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大戰略(2)

恥大辱!

當鬧哄哄的笑聲響起在最高統帥部的大會議室時,張海諾的自然反應就是這四個字,不過他很快就用理智讓自己冷靜下來。如今自己所面對的不再是親密無間的海軍同僚,在座的都是德國軍界的高級將領,他們可不會對一個“異想天開”的海軍中將口下留情,哪怕他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元首的認可和稱讚。

在德國最高統帥部,凱特爾無疑是最受希特勒信賴的將領之一,他笑着說道:“將軍,如果你的這份計劃書讓意大利人看見了,他們今後會對你怒目而視的!”

旁邊幾位頓時又是一陣大笑,法國戰場的巨大勝利給了他們超乎以往的信心,他們纔敢於在這樣的場合開懷大笑,彷彿今天張海諾就是元首請來取悅衆人似的。

施佩勒也發言道:“就算英國人真的在法國退出戰爭之後繼續和我們爲敵,我們也用不着跑到地中海去和他們打仗!諸位,如果說上一場戰爭英吉利海峽還能夠成爲英國人最堅固的防線,那麼在德國空軍無比強大的今天,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無休止的轟炸摧毀他們的一切!相信在許多年以後,英國人仍會一聽到類似斯圖卡的聲音便自動找地方躲起來,就像他們的法國盟友一樣!”

空軍元帥的話引起了又一陣笑聲,但他至少不像凱特爾那樣刻薄,爲了表示自己並無惡意。他接着又看着張海諾說:“馮.芬肯施泰因將軍,你也許還不足夠了解意大利人,他們總認爲自己無所不能,所以地中海的事務還是留給他們解決地好!”

不過也並非所有人都持有和他們相同的觀點,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就是個例外,他反駁道:“諸位,馮.芬肯施泰因將軍的設想大膽但並非沒有道理,假若英國政府執意繼續這場戰爭。在地中海沿岸發揮我們陸軍和空軍的優勢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別忘了。英國一直以來都在從它的非洲殖民地獲取大量資源。而這些資源又是它發展和維持戰爭的根基!”

武裝黨衛軍的最高指揮官“漢斯.洛梅斯特”也起身說道:“海軍方面我沒有太多發言權,但想必各位也知道,以常理而論海軍建設地週期要遠比陸空軍來得長,要想在短期內儘可能發揮我們以及盟友地優勢,我認爲選東南歐和非洲作爲主要戰場是上上之選!”

在阿道夫.希特勒開口說話之前,在座地將軍們紛紛發言,儘管正反意見都有不少支持者。但總體而言持反對態度的佔據了多數,在陸軍總參謀長約德爾指出德國完全不必要跑到地中海和意大利人搶風頭之後,笑聲又一次充斥着這間會議室。

“好了,諸位,這件事情並沒有那麼好笑!”希特勒出乎意料的話語頓時讓將軍們嚴肅起來,隨着法國戰役的進行,他個人的威信空前高漲,人們顯然已經忘記了先前對於他和他的戰略選擇的種種質疑——國防軍將領們普遍認爲準備不充分地戰爭。如今演變成了自1867年以來國最偉大的勝利。

“馮.芬肯施泰因將軍的報告書我仔細看過三遍。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大膽的計劃,出乎我們的預料,當然也出乎我們敵人的意料!這份報告最大的意義所在。是避開敵人的強處攻擊敵人地弱點,而且可以爲德國爭取到無比廣闊地生存空間!諸位,地中海沿岸地區擁有這個世界上最豐富的資源,人口、石油、糧食、礦石,我們不應忽視這一點!”

就在人們開始以爲這將成爲又一份類似“鐮割計劃”的冒險策略時,希特勒話鋒一轉,“但是我們同樣應該看到,我們目前最大地敵人並不是英國,法國妥協已成必然,英國人繼續這場戰爭沒有任何的好處,他們終將坐下來和我們談判。談判可以解決我們和英國之間的問題,但另一個更加危險的敵人卻不可以,他們有着廣闊的國土、巨大的人口和資源,更可怕的是他們的思想如瘟疫一般具有可怕的傳染性,他們狂熱,他們的最終目標是消滅任何一個思想上的‘異類’。只要假以時日,他們必將成爲德國乃至整個世界最致命的威脅!”

德國元首雖然沒有直接指明這個“敵人”的名字,但將領們不難揣測究竟是哪個國家如此令他痛恨,儘管蘇德之間簽訂的條約使得這兩個國家表面上看起來已經成了朋友,但明眼人都知道那只是雙方出於各自戰略考慮的權宜之計。德國爲了簽署這份協議還被迫將波羅的海東部的利益轉讓給蘇俄,最高統帥部的將領大都知道,元首對於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他私下裡更是不止一次的表示今後將加倍索回。

阿道夫.希特勒開始滔滔不絕的“揭露”蘇俄的種種劣跡,在座的將軍們聽得認真但反應並不強烈,誰也沒有注意到坐在相對偏僻位置上的張海諾臉上沒有一丁點兒表情——當你置身於一段你熟知的歷史卻發現自己無力改變它時,那種失落很難用一般的語言來形容。

半個小時後,德國元首終於轉回正題,他最後指示道:“我們和法國的談判將在未來兩天展開,在法國人接受我們的投降條件以前,前線各部應儘可能擴大佔領區,待停戰生效之後,各部就地休整並鞏固佔領區,直到新的命令下達!”

希特勒宣佈散會的那一刻,張海諾幾乎是帶着絕望的心情離開自己的座位,不過凱特爾很快走過來並告訴他元首要親自和他談一談。他接着被引到了大會議室隔壁的房間裡,而布勞希奇、施佩勒和雷德爾也被召進來,凱特爾最後也留了下來。

“將這份文件列入統帥部備用計劃!”一開頭希特勒就指着張海諾的那份報告書說道。凱特爾隨即稱“是”。

“由於我

大利盟友堅持自己有能力對付地中海區域的英法軍隊不便於進軍地中海,這種政治上的考慮你們不需要知道得太清楚!”希特勒很少用這種舒緩的語調說話,但包括張海諾在內的其他人確實沒有反對的理由——政治上的東西永遠是他們這樣的職業軍人搞不懂也不想搞懂地。

“法國戰事結束之後,我們將再次通過其他中立國家向英國政府轉達我們地和平建議,考慮到雙方地力量對比,我認爲英國人接受建議的可能性非常大,等西線穩定下來。我們將全力準備東線攻勢!”

衆人原本都等着元首繼續往東說。但他這時候卻來了一個“點到即止”。心情不錯的他微笑着對衆人說道:“我已經在貢比涅森林給法國人準備了一份大禮,專列今晚出發,按照慣例,三位司令都隨我前往。馮.芬肯施泰因將軍,你如果願意的話也一同去吧!”

張海諾沒有理由拒絕親眼見證那歷史性的一幕,當然,他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元首的想法。儘管那看起來很難很難。

法軍在戰場上地形勢一瀉千里,貝當政府在投降問題上的效率幾乎可以和德軍裝甲部隊的前進速度相媲美,他們很快應德國人的要求挑選並派遣一支由陸海空三軍將領和外交官員組成的談判代表團——當然,沒有人願意執行這一吃力不討好的任務,所以被挑選出來的代表都是政府中的非實權派任務:陸軍4團軍司令亨齊格不幸被選中作爲談判代表團地團長,其他不幸者還包括海軍副總參謀長勒魯海軍上將和空軍參謀長讓.貝爾熱勒。這支臨時拼湊起來地非專業代表團很快在德國人的引導下穿過戰場和難民潮來到德軍佔領區,而德國談判代表團則在阿道夫.希特勒的親自帶領下趾高氣昂地從德國出發,專列一直開到了巴黎。在德軍的野戰司令部休息一夜之後。衆人又換乘汽車前往德國人的傷心之地——貢比涅森林。

在換乘汽車的過程中,或是純屬偶然,或是出於某人有意安排。張海諾和昔日舊友魯道夫.赫斯坐在同一輛車上。如今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獨裁地位毋庸置疑,但並非所有的重大決定都出自於他本人的第一意願,一些特定的人物在某些決策過程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例如最高統帥部的“最高參謀”凱特爾,仰仗於元首對黨衛隊的偏愛,“漢斯.洛梅斯特”很多時候也頗有發言權,空軍的決策問題希特勒很聽施佩勒的建議。不過自從戰爭爆發以來,戰前在國內國際事務上都顯得較爲活躍的赫斯卻如同銷聲匿跡一般,德國廣播成了宣傳部長戈培爾的專用工具,統帥部則充斥着三軍將領們爭論或者爭吵的聲音,出現在希特勒身邊的文官就只有那麼一小部分政客兼外交份子,人們彷彿都在有意無意的淡忘國社黨還有一位副元首。

“將軍昨日的報告很是精彩!”車開之後,赫斯用平常的口吻說道,他本人當時也在會議桌旁,只是整個過程中和往常一樣不發一言。儘管身穿黨衛軍上將的制服,可他甚至沒有指揮過一場像樣的戰鬥,自然也談不上在統帥部內和將軍們討論純軍事問題。

張海諾一面揣測着這位副元首的用意,一面禮節性的答了聲謝。

“直接進攻英國本土是不可取的!”赫斯轉過臉來,表情出奇的嚴肅:“在這個問題上我想我們是一致的!”

此話一出,張海諾立馬聯想起歷史上那個充滿疑團的“隻身赴英”事件,直到21世紀初,史學界對此仍無定論,內幕究竟如何曉。

對於張海諾詫異之下的沉默,赫斯似乎早有預料,他不慌不忙的說道:“我相信只要有足夠的誠意,英國人會接受我們的和平,但如果我們擺出一副準備奪取英屬殖民地的姿態,誠意就無從談起了!”

這時候張海諾總算聽明白了一點,那就是他對自己的方案壓根就不贊同——不管是直接進攻英國本土還是從地中海下手,那都不是他認爲德國應該採取的措施。依次推理,這位德國副元首內心底應該也對德國海軍目前的潛艇戰和海上襲擊戰感到不滿,可是在旁人聽來,這簡直就是個天大的笑話。

歷史的細節已經證明了這種所謂笑話存在的可能性,張海諾對此絲毫不敢有輕視態度,他試探性的問道:“副元首閣下覺得德國和英國之間不應該有戰爭,因爲雙方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國家?”

赫斯用他那深沉的目光平靜的掃過張海諾的雙眸,然後微微點了點頭,“法國人已經倒在我們的腳下,英國人已經盡到了他們作爲盟友的最大職責,德國和英國沒必要繼續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從長遠的角度來講,我們和英國對彼此的威脅都沒有另一個國家大!”

“俄國?”張海諾不假思索的說出這個名字。

這次赫斯沒有作出明確的表示,但他接下來的言語卻讓張海諾感到爲難:“如果可以的話,將軍,我希望看到德國和英國艦隊在未來的海上行動中保持理性的判斷,雙方士兵的鮮血不應該這樣流去!”

在今時今日,赫斯的“希望”在張海諾看來實在有些幼稚,隨着“沙摁霍斯特”號的修復和“俾斯麥”號的服役,德國海軍再度出擊早已是計劃之中的事情。自上一場戰爭開始,英德艦隊之間的碰撞總是激烈而扣人心絃的,在這種生死攸關的時刻,任何心慈手軟的行爲都有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作爲一名艦隊指揮官,張海諾無論如何也不會允許自己對敵人“手下留情”。

第45章 大航母之戰(1)第45章 非正式的狼羣試驗第3章 神聖洗禮第42章 大戰將近第60章 展翅的雄鷹第26章 擴大戰果第50章 重回潛艇部隊第16章 海諾的目標第14章 天生冒險家第8章 夜戰第26章 機會主義者第53章 戰魂(1)第35章 分號之後第38章 “君子協定”第3章 旁觀者清第18章 巧緣第7章 極光第38章 致命一擊第18章 生與死,一線間第46章 搏戰北角(2)第37章 波羅的海之王(1)第30章 潘多拉之盒第19章 長劍出鞘(3)第16章 鷹日(3)第46章 搏戰北角(2)第27章 挑戰馬耳他(1)第6章 會合點第10章 命運的紐帶第25章 炮口第12章 攻心爲上(5)第8章 明槍暗箭第15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29章 折翼的雄鷹(2)第18章 長劍出鞘(2)第7章 力挽狂瀾者第12章 土耳其烤肉第37章 英雄匯聚第3章 暴戾第34章 自由之海第35章 彩虹第17章 意外託孤第30章 離開者與加入者第13章 地中海曙光第39章 商會主席和副市長第27章 拐點第28章 冒險者的遊戲第19章 威悉演習之前傳第15章 戰爭劇場(3)第29章 我的潛艇第19章 長劍出鞘(3)第18章 新編隊第13章 戰爭劇場(1)第7章 偷天陷阱(6)第18章 生與死,一線間第29章 革命,革誰的命第19章 失意的越洋飛行第19章 戰爭與情報第15章 趕赴現場第20章 長劍出鞘(4)第30章 被封印的力量第20章 天災人禍第47章 不如放假第2章 來自海洋的召喚第23章 遙遙相望第48章 冰山美人的追隨者第28章 意志的對決(3)第51章 聖誕節第12章 敦刻爾克第34章 蘇臺德第3章 海盜的招術第54章 遠航美洲第27章 日落之前第2章 水面襲擊戰之序幕第25章 聖納澤爾堡壘第32章 再訪紐約第27章 挑戰馬耳他(1)第29章 挑戰馬耳他(3)第9章 猶太聯盟(3)第22章 啓航,德意志第21章 脫險第47章 大航母之戰(3)第25章 伊斯坦布爾第9章 安娜之吻第1章 愛琴海的財富第60章 展翅的雄鷹第17章 長劍出鞘(1)第10章 最後的會面第27章 寒夜驚雷第21章 愛琴海財團第54章 戰魂(2)第10章 激戰第1章 再度出擊第11章 攻心爲上(4)第56章 戰魂(4)第35章 與時間賽跑(2)第31章 宣傳片第1章 兩軍相向第17章 多管齊下第16章 戰爭劇場(4)第4章 英法船團
第45章 大航母之戰(1)第45章 非正式的狼羣試驗第3章 神聖洗禮第42章 大戰將近第60章 展翅的雄鷹第26章 擴大戰果第50章 重回潛艇部隊第16章 海諾的目標第14章 天生冒險家第8章 夜戰第26章 機會主義者第53章 戰魂(1)第35章 分號之後第38章 “君子協定”第3章 旁觀者清第18章 巧緣第7章 極光第38章 致命一擊第18章 生與死,一線間第46章 搏戰北角(2)第37章 波羅的海之王(1)第30章 潘多拉之盒第19章 長劍出鞘(3)第16章 鷹日(3)第46章 搏戰北角(2)第27章 挑戰馬耳他(1)第6章 會合點第10章 命運的紐帶第25章 炮口第12章 攻心爲上(5)第8章 明槍暗箭第15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29章 折翼的雄鷹(2)第18章 長劍出鞘(2)第7章 力挽狂瀾者第12章 土耳其烤肉第37章 英雄匯聚第3章 暴戾第34章 自由之海第35章 彩虹第17章 意外託孤第30章 離開者與加入者第13章 地中海曙光第39章 商會主席和副市長第27章 拐點第28章 冒險者的遊戲第19章 威悉演習之前傳第15章 戰爭劇場(3)第29章 我的潛艇第19章 長劍出鞘(3)第18章 新編隊第13章 戰爭劇場(1)第7章 偷天陷阱(6)第18章 生與死,一線間第29章 革命,革誰的命第19章 失意的越洋飛行第19章 戰爭與情報第15章 趕赴現場第20章 長劍出鞘(4)第30章 被封印的力量第20章 天災人禍第47章 不如放假第2章 來自海洋的召喚第23章 遙遙相望第48章 冰山美人的追隨者第28章 意志的對決(3)第51章 聖誕節第12章 敦刻爾克第34章 蘇臺德第3章 海盜的招術第54章 遠航美洲第27章 日落之前第2章 水面襲擊戰之序幕第25章 聖納澤爾堡壘第32章 再訪紐約第27章 挑戰馬耳他(1)第29章 挑戰馬耳他(3)第9章 猶太聯盟(3)第22章 啓航,德意志第21章 脫險第47章 大航母之戰(3)第25章 伊斯坦布爾第9章 安娜之吻第1章 愛琴海的財富第60章 展翅的雄鷹第17章 長劍出鞘(1)第10章 最後的會面第27章 寒夜驚雷第21章 愛琴海財團第54章 戰魂(2)第10章 激戰第1章 再度出擊第11章 攻心爲上(4)第56章 戰魂(4)第35章 與時間賽跑(2)第31章 宣傳片第1章 兩軍相向第17章 多管齊下第16章 戰爭劇場(4)第4章 英法船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