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24章 全面反攻

共和2296年,5月3日,南印度聯邦,孟買邦。

時間進入五月,西西洋上季風乘勢而起,吹向印度次大陸,給當地帶來了充沛的水汽。

雨季應時而至,大中小雨一場接一場地在孟買島上落下來,驅散了旱季的高溫,給這座邊境港口城市帶來了珍貴的涼爽——雖然接近三十度的氣溫在別的地方也算不上涼爽,但在印度也算可以了。

此時一場雨剛停,天色稍有放晴,正是適合人羣活動的時候。街旁的店鋪紛紛把收起的貨物又擺到了街上,巷子裡躲雨的小販們也你爭我搶去街上擺起了攤,把這條華佔時期修建的虎頭街瞬間佔了大半去。

一輛進口小汽車駛入這虎頭街後,行駛一下子塞澀了起來。司機狂按喇叭,但半天也沒挪出去幾米,情緒越來越急躁,要不是顧忌後座的乘客,這時候就該破口大罵出來了。

後排坐着的張國信左右看了看,見擁堵不是一時能解決的,便開口道:“算了,也快到了,停下吧,我自己走過去。”

司機連忙道:“實在抱歉!這些賤民真是壞事,耽誤您時間了!您注意腳下!”

張國信微微一皺眉頭,然後擺了擺手,往車窗外前後看過,便拉開了車門。

車外,早有一對小子搶過衆人守到了門旁,一見門開便眼疾手快地將一塊木板鋪到了坑坑窪窪的地上。

張國信在孟買住了好幾年,對此早已習以爲常。南印度人多業少,貧民許多隻能從事這些超低端的服務業中勉強維生,他也不多做客氣,隨手掏了幾張小額紙幣交給兩個小子,然後便在木板上踏過去。

兩個印度小子看上去也就十歲上下,都又黑又瘦,拿了賞錢之後殷勤地拿着木板前後奔跑不斷鋪在地上,防止張國信的皮鞋沾到地上的泥。

他就這樣,一步步走進了街旁的篁園茶樓之中。篁園茶樓是一棟五層高的大型磚混樓,和這條虎頭街一樣,都是當年華夏人修建的。後來孟買加入南印度聯邦,這棟樓也屢次轉手、產權分散,到如今成了多家小商店和小飯店的聚合體,茶樓只是個名字而已。

張國信進了樓,一直上到五層,轉了兩圈,纔在西南角落裡找到一間“莫舍裁縫店”。

這家店有着很典型的印度風格,天花板上滿滿地掛着成品或半成品的衣服,各類雜物幾乎堆滿了地面,店主盤腿坐在地上縫製着衣物。

見有人來,店主擡頭看去,發現張國信衣着體面,不像是自家的目標客戶,便又收回了目光,隨口問道:“要買衣服?隨便看看吧。”

張國信清了清嗓子,比劃着用半生不熟的當地土話問道:“小孩子穿的衣服能訂做嗎?大約這麼高,要用藍色棉布。”

店主眼角一挑,擡頭問道:“藍的?是純藍還是要挑花?”

張國信答道:“要純藍的。”

店主出了一口氣,站起身來,對他招呼道:“請進來看吧。”

然後張國信便隨着他走進門內,小心地繞過地上諸多雜物,進了裡屋之中。

進屋後,店主儀態一變,殷勤地請張國信坐下,然後退出了屋子。

稍過了幾分鐘,一名穿着黑色寬鬆短袖綢衣的男子從另一張門走了進來。見到張國信後,他摘下帽子,露出一張華人的臉,用南方口音的漢語問道:“是‘苔石’兄嗎?青煙石生苔,竹深不見月,在下王元,幸會。”

張國信看了看他,拱手笑道:“幸會幸會。”又指着房間裡簡陋的陳設說道:“王兄,你們秦國央統的孟買站好歹也是個大站,怎麼搞得這麼寒酸?”

王元坐了下來,說道:“苔石兄此言差矣,若是我去你們地理處拜訪,你們難道會直接把我領總部去?就在這個小站談談,很好,很好。”

“確實,貴國物資緊張,恐怕也沒多少餘糧供你們這些外派的。”張國信又揶揄了一句,然後稍轉了一下身子,笑道:“行,那事不宜遲,你我還是談正事吧。”

王元噎了一下,但很快恢復平靜,說道:“也不必太過緊張,我們也沒法替上峰決斷,只是隨便聊聊。”

他拿起桌上的小酒瓶倒了兩杯,自己拿起一杯喝了一口,然後徐徐道:“苔石兄,你聽我這國語可有口音?”

張國信也拿過一杯酒,道:“字正腔圓,聽不出口音,說不定去應聘個播音員也沒問題。王兄身爲異國之人,能把國語練到如此純熟,想必是下了苦功的。”

王元哈哈一笑,道:“非也非也,我可不是練成這般的,而是自小就這般說話。我王家祖籍山西大同,景平年間,曾祖遷至天竺邦經商,一直延續至今。大秦諸世家大多也如我家這般,祖上是地地道道的漢人,雖然原本也各有方言,但立國後相互之間只能以國語正音交流,事到如今,正音便也成了從小習慣的母語。”

“難能可貴。”張國信微笑着做出評價,心中對此行的把握又多了一分。

如今,華盟與邊緣聯合的戰爭態勢已經全面逆轉,華盟進入了反攻階段。爲了儘快擴大優勢,華盟雙管齊下,在戰場上展開進攻的同時,也在政治領域施展手段,試圖離間邊緣聯合。佔據印度次大陸北部的秦國一向被視爲邊緣聯合中最薄弱的一環,不是因爲國力,而是因爲戰爭態度最不堅決。

隨着戰爭態勢的轉變,秦國內部一度被壓制的親華派又擡起頭來,一方面遊說國王,一方面暗中與華盟取得聯絡,試圖體面地退出戰爭。

華盟對此樂見其成,一旦秦國倒戈,陸軍立刻就能減少一個方面的戰線壓力,海軍也能在西西洋地區獲得穩定的港口和後勤供應,對整體戰局大有裨益。因此,他們也派出人員與秦國方面秘密接觸,商談停戰事宜。張國信就是出於這個目的,與秦國的代表王元在第三國發生了接觸。

秦國人的政治有一個顯著的特點:當他們想要對華盟示好的時候,就會強調高層們的華人身份;反之想要自立的時候,就會強調自己身處印度次大陸的地理位置。現在王元不談地理而談身份,顯然是想示好了。

張國信抿了一口酒,說道:“說到底,也是那周文樂昏了頭,竟將秦國帶上了萬劫不復之地。”

周文樂是秦國左丞相,也是國內稱霸派的代表人物,之前正是在他及一干人等的推進下,秦國才加入邊緣聯合,試圖掙脫華盟劃定的秩序,制霸整個印度次大陸。但由於戰事不利,現在他們在秦國的聲勢也一落千丈。

王元贊同道:“周賊爲了一己私利,竟以國家前途爲籌碼,實在罪無可恕!”

他把身子往前一探,壓低聲音道:“實不相瞞,據說我王對周賊的做派很不滿,或許不久後,他就該被彈劾了。”

張國信舉酒杯對他致敬了一下:“亡羊補牢,爲時未晚。”然後又話鋒一轉,一下子嚴肅起來:“不過,兵戈之事乃是國之大事,既已開端,那便不是輕易能終結的。貴國縱使有苦衷,可向我華盟挑釁開戰之事卻是不能就這麼算了的,爾等準備如何解決此事?”

王元吸了一口氣,心道果然你們得寸進尺,不會這麼輕易就鬆口,但面上還是恭謹地說道:“這,還要請教苔石兄。”

張國信手指在桌子上敲了起來,慢慢說道:“我也不能代表誰,只是隨便說說自己的想法。首先,秦軍必須退出侵佔的河中國和元國的土地。其次,要立刻轉變戰線,對抗突厥軍——這一點可不是我們強逼的,你們要背叛邊緣聯合,難道指望突厥人會輕易放手?到時候他們肯定會對你們施以懲戒,你們不想打也得打,還不如早做準備。再次,貴國必須開放港口,供我國海軍駐泊。此外,秦軍造成的戰爭損失雖不多,總歸還是有,事後一定是要有賠償的。主導開戰的戰犯,也必須得到正義的審判。”

王元靜靜聽着,沒有立刻回覆,在心中把這些記牢,然後才說道:“多謝張兄指點。這些本是應有之舉,只是有一點,我國此時也是在東西兩線作戰,如果要去西線對抗突厥軍,那麼是不是在東線先與元國停戰,撤回兵力調往西線纔好?”

秦國發動戰爭後,一方面在西線向河中國進軍,另一方面則向東進攻控制恆河口和緬甸地區的元國。一開始,元國也和河中國一樣潰不成軍,大步後撤,但秦軍進攻到元國中部的山嶺地區後就進展緩慢,堆積了大量兵力卻徒勞無功。

張國信思考了起來。王元有此提議,就是說秦軍想從東線撤軍了,但如果單方面撤軍的話容易被東線的華盟軍隊追打,所以想事先徵得華盟的同意。但是他們把軍隊撤回西線,也不一定就是去防禦突厥人的,說不定是向河中前線增兵呢?

思來想去,他也做不出決斷,只得模糊地說道:“此事原則上可行,至於具體事宜,還是留待進一步商議吧。”

王元笑道:“那就敬候佳音了。”

……

7月15日,呼羅珊,汗血馬城。

呼羅珊是一個地理概念,大致包括伊朗高原東北部、阿富汗地區以及河中國南方的沙漠地帶。此地曾經是東西方交流的樞紐之地,誕生過數個大帝國,後來隨着氣候變遷和商路轉移逐漸淪爲窮山惡水。

在近代,呼羅珊地區一度成爲華盟、伊爾汗國和印度地區間的緩衝區,由一系列小國和部族自治區組成。而突厥國和秦國崛起之後,呼羅珊在短時間內被周圍強權控制瓜分。

這場戰爭開端之時,邊緣聯合的軍隊就是從呼羅珊南部出發,向北攻入河中國的領土,而等到華盟恢復實力之後,戰線又逐漸被反推了回來。

呼羅珊人煙稀少、交通不便,戰爭早期邊緣聯軍進攻之時,就受到補給線的嚴重限制。如今華盟轉守爲攻,同樣也遇到了補給問題,戰線推進的速度很緩慢。

現在,雙方在呼羅珊南部山區達成了新的平衡。華盟進攻不易,聯軍要在廣闊戰線上佈防同樣很吃力,雙方戰術上沒有什麼亮點,基本上就是在比拼耐力和底力。

汗血馬城是這條戰線上最重要的幾個節點之一。此城位於呼羅珊西南,距裡海約四百公里,因當地出產著名的汗血寶馬而得名,主要居民爲突厥人,是突厥汗國曆史學家欽定的龍興之地之一。大約五十年前,此城因運河和鐵路的相繼開通而快速發展,成爲了突厥汗國與華盟交流的知名口岸。

九州軍河中戰區對此地極爲看重,只要拿下它,接下來便可將戰線推進到裡海沿岸,進而可以從水路取得補給,後勤問題將得到顯著緩解,並且能進一步威脅突厥國本土。

但突厥軍也在汗血馬城周邊部署了大量兵力,補給受限的九州軍想拿下它並不容易。今年以來,九州軍已經對這一地區發動過三次進攻,每次都是初期進展順利,第三次時甚至佔領了整個城區,但後繼乏力,鏖戰後不得不撤回後方。

呼羅珊地區夏季炎熱,本不適合戰鬥,但就在這大熱天中,九州軍反常地向前線增兵、囤積裝備物資,引發了聯軍的警惕。經過一次次危險的偵察過後,防守汗血馬城的突厥部隊已經確信敵軍的規模達到了一個危險的等級,戰鬥隨時可能爆發。

而到了前天,戰鬥終於打響了。

空襲與炮擊幾乎同時發生,隨後九州軍的機械化部隊輕而易舉地突破了突厥軍的前沿防線,向縱深陣地穿插而來。

這一點並不出乎突厥軍的預料,事先早就做好了預案,以有限兵力遲滯敵軍腳步,不斷誘敵深入,試圖等待敵方疲敝之時再發起反擊。與此同時,呼羅珊戰線上的其它聯軍也活躍起來,一方面加強戒備,另一方面也試探性地發起攻擊,牽制九州軍的力量。

經過兩天的戰鬥後,戰線態勢已經穩固了不少。九州軍吸取之前戰鬥的教訓,沒有貿然進入城區,而是在城外逐個拔除突厥軍的據點。而突厥軍穩住陣腳,兵力逐漸集結,反擊正在醞釀之中。

時已入夜,突厥軍設在城區南方的阿哈爾山區的指揮部中,剛從前線返回的指揮官穆賈希德正與幾個參謀一同,對着戰場地圖,規劃下一步的行動。

地圖上的戰局看上去很糟糕,代表九州軍的紅色三角和方塊密密麻麻,如同一柄錘子一般砸進了汗血馬城周邊。但穆賈希德等人也不慌亂,胸有成竹地籌謀着戰鬥計劃。

“獨七旅已經潛伏進沙漠中,他們在夜間的行動很有成效,九州軍的補給效率至少下降了15%。”參謀阿里報告道。

“在西邊,第13集團軍的四個師已經通過裡海鐵路抵達,目前在科別站附近待命,隨時能增援前線。”另一名參謀杜科夫說道。

穆賈希德點了點頭,又對阿里問道:“東邊呢,薩伊斯曼的部隊到哪了?”

阿里有些爲難地說道:“東方出了些問題,計劃增援的三個師暫時無法抵達。主要是因爲秦軍那邊沒有按計劃調動,爲了避免赫拉特山口空虛,薩伊斯曼將軍暫緩了增援計劃。”

穆賈希德眉頭深鎖:“怎麼回事,秦軍這時候掉了鏈子……嗯?”

這時,尖銳的防空警報聲響了起來,打斷了他們的對話。

穆賈希德並不意外,九州空軍在夜間發動空襲已經是常規作戰項目,突厥軍早就習慣了。雖然對方有電探設備,但在夜間投彈的命中率仍不盡人意,不需太過擔心。

指揮部中的通信設備開始此起彼伏地鳴響起來,外圍部隊不斷將發現的敵機和損失狀況報告回來。時至今日,突厥軍已經在相當程度上適應了九州軍的電磁干擾,在防禦陣地各處埋設了通信線路及其冗餘備份,能夠在無線電失效的情況下保持有線通信。

穆賈希德簡單確認了戰報,確定沒有太大意外後,就繼續回到作戰規劃中。

“如果東方援軍不到,反擊就只能暫緩。再拖幾天的話,東山防線就可能出問題,不妙啊。”他不無憂慮地說道。

他縱觀整張地圖,思考了整條戰線上兩軍的佈置後,對阿里說道:“華盟在東方部署的兵力不多,我們可以冒個險,而且局勢危急,也是必須得冒險的時候了。給指揮部發報,讓他們責令秦軍儘快調動,同時讓薩伊斯曼不要等他們調動到位,立刻着手過來增援。”

阿里迅速將他的命令記錄下來,然後轉身前往通信室,準備將命令轉成電文發給後方的戰區指揮部。而穆賈希德則拉了張椅子坐了下去,暫時將戰鬥計劃排出心中,閉目養神,爲接下來的戰鬥恢復精力。

外面的空襲仍在繼續,爆炸聲不時傳來,但穆賈希德已經完全將它們當成了白噪音,安然進入了假寐狀態。

但是,反倒是阿里的一聲驚呼,立刻將他喚醒了過來。

“什麼?!”通信器旁的阿里抑制不住地驚叫起來,然後顫抖着壓低聲音,對着另一頭的不知道什麼人問道:“消息確定嗎?這可不能誤報!”

穆賈希德意識到了什麼,起身走過來,問道:“出什麼事了?”

阿里整張臉都白了,聽到指揮官的命令,沒有立刻回覆,而是死死抓着話筒不放,等到對面講完,才顫顫巍巍站起來,有氣無力地行了個軍禮,然後對穆賈希德說道:“……秦,秦國人叛變了!”

“甚?”穆賈希德縱使做好了聽到壞消息的準備,依然被驚到了,語無倫次地問道:“叛變,什麼意思?是不是哪支部隊沒收到補給譁變了?”

阿里虛弱地說道:“不是,是……秦國新任左丞相白良纔剛才宣佈,秦國退出邊緣聯合,與華盟單獨和談……”

他的聲音越來越低,但每個音節都像一柄重錘一樣敲在穆賈希德心上。這個消息無異於晴天霹靂——秦國在這個時節叛變,不僅意味着雙方力量進一步此消彼長,還將立刻導致呼羅珊戰線的全面崩壞!

穆賈希德的手也禁不住地抖了起來,抱着最後一絲希望問道:“赫拉特山口那邊……怎麼樣了?”

“我這就問!”阿里一下子坐回通話器前,向友軍發出聯絡。

而幾乎就在同時,其餘通信設備一下子繁忙了起來,穆賈希德過去看了一圈,幾乎無一例外是汗血馬城周邊九州軍發動攻勢的消息。

不久後,阿里回報了通信結果。果不其然,防守赫拉特山口的薩伊斯曼部遭到了九州軍的進攻,而毗鄰的秦軍則袖手旁觀,大踏步後撤。

穆賈希德踉蹌着回到椅子旁,一下子癱了進去。不過沒過多久,他就又猛然跳了起來,狂喊道:“執行紅色計劃,向科別撤退!”

……

由於秦軍的突然變節,雙方在呼羅珊地區的戰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聯軍防線堪稱完全崩潰,被九州軍長驅直入,沿着鐵路線向西一路攻到裡海岸邊。

突厥軍撤退下來的殘部在伊朗高原東部與收縮後的秦軍對峙起來,雙方都沒有進攻慾望,戰線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雖然九州軍尚未深入伊朗高原,但與其說是他們被擋下了,不如說是他們對這片地形複雜的地區並無興趣。但在另一個領域,華盟開始扶持伊爾汗國的遺民在這一地區展開反抗行動,突厥人同樣不得安生。

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邊緣聯合的形勢急轉直下,突厥國本土受到了直接的威脅。與此同時,九州海軍在西西洋地區得到了穩固的軍事基地,得以策劃進一步的行動。

9月2日,九州海軍在紅海口的也門地區成功登陸,協助被突厥人驅逐的也門王室恢復了統治,也進一步增加了對突厥人控制的石油產區的威脅。

在差不多同一時期,天涯洋上的九州海軍也收復了非洲西部的幾個港口,向北靠近地中海口。兩洋海軍不斷前進,近乎對地中海形成了兩面包夾之勢。

正面戰場的節節勝利激勵了敵後戰場。邊緣聯合雖然大體上實現了對歐洲大陸的控制,但控制並不嚴密,被佔領的各國仍有地下反抗勢力。之前這些反抗勢力潛伏不敢大規模活動,但從各種渠道收到外部消息後,如今活動已經越發頻繁。甚至在一些地方,反抗軍已經光明正大地在市面上行走,反倒是佔領軍爲了自保只能睜一眼閉一眼。

在大好形勢下,九州軍進一步的攻勢不斷展開。

第901章 不是問題第511章 城市交通第546章 坤甸第851章 鑿空 七 彈道學第357章 疑慮第457章 另一個世界:沒翼第589章 當獵人變成獵物第887章 成都會戰 下第223章 入長江第60章 北地貿易 一第719章 報應不爽第307章 北伐第882章 蜀道難第520章 神劍(加更2/2)第208章 功成歸來第896章 與你何干第467章 回家:又撿了一寶第543章 深圳堡第728章 達則一線平推第233章 膽大包天第291章 來遲一步(累計打賞加更)第507章 列車第906章 戡亂第843章 星星峽第843章 星星峽第129章 十字路口第47章 舟山海盜後22章  追擊英格蘭號第189章 五九軍制第804章 哈密力第205章 出賣 三第527章 鐵路計劃第601章 進擊的滕國 三第36章 金州與“遼人”第79章 試炮第330章 泰山之戰 五 衝陣第470章 東洋景 下第445章 另一個世界:龍牙交椅第150章 黎明之戰 三第781章 維新第706章 團練使文天祥第23章 火炮第141章 漫長的等待過後是宿命的相遇第186章 情報工作(感謝破布麻衣的打賞)第457章 另一個世界:沒翼第571章 中央蒸汽動力工坊第396章 交替第343章 蕭條第887章 成都會戰 下第157章 測地術(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三次加更)第314章 北清河船場第51章 城陽工業區 下第656章 大變局第890章 匡扶社稷第163章 擴張(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九次加更)第394章 中統鈔第370章 騎炮兵後4章 土木堡之變第93章 彈如雨下第556章 沙漠風暴 四 澳門第243章 技術驗證船 三第300章 畢竟是李璮(4/4)第514章 東海式炫富第122章 夜襲第842章 西出陽關有故人第109章 第二艦隊第574章 黑龍江上 一 骨嵬島第815章 新航路 四 海角郡 (加更)第634章 鐵血強宋 七 萬劫不復第779章 討戰犯檄第657章 戰列巡洋艦第158章 歷史性的會面(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四次加更)第741章 雙城(加更)第893章 出臨安第90章 遭遇第840章 入海第413章 東進:等待第846章 鑿空 二 天山郡,黃草縣,鬆關第856章 鑿空 十二 金帳汗國第751章 科爾沁大草原第222章 渠道第348章 剃髮易服後17章 圩陽第403章 不落人後第625章 中途城第744章 多鉚蒸剛第67章 訂購貨船(第四更)第230章 戰爭之神第164章 新城(第十加更)第715章 十萬青年十萬兵第312章 午時已到(打賞加更)第544章 無線電第785章 詹先生第697章 沿江擊節第176章 東海法系(加更)第408章 東海關稅同盟 下第235章 劫郝經 下第901章 不是問題第121章 東海縣
第901章 不是問題第511章 城市交通第546章 坤甸第851章 鑿空 七 彈道學第357章 疑慮第457章 另一個世界:沒翼第589章 當獵人變成獵物第887章 成都會戰 下第223章 入長江第60章 北地貿易 一第719章 報應不爽第307章 北伐第882章 蜀道難第520章 神劍(加更2/2)第208章 功成歸來第896章 與你何干第467章 回家:又撿了一寶第543章 深圳堡第728章 達則一線平推第233章 膽大包天第291章 來遲一步(累計打賞加更)第507章 列車第906章 戡亂第843章 星星峽第843章 星星峽第129章 十字路口第47章 舟山海盜後22章  追擊英格蘭號第189章 五九軍制第804章 哈密力第205章 出賣 三第527章 鐵路計劃第601章 進擊的滕國 三第36章 金州與“遼人”第79章 試炮第330章 泰山之戰 五 衝陣第470章 東洋景 下第445章 另一個世界:龍牙交椅第150章 黎明之戰 三第781章 維新第706章 團練使文天祥第23章 火炮第141章 漫長的等待過後是宿命的相遇第186章 情報工作(感謝破布麻衣的打賞)第457章 另一個世界:沒翼第571章 中央蒸汽動力工坊第396章 交替第343章 蕭條第887章 成都會戰 下第157章 測地術(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三次加更)第314章 北清河船場第51章 城陽工業區 下第656章 大變局第890章 匡扶社稷第163章 擴張(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九次加更)第394章 中統鈔第370章 騎炮兵後4章 土木堡之變第93章 彈如雨下第556章 沙漠風暴 四 澳門第243章 技術驗證船 三第300章 畢竟是李璮(4/4)第514章 東海式炫富第122章 夜襲第842章 西出陽關有故人第109章 第二艦隊第574章 黑龍江上 一 骨嵬島第815章 新航路 四 海角郡 (加更)第634章 鐵血強宋 七 萬劫不復第779章 討戰犯檄第657章 戰列巡洋艦第158章 歷史性的會面(感謝江西胖哥的紅包,第四次加更)第741章 雙城(加更)第893章 出臨安第90章 遭遇第840章 入海第413章 東進:等待第846章 鑿空 二 天山郡,黃草縣,鬆關第856章 鑿空 十二 金帳汗國第751章 科爾沁大草原第222章 渠道第348章 剃髮易服後17章 圩陽第403章 不落人後第625章 中途城第744章 多鉚蒸剛第67章 訂購貨船(第四更)第230章 戰爭之神第164章 新城(第十加更)第715章 十萬青年十萬兵第312章 午時已到(打賞加更)第544章 無線電第785章 詹先生第697章 沿江擊節第176章 東海法系(加更)第408章 東海關稅同盟 下第235章 劫郝經 下第901章 不是問題第121章 東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