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皇太孫的善意和支持

連幾日,陸豐都藉口在船上的時候染上了風寒閉門不T則是雷厲風行察看了南京城三處糧倉,又封存了所有賬冊。儘管糧倉大使副使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官,但如此一番折騰動靜卻不小。有些百姓就在背地裡議論紛紛,都道是欽差大人要立威拿人做法,而知道其中貓膩的人則是暗地嗤之以鼻。

封賬盤查?就算累得人仰馬翻,那也決計查不出什麼底細來,這完全是瞎折騰!

而那位引起了不小的騷動,被好些不以爲然的文官稱之爲得意便猖狂的正主兒,這天卻帶着周百齡房陵以及十幾個京營軍士沿西長安街趕往皇宮。由於天冷,這條道又是直通皇城,因此路上行人不多,他便自然而然加快了馬速,誰知道就在拐過前頭街角時,他忽然看到迎面亦是風馳電掣行來了一大幫人,個個衣衫鮮明,瞧着像是勳貴子弟。

眼見大街寬闊,張越便索性往右邊讓了讓,誰知道對方竟是不閃不避有意直衝過來。這時候,周百齡見勢不妙,連忙一騎排衆而出超在了前頭,緊跟着又是一連聲的叱喝發令。須臾之間,十幾騎人齊刷刷地往左疾馳而出,恰是和那一行擦肩而過。這時候,張越方纔惱怒地回望了過去,卻見那一幫人竟是在不多遠處勒住了馬,旋即調轉馬頭圍了上來。

爲首的青年頭戴赤金束髮冠,身上穿着大紅紵絲:“富陽侯說笑了,這西長安街既然沒有標明不許騎馬,我縱馬疾馳和膽子又有什麼相關?我此行是趕往皇宮是有要事稟告太子殿下和太孫殿下,不知富陽侯有什麼指教?”

“嘖嘖,那些文官都說你是得意便猖狂,果然是一點不假!”

李茂芳面色一沉,旋即用馬鞭指着張越冷笑道:“別以爲得了皇上寵信便可以爲所欲爲,你儘管鬧騰,把南京城折騰得翻天覆地也不關我的事。我只提醒你,別到頭來辦砸了差事辜負了皇上信任,以後要想再耀武揚威就難了!還有房陵,我能讓你下去一回,也能有第二回!”

撂下這一番示威似地言語之後。他就揮鞭在馬股上重重擊了一記。旋即雙腿一夾馬腹。猶如利劍一般疾馳了出去。其他公子哥鬨笑了一陣之後。便紛紛轉身跟上。那人影須臾就消失在了街角處。馬蹄聲亦漸漸遠去。

張越根本懶得和這種人計較。扭頭看了一眼房陵。見他雙目圓瞪滿臉憋得通紅。周百齡和其他隨行軍士倒是個個面色如常。便低聲勸導說:“他不過自恃公主之子。又是侯爵。見你東山再起。一時之間氣不過跑來示威罷了。和這種人一般計較無疑是自降身份。皇上提拔你固然是一時興起。但也有考較地意思。千萬別因爲一時之氣浪費了大好局面。”

說完這番話。見一旁地周百齡正若有所思地盯着自己看。他就頷首笑道:“剛剛多虧周大人見機得快。這才避免了一場大沖突。時候不早了。咱們趕緊進宮吧。”

儘管被朱棣譽爲智識過人。堪爲他日太平天子。但朱瞻基並不像朱元璋朱棣那樣勤勉。即便代父親朱高熾處理監國事務。大多數時候他都是把事情交給楊士奇等人辦理。自己不過是在送上來地奏疏上用硃筆批上可。僅此而已。即便如此。這也佔據了他很大一部分時間。再加上如今已經是冬季。他最喜愛地蟋蟀一隻只都是病懨懨地。眼看都要熬不過去了。

“太孫殿下。小張大人求見。”

朱瞻基正拿着竹籤子逗弄陶罐中那隻一動不動地蟋蟀。聽到後頭這聲音頓時極其不耐煩。直截了當地斥道:“今日地事情不是都辦完了麼?誰都不見……等等。你是說張越來了?”

他霍地站起身來,見黃太監躬身畢恭畢敬站着,這纔沒好氣地丟下了手中的竹籤,指着桌上那隻陶罐對旁邊一個小太監吩咐道:“大將軍已經死了,拿去後花園好好埋了。”

等到那小太監捧着陶罐輕手輕腳地退下,他這才蹙起眉頭喃喃自語了起來:

的性子一向穩重,不會無緣無故來見我,更何況是這?得滿城風雨。他在山東和杜宜山一搭一檔謀定而後動,莫非前兩天都是做給人看的?若是如此,他今日來見……唔,這一回我倒是可以單獨見見。”

他一下子忘記了自己剛纔還爲了一隻蟋蟀痛心疾首,神情陡然一正,旋即便吩咐道:“我在武英殿見他。”

自古以來,鮮有立皇太子之後又立皇太孫的,單單從這一條就能看出朱對朱瞻基的偏愛。爲防有人藉着攀附皇太孫的機會爲異日求富貴,朱棣在爲朱瞻基擇選老師和侍讀等一衆官員的時候極其仔細,所有老師都是品行經過嚴格審查的飽學鴻儒,所有侍讀都是謹慎穩重少年老成,於是,在嚴格的禮法教導下,朱瞻基閒來無聊時也只能去鬥蟋蟀取樂。

堂堂皇太孫,平日裡除了太監竟是找不到能說話的人!

因此,跨進武英殿的時候看見那個熟悉的人影,朱瞻基不禁露出了微笑,當下就擺手屏退了殿內的一衆太監。等閒雜人等都退下了,心領神會的黃太監便親自到了大殿外頭守着,以防有不長眼睛的人誤闖進去聽到什麼有的沒的。

對於朱瞻基的這番舉動,張越自是心中欣喜,知道這位皇太孫已經是猜到了自己的來意。他正要上前參見時,朱瞻基卻笑着衝他擺了擺手:“成天看人跪來跪去,我都厭煩了。這兒沒有外人,不用那麼多禮。先說正事再說別的,讓我聽聽你又有什麼新主意。”

“皇太孫殿下,此次臣奉皇上旨意下江南,自然不是爲了那些糧倉。如今人人都知道我正在查帳,自然就不會想到別的。封存的那些賬冊少說也得清查兩個月,所以趁此機會,我預備和陸公公直奔松江府,然後再去寧波府。松江府寧波府靠海,歷來便是走私猖獗的地方,明裡去必定查不到什麼,但若是暗地裡查,也應該能瞭解一個大體數目情況。再過兩個月就是正旦,寧波市舶司的朝貢使應當不少,而且先前就有爭貢事,此次也正好看看端倪。”

儘管想到張越肯定有什麼古怪點子,但一聽這話,朱瞻基還是愣了一愣,隨即方纔面色凝重地問道:“松江府和寧波府素來有倭寇出沒,有些是正經倭寇,但更多的乃是當年那些逆黨的舊部。你若是帶着五百京營軍士隨行護衛也就罷了,若是輕車簡從,難保不會遇到什麼兇險。張越,你辦事情經心是好的,但隨隨便便置自己於險地則不妥。”

他擺擺手示意張越不要反駁,旋即又鄭重其事地說:“雖說我不可隨便出宮,但也能聽到一些風聲。太祖皇帝定下了片板不許下海的禁令,可一個利字還是讓不少人利令智昏,再加上朝貢使帶來的海外珍品,因此偷偷下海走私的不單單是百姓,興許還有朝中勳貴。這回皇爺爺有意開海禁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畢竟,要正經抽稅,更多了別家下海,必定分薄了自家利潤,所以有人對你很是讚賞,也有人對你恨之入骨。”

倘若說最初那些話不過是關心,那眼下這番話的要緊處就極其關鍵了。

對於朱瞻基的這番好意,張越怎能不領情,謝過之後卻解釋道:“皇太孫既然說了松江府和寧波府利益關係盤根錯節,那大張旗鼓下去就更查不到什麼。臣此行並不是要緝查那些走私的人,而是首先把局面理順,只有那些愚頑之輩方纔需要動殺手。儘管五百京營兵駐紮京師,但我卻奉有旨意,可調動一衆備倭衛所的精兵。再者,我還會挑一些人沿路隨行,您聽我說……”

外頭的黃太監聽到朱瞻基剛剛那一席話,心裡不禁有些驚詫。他打從朱瞻基出生開始便一直伺候,從最低的雜役一直到成爲現在的心腹,對於這位皇太孫的脾氣知之甚深。這麼多年來,朱瞻基善意待人的次數彷彿屈指可數——自然,也沒幾個人當得起他的支持。

看到來來往往的太監有好些偷偷往武英殿中瞧,他不禁在心底嗤之以鼻。這宮中也不知道有多少亂七八糟的眼線,只怕今兒個朱瞻基單獨見張越的事情轉瞬間就會傳入不少人耳中。就在這時候,他忽然看到自己手下的心腹小太監楊喜一溜煙奔了上來,卻是一番耳語。

“公公,咱們柔儀殿出事了!兩個伺候皇太孫殿下的老宮女忽然暴斃!”

PS:再次推薦正在三江封推中的那本《上品寒士》,這幾天仔仔細細讀了一遍,那種魏晉風骨確實很不錯,唯一的遺憾是主角那名字實在是瀑布汗……

第13章 何謂天之驕子第731章 狠辣的殺意第915章 新生和老去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521章 姐夫的報復,意外的收穫第602章 得良才美玉,得佳婿成雙,得知己不易第24章 避難的都是難兄難弟第597章 攔駕者何人第260章 識大體知進退第694章 終於反了!脣槍舌劍第865章 又到夜深人靜時第647章 連環好手,早謀去路第793章 重文輕武之見,親疏遠近之分第134章 大人物的煩惱第782章 慧女報恩第50章 落井下石,京城來書第172章 官高十級砸死人第393章 皇帝的外孫不值錢第507章 赤裸裸的條件第321章 草民趨利,堵不如疏第495章 軍歌聲中聖旨來第98章 挑撥和鬧事第402章 暖心第450章 親長第417章 亂事,兵事第617章 教婿仍需丈人翁第682章 身爲人子明朝中後期服飾文化特徵探析轉第648章 惡訊第264章 立場第913章 金枝玉葉第148章 名次和發榜第494章 必雪,必報,必還第699章 生不逢時,明珠暗投,惟有一死第102章 作客保定侯府第780章 東風壓西風,西風不願鬆第322章 英國公的嫡子第381章 煊赫的代價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668章 大亂第365章 誠夫婿無心覓封侯,敏夫婿欣聞驚喜脈第861章 愛子,要挾第327章 疑團第362章 召之即來,揮之則去,皇帝的用人之道第224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256章 衣錦還鄉和相互提攜第418章 從容對暴怒第558章 孤女丹心,替罪易尋第579章 其情可憫,其人可交第92章 朋友之約第453章 人臨危境,可見真知第730章 喜臨門第655章 目光長遠第859章 虛張聲勢第487章 小張大人神射!第763章 永寧宮明示暗語,仁壽宮脣槍舌劍第472章 內憂外患第733章 亂紛紛第505章 下棋只能心無旁騖第918章 翁婿夜談心第855章 臘八節上臘八粥,部衙之內軍令狀第155章 時焉?命焉?第381章 煊赫的代價第318章 摩拳擦掌,志在必得第246章 殺字方爲王道第831章 夜溫情,朝警醒第241章 煽動第575章 以德報德,將心比心第692章 血濺宮廷,君子之道第852章 驚訊第897章 煙花地,帝王裔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788章 無法無天第786章 南疆動盪第339章 江南好第229章 悲中作樂,笑面將來第482章 這興和丟不了第682章 身爲人子第529章 騷亂第686章 崩第519章 不遇伯樂,空有凌雲志也是枉然第733章 亂紛紛第274章 蜜桃天上來,偏心幾何多第373章 痛斥第361章 家事國事,無一省心第45章 橫七豎八事端多第320章 利字當頭一把刀第3章 難糊弄的老太太第687章 在路上第667章 金陵驚,天下動第157章 大家子的責任第402章 暖心第559章 靈濟宮中的碰頭,意料之外的班師第574章 日落星沉,至親難隔第97章 師妹留口信,兄弟傳心意第93章 羣英匯聚棲霞寺第649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12章 勿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601章 風水輪流轉,已到提親時第469章 借題發揮爲哪般
第13章 何謂天之驕子第731章 狠辣的殺意第915章 新生和老去第728章 兩頭收線第521章 姐夫的報復,意外的收穫第602章 得良才美玉,得佳婿成雙,得知己不易第24章 避難的都是難兄難弟第597章 攔駕者何人第260章 識大體知進退第694章 終於反了!脣槍舌劍第865章 又到夜深人靜時第647章 連環好手,早謀去路第793章 重文輕武之見,親疏遠近之分第134章 大人物的煩惱第782章 慧女報恩第50章 落井下石,京城來書第172章 官高十級砸死人第393章 皇帝的外孫不值錢第507章 赤裸裸的條件第321章 草民趨利,堵不如疏第495章 軍歌聲中聖旨來第98章 挑撥和鬧事第402章 暖心第450章 親長第417章 亂事,兵事第617章 教婿仍需丈人翁第682章 身爲人子明朝中後期服飾文化特徵探析轉第648章 惡訊第264章 立場第913章 金枝玉葉第148章 名次和發榜第494章 必雪,必報,必還第699章 生不逢時,明珠暗投,惟有一死第102章 作客保定侯府第780章 東風壓西風,西風不願鬆第322章 英國公的嫡子第381章 煊赫的代價第716章 賣家求榮第668章 大亂第365章 誠夫婿無心覓封侯,敏夫婿欣聞驚喜脈第861章 愛子,要挾第327章 疑團第362章 召之即來,揮之則去,皇帝的用人之道第224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256章 衣錦還鄉和相互提攜第418章 從容對暴怒第558章 孤女丹心,替罪易尋第579章 其情可憫,其人可交第92章 朋友之約第453章 人臨危境,可見真知第730章 喜臨門第655章 目光長遠第859章 虛張聲勢第487章 小張大人神射!第763章 永寧宮明示暗語,仁壽宮脣槍舌劍第472章 內憂外患第733章 亂紛紛第505章 下棋只能心無旁騖第918章 翁婿夜談心第855章 臘八節上臘八粥,部衙之內軍令狀第155章 時焉?命焉?第381章 煊赫的代價第318章 摩拳擦掌,志在必得第246章 殺字方爲王道第831章 夜溫情,朝警醒第241章 煽動第575章 以德報德,將心比心第692章 血濺宮廷,君子之道第852章 驚訊第897章 煙花地,帝王裔第442章 人死了就死了第788章 無法無天第786章 南疆動盪第339章 江南好第229章 悲中作樂,笑面將來第482章 這興和丟不了第682章 身爲人子第529章 騷亂第686章 崩第519章 不遇伯樂,空有凌雲志也是枉然第733章 亂紛紛第274章 蜜桃天上來,偏心幾何多第373章 痛斥第361章 家事國事,無一省心第45章 橫七豎八事端多第320章 利字當頭一把刀第3章 難糊弄的老太太第687章 在路上第667章 金陵驚,天下動第157章 大家子的責任第402章 暖心第559章 靈濟宮中的碰頭,意料之外的班師第574章 日落星沉,至親難隔第97章 師妹留口信,兄弟傳心意第93章 羣英匯聚棲霞寺第649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12章 勿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601章 風水輪流轉,已到提親時第469章 借題發揮爲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