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

這個秋天比以往更加祥和,關西沒有大旱、關東沒有水災,亦無蝗蟲地震、瘟疫也消失無形。冀州的魏郡、趙郡、渤海,司州的河南、扶風,兗州的濟陰、陳留,青州的北海、冀南,各地郡縣長官紛紛上表邯鄲,告知豐收的喜悅。

南面的戰事進一步壓縮至荊州、益州二地,漢中張魯仍舊在與劉備作戰,不過如今劉備已在川中站穩腳跟,亦將張飛從荊州南郡召回,與關羽同率兩支兵馬分別自白水關、巴郡逆擊張魯,戰線由最開始的蜀郡成都近畿一步一步向北推進。燕北的幕僚們在趙王宮不停推演,最終得出的結論不容樂觀直至冬月雙方停戰,關羽張飛大約要進圍漢中轉守爲攻。

“玄德在西逃的路上一定發生了什麼,他的軍隊沒有這麼強的戰力、他的部將沒有這麼強的能力。”

燕北想的沒錯,劉備西走的路上當然發生了很多事,比方說魏延、比方說黃忠、比方說收降益州的部將,這給劉備軍帶來龐大的戰力,此消彼長之下,張魯哪裡還會是劉備的對手。何況這個早年在燕北部下的豪傑也學會了陰險的政治手腕,他打着燕氏益州牧的旗號在益州行事,幹掉劉璋逐走張魯,派人給燕北送信卻只是表達張飛對姜晉的歉意,對益州之事隻字不提。

對劉備來說這一點兒都不丟人,早在討董時期他便作爲燕北的部下從攻,現在說自己是燕氏部下益州牧又又什麼丟人的?

可燕北非但沒有一點惱怒,反而對劉備的小把戲感到好笑。

“玄德這是拿孤當傻子糊弄呢!”

就好像諸侯都需要一個旗號,在不夠強大時這個旗號往往並非自己,燕北可以在迎接皇帝入鄴都後打着漢朝大將軍的旗號爲自己充實黨羽,劉備同樣可以在益州打着燕氏的旗號爲自己謀取優勢,這並不奇怪。

不過劉備還是算錯了。

他算錯了張魯,燕氏給張魯提供兵器甲冑,甚至用司州涼州接近漢中的優勢爲其教兵提供輜重,但這難道就真的意味着張魯的漢中是燕氏的嗎?或者說這難道真的就意味着張魯佔據益州後能老老實實地將益州拱手相讓?

並不是,並沒有。

只是因爲燕氏在這個時間段需要又張魯這麼一個人來起兵攻打劉璋,而燕氏又不願讓自己的軍隊在益州徒增死傷,所以纔有燕氏漢中太守張魯領兵攻白水關的事。劉備想壞的是燕北任命張魯爲益州牧或益州刺史的事,他成功了。

但燕北並沒有想任張魯爲益州刺史,甚至他都沒想那麼遠,他只是想有個人替他收拾不尊皇命的劉璋罷了。

如若張魯強勢,燕北會順勢施爲,讓張魯佔領益州領個將軍號也無甚大礙,在張天師身邊燕氏安插了足夠的親信,足可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不過如今劉備強勢,那就不一樣了,畢竟比起久居漢中的張魯,走遍天下的劉備要難對付的多……既然如此就停戰吧,給張魯一些喘息之機。

“傳信扶風馬岱屯兵陳倉,來年春季陳兵斜谷道涼州趙雲屯兵武都郡下辯,來年春月陳兵進駐沮縣傳信劉備、張魯停止互相進攻,再給二人送幾塊官印過去。以張魯爲鎮南將軍,督漢、廣、巴、蜀、犍、越、益州屬國七署軍務。劉備驅不臣之劉璋有功,任益州刺史,封趙國武安衛亭侯,明年進京述職,詔書別忘了再夾送封信……就說燕某許多年沒與他飲過酒了,今年冀州大收,桃縣存酒很多,別忘叫上雲長與益德同來。”

說着,燕北狡黠地笑了。

“張魯如今巴不得停戰,只要詔令送到,漢中一定會收縮防禦,劉備雖然想戰,但今年就快過去,他冬季肯定借坡下驢停戰,不過明年春季萬物復甦,他一定也還會想趁勢進攻張魯。這就需要馬伯瞻與趙子龍在陳倉、斜谷的震懾,警告他不要進兵,益州兵敢踏入漢中一步,兩路兵馬便進入漢中支援張魯,讓其投鼠忌器!”

燕北說着撓了撓鼻子,秋季天干,他的鼻尖總覺得癢癢,對衆多幕僚問道:“至於玄德,你們覺得他敢不敢進京述職啊?”

燕北問得很正常,不過這話聽在趙王宮諸多幕僚耳朵裡就不是那麼地正常了。就好像看見趙王無所謂地問道:你們覺得這天底下能活到現在的諸侯傻不傻啊!

這肯定是不傻的啊,傻子能做成諸侯嗎?傻子能以幽州涿郡涿縣一介編席子的遊俠兒身份被天下諸侯遍敗最後稱霸了益州?

這就好像問燕北,趙王殿下你現在敢進益州麼?

燕北肯定是不敢的啊!

去了益州他還能有活路?

“嘿,既然你們都覺得他不敢來,那就不用多說了。這大約足夠拖延到四月了吧?催促還在豫州的馬孟起,今年讓他帶着兵馬在兗州陳留避冬,務必明年四月抵達扶風。傳信司隸校尉樑習,讓他給馬超的軍隊備足糧草軍械,從河南調五個校尉部的兵甲,向扶風運送。”燕北輕叩案几道:“馬超在羌氐有聲望,五個校尉部的兵甲燕某都給他準備好了,讓他募兵。他家先祖伏波將軍西平羌亂二定交趾,羌亂他平了,沒有交趾,教他爲孤將益州打穿!”

益州,這就是燕北爲馬超天造地設的戰場。身後靠着羌氐大部,左右各部諸軍將領不是妹夫就是弟弟,參戰之人盡是涼州與扶風的鄉黨何況兵甲齊備輜重運籌皆不需他擔憂,這基本上是出兵放馬將軍的終極夢想在自己最熟悉的土地上,用自己最親近的兵力,擁有最優秀的後勤,與勇敢的強敵較力並擊敗所有人!

“嘿!不過話說回來了,爲什麼你們都覺得劉玄德不敢來?孤卻覺得他會來。”燕北像講笑話一般眯着狹長的眼睛笑了,儘管諸多幕僚並不懂他爲什麼笑,可他還是笑的前俯後仰,直拍大腿,笑了半晌才正色道:“老劉家不怕鴻門宴!”

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敵之策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十六章 留你一命第三百二十八章 士農工商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波將軍第八章 將軍麴義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九章 野蠻衝撞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第四十三章 句麗變局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一百零五章 送瘟神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對比較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假節三錫第三十七章 爭雄天下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九章 知己知彼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六十章 中平略記第九十二章 乃翁有氣第二百零四章 始祖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六十章 中平略記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一百一十三章 調兵西南第六十一章 等待時機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一章 初平三年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第四十九章 王政所思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第六十章 中平略記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一百零九章 三足鼎立第一百八十一章 智與力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二百八十八章 守第八十二章 聽天由命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二十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六十四章 唯死而已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五十五章 麴義來襲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六十三章 獵人獵物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五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第八十二章 威風艦隊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三十一章 中平五年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十章 剷除異己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奪鹿侯的野望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八十七章 四海爲家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五十五章 震天鑼鼓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二百二十六章 內亂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二十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圍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一百零五章 分兵合進第四十五章 各有所長第九章 獨自西進
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敵之策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十六章 留你一命第三百二十八章 士農工商第一百九十五章 去蔡陽第八十三章 二虎相鬥第五十四章 只求一勝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波將軍第八章 將軍麴義第十七章 汴水之難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二十四章 以金鋪路第九章 野蠻衝撞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第四十三章 句麗變局第八十六章 以命換命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四十四章 沮授求援第一百零五章 送瘟神第一百八十二章 相對比較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一百一十三章 假節三錫第三十七章 爭雄天下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九章 知己知彼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六十章 中平略記第九十二章 乃翁有氣第二百零四章 始祖第一章 走馬入薊第六十章 中平略記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一百一十三章 調兵西南第六十一章 等待時機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一章 初平三年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第四十九章 王政所思第一百零一章 反賊出身第七十四章 思想念舊第六十章 中平略記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二百零一章 會水第一百零九章 三足鼎立第一百八十一章 智與力第一百五十九章 虎豹騎營第四十七章 徒增氣勢第二百八十八章 守第八十二章 聽天由命第四章 孤陋寡聞第二十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六十四章 唯死而已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十八章 田豫勸北海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三章 渤海之刀第五十五章 麴義來襲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九十一章 扶漢覆漢第六十三章 獵人獵物第四十章 雲中疫病第五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三十三章 笑出聲第八十二章 威風艦隊第五十二章 心有餘悸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三十一章 中平五年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十章 剷除異己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奪鹿侯的野望第一百七十八章 代天行事第八十七章 四海爲家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八十五章 臨行話別第二百四十六章 交州刺史第二十一章 分官認主第五十五章 震天鑼鼓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二百二十六章 內亂第七十一章 天下紛亂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二十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八十六章 CD圍第十二章 郭嘉請命第一百零五章 分兵合進第四十五章 各有所長第九章 獨自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