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夕陽殘照,未雨綢繆

由於蒙元諸邗混戰不斷,瓦剌一面內戰,一面還要分心對付韃靼的阿魯臺,所以儘管大明推行諸多政策,國內頗有反俾,但他們既是無暇分身,自然也就顧不上那麼多了。.最重要的是,大明推出了每歲的貿易限額,爲了爭奪那點配給的比例,哪怕是互爲姻親的部落也是相互拆臺相互使絆子,更不用說那些世仇了。來自中原的精美金銀器和瓷器錦衣等等畢竟是如今的草原最爲缺乏的,因而在購買茶葉等等之合,用馬匹牛羊換取這些奢侈品也成了王公貴族最重視的貿易目的之一。

因而,當經歷了數年大戰,瓦剌的脫歡終於脫穎而出,差不多奠定了勝局的時候,卻愕然發現兀良哈三衛已經全然投靠了大明,好些個蒙古勇士不但在京城的侍衛親軍中服役,甚至還有好幾員大將成了武學的講師。這還不算,他滿以爲宿敵阿魯臺太師已經是逃到了北邊,卻不想這一位亦是倒向了大明,麾下百姓悉數移往了內地,而壯健的騎兵則是分佈在興和以及開平一線。一時間,開平興和有韃靼騎兵,大寧會州有兀良哈精銳和新加入的女真人,他要面對格頭等大敵竟不是明人,而是這些已經歸附的同族亦或是從前看不上的附庸。

這個秋天,得知明朝皇帝竟是率軍北巡開平,他幾乎是想都不想,便動員了整個瓦剌三部以及麾下的其他附庸部族南下,希望能夠用一場勝仗奠定地位,爲稱汗奠定基礎。自然,他打的主意異常簡單,開平畢竟是孤懸於外,因而當大明皇帝率軍出了盤谷饋之後,立刻大軍出擊斷了兩頭的聯繫。儘管明軍號稱十萬,他卻只有精銳騎兵兩萬餘,但他仍是信心滿滿。

然而,如今的大明天子朱瞻基不是那位好大喜功的明英宗,掌中軍的也不是沒有真正沙場經驗的成國公朱勇,而是老辣的英國公張輔,再加上隨軍將校仍有不少靖難老人,也有更多經歷了三年武學訓練教導的新血,因而當呼嘯而來的騎兵對陣的是早就有所防備用鐵車嚴陣以待的大明步騎時,這隻惡狗便好似是張大嘀去啃骨頭卻被狠狠磕掉了牙。

張越上過好幾次戰場,其中頗有驚險刺激的,而這一次無疑是近距離觀戰卻又最輕鬆的一次。他還是第一次親眼目睹英國公張輔指揮交戰,因而看着那刀山槍林背雨,聽着那喊殺吶喊震天,不禁有一種山搖地動的感覺。見不遠處的天子座車紋絲不動,他不禁微微一笑,隨即往旁邊的一騎人打量了一眼,見其頗有躍躍欲試,連忙當頭潑了一盆涼水下去。“出格的事情您就別想了吧,要知道您出了座車,隨扈的那些大人們就得鬧翻天了!”

旁邊的朱瞻基只穿着一件深青色的大氅,看着彷彿是尋常的親隨一般,再加上四面全都是張府的家將散了開來,因而別人也看不清他就在這裡。偶爾有一兩支箭掉下來,也早就被知機的家將用兵器挑飛,旁邊又有房陵4f翼翼護着,自然是不虞有什麼安全問題。可越是如此,他就越覺得有些恐得慌,到最後不禁嘆了一口氣。“早知道如此,朕就不把一切都交給英國公了,至少還能指揮得動中軍。“皇上別忘了,許廓許尚書就守着中軍。”

張越的一句提醒讓朱瞻基爲之氣結,橫過去一眼方纔深深吸了一口氣。此次北巡之前,張太后把張越宣了去左叮嚀右囑咐,他雖是不知道究竟說了些什麼,可料想總是叮囑安全問題,畢竟上一次曾經出了大亂子。好在如今京師除了病弱的衛王和已經軟禁多年的樑王,再沒有其他藩王,各封地也對那些藩王看得極緊,年滿五歲的皇太子也能在楊士奇輔佐下監國,母親張太后的身體也還不錯,因而他這一趟出來時,也預見到了會遇敵,只沒想到會是這樣的一場大戰。一個多時辰觀戰下來,他的臉上滿是讚歎的表情。“果然是名將!”

自然,朱瞻基看到的不止是尚未手生的張輔,還有那些帶兵頗有一手的年輕軍官們。他雖是皇帝,可自幼精於射箭,目力自然相當不錯,此時所處的位置是一個小山丘,再加上騎着馬,自然能看到數百步遠處那幾隊來回切割敵陣分而滅之的明軍騎兵。看着看着,他不禁拿眼睛去看張越,卻見張越絲毫沒注意到這些,只是微微擰起眉頭注視着戰場一角。

也難怪張越這副表情,他是不得不扭心,因爲英國公嫡子張忠也在底下。

雖然他對許廓提過一聲,把石亨那一支人調在他那兒,小傢伙也是自小練武,如今身體壯實不說,箭術也已經得了真傳,但他仍是忍不住捏着一把冷汗。要知道,儘管張輔又添了兩個庶子,但唯有這個是下了大工夫教導的,他也最是看好。要是在這裡出了什麼問題,回去之後他如何對王夫人交待?因而,當看到敵人漸漸潰退,聽到由遠方開始傳來了震天的歡呼時,他始終沒能放下的心總算是漸漸落了下來,“大勢定了!”

喃喃自語的他知道,這不止是這一戰的結果,而是今後十幾二十年的絡果。

當開平守將領兵前來和皇帝所部大軍會合的時候,戰場也已經收拾了大半,即便如此,仍有無主的戰馬在主人身邊哀鳴,仍有重傷的騎士奮起餘力在戰場上徐徐挪動,仍有尚未從興奮中回過神的年輕軍官們在歡呼吶喊。儘管戰場上留下的並不是只有敵人的屍體,還有不少明軍將士,但誰都知道,這場從中午一直打到黃昏的仗是一場大勝仗。

儘管剛剛打了一場勝仗,但夜晚宿營的時候,大軍的安營紮寨仍然是深有章法,英國公張輔更是派出了精銳夜騎,而且不顧別人反對把自己的嫡長子張忠一塊派了出去。用他的話說,這些年張忠苦練夜箭,無論目力還是其他都適合夜戰,別的將校爭不過他,也只得由着人去。好在這一夜大約是因爲明軍會合之後其力更強,兼且紮營嚴整,整晚上平妥無事。

清晨張忠回來之後,張越便藉口要問軍情,直接把人叫到了馬車中來。自打武學武舉以及軍戶諸事理順之後,他遷了戶部尚書,雨許廓則是接任了兵部尚書。兩人因爲昔日搭檔就異常愉快,所以這次隨扈便是兩人同乘一車。於是,張忠既是掛着勳衛妁世職,見兵部尚書自然是誰都挑不出理來。

“頭一次上戰場,感覺如何?”

“挺害怕的。”張忠如今已經十四歲,如今已經看不出當初剛出生時的孱弱,卻是一個敦實健壯的少年。答了一句之後,見許廓也饒有興致地打量着他,他有些不自然,又垂着頭說道:“白天還好,身邊的人都能幫上一把,晚上出去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心裡頭彷彿有一根弦棚緊了似的,就怕什麼地方竄出敵人來,拉着弓弦幾乎就沒放開過。

張越聞言一愣,立時便示意張忠把手攤開,見那手上果然是包裹着幾層棉布,不禁搖了搖頭:“我就知道是如此。你爹還說什麼你的夜箭練得好,可畢竟平日是靶子,如今是戰場,哪有第一回就讓你在這種情形下出去的?一晚上沒閤眼吧?有你爹在,我也不敢留你在車上坐着,可你下去之後記着多擦些薄荷油醒腦。離着開平至少還有一兩天的路。”

如今張越不在兵部,自然不用擔心有人說自己公私不分,因而擺出兄長的架勢告誡了一大堆,這才舒舒服服往後頭靠了靠。而許廓雖說比他年紀大一倍不止,可反而卻沒怎麼嘮叨,昊眯眯地對張忠說了兩句軍中常識,就把人打發走了。等人下了車,他就看着張越笑道:“我看你是戶部時間呆的長了,成天算計,竟是連人也哆嗦了不少。”

“你以爲我樂意麼?成天計較那些收入用度,我已經是頭暈眼花了。真佩服夏尚書當初幹了這麼多年,我簡直覺得人都老的快了。”

一老一少在馬車中時而鬥嘴談天,時而商量大事,最後也沒覺得馬車顛簸旅途難熬,就連難吃的軍中乾糧,也因爲張越事先做足了準備,甚至還一度準備了乾肉粉,而變得很好過。所以,等到隨軍抵達了開平城下時,得知脆歡大軍已經遠遠往西邊退去了,張越終於完完全全心定,因而在車中大大伸了個佾腰方纔下了車。

昔日的無上都開平就曾經是矗立在草原上的堅城,儘管一庋被完全焚燬,洪武年間重建,永樂年間再次廢棄而後又重建,經過這些年的不斷修繕完善,這座城池已經重新煥發出了光彩,成爲了楔入大草原的一顆釘子,連當初被廢棄的八個驛站也重新建了起來。此地城牆箭樓齊備,內中又囤積了巨量糧食,單單易守難攻四個字甚至不足以形容此城的堅固。

四年前杜楨左遷南京都察院都御史,之後張越轉了戶部,萬世節便順理成章留了下來。再加上許廓這個兵部尚書並沒有改先頭的任何制度,因而張越對兵部的事依舊瞭若指掌。只不過,如今諜探司已經正式成了兵部六司之一,他自然不好再如從前那樣明目張膽地利用這個爲自己打算,所以基本上再不沾手。畢竟,他自己的路子也早就藉着諜探司鋪開了。

儘管還不可能如昔日上都般商賈雲集高樓矗立,但如今的開平已經頗爲齊整。至少,皇帝蒞臨不用再住簡陋的饋守官邸,而是早有了氣派的行轅。就連隨扈文武官員,也按照昝品各分了院子。因爲隨行兵員衆多,城裡不夠,城外還駐紮着一批,文武之間也少不得擠一擠,張越便和兵部尚書許廓、吏部尚書郭璐擠在了一塊。三人遷尚書的時間彼此只差幾年,交情也算不錯,幾間屋子很輕易地就分配好了。可還沒住下,外間就有兵士通傳,說是有一位在開平城內鼎鼎大名的大夫要求見張越。“大夫?元節你還認識大夫麼?”

張越早幾年就在打聽馮遠茗的下落,奈何這人簡直是神出鬼沒,雖說偶爾有託商旅帶信回來,可大多數時候都是猶如閒雲野鶴一般不見蹤影,因而這次跟着大軍來開平,他也壓根沒指望能夠碰見人。所以,此時此刻一聽到大夫兩個字,他頓時心中大喜,暗想讓人放出消息這麼久,好容易才找到人來,忙吩咐有請。可是,一見到迎面那人,他就愣住了。

當初的時候,馮遠茗雖說蒼老,可終究還因爲是大夫,有些養身之道,可如今再見,倘若不是心有定見,只怕他就認不出來了。白髮白眉白狐,奮不是臉上亦皺紋密佈,怕是旁邊兩位會認爲這是那位早已仙去的三豐真人。可他在老人一開口之後,就立時知道自己沒認錯。追回不用你找,我自己送上門來了!”

這一句簡單明瞭的話聽得張越苦笑不已,連忙對守門軍士言語了一聲,隨即把人請了進來。只不多時,左近的兩位尚書就全來探問,張越連忙使人捎話說,這是自己家委妹的師叔。小五懂醫術在京師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所以這點說出去自然沒人懷疑,甚至許廓和郭璐誰都沒問張越爲什麼這位會出現在這裡,而當張越問起這些年漂泊何處時,馮遠茗倒是爽快得緊。

“蒙醫雖說有巫術的成分,但總算是和中原醫術不同,有些意思,所以我在這草原上也轉了好些年。前兩年我還入藏了一回,弄四來不少藏藥搗鼓了好一陣子,所以那會兒你找不着我也正常。你運人素來是無事不登三寶殿,那些商隊到處打探我總歸不是沒事找事吧?再說,我的身份你就不怕有人識破?說不定太醫院還有-我的老相識。”

張越卻是坦然一笑:“馮老既然來了,這些就不用擔憂了。這些年太醫院的變動很大,史院判也已經退了,其餘的也大多換了新人。

我找你不是爲別的,如今天下太平,就是爲了這太平盛世能多持續幾年,能!)

第679章 數管齊下難支撐,顧國忘家非佳話第907章 要的就是快刀斬亂麻第720章 雪上加霜和雪中送炭第731章 狠辣的殺意第91章 兄弟各有途第53章 臨危受命,臨行準備第842章 人心不足,扯皮拉鋸第224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287章 皇帝翻臉如變天第186章 難道不是苦肉計?第247章 塵埃落定?風雲再起第324章 英國公的隱憂第366章 恩威第614章 箭!打!第616章 更高明的對手第326章 驚變第134章 大人物的煩惱第553章 唯慮山陵崩第895章 隱憂須除第485章 愈挫愈強方是好漢第201章 壞消息和好消息第658章 火中取栗第754章 撫黎則動之以利第231章 九天雷霆爲我臂助第737章 脣槍舌劍,明槍暗箭第207章 第一個投靠的人,虎口奪食本色顯第331章 婆媳溫情相依,杜綰善意留人第260章 識大體知進退第80章 赴約第509章 苦思謀勇的英國公第160章 各自奔前程第582章 舊地重遊憶往昔,大相國寺聽紛爭第329章 上陣父子兵第740章 商機無限第503章 大戲的開場第476章 最原始的刺刀第692章 血濺宮廷,君子之道第235章 臨陣脫逃,觸目驚心第473章 大局爲重第377章 郎舅和甥舅第816章 拜師第645章 憂喜參半第245章 決斷第692章 血濺宮廷,君子之道第603章 脅迫手段不如恩義情意第856章 好人惡人,幕後黑手第887章 母子交心,譁然巨波第9章 厚此薄彼第320章 利字當頭一把刀第13章 何謂天之驕子第770章 張越探病,老臣苦心第36章 陰雲真能消散殆盡?第405章 盛衰之間,人生若只如初見第429章 賀喜,道謝第128章 世間自有緣份在第476章 最原始的刺刀第140章 難以抑制的憂心第798章 卯上了第111章 如此賀禮,如此賀客第162章 前倨後恭第842章 人心不足,扯皮拉鋸明初文人多有不欲仕者第862章 從矇昧到警醒第163章 一步也錯不得第325章 天子加恩典第814章 微服聞稱頌,偶遇寬前情第323章 屠夫的惡名職官一第397章 壯士斷腕還是死中求活第377章 郎舅和甥舅第799章 下獄和上任第29章 人心叵測第375章 氣定神閒vs來勢洶洶第520章 籌碼,公平第350章 不止脈脈是溫情第818章 深夜的賊盜第164章 渡口起紛爭第843章 秋風不是那麼好打的第747章 名聲和學生第757章 雙雙得子第754章 撫黎則動之以利第725章 教子第96章 提問和回答第201章 壞消息和好消息第228章 娶媳婦是手快有手慢無第76章 釋放第877章 大醉容易,終有酒醒第5章 妯娌和夫妻第563章 何謂盟友,何謂親友第640章 最後的等待第656章 不送行的人和送行的人第325章 天子加恩典第378章 又聞喪報第631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36章 陰雲真能消散殆盡?第202章 莫名其妙的升官第329章 上陣父子兵第20章 小孩子的悲哀第803章 半路攔下第544章 欽點,喜驚
第679章 數管齊下難支撐,顧國忘家非佳話第907章 要的就是快刀斬亂麻第720章 雪上加霜和雪中送炭第731章 狠辣的殺意第91章 兄弟各有途第53章 臨危受命,臨行準備第842章 人心不足,扯皮拉鋸第224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287章 皇帝翻臉如變天第186章 難道不是苦肉計?第247章 塵埃落定?風雲再起第324章 英國公的隱憂第366章 恩威第614章 箭!打!第616章 更高明的對手第326章 驚變第134章 大人物的煩惱第553章 唯慮山陵崩第895章 隱憂須除第485章 愈挫愈強方是好漢第201章 壞消息和好消息第658章 火中取栗第754章 撫黎則動之以利第231章 九天雷霆爲我臂助第737章 脣槍舌劍,明槍暗箭第207章 第一個投靠的人,虎口奪食本色顯第331章 婆媳溫情相依,杜綰善意留人第260章 識大體知進退第80章 赴約第509章 苦思謀勇的英國公第160章 各自奔前程第582章 舊地重遊憶往昔,大相國寺聽紛爭第329章 上陣父子兵第740章 商機無限第503章 大戲的開場第476章 最原始的刺刀第692章 血濺宮廷,君子之道第235章 臨陣脫逃,觸目驚心第473章 大局爲重第377章 郎舅和甥舅第816章 拜師第645章 憂喜參半第245章 決斷第692章 血濺宮廷,君子之道第603章 脅迫手段不如恩義情意第856章 好人惡人,幕後黑手第887章 母子交心,譁然巨波第9章 厚此薄彼第320章 利字當頭一把刀第13章 何謂天之驕子第770章 張越探病,老臣苦心第36章 陰雲真能消散殆盡?第405章 盛衰之間,人生若只如初見第429章 賀喜,道謝第128章 世間自有緣份在第476章 最原始的刺刀第140章 難以抑制的憂心第798章 卯上了第111章 如此賀禮,如此賀客第162章 前倨後恭第842章 人心不足,扯皮拉鋸明初文人多有不欲仕者第862章 從矇昧到警醒第163章 一步也錯不得第325章 天子加恩典第814章 微服聞稱頌,偶遇寬前情第323章 屠夫的惡名職官一第397章 壯士斷腕還是死中求活第377章 郎舅和甥舅第799章 下獄和上任第29章 人心叵測第375章 氣定神閒vs來勢洶洶第520章 籌碼,公平第350章 不止脈脈是溫情第818章 深夜的賊盜第164章 渡口起紛爭第843章 秋風不是那麼好打的第747章 名聲和學生第757章 雙雙得子第754章 撫黎則動之以利第725章 教子第96章 提問和回答第201章 壞消息和好消息第228章 娶媳婦是手快有手慢無第76章 釋放第877章 大醉容易,終有酒醒第5章 妯娌和夫妻第563章 何謂盟友,何謂親友第640章 最後的等待第656章 不送行的人和送行的人第325章 天子加恩典第378章 又聞喪報第631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36章 陰雲真能消散殆盡?第202章 莫名其妙的升官第329章 上陣父子兵第20章 小孩子的悲哀第803章 半路攔下第544章 欽點,喜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