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天機

直到第二天一早,達官顯貴並文武百官們方纔得知了一個最壞的消息——王貴妃薨!

皇妃喪禮素來是輟朝一日,旋即賜封號,然而,此次朱棣竟是下旨輟朝五日。初喪之日,皇帝、親王、公主分祭三壇,未幾,又賜了諡號昭獻。然而,五日之後,朱棣雖然重新臨朝視事,卻是始終鐵青着一張臉,但凡奏事,稍有謬誤便是嚴厲處置,而即便是六部官員和閣臣個別覲見,也難能有好臉色待。於是,仁壽宮更是成了誰都不想進去的地方。

哪怕是號稱最機敏最擅長應變的楊榮,這天來到仁壽宮前候見的時候也不禁心中忐忑,畢竟,這些天他碰的釘子實在是夠多了。足足等了一盞茶功夫,他纔看到裡頭有人出來。兩廂一打照面,認出是陳留郡主朱寧,他不禁挑了挑眉,記起有小太監私底下透露說,如今王貴妃薨逝,其他人勸諫皇帝壓根不理會,也就是朱寧說話十句裡頭還能聽兩句。

“臣拜見陳留郡主。”

因西宮本是別宮,內宮外宮的分別就不如真正的皇城那般際野分明,再加上朱寧自小充男兒教養,出入仁壽宮也是常有的事情,此時見楊榮施禮,她便還了一禮,沉吟片刻便說道:“張越正在陪皇上下棋,小楊學士不妨再等上片刻。皇上今天的心情比前幾日回稟大約也能聽得進去。”

這自然便是提醒了,楊榮心領神會,連忙躬身謝過,見朱寧帶着兩個侍女下了臺階從甬道離去,他方纔收起了笑臉,心中不由得想起了朱寧乃是周王之女。皇帝即位以來軟硬兼施一一削藩,如今天下再也沒了昔日燕藩那樣的天下強藩,仍保有護衛的親王都是少之又少。周王雖說是天子的嫡親弟弟,可皇帝平日頗多猜忌,爲何偏對朱寧如此厚愛?

話說回來,他可是嘗過和皇.帝對弈的滋味,即便朱寧說天子心情還算不錯,但天知道張越下棋下到一半會不會捅出什麼漏子。他僅僅和朱棣手談三次,第一次皇帝因下錯一着卻不願悔棋,結果在棋局過半的時候砸了棋盤;第二次下了和棋結果那位至尊卻極其不悅;第三次他乾脆輸了,此後總算避開了這苦差事。張越這是平生頭一次,這一關大約難過得很。

楊榮只猜對了一半,.這會兒仁壽宮東暖閣中的張越確實已經下棋下得滿頭大汗,這不是被熱出來的,也不是被嚇出來的,而是急出來的,因爲此時此刻朱棣找他並不是下圍棋,而是下象棋。他的圍棋師承杜楨,水平倒還過得去,但他哪裡會下象棋?

僅僅只能算是超級菜.鳥的他連着和朱棣下了五盤,結果每盤都是被殺得人仰馬翻,。他實在不明白,朱棣明明已經知道他這象棋下得其臭無比,爲什麼還一盤接一盤不肯放過他,難道就是爲了看他狼狽不堪的模樣?

“好久沒有這麼爽快

在第六盤終了之後,.朱棣終於懶洋洋地伸了一個懶腰,站起身活動了一下手腳。見張越額上盡是細密的汗珠,那表情甭提多喪氣,足足大半個月不曾笑過的他忽然生出了一股想笑的衝動,繼而卻又壓了下去。他想起了當初和道衍和尚下棋的情景——老和尚圍棋下得精妙,可是這象棋上的殺伐卻差他遠矣。那時候他只要在圍棋上頭輸一局,象棋上頭必得贏三局回來。自從那個老和尚病了之後,他許久沒碰過象棋,今天也是一時興起方纔找上張越。

隨口吩咐一個小太監去擰.了一條毛巾遞給張越,直到看着他把油光可鑑的額頭給擦乾淨了,他才淡淡地說道:“圍棋是殺氣盡在其中,象棋是殺氣顯露在外,道不同理同,以後有空好好不妨學一學。你這些天應該安置好了常山護衛,覺着這些兵比京營如何?”

前頭才提到圍棋和象棋,這會兒忽然.就提到了常山護衛,對於這位至尊的跳躍性思維,張越着實是歎爲觀止。好在他這會兒已經緩過神來,連忙答道:“回稟皇上,常山三護衛乃是王府護衛,兩次北征行,而且多年沒有上過戰陣,戰力怎可和京營相比?”

“那差點當了你岳父的孟賢呢?”

剛剛還能維持得住沉穩的面孔,但這會.兒張越着實被噎着了,竟是比剛剛被殺得片甲不留時還要狼狽。好半晌,他才憋出了一句實話:“比常山左右護衛指揮,孟大人治軍馭下的手段要高明許多。但孟大人從未上過戰場,安遠侯卻戰功赫赫,若是要相提並論只怕不公。”

“柳升秉性勇猛,打仗全憑一股衝勁,但能抵得住他這衝勁的人卻少之又少,也算得上是一位名將了,孟賢乃是恩蔭入官,自然比不上他。”

朱棣說這話的時候,語氣便緩和了下來。儘管柳升不是靖難功臣,從伯爵到侯爵還是後來一步步封的,但即便如此,他兩次北征都用柳升將中軍,竟是蓋過了不少靖難老臣。柳升壯年忠勇,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勝在其人心淺一看則透,所以他才一直都用其掌管京營,甚至遇到提督太監告狀時,他大多數也是置之不理。而重新起用孟賢不過是看在當初孟善的功勳,再加上常山護衛這兩年實在是太不像話,也得用一個人好好整治政治。

再怎麼不成器,朱高燧畢竟是他的兒子!

這幾天心煩意亂無心看奏章理國事,朱棣又不想在王貴其他事情消遣,所以平日除了發呆發怒就是看書,少不得也重新看了幾篇張越新送來的札記。只不過他如今心情極度不好,什麼國政大事都興趣缺缺,此時也懶得提起此事。等到張越開始循例陳述軍器局和武庫司諸事,他也只是漫不經心地聽着,最後卻又忽然吐出了一番話。

“功臣們當初跟着朕打天下,和兵部官員打交道的時候難免有些齟齬,所以朕才委了你兵部司官,畢竟,看在英國公的情面上,那些悍將至少都不會爲難你,畢竟是昔日戰場袍澤之後。另外朕已經下旨召皇太子皇太孫到北京,遷都詔不日就會下達,這北京難免會有人有異樣心思,所以京營京衛乃至於常山護衛北京兵馬指揮司,在這次換裝期間你都要牢牢盯着。上次青州白蓮教之亂就有人偷運衛所兵器,所以朕要你及早預防,你明白

內裡朱棣正鄭重其事地向張越交待事情,外頭等候的楊榮卻漸漸有些焦急。十月的天氣並不算太冷,但他如今只戴着烏紗帽穿着袷紗袍的他被一陣陣冷風吹着,漸漸就有些吃不消了。這不但是因爲身上冷,更是因爲心中不安。

最近幾天,他着實感到了深重的壓力。他當然知道朱棣脾氣暴躁容不得半點差錯,當然知道有些事情不可當面和皇帝硬頂,但是,如同前幾日這一件駁一件,只要稍有謬誤就會被罵得狗血淋頭,這種情形卻還是開天闢地頭一次。

當初設文淵閣的時候一共有七個人,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如今碩果僅存的就只有他們三個——解縉凍死雪地,胡廣病死,其他人更是換的換撤的撤,兩個月前新上任的三人因爲見罪而被黜落。偌大的文淵閣,如今就只有他和金幼孜兩個人!

即使是楊榮,如今也不禁羨慕起了獨在南京侍奉皇太子的楊士奇,雖說皇帝時不時會猜忌,但楊士奇那太極推手卻是好生了得,即便下了一趟錦衣衛獄也是須臾即出。相比之下,他看似始終榮寵不衰,但面對的卻是皇帝正面的壓力,那種滋味實在不爲外人道。

“楊大人。”

聽到這麼一個聲音,楊榮立刻從沉思中回過神。見張越正站在面前施禮,他便頷首回了一禮,待要進去時卻又停下腳步多問了一句:“你陪皇上下棋下得如何?”

情知必定是朱寧泄露天機,張越的表情頓時變得很不好看,最後只能含含糊糊答道:“皇上棋藝高明,我自然是甘拜下風。”

見張越匆匆離開,楊榮欽佩之餘倒是有些納罕。臣下和皇帝下棋自然是頂多只能下成和棋,而以朱棣的棋藝,輸一盤都不容易,看張越這樣子仿着滿心思量踏入正殿拜見之後,他才把亂七八糟的思量收了起來,因爲今天他揣着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要試探分明,非得使盡渾身解數不可。

南京到北京的驛道自朱棣即位之後就經過了數次修繕,若是緊急大事,日夜兼程快馬三日就能到。由於朱棣特命錦衣衛選出最精幹的人充當信使,因此東宮衆人第一時間就得到了王貴妃的死訊,可還沒等他們從這個消息中回過神,皇帝的第二道上京旨意緊隨而

雖說王貴妃只是庶母,但得知父皇定下的喪儀規格是一如太祖成穆貴妃的舊例,朱高熾立刻便讓太子妃張氏帶人預備齊衰喪服,又吩咐朱瞻基和楊士奇等人預備北上及留守事宜。儘管有能幹的妻子和兒子在,可他這個皇太子仍免不了忙碌,這天見過成國公朱勇,他回到端敬殿中,才坐下沒多久,心腹太監鍾懷便躡手躡腳上得前來。

“太子殿下,北京城小楊學士使人送了口訊來。”

原本一隻手半支着扶手閉目養神的朱高熾頓時睜開了眼睛,盯着鍾懷看了一會,這才淡淡地問道:“他怎麼說?”

鍾懷早就把屋子裡的其他人遣開了去,此時便深深彎下了腰,一字一句小心翼翼地說:“楊大人說,皇上的意思是,趙王年紀還小,又是幼是之國,鬧出漢王那樣的大亂子,還不如暫時留在身邊便宜拘管。”

這一刻,肥頭大耳的朱高熾猛地眯起了眼睛,隨即吩咐道:“你告訴來人,就說我知道了。”

彙報兼請假:明天的更新時間不固定,也未必會有兩章,因爲存稿告罄……今天匯豐高爾夫還沒開打呢,結果就來了老虎伍茲和菲捨爾的新聞採訪稿,明天開打還不知道會怎麼折騰……剛搞定了伍茲的採訪稿,繼續奮戰去……看在我如此可憐的份上,打賞幾張月票和推薦票吧,55555,

第221章 情之一物第263章 婚事非私事第913章 金枝玉葉第435章 沒完沒了第841章 奉旨教訓第162章 前倨後恭第477章 不進長城非好漢第566章 以不變應萬變,唯願長命百歲第181章 香火錢和老和尚第19章 喜新厭舊是要不得的第732章 鴻門宴第405章 盛衰之間,人生若只如初見明朝的武官面面觀轉第789章 皇長子,護身符第629章 自己人就得自己護着!第298章 師生長談,親戚鬧心第783章 傷往昔,念血脈,思結援第497章 事後算總賬,偏又不消停第642章 平靜中的肅殺第754章 撫黎則動之以利第481章 天塌了也得有人撐着第221章 情之一物第800章 何謂近朱者赤第350章 不止脈脈是溫情第613章 惟恐天下不亂第48章 都撞在一塊了第114章 晴天霹靂第851章 心疾第870章 火光迷影第888章 弘文閣第853章 暗示,明悟第911章 鐵心第212章 衝着升官,一丁點風險算得了什麼第371章 親族第286章 蕙質蘭心小郡主第565章 黑吃黑?第50章 落井下石,京城來書第410章 幸福和……死第188章 十年陌路第769章 入交第557章 希望第822章 賜宴,私囑第753章 莫得意,不停蹄第889章 利之所在,殊不動心?第62章 醜弟子也得見老師第176章 雨日共傘緣,佛母贈薑湯第141章 隱藏的鋒芒第14章 貴客盈門第568章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842章 人心不足,扯皮拉鋸第210章 要使人滅亡,先使人瘋狂第47章 強撐之下的軟弱第24章 避難的都是難兄難弟第651章 人是會變的第661章 上行政令下叫苦第192章 螞蟻撼大樹第378章 又聞喪報第66章 教訓之後第33章 後會無期第454章 混賬男人第221章 情之一物第540章 搬救兵,討主意第584章 這家裡的天輪到你們扛了第542章 忠義雙全的犟驢子第798章 卯上了第563章 何謂盟友,何謂親友第867章 訊問和決斷第747章 名聲和學生第268章 最毒是人心第52章 兄弟一股繩第618章 多事之秋第406章 投契第316章 爾虞我詐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11章 恰是不學無術第897章 煙花地,帝王裔第100章 人不同則命不同第482章 這興和丟不了第241章 煽動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805章 石破天驚第439章 長策,挑唆第114章 晴天霹靂第160章 各自奔前程第495章 軍歌聲中聖旨來第484章 運氣已經用完了第67章 生辰宴第804章 應變第306章 重壓之下,胸有成竹第546章 勳貴較藝,文臣鬥心第259章 文武之間第494章 必雪,必報,必還第402章 暖心第789章 皇長子,護身符第644章 父子君臣第588章 人生在世須得一搏第175章 佛母會上遇佳人第445章 過分的遷怒第679章 數管齊下難支撐,顧國忘家非佳話第700章 樹倒猢猻散?樹倒算總賬
第221章 情之一物第263章 婚事非私事第913章 金枝玉葉第435章 沒完沒了第841章 奉旨教訓第162章 前倨後恭第477章 不進長城非好漢第566章 以不變應萬變,唯願長命百歲第181章 香火錢和老和尚第19章 喜新厭舊是要不得的第732章 鴻門宴第405章 盛衰之間,人生若只如初見明朝的武官面面觀轉第789章 皇長子,護身符第629章 自己人就得自己護着!第298章 師生長談,親戚鬧心第783章 傷往昔,念血脈,思結援第497章 事後算總賬,偏又不消停第642章 平靜中的肅殺第754章 撫黎則動之以利第481章 天塌了也得有人撐着第221章 情之一物第800章 何謂近朱者赤第350章 不止脈脈是溫情第613章 惟恐天下不亂第48章 都撞在一塊了第114章 晴天霹靂第851章 心疾第870章 火光迷影第888章 弘文閣第853章 暗示,明悟第911章 鐵心第212章 衝着升官,一丁點風險算得了什麼第371章 親族第286章 蕙質蘭心小郡主第565章 黑吃黑?第50章 落井下石,京城來書第410章 幸福和……死第188章 十年陌路第769章 入交第557章 希望第822章 賜宴,私囑第753章 莫得意,不停蹄第889章 利之所在,殊不動心?第62章 醜弟子也得見老師第176章 雨日共傘緣,佛母贈薑湯第141章 隱藏的鋒芒第14章 貴客盈門第568章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842章 人心不足,扯皮拉鋸第210章 要使人滅亡,先使人瘋狂第47章 強撐之下的軟弱第24章 避難的都是難兄難弟第651章 人是會變的第661章 上行政令下叫苦第192章 螞蟻撼大樹第378章 又聞喪報第66章 教訓之後第33章 後會無期第454章 混賬男人第221章 情之一物第540章 搬救兵,討主意第584章 這家裡的天輪到你們扛了第542章 忠義雙全的犟驢子第798章 卯上了第563章 何謂盟友,何謂親友第867章 訊問和決斷第747章 名聲和學生第268章 最毒是人心第52章 兄弟一股繩第618章 多事之秋第406章 投契第316章 爾虞我詐第581章 辭舊迎新,除舊佈新第11章 恰是不學無術第897章 煙花地,帝王裔第100章 人不同則命不同第482章 這興和丟不了第241章 煽動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805章 石破天驚第439章 長策,挑唆第114章 晴天霹靂第160章 各自奔前程第495章 軍歌聲中聖旨來第484章 運氣已經用完了第67章 生辰宴第804章 應變第306章 重壓之下,胸有成竹第546章 勳貴較藝,文臣鬥心第259章 文武之間第494章 必雪,必報,必還第402章 暖心第789章 皇長子,護身符第644章 父子君臣第588章 人生在世須得一搏第175章 佛母會上遇佳人第445章 過分的遷怒第679章 數管齊下難支撐,顧國忘家非佳話第700章 樹倒猢猻散?樹倒算總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