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情報陷阱

爾根是整個挪威西南部地理位置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僅是對於挪威人而言。一架高速偵察機從卑爾根出發,只需要略多於半個小時就能飛抵英國皇家海軍傳統的錨泊地之一——斯卡帕弗洛。

就49日德國全面入侵挪威當天,卑爾根便宣告失守面佔領這座港口之前,英國海軍曾派出艦隊試圖援助挪威守軍,但在德國空軍轟炸機部隊的有效攔截下,他們錯失了最佳時機。在這之後,英國海軍和空軍多次派遣飛機轟炸卑爾根,但隨着德國人在那裡站穩腳跟並建立起軍用機場和防空炮兵陣地,英國人只能暫時放棄這一過於靠近日德蘭半島的挪威港口,轉而全力在挪威北部鞏固戰線。在納爾維克,法國友軍業已抵達,他們加入由英軍、挪威軍以及部分波蘭流亡政府的軍隊組成的聯軍與先期抵達那裡的德國山地步兵作戰。

414對於各交戰國來說是一個時局非常微妙的日子,這天午飯過後,在卑爾根戒備森嚴的空軍機場跑道上出現了兩架外觀並無太大異常的He111。這種雙引擎的下單翼飛機最初以快速客機爲掩護而設計,實爲德國軍方的新一代高速轟炸機,它們自投產以來還經常被用做執行另外一些特殊的軍事任務,例如空中偵察。

《凡爾賽和約》限制德國發展軍用飛機,但從20年代中:些陸軍人員就在利用民用飛機發展偵察技術,到了30年代初察活動被軍方歸入一個統一有效的部門。在阿道夫.希特勒上臺之後,相關偵察活動得到了來自高層的鼓勵。最初是針對波蘭,然後是包括法國在內的各個鄰國,有時候德國高空偵察機甚至深入到俄國領空進行拍照。在雷達尚未出現的年代,德國陸軍使用單引擎容克W34飛機——它在1929年創下12.739米的高空飛行記錄。以及其他一些能夠飛得很高地飛機,配合蔡司公司研發的高級航空照相機進行高空偵察,獲得了許多重要的情報和資料,尤其是那些德軍未來可能發動進攻的戰略目標,都被拍照並加以製作航拍地圖。

烈日下,德國空勤人員將一個個外觀毫無生氣地膠片盒子分別裝進六架蔡司航空照相機內,大號的照相機焦距長二十九點五英寸左右。用來拍攝垂直航空照片,小一些的焦距長十九點五英寸,用來瞄準右方和左方。這些照相機可以安裝成三十度或六十度的斜角,究竟哪個角度合適。要看是想讓照片的準確度高,還是讓照片拍攝的面積大。空勤人員把它們安裝成理想的角度,定好快門曝光時間。

最後,全部照相機都被安裝在兩架He111機:_艙內,由一名專門的機組人員負責操作。

待空勤人員準備工作就緒,戰爭爆發前後曾多次在波蘭以及法德邊境上空飛行的空軍中尉羅斯.克盧克帶着他的另外三名機組成員進入飛機座艙。這種經過專門改裝地飛機可以在不中途加油的情況下飛行近公里,足以從卑爾根飛到英國本土任何一座城市上空再折返回來。不過這一次,克盧克和另外一架偵察機要去的是不那麼遙遠但是戒備相當森嚴的地方。就在開戰後的半年時間裡,德國海軍在那裡損失了偵察機,如今。他們不得不求助在這方面人員裝備以及經驗都更加強大的德國空軍。

得到起飛的指示之後,克盧克首先把這架雙發單翼機的兩臺發動機預熱了一下。然後將飛機慢慢開到跑道的盡頭,發出本機起飛信號。加速。沿着跑道迅速向前滑行,最終飛離跑道升入空中。

在設計師們的努力下。這種高速轟炸機地空氣動力特性十分突出,加上易於操作,因而深受德國高層以及空軍飛行員們的喜歡,作爲轟炸機僅有地缺陷——載彈量有限以及翼樑通過機身地板的設計給炸彈艙地設置帶來不便,對於執行偵察任務地改進型基本上沒有影響。

克盧克非常輕鬆的讓他這架He111攀升到2.000米地高度,然後上空盤旋一圈,轉向目標方位,再一邊飛行一邊將高度逐漸提升到米以上,這樣的高度足以避過來襲的英國戰鬥機,同時超400公里的時速也能夠令它從容離開危險區域。至於機場上的另一架He111,只知道它的目標和自己相同,起飛的時間恐怕要比自己遲一些。

偵察飛行的過程是相對單調的,在空氣稀薄的高空,沒有飛鳥也沒有敵機,大多數時候就連白色的雲朵也會低低的躲開。機艙外是寒冷的,但克盧克和他的機組成員無須爲此擔心,他們的電暖服能讓他們保持暖和,只是偶爾會因爲電線短路而被燙上一下。利用一位德國空軍偵察機飛行員在戰前所發明的三角航向計算器,遠距離飛行的定位問題已經不那麼令德國飛行員們頭疼了。有時候克盧克也會通過機內通訊設備和自己的同伴們聊天,以保持自己思維的敏捷性。

40分鐘的飛行後,機首領航員報告說已經抵近目標空域.=線良好,他已經看到了那些可以充當航向標的英國島嶼,拍照將在大約分鐘後開始,克盧克的任務是力求令飛機儘可能平穩,這對於光空重就有8.4噸的He111來說並不是什

以8C的高度飛臨帕斯卡弗洛時,德國空軍的飛行員們難免會想起舊帝國海軍那些壯烈自沉的大型戰艦,此時在港灣內偶爾還能見到它們最後的身影——在戰爭爆發時,英國人已經將其中幾艘

來並運上船臺進行拆解。

在波蘭和挪威進行偵察飛行時,由於敵人沒有雷達設備,地上的觀察人員是看不見這些高空偵察機的,人們只聽得見隱隱約約的飛機聲。當他們試圖利用望遠鏡在諾大的碧空中發現入侵者時,這些偵察機早就一溜煙地跑了。不過英國人可不一樣,他們開始研製雷達地年代甚至比德國人還早,在戰爭爆發時他們已經在一些重要的沿海區域建立了一系列地面雷達站。機載雷達也開始小規模應用,雖然這些先進設備有時候也會受到天氣影響,但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能夠及時發現入侵領空的德國飛機。

“它們來了!”

領航員所指的“它們”便是負責本土防空地英國戰鬥機,英國人有時候也會利用地面防空炮驅趕德國飛機,但這些炮彈對於飛行在接近3英尺高空的偵察機幾乎沒有任何威脅,但英國空軍現役的颶風式或者噴火式戰鬥機就不一樣了,它們能夠攀升到超過3英尺的空域對入侵的敵方飛機進行攔截。德國海軍在前一階段被擊落的偵察機中。除因機械故障而墜毀的一架之外,其餘皆是被這些英國戰鬥機所擊落。

“我們只有5鍾進行拍照!”

克盧克一邊極力令飛機保持水平飛行狀態,一邊通過機內通話器對領航員喊道,這時候他地副駕駛則利用望遠鏡觀察下方的戰鬥機。在波蘭和挪威的時候。敵人的戰鬥機都無法飛到這一高度,德國偵察機飛行員們便可以像看魚缸裡地金魚一樣從高空朝下看着它們,但英國人在它們的新式戰鬥機上採用了增壓發動機,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德國高空偵察機的高度優勢——不過,德國空軍已經採用了另一個辦法,那就是臨時給飛機發動機注入特製的氧混合物,這樣他們的偵察機便可以在更高的空域活動多活動二十到二十五分鐘時間,這些時間足以令它們擺脫英國戰鬥機的追擊。

肉眼可及的空域,英國戰鬥機正在努力攀升,而He111機首位置的導航員兼拍攝員迅速按下了專門的按鈕。照相機喀嚓喀嚓地自動拍攝着,一張就可以拍下一條寬十七英里地地帶。迅速從帕斯卡弗洛上空飛過後。克盧克利用德國空軍的秘密技術令他地兩臺發動機在更高的空域持續工作。重新恢復平飛狀態時,高度計指示爲四萬二千英尺—(約12(+帶。但是它們得爲照片的質量付出代價:照片解象力差,而且由於飛機操舵變得不穩。容易使照片線條模糊。

如此來回兩次後,克盧克便駕着飛機加速向東南方逃去,這一過程中前來截擊地兩架“颶風”一槍未發,因爲它們的升限只有不足1.米。它們尾隨着德國偵察機繼續向挪威方向飛行了一段距離,見實在沒有機會,這才悻悻的調頭返航。

英國戰鬥機的攔截未能得逞,克盧克卻並沒有完全放下心來,他所擔心的還有機械故障,一旦某臺發動機停轉,他的偵察機便無法保持如今的高度,而失去高度對於一架高空偵察機而言是非常致命的——它們絕對航速不及敵方的先進戰鬥機,且沒有搭載任何的機載武器,一旦在失去高度的情況下被英國戰鬥機撞見,便只能依靠飛行員的高超技術方有可能僥倖逃脫。

所幸的是,這一切並未發生在克盧克的這次飛行中,半個多小時之後,他的He111毫髮無損的重新降落在卑爾根機名空軍軍官在跑道那頭等着他們,同時克盧克也注意到,他起飛時仍停留在機場的另一架He111已經離開了。

飛機剛剛停穩,軍官們就迅速登機並將照相機的膠片盒子取走,它們將直接送到位於德國本土的專門機構沖洗。傾斜航空照片,經過糾正,消除投影偏差,然後拼成完整的照相地圖。照片分析員用放大鏡仔細察看這些照片,那些看上去像小點點、細縫縫和一堆堆模糊不清的東西就變成了建築物、碼頭、高射炮兵陣地、船舶和車輛。最後,情報彙總出來後將被送往空軍情報總部進行進一步分析研究。

“英國海軍主力盡出!”

這一消息在當天晚些時候便被送到位於柏林的海軍部,一張張經放大的黑白照片被擺在了海軍元帥埃裡希.雷德爾以及他的高級幕僚們面前,加上已經整整一天未在挪威近海出現的英國戰列艦以及出擊次數銳減地英國艦載機,這些德國海軍將領完全有理由推測整個英國本土艦隊都在撲向那支由兩艘戰列艦和一艘航母組成的德國艦隊。

“馮.芬肯施泰因將軍下午發來的電報,提及他的旗艦爲英國轟炸機地重磅炸彈所傷。但未言明傷勢如何!即便兩艘戰列艦實力完好,加上格拉夫.齊柏林號和五艘驅逐艦也不可能和帕豪斯指揮的英國主力艦隊對抗!”京特.古澤一臉陰鬱,雖說英國人此舉令入侵挪威的德國軍團壓力大減,可兩艘沙恩霍斯特級畢竟是1939前後方纔服役的新型戰艦。失去它們便意味着德國海軍失去了自30年代中後期以來的最重力銳減和士氣遭重擊都是難免的。

一臉嚴肅的雷德爾,說話時似有閃爍:“我瞭解馮.芬肯施泰因將軍,他不直接說明,是擔心英國人破譯我們地電碼而探明真實情況,至於沙恩霍斯特號的傷勢,我們不久後就會知曉!卡爾。潛艇部隊情況如何?”

負責德國潛艇部隊戰術調度的鄧尼茨回答道:“我們目前艇在大西洋活動,加上在挪威海域

,總共有90艘可供調遣,但必須注意地是。其中約有藥已經消耗過半!”

шшш◆T Tκan◆¢ o

雷德爾緊接着又問:“最近一週輪換前往大西洋的潛艇有多少?”

鄧尼茨略加思索,“20至25艘!”

“想盡一切辦法在一週之內調40到50潛艇前往法羅羣島以西海域潛伏,我想艇長們在那裡會有大收穫的!根據氣象部門的報告,下週北海北部會有連續的陰雨天氣!”

鄧尼茨看看身旁的赫森,“是,元帥閣下!”

“赫爾姆特,偵察大隊應盡力保持對斯卡帕弗洛以及北海北部的海上偵察,參謀部也要加強與空軍的合作和溝通!”雷德爾起身,環顧周圍的將領們,“如能一戰而傷英國海軍之根基。這將成爲戰爭的轉折點!”

“是!”衆人起身,以傳統地海軍曲臂軍禮作爲迴應。

“康拉德!”散會之時。雷德爾叫住海軍諜報局的負責人帕齊希,“一會兒到我地辦公室來。我有重要事情向你交待!”

機敏的海軍諜報局長立即意識到這件事情地重要性。他不動聲色地點點頭,然後隨着將軍們一同走出會議室。在洗室洗了把臉之後。他折回到剛纔的走廊裡,沿着另一側地樓梯上了樓,並最終敲響了雷德爾辦公室的門。

此時此刻,身處柏林的英國間諜們正以超乎尋常的熱情活動着,他們的主子無法穿透雨雲得知德國戰列艦的傷勢,便試圖通過自己的諜報部門從德國內部挖掘消息。據說德國元首晚餐時特意召見了海軍總司令詢問有關沙恩霍斯特的情況,間諜們便施展各種手段試圖從那些可能接近元首的人那裡挖掘情報——只要知道元首的情緒,便能對事務發展的情形有個大致的推測,這也是德國高層人士習以爲常的事情。

然而,這次英國人卻失算了,德國元首晚餐時勃然大怒是因爲幾位陸軍將領反對他在西線發動閃電進攻的計劃,事實上,多數陸軍將領都對進攻法國持謹慎態度,因爲馬奇諾防線,也因爲德國軍隊在上一次大戰時不成功的經歷。

午夜前後,一名長期潛伏在柏林的法國間諜向巴黎傳去消息:“沙恩霍斯特”號動力系統嚴重受損,德國人準備動用DOBV8種大型水上飛機爲它運送維修部件!

無私的法國人連夜將這一情報轉送給他們的英國盟友,英國人對此將信將疑。DO或者BV8實能夠將數噸重的備件送往兩千多公里外的海域,但在戰爭期間從德國本土飛往北大西洋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英吉利海峽或是北海北部繞過英國本土都得擔上一定的風險,何況大型戰艦上的零部件許多都是以十噸甚至幾十噸計算的,重大維修都需要返回擁有足夠設備的船塢方能完成。

即便如此,英國海軍部仍不敢大意,他們連忙召集海軍技術部門的專家,就一艘大型戰艦遭遇創傷時在海上進行修復的可能進行討論。得出的結果是德國人確有可能利用艦上的起重機對動力系統進行有限的修復,但在傷及艦體外部結構時,海上修復幾無可能。

於是,英國海軍部又連夜打電話找到白天執行轟炸任務的飛行員,詢問他們當時沙恩霍斯特中彈情況,可憐的飛行員們睡眼惺忪的將重複了一遍又一遍的答案告知這些海軍將領:德艦部中彈,當場濃煙滾滾、烈焰沖天!

日出時分,巡航在冰島附近海域的英國戰艦羣接到倫敦海軍部發來的電令,“反擊”號率四艘重巡洋艦組成先頭搜索編隊,在海軍上校阿特勞爾的指揮下高速向德國艦隊最後出沒的海域搜索前進;“光榮”號和“暴怒”號航空母艦加上12艘輕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偵察[以較高的航速跟進;本土艦隊實力最強的四艘戰列艦——“納爾遜”、“厭戰”、“馬來亞”、“羅德尼”,只留“納爾遜”率部分巡洋艦和驅逐艦留守丹麥海峽和法羅羣島海域,其餘戰列艦組成堅實的攻擊主力殺氣騰騰的開赴作戰海域。

此外,由於QB32船隊遭襲事件,另外兩支3底4初從北美開出的船隊被迫中途返航,負責護航的作戰艦艇則被抽調出來組成搜索編隊由西向東航行,這一編隊實力相對偏弱,僅有一艘裝備815英寸炮的老式復仇級戰列艦“決心”號,在航行至格陵蘭附近海域時,另一艘復仇級戰列艦“皇權”號也加入進來。只是由於這兩艘戰列艦的存在,整個搜索編隊的航速僅能保持20節左右,近20艦船以搜索橫隊浩浩蕩蕩向英國本土行駛,和從蘇格蘭北部海域出擊的本土艦隊遙相呼應。

英國人的部署看起來縝密,卻在德國人的預料之中。415上午1時許,負責前往冰島以南海域執行偵察任務的德國偵察機發現了行進中的英國艦隊,它隨即通過電報向德國海軍報告了這一情況。當天下午,潛伏在附近海域的兩艘德國潛艇——U51和U85號也先後從潛了西行的英國艦隻,其中U85還向一艘英國航母發射了魚雷,可惜由於離太遠而未能命中,反倒被對方隨後趕來的護航艦艇一陣猛追。數小時後,這艘不走運的德國潛艇又發現了新的目標,一枚魚雷擊中了英國戰列艦“羅德尼”號部,卻沒能對這艘重裝甲的英國戰艦構成威脅,在對方驅逐艦的威逼下,U85只能無奈逃走。

第18章 關鍵棋子第56章 國社黨的打手第50章 搏戰北角(6)第11章 再度交鋒第34章 頑強阻擊第11章 猶太聯盟(5)第58章 戰魂(6)第31章 孰高孰低第8章 未雨綢繆第60章 歷史的分叉點第11章 爭鋒相對第27章 意志的對決(2)第52章 前進,水兵!第31章 調兵遣將第10章 預謀飛行第17章 戰爭劇場(5)第33章 勝利者第29章 時代最強音(2)第15章 寶刀未老第1章 未雨綢繆第4章 時過境遷第14章 炸了?炸了!第4章 重傷的塞德利茨第49章 潛艇專家第39章 暗色晨曦第22章 識破?第16章 艱難的拉鋸第6章 找回“記憶”第19章 大戰略(1)第32章 窮寇第43章 意外的槍聲第21章 刀鋒所向第10章 預謀飛行第36章 召喚羣狼第36章 王子復仇記(1)第27章 情報陷阱第21章 自作孽第41章 夢迴日德蘭(4)第58章 紙上的獵鯊第37章 初到巴西第12章 重量級對抗第28章 挑戰馬耳他(2)第22章 絕望中的閃光第15章 寶刀未老第2章 德式陰謀第59章 在災難降臨之前第28章 意志的對決(3)第41章 紅鷹勳章第3章 磐涅之旅第20章 天災人禍第13章 南美三強的海軍競賽第30章 臨陣磨槍第21章 刀鋒所向第26章 擴大戰果第10章 漸變第3章 海盜的招術第30章 撞擊!第28章 意志的對決(3)第20章 “殺威棒”第30章 被封印的力量第14章 與羊同壕第15章 不可能之可能第21章 棋子第29章 赤色怒濤第10章 預謀飛行第32章 誰纔是領袖第5章 爭論第24章 海戮第11章 攻心爲上(4)第20章 空潛戰第16章 艱難的拉鋸第19章 “好人”赫森第21章 虛虛實實第8章 未雨綢繆第13章 夜戰第29章 折翼的雄鷹(2)第20章 北海怒濤第23章 塞利姆一世的戰利品第31章 意外的收穫第14章 鷹日(1)第32章 時代最強音(5)第33章 反思第2章 重歸故里第46章 忠誠與榮耀第44章 不可能之可能第37章 幸運日第2章 來自海洋的召喚第38章 薩爾瓦多風情第4章 回波第6章 年輕一代第12章 敦刻爾克第6章 審判第2章 陸軍將帥第20章 大戰略(2)第26章 危機來臨第10章 預謀飛行第8章 第一次約會第25章 德意志號的新任參謀官第13章 厄運?幸運?第33章 鋼鐵聯盟
第18章 關鍵棋子第56章 國社黨的打手第50章 搏戰北角(6)第11章 再度交鋒第34章 頑強阻擊第11章 猶太聯盟(5)第58章 戰魂(6)第31章 孰高孰低第8章 未雨綢繆第60章 歷史的分叉點第11章 爭鋒相對第27章 意志的對決(2)第52章 前進,水兵!第31章 調兵遣將第10章 預謀飛行第17章 戰爭劇場(5)第33章 勝利者第29章 時代最強音(2)第15章 寶刀未老第1章 未雨綢繆第4章 時過境遷第14章 炸了?炸了!第4章 重傷的塞德利茨第49章 潛艇專家第39章 暗色晨曦第22章 識破?第16章 艱難的拉鋸第6章 找回“記憶”第19章 大戰略(1)第32章 窮寇第43章 意外的槍聲第21章 刀鋒所向第10章 預謀飛行第36章 召喚羣狼第36章 王子復仇記(1)第27章 情報陷阱第21章 自作孽第41章 夢迴日德蘭(4)第58章 紙上的獵鯊第37章 初到巴西第12章 重量級對抗第28章 挑戰馬耳他(2)第22章 絕望中的閃光第15章 寶刀未老第2章 德式陰謀第59章 在災難降臨之前第28章 意志的對決(3)第41章 紅鷹勳章第3章 磐涅之旅第20章 天災人禍第13章 南美三強的海軍競賽第30章 臨陣磨槍第21章 刀鋒所向第26章 擴大戰果第10章 漸變第3章 海盜的招術第30章 撞擊!第28章 意志的對決(3)第20章 “殺威棒”第30章 被封印的力量第14章 與羊同壕第15章 不可能之可能第21章 棋子第29章 赤色怒濤第10章 預謀飛行第32章 誰纔是領袖第5章 爭論第24章 海戮第11章 攻心爲上(4)第20章 空潛戰第16章 艱難的拉鋸第19章 “好人”赫森第21章 虛虛實實第8章 未雨綢繆第13章 夜戰第29章 折翼的雄鷹(2)第20章 北海怒濤第23章 塞利姆一世的戰利品第31章 意外的收穫第14章 鷹日(1)第32章 時代最強音(5)第33章 反思第2章 重歸故里第46章 忠誠與榮耀第44章 不可能之可能第37章 幸運日第2章 來自海洋的召喚第38章 薩爾瓦多風情第4章 回波第6章 年輕一代第12章 敦刻爾克第6章 審判第2章 陸軍將帥第20章 大戰略(2)第26章 危機來臨第10章 預謀飛行第8章 第一次約會第25章 德意志號的新任參謀官第13章 厄運?幸運?第33章 鋼鐵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