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血雨腥風,論功行賞

“斤君登基,本應照例是大教天下,國喪?後便應當喜慶妹吏何況漢藩作亂不出一月就被平定。然而,九月的京城卻籠罩在一片微妙的氣氛中。

半個月前,握有天子劍的張越在青州府向皇帝上了加急奏疏。送上了從漢王府撥到的書信,以及整理出來的長長一份名單。數日之後,經部議廷議皇帝御批,旨意又飛速發往青州府。於是,接下來的那些日子便籠罩在一片腥風血雨之中。

九月十三日。誅山東都指揮使靳榮及以下二十二人。

九月十六日,誅樂安漢王府天策護衛指揮千戶百戶共計四十一人。

九月二十三日,誅滄州衛指揮使以下軍官豐九人。

九月二十六日。誅天津三衛指揮使以下軍官二十一人。

此外,宣府、大同、居庸關等地坐死罪的軍官不下五十人。等到張越回京之後。朱瞻基方纔把此案後續下錦衣衛辦理,只是,在有心人看來,哪怕是兇名卓著的錦衣衛,在首惡附逆基本上被殺乾淨之後。接下來恐怕主要便是戍邊編管,難能再殺上那麼多人。

血雨腥風震懾了那些懷有二心的人,卻也令更多的人看明白了眼下朝堂的方向,於是,自朱高熾即位之後門庭冷落車馬稀的陽武伯府。如今再次呈現出車水馬龍賓客盈門的景象。只是,網剛從山東回來的張越好容易得了十天的假。哪裡願意受這種糾纏,索性吩咐下去閉門謝客,毫不留情地讓無數懷着熱炭團一般心思的人吃了閉門羹。

如今已經過了十月。再過三日便是顧氏二十五月大柞。儘管家裡一衆人都沒法趕回開封。但在家裡仍少不得好好操辦一番,因此張超張起張赳全都請了假回家。兄弟幾個全都經歷了一番武安侯衚衕車馬難入的情形。

孫氏帶着女人們安排大祥祭祀,許久沒好好說說話的兄弟幾個圍坐在瑞慶堂東邊的耳房坑上,自然是少不得一番話說。看到年紀最小的張赳滿臉興奮地提到妻子有喜。三個已經爲人父的兄弟不禁會心一笑,又是恭喜又是取笑,打趣了他好一番才轉到了其他的話題。

“武安侯鎮守開平。爹爹鎮守交阻,這條武安侯衚衕已經安靜小兩年了,想不到如今還會有這麼熱鬧的時候。”張起性乎直爽。此時一面錄着桶子,一面笑呵呵地看着張越,“我原以爲這次肯定可以隨着御集去山東立立功的。想不到人還沒走那兒就平定了。三弟你雖是文官,可咱們這些武官都沒你殺的人多。”

正喝茶的張越聽了這話險些沒一口喝岔了氣。等平復了方纔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你以爲我很想殺人麼?都是被逼的,你問問大哥,他當初最初上陣殺僂寇是什麼感覺?哪怕是罪大惡極的人,眼看着人頭落地的滋味絕不是好受的。”

張超一聽到僂寇。就想起了那一段絕不美妙的經歷,連忙岔開話題道:“要我說。漢王…漢庶人死的真不是時候,要是早死,也不會惹出那麼多事。”

一直不吭聲的張赳這時候卻插了進來:“我倒覺得他死得正是時候。要是他早死,那些早就效忠他的天策護衛也許會隱忍一段時間,然後把世子推出來繼續造反。這些宗室都惦記着太宗皇帝當初奪取天下的經歷,谷王、齊王等等不是都懷有異志,後來都被一一治罪了麼?與其拖到將來解決。不如現在快刀斬亂麻,省得日後一併麻煩。三哥這次可是替皇上斬草除根了。皇上如今赦免了漢世子和那幾個郡王,不過廢爲庶人幽禁西苑,可我聽說。皇上已經決定要問罪趙藩。”

翰林院庶吉士雖說沒什麼品級,卻比尋常外臣更加接近內廷,因此消息也靈通得緊。張越倒是早就知道,張超張起卻都沒聽說過此事,當下連忙追問。眼見張起一心惦記着打仗,張越只得乾咳了一聲,可他還來不及說話,張赳忽然鄭重其事地說:“大哥二哥三導,有件事我得和你們先說一

張赳如今的脾氣比從前好多了。自然不比從前的人緣。三人看到他眼下這麼嚴肅,不禁面面相覷。張起連忙坐直了身子。笑眯眯地問道:“四莫非有什麼大事要咱們幫忙?”

“不是什麼朝堂大事,只是家事。”張赳猶豫了老半晌。最終還是直截了當地說,“祖母還在的時候,就在這武安侯衚衕盡頭置了地,只是宅子一直空着,也沒怎麼整修。父親來信說,等到他們二十七月服除,不許動土木的國喪禁期過了,就把這一片宅子都打通。”

此話一出,不但張超張起愣住了。就連張越也呆在了那兒。好一會,張超才澀聲問道:“四,莫非你是覺得等到大夥兒回來,這家裡人口多,所以要搬出去?若是因爲那一條,我和二弟可以保證,家裡的事情絕不會如從前那樣鬧曉”

“不是這話。”張赴聽着就知道張超會錯了意。連忙解釋道。“一家人固然是一家人。但若是沒個分隔,各家想做點什麼私事,都得擔心傳到別人耳中。如此難免有些不方便。再者。二伯父是伯爵;我爹丁憂期滿之後要復出。官品又不一樣;就是三哥,也不知道此次接下來會如何擢升。大家仍是一家人,但有些事情,不得不有個預備。三家宅子挨在一塊,和從前幾乎沒什麼兩樣。這又不是分家。三家挨在一塊兒,也能有個照應。我雖然不願意,但這是爹爹的話,爹爹那人的執拗你們是知道的。”

張赳早就察覺到父親張信對於住在這陽武伯府總有些鬱鬱寡歡,此時不禁嘆了一口氣。

而張越仔細想了想。便覺得此事也屬自然,於是便一塊勸說兩位兄長。仍不死心的張起勸了張赳好一會,見實在是沒法把人勸回頭,只好唉聲嘆氣地答應了下來他心裡清楚得很,一直對於當主母很是熱憂的母親東方氏,一旦回京,必然不會拒絕這麼一個提議。

遙想祖母顧氏在時一大家子的其樂融融,如今不知不覺,顧氏竟已經是逝去兩年,兄弟四個都有些感傷,就在這時候,門外傳來了一個丫頭清脆的聲音。

“各位少爺。宮中打發人來報信,皇上派王公公來頒賞,讓家裡趕緊做個準備!”

自打張越回京陛見獲准得假之後。就知道總有論功行賞的這一天,因此這會兒聽到並不覺得意外。倒是張起立川入;起來。快步到外頭打發了那丫頭。又高聲吩咐人去準備。鞏印就進了屋笑道:“三弟二十出頭便是四品官。如今再論功行賞。不知道得到什麼地步!若是年紀輕輕再封一個爵位,咱們張家可就是前所未有

一門兩爵的情形在大明朝雖稀罕,但還是有,鞏昌侯郭興和武定侯郭英便屬一例,而徐家甚至還有一門兩個國公。只不過,前者算是洪武朝的功臣,又沾了郭妃的光。後者則是因爲永樂帝愧疚於舅舅徐增壽,都並非常例。所以。聽張起這麼起鬨,張越卻哂然一笑。心想這爵個要真這麼輕鬆容易。那麼。永樂皇帝朱林就不會把安城伯這個爵位畫在紙上給他。

因張家常常有前來封賞頒賜的太監,上上下下早就習慣了這擺香案迎接等等勾當。一應準備堪堪就緒,王謹便帶着隨從到了。他笑容可掬地和張越打了個招呼。等張家人都已是齊齊拜了他方纔展開了誥命文書。

那對仗工整用詞考究的文章張越一聽便知道是楊士奇所作,而他對於那些讚譽早已經免疫,於是只細聽那些要緊的。

咒…今特進張越右副都御史,亞中大夫,授勳資治少尹,妻杜氏爲淑人;其父張掉授中奉大夫。母孫氏爲夫人;其子張曄俟成年之後。官勳衛”

這賞賜並不出乎張越意料之外,畢竟散官虛銜的作用原本就是用來搞賞臣下,惟有在都察院中更進一步很讓他哭笑不得一一這實在更像是對他之前數遭御史彈劾的報復。然而。他卻沒料到,這一回父母雙親竟然一同沾了莫大的光。須知中奉大夫乃是正二品散官。夫人的誥命僅在一品夫人之下。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盼望着那鳳冠霞帔。錯愕之下,他雖說口稱謝恩。心裡卻少不得嘀咕了起來。這要是父親丁憂守制期滿,怎麼授官職?

宣讀完之後。王謹就笑容可掬地將這鑑金三軸誥命交給了張越,隨即卻沒有立刻就走,而是和張越一塊進了張家的瑞慶堂。接過小廝奉來的茶喝了一口。他便擺擺發了下去,繼而換上了正襟危坐的架勢。

、張大人。皇上原本是要召你入宮的,可今時不同往日,這實在是有些顯眼了,所以皇上前思後想,還是打發咱家趁着宣棄的功夫和你說一聲。先頭太宗皇帝已經鑄好了你的安城伯鐵券,皇上這次有心重賞,結果還是太后一席話把皇上勸住了。太后問皇上。是想給了你爵位,從此讓你做個富貴閒人,還是把那爵位放在以後再封,讓你乎乎孫,孫得沐皇恩,富貴萬年?結果皇上自然啞口無言了。於是。這纔有了這一回令尊令堂的封賜誥命。畢竟,皇上心裡老覺愕不得勁。於是便只能厚賜他們。”

張越這才明白是怎麼回事,口中稱謝謙遜的同時,心裡卻是大凜

張太后的名聲在後世也是鼎鼎有名的,從前頭種種來說,那都是眼睛裡不揉沙子的明眼人,這一重提議看着大公無私,其實卻也有別的一番考量,就連那位皇帝至尊。也不再是從前的皇太孫了。就在這時候,王謹忽然又說了一句話。

“散官從三品。勳官亦是從三品,按照散官勳官向來低於職官的例子,左企都御史的職銜就低了,所以才授了你右副都御史。不過,皇上一早就知道,你雖說威名赫赫,掌總都察院卻不合適。早上廷議已經定了由通政使顧佐碩大人接任都御史,碩大人方正,恐怕你這性子在裡頭未必習慣。結果太后提了一個法子,我朝承宣布政使司原本和六部均重,年政使入爲尚書侍郎,副都御史外放則是布政使。如今你掛了副都御史銜,便可外放布政使,日後一回來。這資歷等等就足夠了。太后還說,你什麼都不缺,缺的唯獨便是守牧一方的經驗。”

此時此刻,張越終於明白,爲何朱高熾從被人稱作仁孝太子到仁德天子,卻事事都和張太后商量。這位張太后算無遺策,讓人覺得不照她的意思辦都不行,便好比現在,他雖不相信張太后真的對他張越另眼看待,所以才提出了此議,卻不得不欽服她的眼光心計。

一國天子乃是孤家寡人。他是走得和朱瞻基太近了。而且,他驟遷高位,英國公張輔怎麼辦?

張大人。小張大人?”

聽到王謹的連番呼喚。張越才發覺自己已經走神了,便欠身說道:“還請王公公轉致皇上,太后垂顧,臣不勝惶恐,定當不辜負聖意。只燦 …”

他這後頭的話還沒說完,王謹便打斷了去:“皇上原本是不樂意的,但太后既然說的有理,皇上便不得不從。只不過,天下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盡有好壞繁簡,皇上讓咱家知會一聲,你自個好好選一個地方。只要你選中了。你立了這麼大的功,這點便宜總是有的。”

早在和岳父杜禎商量的時候,張越就已經打定了主意,此時差點脫口而出。但是,這會兒王謹才問他便回答,不免讓人疑竇。因此他少不得沉吟許久,最後便說倉促之間無法給一個回答,需得好好考慮一番。等到把這一行人送出門。他把誥命文書供奉在了瑞慶堂後堂,忍不住看着牆上那朱林的御筆出神。

“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

治軍之道如此。駐下之道也是如此。

“少爺,少爺,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聽到外頭傳來的嚷嚷聲,張越便轉身出了後堂,待到前頭方纔看見是滿臉興奮的高泉。還不等他開口詢問,這位老管家就氣喘吁吁地說道:“英國公讓人捎話來。萬大人萬大人已經到開平了!先頭的使團上上下下都好好的。這幾乎是多年出使塞外沒有的奇蹟!萬大人還帶來了好些蒙古人。說是貢馬和貢方物的!”

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好消息,張越只覺得心頭徒然一鬆,站了好一會兒方纔大笑了起來。儘管他深信萬世節能夠回來。但總有那種萬一的擔憂。如今總算是一切煙消雲散了。

股修好一臺臺式機。唉。顯卡報廢了,還重裝了系統,整整折騰了一天。筆記本還木有消息,不知道啥時候能修叭”昨天的生日多虧有大家的支持。否則我就太鬱悶了

第612章 畏之如虎第339章 江南好第211章 豪賭搏一把第434章 倒黴的一年有完沒完……第74章 朋友第137章 會試之後第656章 不送行的人和送行的人第23章 這世上最多的就是趁火打劫第878章 宗藩際會第157章 大家子的責任第513章 大振人心,大快人心第165章 有眼不識縣太爺第590章 寇仇第79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136章 危境之下見真心第425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255章 橫衝直撞,偏巧救人第365章 誠夫婿無心覓封侯,敏夫婿欣聞驚喜脈第391章 老東西的老面子不管用了第321章 草民趨利,堵不如疏第920章 夕陽殘照,未雨綢繆第26章 憂心忡忡的家人們第668章 大亂第829章 雪上加霜,枝繁葉茂第25章 扮孩子累,扮好人更累第415章 冷麪熱心第924章 平生有幸第30章 做好人難第253章 大難來前見真心第298章 師生長談,親戚鬧心第466章 不是狗韃子?第168章 窮進士變身貴公子第91章 兄弟各有途第839章 夫妻一體,何須讓路第518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下)第368章 皇妃和郡主第616章 更高明的對手第878章 宗藩際會第554章 何謂如意第904章 提督武學第321章 草民趨利,堵不如疏第242章 鳩佔鵲巢第35章 家事國事第758章 郡主親提點,傾軋幾時休第279章 權錢第874章 不能遺禍子孫第649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711章 龍舟疾,驚變起第259章 文武之間第352章 剎那煙花第828章 震怒第464章 搭檔和死黨的區別第612章 畏之如虎第840章 小書院第172章 官高十級砸死人第54章 送行之人第772章 所謂脣亡齒寒第186章 難道不是苦肉計?第477章 不進長城非好漢第603章 脅迫手段不如恩義情意第375章 氣定神閒vs來勢洶洶第606章 不好對付的老大人們第220章 見死不救非人也第59章 新環境,新起點第19章 喜新厭舊是要不得的第104章 是相親盛會還是鬥詩盛會第189章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第339章 江南好第875章 京師無大事第59章 新環境,新起點第554章 何謂如意第275章 大喜大悲第368章 皇妃和郡主第451章 暗夜起殺機第678章 賜物和悶棍第110章 大丈夫不可無權第618章 多事之秋第78章 邀約不絕第687章 在路上第53章 臨危受命,臨行準備第25章 扮孩子累,扮好人更累第1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769章 入交第855章 臘八節上臘八粥,部衙之內軍令狀第148章 名次和發榜第399章 死,活第12章 忽視和輕視第548章 從長計議,深夜密謀第725章 教子第213章 始動第873章 推諉苦差,醫匠難爲第180章 辦案公正錦衣衛?第328章 最艱難的一晚第615章 秋風掃落葉第516章 既往不咎和絕不放過第526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第399章 死,活第390章 死!第35章 家事國事第420章 戲謔,捫心
第612章 畏之如虎第339章 江南好第211章 豪賭搏一把第434章 倒黴的一年有完沒完……第74章 朋友第137章 會試之後第656章 不送行的人和送行的人第23章 這世上最多的就是趁火打劫第878章 宗藩際會第157章 大家子的責任第513章 大振人心,大快人心第165章 有眼不識縣太爺第590章 寇仇第79章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136章 危境之下見真心第425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255章 橫衝直撞,偏巧救人第365章 誠夫婿無心覓封侯,敏夫婿欣聞驚喜脈第391章 老東西的老面子不管用了第321章 草民趨利,堵不如疏第920章 夕陽殘照,未雨綢繆第26章 憂心忡忡的家人們第668章 大亂第829章 雪上加霜,枝繁葉茂第25章 扮孩子累,扮好人更累第415章 冷麪熱心第924章 平生有幸第30章 做好人難第253章 大難來前見真心第298章 師生長談,親戚鬧心第466章 不是狗韃子?第168章 窮進士變身貴公子第91章 兄弟各有途第839章 夫妻一體,何須讓路第518章 不願青雲願心安(下)第368章 皇妃和郡主第616章 更高明的對手第878章 宗藩際會第554章 何謂如意第904章 提督武學第321章 草民趨利,堵不如疏第242章 鳩佔鵲巢第35章 家事國事第758章 郡主親提點,傾軋幾時休第279章 權錢第874章 不能遺禍子孫第649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711章 龍舟疾,驚變起第259章 文武之間第352章 剎那煙花第828章 震怒第464章 搭檔和死黨的區別第612章 畏之如虎第840章 小書院第172章 官高十級砸死人第54章 送行之人第772章 所謂脣亡齒寒第186章 難道不是苦肉計?第477章 不進長城非好漢第603章 脅迫手段不如恩義情意第375章 氣定神閒vs來勢洶洶第606章 不好對付的老大人們第220章 見死不救非人也第59章 新環境,新起點第19章 喜新厭舊是要不得的第104章 是相親盛會還是鬥詩盛會第189章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第339章 江南好第875章 京師無大事第59章 新環境,新起點第554章 何謂如意第275章 大喜大悲第368章 皇妃和郡主第451章 暗夜起殺機第678章 賜物和悶棍第110章 大丈夫不可無權第618章 多事之秋第78章 邀約不絕第687章 在路上第53章 臨危受命,臨行準備第25章 扮孩子累,扮好人更累第10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769章 入交第855章 臘八節上臘八粥,部衙之內軍令狀第148章 名次和發榜第399章 死,活第12章 忽視和輕視第548章 從長計議,深夜密謀第725章 教子第213章 始動第873章 推諉苦差,醫匠難爲第180章 辦案公正錦衣衛?第328章 最艱難的一晚第615章 秋風掃落葉第516章 既往不咎和絕不放過第526章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第399章 死,活第390章 死!第35章 家事國事第420章 戲謔,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