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文武之間

儘管分別不過半年,但張謙和張越都比去年的時候消瘦了少許。過年的時候,暹羅、占城、爪哇、蘇門答剌、泥八剌、滿剌加、南渤利、哈烈、沙哈魯、千里達、撒馬兒罕聯袂入貢,張謙藉此爲由匆匆回京,和禮部官員一同連軸轉了兩個多月,這才把一干人等安排得妥妥貼貼。即便他打熬得好筋骨,那段時日也險些撐不下來,之後更休整了好些天。至於張越就更不用說了,在任上幾乎就不曾遇上什麼順心事。

此時此刻,兩人廝見過後分賓主落座,一個小廝奉茶之後便躡手躡腳退了出去。張謙是英國公府的常客,看了一眼侍立在張越身後的碧落,知道這是王夫人的心腹侍婢,心中自然有了數,因此你來我往客套了兩句便直截了當道出了了,可是一直在想爲何回來之後沒有動靜?其實因爲這件事情,皇上發過好幾次火。漢王因爲坐船入京沿路騷擾地方,結果惹怒了皇上,下了手詔不許進北京,給趕回了樂安州去。就在今天,都察院上書彈劾的那位御史捱了廷杖三十,去了大半條性命,要說倒黴卻是沒人及得上他。相形之下,你那位老師還好端端地呆在錦衣衛,你自己更是舒舒服服呆在家裡頭,可以說是幸運至極了。”張越原本就對自己莫名其妙遭了彈劾很有些不滿,但此時聽說永樂皇帝朱棣竟是爲此動用了廷杖,他不禁悚然動容。沉吟良久,他方纔試探着問道:“張公公,那皇上對此究竟是什麼態度?”

“今天廷議的時候,皇上是揪着那位御史上任三月未曾上奏隻言片語,一朝上書言事時卻多用不盡不實之辭危言聳聽這一條,別的什麼都沒說。只是都察院的兩位都御史爲此很不滿,據理力爭。還把杜大人當初越級拔擢的事情也拿出來說道,最後皇上拂袖而去,又下旨廷杖,都察院那些人這才噤若寒蟬。其實皇上發怒的並不單單是這麼一件事……”

張謙沉吟片刻,想到當日張越幫過自己大忙,他和張家的交情又非比尋常,也就索性實話實說道:“之前孟賢舉發漢王劣跡,好幾位勳臣都對此頗有微詞,說是孟賢窺伺藩王意圖不軌,保定侯那兒壓力不小。因此纔不敢設法求情,趙王那兒也因此受了申飭。如今杜大人和你這麼一鬧騰,武將勳臣中間更有不少人都認爲是小題大做。若非你是英國公本家侄兒,單單那些靖難功臣就能讓你吃不了兜着走。”

聽了這些話,張越登時恍然大悟,心中猶爲警惕——漢王如今都已經就藩樂安,在京城的武將勳臣之中竟然還有這?換言之,竟然還有這麼多人看好漢王,甚至可以爲此對那些確鑿地罪證視而不見?

想到這裡。他便索性站起身來,假作滿臉不忿地說:“可杜大人往日不偏不倚,此次行事業是堂堂正正調用都司衙門的軍馬,並非是有意牽扯漢王!”

“杜大人的人品皇上還是信得過的,若他原本就是太子的人,錦衣衛將他押回北京後,皇上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殺人!”張謙的語氣陡然低沉了下來,又解釋說,“這一次有不少功臣武將都在私底下謁見過皇上,話說得很分明瞭。漢王才具即便不可爲儲君。但畢竟是昔日跟着皇上鞍前馬後立功無數,總不能任由文官折辱了去。所以說,這事情其實是文武之爭。”

這不是上綱上線麼?

瞠目結舌的張越這時不由得僵立在那兒,許久方纔回過神來,因朝着張謙深深一揖到地。若非張謙常常隨侍朱棣身側,這種道理也是說不出來;見人只說三分話。要不是張謙承過已故張貴妃和張輔的情分,又和他有些善緣。此時這種話絕不會對他言明。幸好他此番回來沒有貿貿然四處去拜門頭想辦法,否則非把杜楨給害死不可!

張謙此來自然不是無意撞上張越。事先早就得知他在英國公府,這才藉着這一趟出話給帶到了。此時忙不迭地將張越扶起來。他又笑着說了幾句別地,旋即便隨張越和碧落前往王夫人的北院正房。

原來,碧落先前的猜測對了一半,那大夫雖沒有四處宣揚,但鄧夫人回去之後卻又入了宮,經她這麼一宣揚,如今上上下下全都知道了。

雖說這事情沒什麼不可對人言地。而且自己也着實盼望能再生一個兒子。但對於鄧夫人這般行徑。王夫人仍覺得有些不快。然而。這次張謙是代表宮中地幾位妃嬪送了禮物來。她自然不好說什麼。謝過之後便吩咐惜玉預備回禮。留着張謙又說了一會話。等到一切準備停當。這才索性吩咐張越出門地時候送張謙一程。

這邊人一走。王夫人便問碧落先頭張謙在武英堂對張越都說了些什麼。待聽得碧落原原本本複述了一遍。她便若有所思地蹙起了眉。

和張謙在英國公府門口分道揚鑣之後。張越便上馬徑直回家。此時已經是晚間時分。距離宵禁已經不遠。路上行人也極其稀少。然而。他和彭十三到了家門口跳下馬地時候。卻看到門口處還停着幾輛馬車。看看天色。他心中不禁有些奇怪。跳下馬上前進了門。隨手招來一個門子一問。他方纔知道保定侯夫人如今還在家裡。姐是一塊來地。陪着老太太吃過晚飯一直都在上房說話。三少爺慢走幾步。大約在垂花門那兒還能碰上。”

往日大姐張晴雖說常常回來。但保定侯夫人卻是少見。因此這時候張越聽了解說。心中不禁有些奇怪。順着甬道一路前行。等過了中庭望見垂花門地時候。他便看到了那兒打着地好些燈籠。彷彿是有人正在那邊送行。連忙緊趕幾步上得前去。

出來相送地正是馮氏和東方氏妯娌倆。馮氏倒不曾東張西望。東方氏眼睛卻尖。一眼就看見了張越。遂笑着招呼道:“喲。是越哥兒回來了。這還真夠趕巧地!”

保定侯夫人呂氏平日很少出門。也就是當初張越在南京地時候往保定侯府住過幾天。因此她還見過幾面。此時見張越上前來問好。她藉着燈籠地光仔細端詳了好一會兒。隨即方纔笑道:“果然是外頭辛苦。越哥兒看起來竟是比先前瘦了好些。好孩子。要不是你有擔待。只怕這次我那嫂子和侄兒侄女們就要受苦

經過先前張謙那麼一提醒,張越此時自然知道保定侯孟瑛談不上見死不救——遇上了那樣麻煩的事情,而且一多半屬於孟賢自尋死路,全然埋怨人家保定侯也說不過去。因此,這時候呂夫人忽然冒出這麼一句感謝,他自是連道不“這事到臨頭人人落井下石,你年紀輕輕着實是不容

呂夫人乃是道地的婦道人家,並不懂外頭地大事。只覺得愈看張越愈是滿意,更覺得侄女孟敏和他的婚事若能成,那簡直是天作之合,拉着張越的手又說了幾句話,她這纔想起這會兒是預備走了,沉吟片刻又開口邀約道:“自家人以後不妨多多往來,俊哥兒那幾個弟弟都淘氣,你以後和他們多多往來,也好讓他們學學大道理。”

儘管不知道自己能在北京留多久,但呂夫人既這麼說。張越自然滿口答應。張晴此次陪着婆母出來,不好多說話。只來得及關照張越一句多加小心,隨即就攙扶着呂夫人走了。門上衆人目送着呂夫人一行離去,直到那燈籠光芒漸漸看不見了,這才轉了身朝裡走。

東方氏如今雖說是二品夫人,但人總有得隴望蜀。對年紀和自己相仿卻已經是侯夫人地呂夫人,她心中自然而然頗有殷羨。畢竟。即便是老太太顧氏,那誥命上頭仍然和對方沒法比肩。她素來功利心最強。想起呂夫人送各房的禮物不分厚薄一模一樣,她心中更有些不快。待到張越提起今日英國公府地喜事。她微微一愣便嘟囔了一聲。

“這還真是喜訊頻傳,先弟那頭的一位姨娘,接着又是老爺房裡的那一位,如今竟是連英國公夫人都有了,敢情今年還真是該當輪到咱們張家添丁進口。”

話音剛落,迎面就有一個年輕媳婦提着燈籠急匆匆趕了過來,站定之後忙屈膝一禮嚷嚷道:“二太太,方姨娘嘔吐得厲害,二老爺說趕緊去請個大夫來瞧瞧!”

“這麼晚了,難道就不能消停一下麼!”東方氏的臉頓時拉長了下來,旋即便不情不願地吩咐身邊一個年長媽媽打發外頭去請大夫,猶自冷笑道,“這家裡誰不曾有過這時候,偏生就是她最愛折騰,如今還沒到生產的時候就這般,以後就更尊貴了!”

“二弟妹,她先頭落水胎相不穩,這請個大夫瞧瞧也是應當地。”馮氏實在是瞧不慣東方氏這幅嘴臉,當下就在旁邊刺了一句,“人家也算是出身尊貴,總不能讓人笑話咱張家連請大夫都不捨得!二弟妹還是趕緊回房去看看吧,老太太那兒自有我去回。”

她說完便對張越點了點頭:“越哥兒,老太太說過讓你回去之後去北院上房一趟,咱們先走吧。”

眼看東方氏臉都青了,張越實在是不想杵在這兒看人臉色,答應一聲連忙跟着馮氏溜之大吉,心中想起了馮遠茗那時候診過脈之後說的話。

據馮遠茗所說,這位方姨但身體強健,而且水性很可能也是精熟,否則落水時身懷六甲,如今肚子裡地孩子早就保不住了。黔國公沐晟還真是做的好大媒!

第876章 天子歸來,小年溜號第630章 迎來送往第644章 父子君臣第652章 伯侄籌謀第670章 連登黃榜第156章 我不要盲婚啞嫁第824章 家事關乎將來第154章 奇文共欣賞第766章 文武憂思第669章 自信第851章 心疾第762章 十萬火急第786章 南疆動盪第18章 人有親近遠疏第567章 彎弓射大雁,野味衆人嘗第859章 虛張聲勢第372章 蛇鼠一窩第50章 落井下石,京城來書第226章 人心昭昭(下)第640章 最後的等待第815章 舉手之勞,君子之交第361章 家事國事,無一省心第81章 更大的疑問明朝中後期服飾文化特徵探析轉第569章 夜深人靜處,榮辱未定時第618章 多事之秋第891章 軍戶第41章 物極必反,水滿則溢第758章 郡主親提點,傾軋幾時休第615章 秋風掃落葉第128章 世間自有緣份在第405章 盛衰之間,人生若只如初見第664章 只一個等字第565章 黑吃黑?第398章 好,你很好第704章 天底下最惡的買賣第368章 皇妃和郡主第749章 倏爾故人來第444章 死不悔改第430章 光華燦爛第17章 悲喜是人生的主旋律第804章 應變第477章 不進長城非好漢第531章 功過誰評述,御史筆如刀第282章 婚事決定了?第562章 危言聳聽第622章 千人千面,慈者慈心第21章 突如其來的危機第611章 世上只有一個朱棣,不會再有第二個第610章 死生皆有不甘第219章 雪上加霜的困境第565章 黑吃黑?第316章 爾虞我詐第541章 又是除夕大年夜,人各有志不相同第98章 挑撥和鬧事第703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141章 隱藏的鋒芒第761章 驟然驚變第105章 賭鬥尾聲盛世朱門第44章 粗中有細的二伯父第577章 皇太孫贊讀第163章 一步也錯不得第531章 功過誰評述,御史筆如刀第428章 弄璋弄瓦?第299章 用人不疑?用人必疑第235章 臨陣脫逃,觸目驚心第370章 疾風驟雨知何來第218章 坑灰未冷山東亂第473章 大局爲重第462章 做人不能腳踏兩隻船第74章 朋友第251章 長壽麪,驚險來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415章 冷麪熱心第779章 大捷後的喜訊第721章 你能釜底抽薪,我會借力打力第879章 翁婿,夫妻第603章 脅迫手段不如恩義情意第749章 倏爾故人來第444章 死不悔改第127章 貧賤婦遇貴千金第8章 小小族學龍蛇多第464章 搭檔和死黨的區別第759章 剪綵舞獅喜慶喧天第766章 文武憂思第370章 疾風驟雨知何來第865章 又到夜深人靜時第102章 作客保定侯府第174章 燙手的山芋甩不脫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74章 朋友第28章 收,還是不收第786章 南疆動盪第151章 警訊第564章 女婿,連襟第177章 奇妙的一家人第378章 又聞喪報第549章 萬劫不復,黑雲重重第485章 愈挫愈強方是好漢
第876章 天子歸來,小年溜號第630章 迎來送往第644章 父子君臣第652章 伯侄籌謀第670章 連登黃榜第156章 我不要盲婚啞嫁第824章 家事關乎將來第154章 奇文共欣賞第766章 文武憂思第669章 自信第851章 心疾第762章 十萬火急第786章 南疆動盪第18章 人有親近遠疏第567章 彎弓射大雁,野味衆人嘗第859章 虛張聲勢第372章 蛇鼠一窩第50章 落井下石,京城來書第226章 人心昭昭(下)第640章 最後的等待第815章 舉手之勞,君子之交第361章 家事國事,無一省心第81章 更大的疑問明朝中後期服飾文化特徵探析轉第569章 夜深人靜處,榮辱未定時第618章 多事之秋第891章 軍戶第41章 物極必反,水滿則溢第758章 郡主親提點,傾軋幾時休第615章 秋風掃落葉第128章 世間自有緣份在第405章 盛衰之間,人生若只如初見第664章 只一個等字第565章 黑吃黑?第398章 好,你很好第704章 天底下最惡的買賣第368章 皇妃和郡主第749章 倏爾故人來第444章 死不悔改第430章 光華燦爛第17章 悲喜是人生的主旋律第804章 應變第477章 不進長城非好漢第531章 功過誰評述,御史筆如刀第282章 婚事決定了?第562章 危言聳聽第622章 千人千面,慈者慈心第21章 突如其來的危機第611章 世上只有一個朱棣,不會再有第二個第610章 死生皆有不甘第219章 雪上加霜的困境第565章 黑吃黑?第316章 爾虞我詐第541章 又是除夕大年夜,人各有志不相同第98章 挑撥和鬧事第703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141章 隱藏的鋒芒第761章 驟然驚變第105章 賭鬥尾聲盛世朱門第44章 粗中有細的二伯父第577章 皇太孫贊讀第163章 一步也錯不得第531章 功過誰評述,御史筆如刀第428章 弄璋弄瓦?第299章 用人不疑?用人必疑第235章 臨陣脫逃,觸目驚心第370章 疾風驟雨知何來第218章 坑灰未冷山東亂第473章 大局爲重第462章 做人不能腳踏兩隻船第74章 朋友第251章 長壽麪,驚險來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415章 冷麪熱心第779章 大捷後的喜訊第721章 你能釜底抽薪,我會借力打力第879章 翁婿,夫妻第603章 脅迫手段不如恩義情意第749章 倏爾故人來第444章 死不悔改第127章 貧賤婦遇貴千金第8章 小小族學龍蛇多第464章 搭檔和死黨的區別第759章 剪綵舞獅喜慶喧天第766章 文武憂思第370章 疾風驟雨知何來第865章 又到夜深人靜時第102章 作客保定侯府第174章 燙手的山芋甩不脫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74章 朋友第28章 收,還是不收第786章 南疆動盪第151章 警訊第564章 女婿,連襟第177章 奇妙的一家人第378章 又聞喪報第549章 萬劫不復,黑雲重重第485章 愈挫愈強方是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