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北京,北京(3)封賞

“宋應星、范文程、洪承疇”

三位年紀超過六十歲的老臣聽到皇帝的召喚後趕緊出列了,他們手持笏板,寬袍大袖,都身穿正二品文官朝服,彎着腰恭恭敬敬站在臺下。

眼下,由於宋應星年過七十,他的工部尚書之位已經讓出來了,不過讓他還掛着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名號,名義上是讓他輔佐都御史孫秀節的,但他自己也知道,這不過是一個閒職罷了,與大明的都察院相比,大夏國的都察院已經喪失了隨意在朝堂上彈劾他人的權利,但還是擁有事後彈劾、監察、起訴的權利。

“你等還好嗎?”

就這麼簡單一句話,就讓三人老淚縱橫,都忍不住啜泣起來,三人中,洪承疇、范文程都是降臣,但尼堪還是力排衆議讓他們登上了高位,這些年下來,他們在輔佐他的兒子們,或者執掌一方或一部時都表現卓著,不負他們在歷史上的聲譽。

在這個時代,品德高潔者大多迂腐,能力肯定不足,像史可法等人雖然還健在,但尼堪也沒有啓用他們,反而是像洪承疇、范文程這些在歷史上留下罵名者得到了重用,尼堪一開始用的自然是他們的才能,後來在其他人的影響下他們自然也高潔起來,這也是應有之意。

而宋應星是這個時代少有的科學家,又當過大明的知府,自然得到了尼堪的重用,眼下他的工部尚書職位已經被大明另外一位科學家方以智佔據了,但他打下的根基尚在,自然要受到皇帝的尊崇。

何況,就算在尼堪的大夏國,在一般人眼裡,工部尚書依舊屬於六部中中下的存在,沒辦法,歷史的慣性依舊強大,想要朝夕扭轉談何容易?

但皇帝如此關切宋應星,體現了他對工部尚書的尊崇,除了宋應星是古稀老人,內中多半還有這個意思。

按照慣例,像他這樣長期在外的皇帝,回到京城之後,若是放在歷史上,多半要做出大赦天下或者減免賦稅的舉動的,但尼堪不是常人,他既沒有動力,也沒有必要做出這樣的舉動。

接着他又將他熟識的大臣一個個叫到面前,或一句話,或三兩言,或寒暄,或開玩笑,等他將諸人全部接見完畢後,已經是兩個小時以後了,眼看天色大亮了,在尼堪的鼓勵下,大殿裡的氣氛也熱切起來,交頭接耳的也多了起來。

雖然沒有大赦天下或減免賦稅的舉動,不過必要的封賞還是要做出來的。

“諸位大臣,列位臣工”

抱着一柄玉如意拂塵站在尼堪身後的王文慧此時走了出來,他的身後跟着通政使司副使張文俊,張文俊手上抱着三個用金色綢緞捲成的黃澄澄的東西,好似三幅書畫,但作爲經常上朝的大臣們自然知曉那是三份詔書。

“陛下一回到京城便有大動作?”

所有人都微微彎下了腰,都隱隱有些激動,因爲他們知道,這些詔書不是封賞便是有大事發生。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接下來自然是通過王文慧之口,尼堪將帝國成立二十年以來,上天的照應,自己的運籌帷幄,衆人的襄助之功一一列出,詔書是王文慧親自寫的,全部採用了五言駢文形式,辭藻華麗,用詞深究,那真是字字璣珠,句句琳琅,他說了半晌才切入正題。

“特晉一等公孫秀節爲忠瑾郡王”

此話一出,不禁在大殿裡造成了軒然大波。

在以前,得封王位的也只是尼堪的同父異母的大兄孫秀林,他得到了端肅郡王的名號。

而得到國公爵位只有孫秀節、孫傳宇兩位,他們都是一等公。

現在竟然要將至少在表面“閒置起來的”的孫秀節又晉升爲郡王爵位,多半是皇帝要重新大用他了,不是重回政務院就是樞密院了。

雖然有些錯愕,不過仔細一想,以往尼堪在外面奔波時,在內裡主持政務正是他孫秀節啊,就算是羅承志、雅丹等人先後擔任政務院總理職位,但在私下裡還是要時時向孫秀節請教的。

孫秀節作爲尼堪的堂兄,作爲徐光啓的親傳弟子,最受他的信重,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但沒想到居然信重到這個程度。

孫秀節跪下了,激動地高舉雙手接過了象徵着郡王地位的袍服、笏板、印信等物。

此時,尼堪親自走下來將他扶了起來,還讓人在大殿裡設置了一處作爲讓他坐下了,這讓才五十五歲的孫秀節有些不知所措。

“追晉先安國公孫傳宇爲順平郡王,由其長子孫秀濤承襲”

這也算是應有之意,孫秀節、孫傳宇曾經是尼堪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又是孫家的人,他們以前都是一等公,既然活着的孫秀節晉升爲郡王了,也不能拉下已故的孫傳宇了,也自然要蔭及其子孫秀濤,何況孫秀濤本身的功勞也不小。

“陛下”

孫秀濤大哭着也跪下接過了印信等物。

“特晉阿林阿、朱克圖、哈爾哈圖、牧仁、阿克墩、雅丹、查克丹、恩索、羅承志、李延庚爲二等公”

這些人中出了李延庚,都是最早在尼布楚大草原追隨尼堪起兵的老人,阿林阿來自北山野人部落,朱克圖、哈爾哈圖、牧仁、查克丹來自烏扎鄂溫克部,阿克墩來自鄂倫春部落,恩索來自達斡爾部落,羅承志來自羅佳部,雅丹來自安加拉部,也算是最早的索倫諸部的代表,至於李延庚,他代表了漢人,也是在遼東主動投降的滿清大將,地位自然與他人不同。

他們以前都是一等侯,眼下一下跨了兩級,直接晉升到二等公,也打破了以前建國時非近親不得封公爵的規制。

“特晉王文慧、蕭阿林、喀克篤禮、柳川靜雲、羅繼志爲三等公”

這又在大殿掀起了波瀾。

蕭阿林、喀克篤禮、羅繼志他們沒有意見,但身爲大太監的王文慧以及日本人柳川靜雲得封三等公是他們沒有想到的。

他們沒有想到,連王文慧自己也沒想到,原本在昨日商議時,他只是晉升爲一等侯的,沒想到他剛纔一念,竟然成了三等公,這自然是陛下親自修改的,柳川靜雲也是大哭着跪下了。

想當初,他不過是對馬藩藩主麾下家臣柳川調興的義子,他能成爲義子不是別的,僅僅是因爲他是來自出羽國奧羽山雙刀流的傳人,在時下的日本,開設道場傳授劍術的數不勝數,但柳川靜雲依舊在年輕一代聲名鵲起,這才被柳川調興相中,否則的話,成爲浪人,最後成爲諸藩國勢力的炮灰是可以想象的。

當成爲三等公後,按照日本的官制,他就成了有資格擔任幕府將軍這一級別老中甚至大老的資格,那真是位極人臣啊。

“慢着”

此時尼堪突然說話了,他手上又多了一封詔書。

“諸位,我國以農、牧立國,以商富國,但歸根結底是以工強國的,在這方面,前工部尚書、現都察院右都御史宋應星功勳卓著,特晉爲二等公!”

宋應星顫顫巍巍地跪下了,這一次,尼堪並沒有馬上將他扶起來,而是繼續說道:“前伯力高等技工學校畢業生、後瀚海大學工程專業畢業生,高級工程師金孝海任勞任怨,大夏國每取一地,新建工坊設施時,都是他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先後完成了定遠府、臨潢府、新天津、新金州、明斯克煤鋼複合體的建造、調試、運轉”

“這還不算,十幾年來,他還在工藝流程、成本控制上精益求精,先後修訂了十多版本工藝流程圖及說明,在短時間裡讓本來就佔優的大夏國工坊實力更加遙遙領先,累計其功績,特晉爲三等公”

金孝海就是那位在朝鮮差點餓死的遼東漢民金不換的兒子,現在是工部的總工程師,位列工部尚書、左右侍郎之後,但待遇與右侍郎平齊,他對於自己不到四十歲就能位列高位已經很滿足了,前不久他獲得了侯爵,本來以爲肯定到頂了,沒想到陛下回來後一下到了公爵!

公爵,歷史上,不是皇親國戚,便是功勳卓著的名將才有可能得到的爵位啊,在恍惚中,金孝海被張文俊拉着走到了前面,與宋應星並排名跪下了,半晌,他洪亮的哭聲才響了起來。

這一幕,讓在場的諸人深深震撼了。

“看來,我大夏除了做官當兵,就是這工場業最爲吃香了,最被陛下看重了,今後子女擇業時可得考慮這一點”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 看書領現金紅包!

“我那二小子讀書不成,不過在奇淫巧技上頗有章法,不如……”

“我家三小子本來要考京師高等師範學校的,以他的資質,也考不上大學,但他勤於動手,不如讓他考京師高等技工學校!”

“……”

“特晉韓承影……,等爲一等侯”

到一等侯了,這裡面除了像韓承影這樣很早就加入到大夏國的文官,也有像巴彥、孫秀剛、葉鐸這樣的軍團司令,當然了,最出人意料的還是三位大學校長:

瀚海大學校長、科學院院長李光宗;

京師大學堂校長、科學院副院長劉文獻;

孫秀節長子、原皮薩切克省總督,後來調回本土組建安西大學堂、科學院院士孫德馨。

這三人也位列一等侯。

“重奇淫巧技,重與之相關的學識”

同樣得到一等侯爵位的洪承疇在接過自己的封賞,退後人羣中後默默地想道。

倒是同爲降臣出身的范文程身上沒有那麼多的羈絆,他暗暗想到:“通過今日的封賞,陛下展現了對舊人、老臣的恩寵,又展現了對工業、新學的特別關注,眼下大夏國如日中天,圍繞自己身邊的遼東舊人也有不少,以前我還是勸他們苦讀四書五經,看來經過今日朝會之後,再與他們聚起來就不能那麼說了,時代,真正變了啊”

第四章 私議第六十六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6)第十三章 一路向東(3)打得一拳開第八章 北緯42度(二)北冥之鯤第十三章 大夏監國(8)扎薩克圖省第七章 阿拉套之戰(3)第四十三章 尾聲第十四章 阿巴坎(一)西伯利亞汗國的遺民第五十章 蒸汽航線(2)新北海道(上)第四章 邊荒傳說Ⅱ之四:荒漠駝道第三十九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1)前奏第六十七章 月亮女神聯盟(3)第十章 西行漫記(九)驚天謀劃第七章 北緯42度(一)意外落水的馬尼拉華人第三十七章 行者無疆(5)壹岐島,秋雨之戰(上)第六十六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④第二章 秋之行(2)水微瀾第二章 葵未年,秋意濃(中)第二十六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下)第六章 上師東行漫記(下)第三十六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中)第四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7)逆轉第十四章 平安道都元帥第四十九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二:大對決(4)第五十八章 半島之殤(9)尾聲(下)第十三章 土爾扈特(中)第三章 西行漫記(二)伊爾根與哲科伊第四十六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下)第三十八章 來自奧爾洪島的求援第二十三章 突厥斯坦,另類重生(下)第八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5)會操第七十四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8)第二章 荒傳說Ⅱ之二:灰衣少年第六十六章 明斯克大公國(8)第十九章 密信(下)第十六章 大漠雄心之六:額璘沁的意外(上)第十二章 霜狼騎兵(8)第九章 猛虎騎的重生(上)第三十五章 怛邏斯第二十三章 奇怪的突圍第九章 奧爾萊部的迴歸(大力求各種票)第五十八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上)第十二章 大夏監國(8)葉尼塞第十七章 金不換的夢想第二十二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⑦第四十章 山海關之六:新一片石之戰(1)第十一章 皮島陸戰(上)第十八章 密信(中)第三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③第三章 葵未年,秋意濃(下)第四十八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第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十一章 強行拉入心何忍第五十五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Ⅳ第四十五章 玄武青龍決之八:囂張的死神(4)第十五章 阿巴坎(二)硬橋硬馬第三十五章 新艦隊的威力第五章 上師東行漫記(上)第十一章 克孜勒(一)靜靜的圖蘭草原第四十六章 山海關之十二:新一片石之戰(7)第四十章 固山貝子尼堪與參將范文程(下)第二十五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下)第十一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一)孫德茂第十四章 死亡之神第二十九章 秋高馬肥(上)第五十四章 川藏風雲(4)當雄八旗(上)第一章 高懸的利刃第二十九章 秋高馬肥(上)第十七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四)範辰沫的秘密第十七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1)辛龍子歸來第三十三章 宇久-平戶之戰(中)第二章 邊荒傳說(下)第二十四章 來自西邊的消息第十九章 聖戰(中)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二十六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下)第六十八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⑥第六章 索倫羣像之宿:老孫頭與孫老頭第四十一章 勒拿河(一)嶄新的溫多堡第八章 旅順口殘唱之四:大海戰!第三十二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下)第九章 家中有事知問誰第六十七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⑤第五十六章 收官(6):三城記(中)第三十四章 江淮風雲(三)第五十三章 齊魯風雲之四:最後一戰(3)第二十二章 烏爾赫特第六章 秋之行(6)暗流涌(上)第十八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三:奧爾堡第六十八 世紀謀劃之五:悲與喜第十六章 克孜勒蘇(中)第三十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中)第十七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中)第三十一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下)第五十章 春之祭(四)祭司的舞蹈(上)第二十六章 少年行(一)李木根與鄭大木第八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2)南下第三十四章 破局(下)第一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上)第四十三章 玄武青龍決之六:囂張的死神(2)
第四章 私議第六十六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6)第十三章 一路向東(3)打得一拳開第八章 北緯42度(二)北冥之鯤第十三章 大夏監國(8)扎薩克圖省第七章 阿拉套之戰(3)第四十三章 尾聲第十四章 阿巴坎(一)西伯利亞汗國的遺民第五十章 蒸汽航線(2)新北海道(上)第四章 邊荒傳說Ⅱ之四:荒漠駝道第三十九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1)前奏第六十七章 月亮女神聯盟(3)第十章 西行漫記(九)驚天謀劃第七章 北緯42度(一)意外落水的馬尼拉華人第三十七章 行者無疆(5)壹岐島,秋雨之戰(上)第六十六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④第二章 秋之行(2)水微瀾第二章 葵未年,秋意濃(中)第二十六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下)第六章 上師東行漫記(下)第三十六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中)第四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7)逆轉第十四章 平安道都元帥第四十九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二:大對決(4)第五十八章 半島之殤(9)尾聲(下)第十三章 土爾扈特(中)第三章 西行漫記(二)伊爾根與哲科伊第四十六章 半島之殤(5)刻赤攻城戰(下)第三十八章 來自奧爾洪島的求援第二十三章 突厥斯坦,另類重生(下)第八章 換了人間之一:降將們(5)會操第七十四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8)第二章 荒傳說Ⅱ之二:灰衣少年第六十六章 明斯克大公國(8)第十九章 密信(下)第十六章 大漠雄心之六:額璘沁的意外(上)第十二章 霜狼騎兵(8)第九章 猛虎騎的重生(上)第三十五章 怛邏斯第二十三章 奇怪的突圍第九章 奧爾萊部的迴歸(大力求各種票)第五十八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上)第十二章 大夏監國(8)葉尼塞第十七章 金不換的夢想第二十二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⑦第四十章 山海關之六:新一片石之戰(1)第十一章 皮島陸戰(上)第十八章 密信(中)第三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③第三章 葵未年,秋意濃(下)第四十八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第十三章 偷樑換柱第十一章 強行拉入心何忍第五十五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Ⅳ第四十五章 玄武青龍決之八:囂張的死神(4)第十五章 阿巴坎(二)硬橋硬馬第三十五章 新艦隊的威力第五章 上師東行漫記(上)第十一章 克孜勒(一)靜靜的圖蘭草原第四十六章 山海關之十二:新一片石之戰(7)第四十章 固山貝子尼堪與參將范文程(下)第二十五章 中東歐紀行之二:森林國度(下)第十一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一)孫德茂第十四章 死亡之神第二十九章 秋高馬肥(上)第五十四章 川藏風雲(4)當雄八旗(上)第一章 高懸的利刃第二十九章 秋高馬肥(上)第十七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四)範辰沫的秘密第十七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1)辛龍子歸來第三十三章 宇久-平戶之戰(中)第二章 邊荒傳說(下)第二十四章 來自西邊的消息第十九章 聖戰(中)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二十六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下)第六十八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⑥第六章 索倫羣像之宿:老孫頭與孫老頭第四十一章 勒拿河(一)嶄新的溫多堡第八章 旅順口殘唱之四:大海戰!第三十二章 皮薩切克之二:小分隊(下)第九章 家中有事知問誰第六十七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⑤第五十六章 收官(6):三城記(中)第三十四章 江淮風雲(三)第五十三章 齊魯風雲之四:最後一戰(3)第二十二章 烏爾赫特第六章 秋之行(6)暗流涌(上)第十八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三:奧爾堡第六十八 世紀謀劃之五:悲與喜第十六章 克孜勒蘇(中)第三十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中)第十七章 孤星傳之三:白骨令(中)第三十一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下)第五十章 春之祭(四)祭司的舞蹈(上)第二十六章 少年行(一)李木根與鄭大木第八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2)南下第三十四章 破局(下)第一章 北緯六十六度,東經六十六度(上)第四十三章 玄武青龍決之六:囂張的死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