爲了鞏固自己在潛艇工程上的領先地位,積極地滿足這些國家的要求。同時,爲了使這些潛艇交易看起來更加合法——因爲按照《凡爾塞和約》第191條之規定:“禁止德國參與任何潛艇的製造和從外界獲得潛艇,即使是出於商業用途”,德國軍方於1922年7月迂迴荷蘭.=局”,開始專業爲這些國家設計和製造潛艇。

這家所謂的工程局潛艇在伏爾甘、克虜伯、日耳曼尼亞船廠和不來梅的威塞爾船廠擁有潛艇船臺,一開始它試圖通過商業運營的方式來進行運作,但是從1925年起以海軍司令部高級幕僚沃爾特.羅曼爲首的一個參謀集團爲了能在不破壞條約的前提下研製潛艇以及相關技術技術,成立了一個專門爲海軍而設立的“技術諮詢和供應有限公司”,對該企業進行大規模援助,根本目的在於爲德國海軍進行新一代潛艇的研發和技術儲備。

不僅僅如此,德國人還在基爾秘密建立了潛艇學校,利用那些爲土耳其、芬蘭等國建造的潛艇進行試航和調試的機會,用以培訓自己地學員。其意圖在明顯不過了——用不了多久,德國海軍就要重建自己的潛艇部隊。

這種揹着條約監督委員會也同樣揹着國會的勾當沒有能延續多久。到了1928年早些時候,風聲傳到了德國.:|於是國會成立了一個專門的調查組。事實不久就被查明,於是相關人物不得不引咎辭職,這也是八年裡德國海軍內部的第二次“大清洗”,沃爾特.羅曼上校和海軍總司令阿道夫.曾克爾以及一大批相關人員被撤換,在海軍內部擁有頗高聲望的埃裡希.雷德爾走馬上任。

事件很快就被平息,並且在雷德爾的努力下,官員們消除了對“羅曼計劃”的不滿。並承認了該計劃地重要性。更加重要的是政府爲此專門通過了一項秘密撥款法案,利用一些比較隱秘的渠道相關計劃提供資金。用雷德爾自己地話說,這是“爭取了某種程度的合法性”。

作爲德國海軍新任的美洲區情報科長官。康拉德.帕齊希再次來到巴西並給張海諾帶來了兩個好消息:其一是雷德爾升任海軍總司令,德國海軍大小事務今後將由其總攬;其二和潛艇有關,在得知施奈德造船廠正在爲智利建造大型潛艇之後,雷德爾從“船舶建造工程局”秘密抽調了一批專家和技術人員前來支援。

好消息其實不止這兩個,作爲雷德爾的忠實下屬。帕齊希接管德國海軍在美洲的諜報網正是張海諾一直以來所期待地——施奈德造船廠需要相關情報來打擊對手、獲取訂單,更需要一個可靠的情報網來保護自己。

在大戰期間,德國在美洲的情報網最多擁有過120名情報官和工作人員,他們利用外交官或者商人身份進行掩飾在美洲各國尤其是美國從事情報工作。然而隨着德國戰敗和海軍規模銳減,如今這個諜報網只剩下不到30名情報人員,帕齊希的任務就是將他們整合起來重系統。張海諾先前準備的那批滲透人員將在帕齊希的領導下負責重建德國海軍在巴西地情報網。這是雷德爾和帕齊希的共同意見。

在和帕齊希進行一番商議之後,張海諾接受了這個改造方案,只要雷德爾依然在海軍總司令的位置上,他就能夠源源不斷的通過這個情報網獲取有益的商業和軍事情報,這也是他本人的初衷。

不久之後,雷德爾派來的專家組抵達巴西,考慮到人員可靠性和流動性,張海諾起初打算有限制的讓他們和自己地核心技術人員進行接觸。但他很快發現這個辦法行不通,因爲這些德國潛艇專家許多之前就認識,例如施奈德造船廠的首席潛艇工程師克萊斯特博士就和援助專家組的技術總監布蘭登一起共事過,弗斯特在專家組裡找到了自己的“同門師兄”,這種情況比比皆是。爲此,張海諾只好想出另外一個辦法,那就是儘可能長久的將這些支援專家和技術人員留在造船廠——在雷德爾的支持下,他沒費多少力氣就把這些人的家眷從德國接來並辦妥移民事宜。

歷時10個月的建造,施奈德造船廠爲智利海軍建造的第+於完工,它在造船廠內部的編號爲ZN./5、水下2010噸,全長90.5。寬9.3,艇身4.86米,雙推進軸,在試航中水面最高航速達到16.6節,水下最高航速8。3,設計最大下潛深度50米,試航中順利下潛至這一深度;該艇在8巡航速度下續航力理論上可以達到8500海里,共裝備6具500米魚雷發射管,備用魚雷16枚,全部採用德國G7型魚雷;按照智利軍方地要求,潛艇前後甲板各安裝

板炮一門。

最後,全艇滿編人員54名。

在ZN試,結果除了輪機還需要進行適度調整之外,潛艇各方面的性能都符合甚至超過預期標準。因爲該級潛艇採用的是德式工藝。而智利海軍之前使用的是美製霍蘭級潛艇,張海諾成功說服智利軍方聘請他的“前德國海軍潛艇部隊人員”爲智利海軍培訓艇員,而智利海軍在派出人員接收潛艇的同時,也正式向施奈德造船廠下達了另外2同級潛艇的訂單。

這兩艘潛艇實際上已經完工了百分之七十,預計年底之前均可入役。

短短兩年之內完成了從500級到2000噸級地跨越,施奈德造船廠在潛艇建造上的實力讓造船廠上下人人都感到欣喜。張海諾深知這種潛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們的元勳潛艇U-148號,正是它的存在讓克萊斯特等技術專家獲取了大量第一手資料,恰好這次智利海軍訂購的又是級別相近的潛艇,因此完工的ZN148小之外。面的設計都有很大地相似之處。所以,施奈德造船廠在潛艇建造工藝上的成就還遠沒有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嘗試建造各級潛艇、開發武器裝備和無線電設備、水聽設備依然是今後發展地重點。

在得到智利海軍的正式訂單之後。張海諾隨即調撥人手加快ZN級潛艇後續兩艘即ZN:建造工作,同時由於該級潛艇性能達到預想水平,他很快下令開工建造4第5艘。

正如張海諾預料的那樣,在得知施奈德造船廠建造的新潛艇已經通過智利海軍驗收之後,巴西海軍高層親臨薩爾瓦多考察。不過這一次是巴西海軍部長斯切米特將軍親自帶隊,科拜並沒有現身,他猜想這個親英地海軍次長現在一定鬱悶極了。

因爲之前有過良好的合作,經過一番談判之後,施奈德造船廠接受了巴西海軍緊急訂購一艘ZN潛艇的要求,全部120萬美元費用先期支付三分之一。完工後兩年之內償付剩餘三分之二,允許最多不超過百分之六十的費用以物資形式支付——巴西除了咖啡豆和橡膠資源之外,鋁礬土和、鉻、礦儲量也很豐富。儘管外國公司控制着這個國家大部分的礦藏,但政府手裡仍有一部分礦藏所有權,而且因爲1921年經濟危機的關係,巴西政府還在國內建立起了旨在保障咖啡豆價格地體系,即在咖啡豆市場價格過低時,政府以通過高價收購咖啡豆來提高市場價格。如此幾年下來,政府的倉庫裡已經儲存了大量的咖啡豆!

趁着前往聖地亞哥參加智利海軍新潛艇正式入役儀式的機會,張海諾代表施奈德造船廠和智利政府簽署了有關償付潛艇建造費用的具體支付協議——該級潛艇單價120美元,除去在潛艇的建造過程中已經支付的20萬美元訂金,智利政府尚需支付340萬美元。根據事先的約定,這340美元中將有100是以現金形式支付,另外240萬則以實償,兩項均需在6年之內完全支付。

早在1869年,智利就成爲世界上產:巨型露天銅礦丘基卡馬塔進入開採階段。智利的銅礦石產量進一步增加。然而和巴西一樣,這個國家多數礦藏所有權都掌握在外國資本家手裡。國營企業所佔比例相對較少,因此在智利政府與施奈德造船廠簽署的支付協議中,政府每年只能提供佔全國出口總額不到百分之五的銅礦石、鐵礦石和煤,不足部分則由硝石填補——隨着人造硝石技術的發展,天然硝石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已經大幅度下降。

即便只是全國出口總量的百分之五,換算下來每年仍有超噸!隨着這份協議的簽署,運送礦石任務落在了施奈德造船廠旗下的遠洋船隊肩上,而到1928年中期,張海諾:.v輪、450008000噸級的中型貨輪和16小型貨輪,總登記噸位接近10噸,此外還有兩艘全新地1.5萬噸級遠洋貨輪正在施奈德造船廠\加緊建造。

在張海諾的計劃中,智利政府提供的礦石裡,鐵礦石和煤將直接從智利運到里約熱內盧供皇家制鐵廠用以抵減施奈德造船廠訂購鋼材地一部分款項,硝石和銅礦石則運回德國。硝石可折價出售,銅礦石則可以由德國冶金企業進行精煉後以精銅的形式出售或轉爲物資儲備,船隻返程時則從德國運回南美國家相對缺乏的化工和機械產品。

在聖地亞哥,張海諾和帕齊希成了智利海軍要員們的貴賓,並頻頻參加上流人士舉辦的各種聚會,甚至受邀參了觀智利海軍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戰艦——“拉託雷海軍上將”號。得知智利海軍準備在1929年將艘無畏戰列艦送往英國造船廠進行大修和現代化改裝,張海諾覺得施奈德造船廠也有必要建造一座更大的、可以容納大型戰列艦進行維修的巨型幹船塢,因爲南美三強總計6艘戰列艦的修理和維護就是一筆很大地生意。

一旦獲准替這幾個國家維修大型戰艦,造船廠的專家們還可以通過爲這些戰艦檢修獲得英美戰列艦的第一手寶貴資料——自從大戰結束以來。德國地戰列艦技術就處於停滯狀態,二戰時期建造的沙恩霍斯特級和俾斯麥級,儘管在裝甲、焊接以及電子設備方面有較大的提高。但整體設計思路卻在很大程度上參考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時期最後幾級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它們並沒有完全跟上時代的腳步!

回到施奈德造船廠之後,張海諾旋即召集有關人員商討建造巨型幹船塢事宜

次他們將不再是孤軍奮戰地一羣人,有了德國海軍部持。就算不能立即獲得大量資金援助,也可以在人員、技術和政策方面得到支持。

造船廠內部討論通過之後,張海諾讓專家們趕製出一份詳細的船塢建造方案,並親自擬定了一份旨在“時機成熟時替德國海軍建造大型軍艦”的計劃,然後帶着這兩份重要文件搭乘德國北方航運公司年前投入運營的快速郵輪“新美洲”號返回德國。

雖然兩人基本上每年都有見面的機會,但這一次站在雷德爾面前。張海諾忽然覺得這位相識多年地朋友成熟了許多。穿着海軍上將制服的他,不論外形還是氣質都和張海諾很久以前看過的那些歷史照片相吻合。看到這海軍參謀部裡井井有條的一切,他更是深切的體會到,屬於雷德爾的海軍時代已經正式開始了!

“和建造潛艇不一樣,若在巴西替德國海軍秘密建造大型戰艦的話,我想會有這麼一些麻煩:第一,買家身份,德國顯然不能公開購買大型戰艦。這是《凡爾賽和約》所限定的,那麼必然涉及到外國政府,我想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既買得起大型戰艦又能誠心和德國合作;第二,海軍沒有多餘地經費,建造德意志級戰艦已經佔用了海軍大部分的預算,何況將政府的財政預算用來從一家巴西造船廠訂購大型軍艦,本國造船業人士得知後一定會提出強烈抗議;最後,德國海軍的榮譽感註定軍官和水兵們心理上都不願接受一艘外購的主力艦,這一點將極有可能影響到全艦的戰時狀態!”

在看過張海諾帶回來的有關在施奈德造船廠建立大型軍用船塢的方案之後,雷德爾雖然贊同他利用替南美國家維修大型戰艦的機會獲取英美造艦技術的建議。但還是明確告訴他,“德國海軍即使在時機成熟地情況下也難以從施奈德造船廠訂購大型軍艦”!

張海諾最初雖然感到詫異。但是在仔細揣摩過雷德爾提出的這幾點看法之後,他不得不承認,也許是因爲成功建造新型潛艇讓自己自信心過於充足地關係,有關巨型船塢和未來替德國海軍建造大型艦艇的方案不僅制定倉促而且沒有將各方面的因素都考慮進去,所以紙面上看起來很不錯的方案確如雷德爾評價的那樣“缺乏可行性”。他反覆思考之後說道:

“我明白了,施奈德造船廠所能夠爲德國海軍做的貢獻,就是利用它的巴西身份替德國海軍研發技術和進行相關試驗,而大規模的生產仍應該留給德國本土造船廠!”

“對!海軍的重建必須以本國造船業的復甦爲前提,這也就是海軍爲什麼要千方百計的扶持本國造船廠的原因了!噢,對了,海諾,你上次託帕齊希帶回來的艦載機試驗總結我仔細讀過了,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嘗試,只可惜德國海軍目前還不能再國內進行這樣的試驗,所以我打算將海軍航空兵的一些秘密試驗轉移到巴西去進行!我這裡有一份機密資料,你看了應該會有所啓發!”

雷德爾讓他的助手從機密檔案室取來一份文件,讓張海諾坐在他書桌對面的沙發上閱讀,而他則在書桌後面坐下來繼續批閱文件,看來他覺得張海諾需要很多時間來完整閱讀這份報告。事實上,張海諾對這份文件的內容早已知曉,它便是有名的“皮薩切克灣轟炸試驗”——年721日,在美國西海岸的皮薩切克灣,美國陸軍航空隊的八架“馬丁MB-2”雙翼轟炸機使用123千克的航空炸彈將德國戰列艦“奧斯特弗里斯蘭”號和另外兩艘輕型德國驅逐艦炸沉,它的意義在於成功說服了美國軍方內部反對航空母艦和海軍航空兵的官員,爲美國海軍航空兵和航空母艦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合上這份文件,張海諾長吁了一口氣,以德國的戰略和資源情況,水面戰鬥艦艇、航空母艦和潛艇三部分孰輕孰重是他一直以來都在考慮的問題,但可以確定的一點是,除非局勢出現很大的改觀,否則德國在海軍上的投入很難大幅超過歷史——德國的地緣政治決定了它依然以陸上爲主:若沒有強大的陸軍和空軍,德國便無從獲得歷史上的閃擊勝利,陸上的敵人不解決,德國的海權便無從談起!

“埃裡希,我想重新返回德國海軍服役!”

儘管坐在自己對面的是一位德國海軍上將,但張海諾依然直接稱呼他的名字,這就是兩人的獨特關係。

“什麼?”雷德爾擡起頭,似乎一下子還沒有反應過來。

“將軍,德國海軍退役軍官海諾.馮.芬肯施泰因請求重新返回德國海軍服役!”張海諾擡頭挺胸中氣十足的說到,緊接着,他朝雷德爾眨了一下有眼,“將軍,我認爲您需要一名敢於向藍天和深海挑戰的海軍上尉!”

片刻之後,雷德爾起身用同樣的口氣說道:“海諾.馮.芬肯施泰因先生,你確定要重新加入德國海軍併爲之奉獻自己的所有,永遠忠於它,甚至願意爲它獻出自己的生命嗎?”

“榮譽所至!”

離開海軍已有10年,張海諾對於海軍的禮節已經有些陌如此,他還是非常樂意重新將自己的右手舉至與眉齊平的位置。

“那麼你的手下呢?馮.芬肯施泰因上尉!”雷德爾問道:“他們也將重新加入德國海軍嗎?”

張海諾沒有絲毫的猶豫,“他們永遠都是海軍最忠誠的戰士,隨時聽從德國海軍的召喚!”

第21章 落單的襲擊艦第31章 調兵遣將第2章 偷天陷阱(1)第6章 年輕一代第20章 空潛戰第20章 長劍出鞘(4)第57章 佈雷第35章 爲海而戰(3)第21章 在逃的聲望號第27章 挑戰馬耳他(1)第49章 交鋒第10章 不死之身第22章 識破?第14章 柴油第55章 戰魂(3)第34章 頑強阻擊第38章 王子復仇記(3)第1章 大洋之局第51章 拯救埃德文第36章 王子復仇記(1)第7章 偷天陷阱(6)第26章 機會主義者第23章 鏖戰納爾維克第27章 挑戰馬耳他(1)第1章 啤酒館羣像第37章 波羅的海之王(1)第17章 戰爭劇場(5)第31章 孰高孰低第17章 冬季演習第26章 鳥槍換炮第48章 搏戰北角(4)第39章 針尖對麥芒第37章 初到巴西第37章 波羅的海之王(1)第2章 新對手第10章 不死之身第51章 聖誕節第23章 進入戰場第2章 新對手第32章 誰纔是領袖第42章 施耐德的疑惑第46章 搏戰北角(2)第56章 戰魂(4)第47章 搏戰北角(3)第20章 肺腑第12章 敦刻爾克第23章 塞利姆一世的戰利品第18章 新編隊第23章 進入戰場第26章 希姆萊的反擊第43章 騎士精神第31章 意外的收穫第12章 神之暗語(1)第45章 大航母之戰(1)第7章 海軍公敵之死第48章 冰山美人的追隨者第57章 佈雷第2章 陸軍將帥第29章 革命,革誰的命第22章 大戰略(4)第34章 頑強阻擊第12章 土耳其烤肉第9章 天才的戰爭第31章 定局第8章 偷天陷阱(7)第18章 四十日奇蹟第20章 空潛戰第56章 快樂的狩獵第53章 因禍得福第27章 日耳曼的孤傲第2章 水面襲擊戰之序幕第42章 殘酷的抉擇第7章 海軍公敵之死第7章 極光第34章 與時間賽跑(1)第37章 幸運日第11章 你沒那個命第26章 危機來臨第26章 沉默期的新戰略第19章 封鎖.封鎖第49章 大航母之戰(5)第7章 海軍未來第26章 沉默期的新戰略第14章 天生冒險家第60章 展翅的雄鷹第49章 大航母之戰(5)第9章 利刃與發電機第37章 戰前部署第18章 禮物第37章 幸運日第1章 先機第20章 獵人行動第14章 炸了?炸了!第28章 赫森的秘密第49章 潛艇專家第58章 恐慌瀰漫的大都市第40章 夢迴日德蘭(3)第16章 瞭望者第37章 波羅的海之王(1)第37章 波羅的海之王(1)
第21章 落單的襲擊艦第31章 調兵遣將第2章 偷天陷阱(1)第6章 年輕一代第20章 空潛戰第20章 長劍出鞘(4)第57章 佈雷第35章 爲海而戰(3)第21章 在逃的聲望號第27章 挑戰馬耳他(1)第49章 交鋒第10章 不死之身第22章 識破?第14章 柴油第55章 戰魂(3)第34章 頑強阻擊第38章 王子復仇記(3)第1章 大洋之局第51章 拯救埃德文第36章 王子復仇記(1)第7章 偷天陷阱(6)第26章 機會主義者第23章 鏖戰納爾維克第27章 挑戰馬耳他(1)第1章 啤酒館羣像第37章 波羅的海之王(1)第17章 戰爭劇場(5)第31章 孰高孰低第17章 冬季演習第26章 鳥槍換炮第48章 搏戰北角(4)第39章 針尖對麥芒第37章 初到巴西第37章 波羅的海之王(1)第2章 新對手第10章 不死之身第51章 聖誕節第23章 進入戰場第2章 新對手第32章 誰纔是領袖第42章 施耐德的疑惑第46章 搏戰北角(2)第56章 戰魂(4)第47章 搏戰北角(3)第20章 肺腑第12章 敦刻爾克第23章 塞利姆一世的戰利品第18章 新編隊第23章 進入戰場第26章 希姆萊的反擊第43章 騎士精神第31章 意外的收穫第12章 神之暗語(1)第45章 大航母之戰(1)第7章 海軍公敵之死第48章 冰山美人的追隨者第57章 佈雷第2章 陸軍將帥第29章 革命,革誰的命第22章 大戰略(4)第34章 頑強阻擊第12章 土耳其烤肉第9章 天才的戰爭第31章 定局第8章 偷天陷阱(7)第18章 四十日奇蹟第20章 空潛戰第56章 快樂的狩獵第53章 因禍得福第27章 日耳曼的孤傲第2章 水面襲擊戰之序幕第42章 殘酷的抉擇第7章 海軍公敵之死第7章 極光第34章 與時間賽跑(1)第37章 幸運日第11章 你沒那個命第26章 危機來臨第26章 沉默期的新戰略第19章 封鎖.封鎖第49章 大航母之戰(5)第7章 海軍未來第26章 沉默期的新戰略第14章 天生冒險家第60章 展翅的雄鷹第49章 大航母之戰(5)第9章 利刃與發電機第37章 戰前部署第18章 禮物第37章 幸運日第1章 先機第20章 獵人行動第14章 炸了?炸了!第28章 赫森的秘密第49章 潛艇專家第58章 恐慌瀰漫的大都市第40章 夢迴日德蘭(3)第16章 瞭望者第37章 波羅的海之王(1)第37章 波羅的海之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