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3)明、清衰亡之辯(下)

說到明國,洪承疇應該最有發言權了,衆人都看向他。

洪承疇也是一幅“非我莫屬”的模樣,他站了起來,先向尼堪施了一禮,然後侃侃而談。

“治國之道,無非官、兵、民。官者,籌劃方略,居中調度支應;兵者,對外,守護疆界,對內,彈壓反叛;民者,農工商是也,尤以農者爲重”

“若是順天應命,陰陽調和,三者各安其命,各守其責,自當國泰民安,外可禦敵於外,內可垂拱而治”

“大明……明國近來多有不順,外有建州作亂,遼東一地便拿去了軍餉的一半,更兼天災人禍不斷,大旱、瘟疫此起彼伏,導致餉源減少、斷絕”

“亂民趁機嘯聚,官府在彈壓之時,多有不當之處,或過於苛厲,或過於寬柔,導致鎮而復叛,叛而復鎮,終成燎原之勢”

“明國兵卒,苦於無餉無糧,豈能全力以赴?饒是如此,官軍依舊比賊寇強大,但終究埋下隱患,有的深受國恩卻並無忠君愛國之心,明明有滅盡賊寇之力,事到臨頭卻紛紛留有一線,導致賊寇始終不能剿滅”

“先是陝西,再是山西,接着便是中原一帶,賊寇久不能除,耕種之事便隨之荒廢,沒有耕種,哪有錢糧供餉?當此時,朝廷應當稍稍緩減一二,可惜依舊苛厲如常,此種情形之下,便有更多的農戶投入賊寇營伍”

“總之,這幾年,朝廷外有建州之患,在遼東耗費了大量的軍力、錢糧而一無所獲,內有天災人禍,導致流寇日益做大,朝廷上下皆有舉止失措之責”

“沒了?”,尼堪點點頭,微笑着看着他,洪承疇一愣,心想,“難道皇上並不滿意?”

於是又補充了幾句,“明國皇帝剛厲乖張,喜怒無常,作爲他的臣子,晚上還是好端端的,第二日上朝後還不知曉能不能活着回來,登基後沒有幾年,內閣、督撫換了不知凡幾,政綱也是無端變換,上下都莫衷一是,如此用人、施政,豈有長治久安之勢?”

尼堪讓他坐下了,又看向其他人,這裡面,除了洪承疇,也只有姚恭有發言權了。

沒想到的是,當他聽到洪承疇最後對崇禎帝的評價後卻有些不忿,他倏地站了起來,先是向尼堪施了一禮,接着便大聲說道:“學生的想法倒是與洪大人不同”

“自從皇帝登基之後,宵衣旰食,夙興夜寐,不能說不是一個好皇帝,有些事情確實操切了一些,不過國勢艱危如此,總有一二苛厲急切之處,也尚屬情有可原”

“可恨那些文武百官,一個個都將名家經典,聖人教誨拋之腦後,一門心思都是爲了保住自己抑或門人弟子的官位,就算不做官了,也是保住家產、妻妾、子女爲上,沒有半點忠君愛國之心,士紳都是如此,遑論其他?”

“故此,士紳牽一髮而動全身,彼等如此,又豈能苛求農戶、軍戶、商戶?”

尼堪插道:“按照你的意思,是因爲官員的品行敗壞而引發了整個國家的崩壞?”

姚恭答道:“這是根本,當然了,天災人禍不斷也是外因之一,不過如今沒了建州之患,國家沒了後顧之憂,長江一線尚有不少精銳,若是能有一名文武雙全、威望素著的大帥統領,賊寇再強也不是國家的對手”

接下來,馬鳴佩、王文奎等人,包括大夏國自己的官員也紛紛發表看法,說到一二精妙之處,尼堪也不時點頭稱讚。

最後,尼堪站了起來。

“朕的看法卻與你等頗有不同”

圓潤、厚重的聲音立時迴盪在房間裡,所有的人都安靜下來。

“按照我大夏曾在大明工部、戶部任過職的孫秀節的說法,到崇禎帝登基之時,整個國家還有上億的人口,上億啊”

尼堪的聲音隱隱有些激動,在他手裡若是有上億的人口,別的不說,整個新大陸全部佔下來都不成問題。

“若說天災人禍,可整個江南、湖廣一帶大致維持了平靜,何況,自從張太嶽變革之後,整個國庫充盈,外面還有戚繼光、李成樑這樣的足以名垂青史的名將鎮守疆域,何況,大明的稅賦太半來自江南,直到目前,江南之地並沒有大的天災人禍”

“爲何還崩壞至此?”

“以朕來看,任何事物,大到像抵禦外患、平定流賊這樣的大事,小到種地、打鐵這樣的日常小事,一旦出了問題,必須要抽絲剝繭,一層層掰扯明白”

“故此,明國敗壞,表象是長江以北之地赤地千里,災禍連連,但無論是流賊、旱災,還是瘟疫,都逃不過一個字”

“何字?錢也,以朕來看,明國就虧在這個錢字上,國庫空虛,導致缺兵缺餉,何以抵禦外患?何以平定流寇?”

“同樣,沒有錢糧,何以賑濟災民?朝廷賑濟不了彼等,彼等爲生存計,自然跑到流寇那一邊,導致流寇越做越大!”

“好了,這是第二層,現在問題來了,偌大一個國度,縱使某地遭了災荒,總有其它好的地方接濟,可大明並沒有做到,依舊缺乏錢糧,何也?”

“這便要說到第三層了,以朕來看,那就是支撐國家的中堅力量,對於大明來說,那便是士大夫了,士大夫品德的整體坍塌纔是根本原因!”

“按照規制,有了功名的讀書人無須納稅或者少納稅,如此一來,不少農戶便將田地賣給或寄到這些人的名下,按照孫秀節的說法,戶部賬冊上的田地在當今皇帝之時實際上已經減少了大約一半左右,而需要繳納的稅賦卻並沒有減少”

“這些田地去向了何處?自然有荒蕪的,不過大多數卻流向了那些不納稅的官紳,田地減少一半,需要繳納的賦稅並沒有減少,那這些稅賦從何而來?自然全部加到尚沒有背井離鄉,尚在目前田地上苦苦掙扎的農戶頭上,於是乎,彼等之中又有不少人在忍無可忍之下鋌而走險,或直接揭竿而起,或加入流寇隊伍”

“當此時,深受國恩的這些士紳豈有不明白的,沒有國家,沒有歷任皇帝的恩養,豈有彼等的榮華富貴?此時,按照聖賢的教誨,或捐獻錢糧,或主動納稅纔是扭轉頹勢的唯一正道”

“不過彼等卻不,聽說皇帝在朝堂上也實行過倡議捐輸之舉,可惜響着寥寥,非但如此,一旦涉及到與彼等糾纏甚深的商稅、海運,彼等都無端阻撓”

“而在朝堂上,彼等非但不秉持一心爲公,時刻報效君上之意,還以黨爭爲要,往往在說一件正事,最後多半因爲黨爭、個人恩怨轉到他處,聽說皇帝也是無可奈何”

“故此,大明的敗壞,歸根結底還要歸到士紳頭上!剛纔姚恭也說了,士紳是大明的根本,是其他人等的榜樣,榜樣尚且如此,況呼小民?!”

當然了,大明爲何如此衰敗,原因還有很多,別的不說,就說朱家龐大的子孫每年拿走的俸祿對大明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負擔,更別說彼等名下的田產了。

而軍戶制度的衰敗也是原因之一。

不過在今日這個場合,目的就是要敲打敲打這些文官,有些事情就必須說清楚,故此,尼堪全部往文官身上扯,誰讓你自稱是國家的中堅呢,而這一點,對於這些文官來說肯定是當仁不讓的。

“而在我大夏,官員只有俸祿,不能優免田產,就算有爵位者,也多在嶺北苦寒之地,想要通過田產詭寄、兼併發家致富,或者通過與商家勾連強取豪奪,按照大夏律,發現一個重懲一個,輕者流放嶺北”

“呵呵,說到這裡,朕不妨說與你等知曉,朕的大夏疆域異常遼闊,往北萬里之處便是一處終年結冰的大海,朕已經名之‘北冰洋’,其岸邊纔是真正的苦寒之地,那裡,可是比當年蘇武牧羊的地方還要遠上幾千裡”

“那裡,纔是朕的流放之地!況且,一旦流放,便永遠沒有起復的時候,只能在那裡安身立命”

“這還是輕的,重者滿門抄斬!一般的,也要斬首示衆,親眷發配爲奴!”

拿下遼東後,尼堪在明面上並沒有廢除奴籍,爲的就是這一宗,大量的官田、隸屬於官府的牧場、林場、礦山,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員勞作,貪腐官員親屬的一個去處便是這裡。

“故此”

尼堪倏地轉過身來,面上也是一臉肅然。

“想要在大夏國做官,俸祿是明國的幾倍,也是清國的幾倍,但並沒有阿哈爲你等種地,也沒有任何稅賦上的優免,你等可要想清楚,若是還揣着做官後上下其手的心思,趁早滅了,當然了,若時怕了,現在就可提出來,爲商、爲農、爲工都可”

“想要去明國的,朕也不攔着”

“不過”,尼堪的臉上帶着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大明如此孱弱,李賊旦夕可至,屆時,還有沒有明國都是一個問題,呵呵,明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我大夏兵強馬壯,國泰民安,豈有不順天應命參與其中的道理?”

“哈哈哈”

尼堪走了,留給洪承疇他們一個瀟灑的背影。

實際上,對於降將降官,尼堪最不放心的還是降官。

因爲在這個時代,士人高於一切,彼等何以能如此?還不是在儒天下的體統下,彼等幾乎完成了對知識的壟斷,對於武將來說,不識字最好,按照文官們的方略廝殺打仗即可,農戶、軍戶更不用讀書識字了,至於商人,勉強識得幾個字,會打算盤即可,若是有商人不止如此肯定是會受到士人的討伐的。

像汪然明那樣的人談吐出衆,是因爲他先拿到秀才身份才能如此,若是他在沒有生員身份之前到處招搖過市、附庸風雅,他絕對在江南立不了足。

這纔是士人穩居衆人之首的關鍵原因,可如今大夏國幾乎在國境內實行了義務教育,而帝國的文官們還沒有稅賦上的優免,這對他們來說太難接受了,故此,對於這些人,尼堪既要使用,又要大力防着,而威嚇以及可能用得到的殘酷手段肯定是少不了的。

第十二章 土爾扈特(上)第五章 索倫羣像之花:布耶楚克與哈爾額敦第四章 西行漫記(三)火併中的馬賊第三十三章 大對決(四)板甲騎兵驚現遠東第四十三章 半島之殤(4)克里米亞汗宮(下)第十二章 霜狼騎兵(8)第七十二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6)第三十一章 日落紫禁城之五:楊廷玉的“忠心”第十一章 烏蘭固木協定第三十二章 江淮風雲(一)第三十五章 山海關之一:三堵牆VS三眼槍(上)第七章 霜狼騎兵(3)第二十二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上)第十七章 三老、嗇夫、遊徼與灰衣衛第八十一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3)第十五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1)第十五章 東邊的消息第二十四章 屠殺與偶遇第六十六章 川藏風雲(10)地獄變第四十七章 厄斯克門,命運的咽喉第五十三章 北京,北京(5)卡塔麗娜的新生活(下)第六十七章 明斯克大公國(9)第二十五章 朝鮮的全州第二十七章 立陶宛省(2)大公堡的神秘來客第四十六章 克里姆林宮父子對話第五十二章 尾聲(中)第二十五章 朝鮮的全州第十八章 天下大亂(上)傳庭敗第四十一章 貝加爾湖西岸的蒙古大汗第十七章 一路向東(7)堅昆省第七十四章 川藏決戰(4)灌縣遭遇戰(上)第八十二章 川藏決戰之大結局:成都,成都!(上)第二十九章 白山黑水(一)恩索與葉鐸楔子第四十八章 小玉茲風雲(4)春臨阿特勞第三十七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3)第四十二章 勒拿河(二)哈巴羅夫第十二章 霜狼騎兵(8)第十八章 潛龍在淵第七章 雙料家臣(二)出羽國,奧羽山,秋田古道第六章 南匈奴之辯第十二章 東方已曉(六)尼布楚大會Ⅱ:博格達車臣汗第十九章 天下大亂(中)侯景現第七十九章 川藏決戰(7)插曲(上)西寧條約第九十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尾聲)(下)第四十八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中)第三十章 遠洋艦隊(上)第十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三)翰林院檢討,皇甫端第十七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四)範辰沫的秘密第二十二章 河套風雲(下)紅柳河斷第一章 土爾扈特(1)第三章 葵未年,秋意濃(下)第二十七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5)第三章 邊荒傳說Ⅱ之三:西海王子第四十七章 厄斯克門,命運的咽喉第八十一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3)第七章 阿拉套之戰(3)第十四章 死亡之神第六十章 俄勒岡大草原(上)滄海桑田第六十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上)第三章 撥雲見日(上)第四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奏鳴第三章 林中拓跋與黃頭韃靼第七十五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⑥第一章 大夏監國(1)梅與刀第三十六章 智順王的盤算第二十章 新艦隊第三十八章 任你驚濤駭浪,我自巋然不動(下)第三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3)第八章 霜狼騎兵(4)第二十七章 濟州風雲(中)濟州海峽之戰之一第八章 旅順口殘唱之四:大海戰!第二十章 阿巴坎(七)尾聲第二十六章 少年行(一)李木根與鄭大木第十五章 東方已曉(九)趕考(下)第四十章 隆冬,全面出擊第二十七章 濟州風雲(中)濟州海峽之戰之一第四十三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三:尼堪的心思第九章 問世間,恨爲何物第九章 冷兵器之島第四十五章 勒拿河(五)雅庫茨克之戰(中)第三十九章 東方初曉(下)第六十二章 川藏風雲(7)方略(中)第九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④第四十九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二:大對決(4)第四十七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大對決(2)第四十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中)第二章 索倫羣像之夏:葉雷與巴爾虎第十章 大夏監國(6)虛幻的盛世第二十二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⑦第三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③第八十四章 美洲大草原(2)第六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②第五十一章 蒸汽航線(3)新北海道(中)第二十七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5)第二十一章 北絲綢之路的商隊(下)黑森林第二章 邊荒傳說(下)第二十三章 奇怪的突圍第十八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中)第七十三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7)
第十二章 土爾扈特(上)第五章 索倫羣像之花:布耶楚克與哈爾額敦第四章 西行漫記(三)火併中的馬賊第三十三章 大對決(四)板甲騎兵驚現遠東第四十三章 半島之殤(4)克里米亞汗宮(下)第十二章 霜狼騎兵(8)第七十二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6)第三十一章 日落紫禁城之五:楊廷玉的“忠心”第十一章 烏蘭固木協定第三十二章 江淮風雲(一)第三十五章 山海關之一:三堵牆VS三眼槍(上)第七章 霜狼騎兵(3)第二十二章 尼古拉. 斛律金與屈出律.拔都(上)第十七章 三老、嗇夫、遊徼與灰衣衛第八十一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3)第十五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1)第十五章 東邊的消息第二十四章 屠殺與偶遇第六十六章 川藏風雲(10)地獄變第四十七章 厄斯克門,命運的咽喉第五十三章 北京,北京(5)卡塔麗娜的新生活(下)第六十七章 明斯克大公國(9)第二十五章 朝鮮的全州第二十七章 立陶宛省(2)大公堡的神秘來客第四十六章 克里姆林宮父子對話第五十二章 尾聲(中)第二十五章 朝鮮的全州第十八章 天下大亂(上)傳庭敗第四十一章 貝加爾湖西岸的蒙古大汗第十七章 一路向東(7)堅昆省第七十四章 川藏決戰(4)灌縣遭遇戰(上)第八十二章 川藏決戰之大結局:成都,成都!(上)第二十九章 白山黑水(一)恩索與葉鐸楔子第四十八章 小玉茲風雲(4)春臨阿特勞第三十七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3)第四十二章 勒拿河(二)哈巴羅夫第十二章 霜狼騎兵(8)第十八章 潛龍在淵第七章 雙料家臣(二)出羽國,奧羽山,秋田古道第六章 南匈奴之辯第十二章 東方已曉(六)尼布楚大會Ⅱ:博格達車臣汗第十九章 天下大亂(中)侯景現第七十九章 川藏決戰(7)插曲(上)西寧條約第九十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尾聲)(下)第四十八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中)第三十章 遠洋艦隊(上)第十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三)翰林院檢討,皇甫端第十七章 範家商隊的秘密(四)範辰沫的秘密第二十二章 河套風雲(下)紅柳河斷第一章 土爾扈特(1)第三章 葵未年,秋意濃(下)第二十七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5)第三章 邊荒傳說Ⅱ之三:西海王子第四十七章 厄斯克門,命運的咽喉第八十一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3)第七章 阿拉套之戰(3)第十四章 死亡之神第六十章 俄勒岡大草原(上)滄海桑田第六十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上)第三章 撥雲見日(上)第四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奏鳴第三章 林中拓跋與黃頭韃靼第七十五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⑥第一章 大夏監國(1)梅與刀第三十六章 智順王的盤算第二十章 新艦隊第三十八章 任你驚濤駭浪,我自巋然不動(下)第三十三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3)第八章 霜狼騎兵(4)第二十七章 濟州風雲(中)濟州海峽之戰之一第八章 旅順口殘唱之四:大海戰!第二十章 阿巴坎(七)尾聲第二十六章 少年行(一)李木根與鄭大木第十五章 東方已曉(九)趕考(下)第四十章 隆冬,全面出擊第二十七章 濟州風雲(中)濟州海峽之戰之一第四十三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三:尼堪的心思第九章 問世間,恨爲何物第九章 冷兵器之島第四十五章 勒拿河(五)雅庫茨克之戰(中)第三十九章 東方初曉(下)第六十二章 川藏風雲(7)方略(中)第九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④第四十九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二:大對決(4)第四十七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大對決(2)第四十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中)第二章 索倫羣像之夏:葉雷與巴爾虎第十章 大夏監國(6)虛幻的盛世第二十二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⑦第三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③第八十四章 美洲大草原(2)第六十四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②第五十一章 蒸汽航線(3)新北海道(中)第二十七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5)第二十一章 北絲綢之路的商隊(下)黑森林第二章 邊荒傳說(下)第二十三章 奇怪的突圍第十八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中)第七十三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