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鳳鳴榜所判的一句“佛尊之姿”,意味此人若不夭折,日後十之八九,可證佛道真諦,修入第七境。
眼前這僧人的修爲氣息,也確實是三境後期,瞧着不似言謊。
少蘅壓下心緒,從石珠空間中,以靈識點了一百三十三枚靈石出來,存於一枚儲物戒中,彈射向梵貞。
僧人伸手接取,面色不由一寬。
他立即取出另外兩百餘枚靈石,和儲物戒一同交給那犬妖清點,叫那十三人原本麻木的雙目中,泛起了幾分亮光。
“多謝相助,不知道友姓名,日後貧僧定爲你誦經祈福,求我佛庇佑。”
少蘅笑道:“道友這話,聽起來倒是和那些尋常寺廟,勸香客捐香油錢時,沒什麼兩樣。”
“名字就不必了,略盡薄力而已。”
青離石珠亦有類似‘紫金鉢’的功效,可容納生靈在內。但她從未考慮過,將這些人解救下來收入其中,然後帶往東域去。
因爲這對她而言,是負累和麻煩。
少蘅並不羞於承認,她或許有一點善心,但那善心確實就是少得可憐,也脆弱得可憐。
靈石於她而言,從不缺乏,區區百枚,給就給了。可如果涉及到自己的切實利益時,那點善心就會立刻被碾得粉碎。
她看向梵貞,幫補靈石的決定原因,還是剛剛麟磬傳音所說。
它觀此人之氣,似大日東昇,內蘊慈悲金光。
生靈的音容樣貌,性情行徑都可隱藏矯飾,但‘氣’不會。
“之後倒是可以旁敲側擊一下,看看麟磬它們族中的這門觀氣術可否外傳,若能和天機術中的相面等技藝結合,必是非同凡響。”
少蘅心中閃過這般念頭,而後朝着梵貞頷首示意,便立刻離開此地,不再多待,叫那狐妖引領着走去傳送陣處。
她腳步很快,已看到了一座陣法大臺,在八卦方位各插着一枚骨矛,銘刻的陣紋和自己此前在典籍上看到的陣紋,有不小差距。
本該交付五百之數的靈石,因有麟磬的面子,竟也被免了去。
小青麟側着腦袋,看向少蘅,一雙赤瞳中滿是得意,身後的尾巴也高高揚了起來。
“真是厲害,不愧是麒麟。”
少蘅不吝讚語,心中卻想着,若是敖川在此,以真龍身份登場,應該也會得到此等便利。
但它的身份並不像是麟磬一樣清白,要是消息走露,引來真龍族查看,那對她而言,纔是撿了芝麻丟西瓜,所以一直被囑咐着藏匿。
而麟磬得意過後,也賜給那狐妖一縷瑞氣。
此乃它的種族天賦,受此瑞氣後,會對生靈氣運有所加持,叫那狐妖歡天喜地,道謝離去。
而原本這傳送陣需滿六位,方可啓動,加上此前就在等候的兩妖外,還有兩個空位。
少蘅正以爲要等上片刻時,只見小青麟覺得無聊,剛嘆了口氣,不遠處就有兩妖奔走過來,竟恰好也是要乘坐傳送陣,去往碣山。
六位齊滿,陣法啓動時,她縱使已見識過一二,卻仍不免有些驚歎。
“天地間竟有麒麟這等神奇的生靈,氣運垂愛,幾近心想事成。但這種氣運真的是絕對的好嗎?不對,長行坦途不經波折,必養嬌奢之心。修行九境,乃同天地爭造化,而非是被天地推着前行。”
“妖族,尤其是天妖,在前三境幾乎毫無瓶頸可言,所以麟磬能在半個甲子就修成了三境後期,哪怕我是聖資,也難說能做到這點。可是等入了中三境,絕大部分的妖族修煉,在速度上將遠遜色於我人族,皆因人族要修成第四境,縱如昔日玄陽真聖也足耗費百年,普通修士更要三四百載。”
“自初始的第一境起,人族既修法力,亦修心境。這百年苦旅,亦是明珠拂塵埃、寶劍礪鋒芒的必經之路。”
思透此點,少蘅心中一清,渾身暢快。
她自修行起,後發先至,不足兩年便修成第二境。
同輩之人若論修行速度,毫不客氣地說,無一人能及,皆被狠狠甩於身後。 但先是敖川,更短的修行時間,卻已修成二境後期,目前更在藉助那兩株血珊瑚蛻鱗,磨礪肉身,以期衝擊第三境。
而後是麟磬,縱使修行毫無刻苦之意,卻也三十餘年就成了第三境後期,若非先天有損,怕是已入第四境。
比較下,少蘅本就是爭強好勝之人,她正視己心,確實是在不察之時,生出了隱秘的妒意。
但她眼中,這妒意並非供人批判的貶詞,而該是自己朝上的步階,催生烈焰的薪柴。
待得傳送法陣落定,已跨越兩萬餘里,抵達碣山處。
小青麟輕盈一蹦,就落到地面上。
而它瞧見少蘅的身影也出現在祭壇上後,正欲躍上其肩,卻發現她雙目明亮,遠勝先前,便生出一股滿盈周身的清氣,似有若無,與道相親。
少蘅深吸口氣,朝麟磬傳音道:“阿磬,我心有所感,時機寶貴。”
“我欲閉關一段時日,將藏身一枚石珠當中,勞煩看顧。你若不識得路,便待在碣山當中,等我醒來。”
此話說罷,她的身影便消失於原地,而麟磬則瞧見一枚石珠落到它的面前來。
小青麟前足一劃,將此珠收好,隨後那雙赤瞳當中情緒翻涌。
待得走離此地,它方纔喃喃自語。
“怪不得清姨讓我跟着她,而不是將她捉回族中,留於我汲取【青帝】之息。”
“不過短短時日,竟就能頓悟一場,明心見性,此事若對清姨而言,或許便能鑿開一絲第七境的天光。我等天妖生而不凡,但這些自微崛起的人族,卻也是真正的完美道形,在心境領悟上,遠超旁的種族。”
麟磬昂頭看天,日暮紅光,夜色將侵。
“可明天又會日出東方,又是嶄新一天。”
小青麟四足騰雲而起,按照先前和少蘅溝通路線時所指的方位飛去。
“我不想留在碣山等,我也要走,明天也是我的嶄新一天。”
……
石珠之中。
地面上堆積着大量破碎的靈石,其中靈氣逸散,均朝那端坐蒲團上的人涌去。
少蘅身周的雄渾靈氣已凝作霧,依照五行,分出五色,隨其一呼一吸,流轉不休。
“已過去二十餘日了,主人無事吧?”多寶守在一旁,難免有些擔憂。
但突然,少蘅睜開了雙目,伸出右手,朝前虛捏。
指尖一點彩光,而那五行靈氣所化的五道光暈隨之涌去,彙集其上。
直到五色交匯,以那一點不朽之光作爲平衡樞紐,五行不斷地以相生規則,交替衍變,已是一股極強之力。
少蘅卻猛然將之逆轉,循照五行相剋之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一縷紫意,隨之誕生。
少蘅將它捏在手中,面露笑意。
此次借頓悟之機,心境空靈,與道相親,她不僅絳宮中道基已至兩千九百丈,修爲得以增長,更將先前靠孔澤血脈而感悟的五行道法融會貫通。
“雖然還十分粗略,但這確確實實是我自創之術,五行相剋,便喚做【小五行劫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