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大歷史和大變革

聖道二十年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年份,太多的事情都擠在了這一年。

這一年的九月,東京龍門區國史館會堂裡,喧囂如浪,幾乎要掀翻屋頂,掌管館中常務的學士鄭燮再難忍耐,一反文雅之氣,如餓虎一般咆哮道:“一樁樁來!票決開始!”

即便是國史館裡保留着儒生底蘊的編修、檢討和學士們,也被聖道二十年這紛繁衍進的歷史給烘烤得心火狂涌。這些人身負編纂國史之責,除了按時間編寫國史綱目外,也要分事件分領域調查和撰寫更細緻的史料。除了按照經濟、軍事、刑律等領域劃分的常項“課題”外,每一樁大事也是一項課題。

領到了課題,就意味着一樁名利,課題有經費,成文史料也奠定了學術根基,更是朝堂決策的依據,還可將不涉及保密法令的內容另編成書,公開出版,這些儒生們當然要打破腦袋爭到底。

眼見聖道二十年就要過去,政事堂撥下了大筆經費,要在第一時間總結相關歷史,國史館頓時也成了戰場。國政歸相、南北增約、西洋大戰、北庭大戰、出西域,大事太多,可國史館人頭也不少,大家各自選着自己感興趣和熟悉的領域,自然免不了撞車。

鄭燮拿出了變通辦法,各個項目先接受報名,相爭者在全館大會上自陳長處,再由常項課題組和領導們組成的評議團票決。

儘管這意味着無數的人情往來和暗中運作,但畢竟是在全館眼皮底下對決,責任也落不到國史館的領導上,在理論上也給了有才之人和後進新人一定機會,因此鄭燮的方案獲得了國史館學士們的一致通過,不通過可不行,皇帝都是以此爲原則定宰相的。

首先就是國政歸相和政事堂改制,這項課題所涉的面太廣太深,非老於政務之人所能承擔。從中書省退下來的幾個老傢伙組團亮相。道明瞭諸多優勢,例如跟第一二代首輔交情匪淺,深諳從天王府時代到如今的內政格局變遷,競爭者再沒底氣上臺。這一項課題毫無爭議。

第二項則是南北之勢,出身白城、黃埔和龍門三學院的三派相爭不下,龍門派有南北相通的優勢,白城派跟通事館交情很好,黃埔派則說這事得更着重看民間財團,恰好,他們跟潮汕財團關係密切。

最終票決結果是白城派獲勝。黃埔派不服,指責白城派收買“評委”,鄭燮一句話就讓黃埔派再沒話說:“人家是陳潤的同窗……”

國史館寫史可不只是單純的文書作業,還要去採訪相關事件的當事人。儘管這事是國家任務,當事人不至於拂袖不理,但有私交和沒私交終究是兩碼事。不少當事人權高位重,有私人關係在,人家也不會敷衍了事。

因此到第三、四、五項課題。西安行刺案、第三次錫蘭海戰和進軍西域時,獲勝者毫無懸念,國史館裡跟西域大都護府長史劉興純。乃至西域大都護、西洋大都護這二位佛魔巨孽攀得上交情的人鳳毛麟角,而軍事方面還得跟樞密院軍史司打交道,如果不是樞相蘇文采熟悉的人,辦事也舉步維艱。誰有這些資源,誰就是勝者。

第六項課題引發了激烈的競爭,這也是國中正在熱議的大事,宰相薛雪牽頭,帶領國中三十四家銀行,三百四十七家票行以及六百六十二家民貸公司,組建英華金融總會。該總會置於政事堂、東西兩院和英華銀行的共同監督下。自身獨立運轉,統籌國中除國債發行外的一切金融事務。包括大英法幣的發行,貨幣匯兌以及貸款利率的管控等等。基本是將過去分散於皇帝、計司、西院和英華銀行的金融權集中轉交給金融總會。

此事是薛雪在宰相任期內立志完成的第一樁大政,核心要義是將過去由政府單獨承擔的貨幣信用體系和金融管制任務,推給整個社會的商業體系來承擔。政府要作的僅僅只是綜合兩院的民意和英華銀行的專家意見,以法規進行宏觀調控。

此事的全貌太過複雜。僅就貨幣一面來看,當金融總會順暢運轉後,過去的聯票就會變成真正的法幣,英華將步入金銀復位制的信用貨幣時代。而一般國人的理解則是,英華要全面迴歸宋元明的紙鈔制,因此國中人心正有些動盪。

政事堂正發動輿論進行廣泛宣傳,紙鈔是商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定出現的產物,人們要以興利去害的心態對待。宋元明三朝,紙鈔爲何害人,是因爲發行機制的問題。發多少,怎麼兌換金銀,都是政府空口白牙說了算,供需不對稱,沒有約束,相關的管理技術也不成熟,當然會出問題。

而英華的紙鈔發行機制,則是把權力交給了代表整個商業體系的金融總會,發多少,怎麼兌換,政府說了不算,得看整個社會的需要。東西兩院和政府要作的就是管控金融總會,儘量減少危害。

國中的金融專家提醒說,一旦金融總會建制完成,聯票轉爲法幣,英華將迎來猛烈的通貨膨脹。眼下國中生產過旺,市場開拓不足,需要發行足夠多的“英兩”來平衡產銷。與此同時,紙鈔成爲主幣後,白銀將被壓到小額貨幣的領域裡,社會的貨幣供應將會大大增加。

完成信用貨幣改革,英華一國纔算真正跨入以資本立國的新時代,掙脫舊日儒法社會的農耕基礎。而要完成這場改革,就必須度過這一場猛烈的通貨膨脹。但通貨膨脹的危害也是很明顯的,糧食、人工和原材料等成本猛增,如果沒有足夠便宜的外部原材料,以及足夠寬廣的外部市場,不僅改革難以完成,英華自身都會步入社會崩潰的險地。

由內看外,此時國中不少有識之士纔算明白,爲何皇帝執意要跟不列顛人決戰天竺,爲何皇帝頂着洶洶民意,轉而西征,也不北伐。

天竺之用還不清晰,但北方中原……對不起了,暫時爲英華跨過這道門檻繼續奉獻吧。就如當年江南一般,有今日之苦,才能得未來之樂。

這樣的思路並非人人都能看明白,因此金融總會和法幣之事,在聖道二十年的下半年,成爲國人心中最關心的一件大事。這事雖纔剛剛啓動,但國史館也必須跟進。考慮到此事關係英華百年基業,不管有沒有資源,熟不熟悉金融,國史館的書生們都要奮力爭奪。

這一項課題的爭奪持續了大半日,而後的一些課題就成爲雞肋,之前競爭大課題失敗的書生們挑挑揀揀,帶着半腹牢騷和半腹新奇,開始了工作。

定海,大洋艦隊總部,艦隊總領,海軍中將孟鬆海意興闌珊,來訪的國史館編修也一副虛應故事的作派,大家邊吃邊聊,一點也沒撰寫國史的凝重氣氛。

“顧名思義,大洋艦隊所轄海域在四洋艦隊裡最大,但是呢,你也知道,艦隊規模卻是最小的。如果蕭總長沒把東爪哇分給我們大洋艦隊,艦隊都分不到巡洋艦,甚至連火炮都不必裝了。爲啥?沒有敵人嘛……”

孟鬆海舉杯仰脖,一口飲盡,吐出口酒氣,幽幽道:“大洋艦隊,就是海軍的探險公司啊!”

已年近不惑的孟鬆海性子依舊跳脫,他也算是國人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十年前跟雍正南北大戰,他一個空頭的長江艦隊總領,居然在短短三月內就拉起一支可戰水師,斷了滿清的長江水路,長江大決戰能全勝,他孟鬆海居功……第二,謝定北謝大將軍纔是人們心目中的頭號功臣。

到如今,孟鬆海掌大洋艦隊已經十年,如孟鬆海所說,不是蕭勝將東爪哇的莽荒海域劃給大洋艦隊,皇室中庭還將杭州灣的海域警戒任務也交給大洋艦隊,這支艦隊根本就沒必要存在。四艘巡洋艦全是第一代的海鯊艦,剩下的三十多艘“巡邏艦”連護衛艦都算不上,爲節省成本,這些小船都按民標採購,說白了,就是各殖民地公司用的那種雙桅橫帆快船。

但大洋艦隊終究寄託了皇帝的百年期待,除了持續聯絡東洲外,還肩負着探索整個大洋海域的任務,孟鬆海說大洋艦隊就是海軍的探險公司,這話可一點不假。大洋艦隊的成員大多招募自民間探險公司,甚至還將若干海域的海圖繪製和海路探索任務外包給民間……

聖道二十年,大洋艦隊也獲得了最大一樁收穫,那就是自本土到東洲的中部航路終於有了落腳點。

“若干大島,最大的島方圓至少萬里!天海很藍,沙灘很白,島上很綠……”

說到年中新的發現,心境本有些消沉的孟鬆海終於振奮起來,口若懸河。

編修打岔道:“大洋上的海島不都是這樣嗎?”

孟鬆海鄙夷道:“就只這樣就不值得我說了……”

回憶起之前的經歷,孟鬆海又若身臨其境,臉上帶着一股面對滄桑自然的震撼感:“大島上有火山!還不止一座,有時還能聞到淡淡的硫磺味,島上的土人說,那是‘火山女神’的呼吸。”()

第314章 真正的死敵是誰?第219章 永安之聲第814章 東洲記:東黎人的誕生第184章 SS?我不是故意的……第548章 咱們先來個南洋共榮第351章 大家都缺錢第98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496章 信上天者無敵第9章 黑礦場,真的很黑第705章 長江大決戰:去死的七十第497章 盤金鈴……死了第850章 清宮碎夢:弘曆的恐懼第848章 西京諜影:灞陵炮響,風雲將起第547章 都是被逼的……第19章 康熙爺聖明第469章 兩國友善,從我做起第20章 便宜師傅的豪貴學問第980章 天下砥定看新世血戰到底2第599章 封海逼通商第960章 吉林血債,剩勇對躁狂第270章 我背後就是上天第609章 江南路,定海之潰第403章 戰長沙,這已不是他一人之戰第136章 淚和血都是鹹的,還有鹽第145章 通泰不通泰第860章 大歷史和大變革第879章 朱一貴必須死第646章 日本的歷史新篇第182章 再不想忍,老天作梗第768章 朝鮮風雲:帝國主義的毛孔開始滲出血腥臭氣第344章 無形烽煙起第241章 誰還值得信任?第九百九十九章第880章 秋高正是殺人季第344章 無形烽煙起第276章 你問女兒香不香,油鹽醬醋拌生薑第909章 定西域還得定西域之西第782章 絕望的結束和開始第952章 偉業將成,誰擔百萬命第972章 歷史在愛恨中螺旋上升第926章 北伐!傾國北伐!第964章 爲何而戰,華夷再新辯第409章 戰長沙,不計死傷,向北!第997章 獅虎之爭,血肉何處第566章 政變:西院第828章 三代之治第72章 苦難的郊遊第388章 王對王,大時代與小自在第179章 仇恨不是力量,畏懼纔是第867章 大觀園之患第21章 世間最繁是人心第94章 閉關三折第978章 誰叛了誰第349章 南洋潛刃第467章 七人定國運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681章 時勢造新機第983章 宿怨之下說傳承第616章 昏君的四面楚歌第939章 紫禁夢斷,太后算後路第931章 崤山古道,迷霧修羅場第六百四十八章第74章 難料的諷刺第272章 遲到的答案第730章 紅陽劫數第745章 不教而教第988章 賽里斯的真實野心第783章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765章 朝鮮風雲:女兒之憂第252章 爲誰而死第855章 清宮碎夢:無穩不成國與棟樑論第676章 國動如山第802章 南洲記:陌生的老天,未知的禍福第13章 鳥槍把總算個鳥第175章 兩艘船的戰爭第440章 沒太監,乃聖君第772章 朝鮮風雲:三步墜入地獄第163章 佛山在望第777章 朝鮮風雲:好一個李,禍福全在你第392章 借你一百萬,還我個江南第921章 鬧劇與悲劇第170章 人已入甕,肉已下鍋第863章 大義衍化,滿清新政第892章 世界之門敞開之日本新篇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37章 鐵火與罌粟第61章 夏日已臨第142章 三娘賞行不賞心第364章 我們爺們也能生第892章 世界之門敞開之日本新篇第622章 五年之約第977章 盛京亂起第287章 啊……海軍!第79章 猛火去強毒第1005章 政治的智慧第453章 講文明,講禮貌,講規矩第257章 勝利的煩惱第22章 帝王仁心第1章 老天爺果然惹不得
第314章 真正的死敵是誰?第219章 永安之聲第814章 東洲記:東黎人的誕生第184章 SS?我不是故意的……第548章 咱們先來個南洋共榮第351章 大家都缺錢第98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第496章 信上天者無敵第9章 黑礦場,真的很黑第705章 長江大決戰:去死的七十第497章 盤金鈴……死了第850章 清宮碎夢:弘曆的恐懼第848章 西京諜影:灞陵炮響,風雲將起第547章 都是被逼的……第19章 康熙爺聖明第469章 兩國友善,從我做起第20章 便宜師傅的豪貴學問第980章 天下砥定看新世血戰到底2第599章 封海逼通商第960章 吉林血債,剩勇對躁狂第270章 我背後就是上天第609章 江南路,定海之潰第403章 戰長沙,這已不是他一人之戰第136章 淚和血都是鹹的,還有鹽第145章 通泰不通泰第860章 大歷史和大變革第879章 朱一貴必須死第646章 日本的歷史新篇第182章 再不想忍,老天作梗第768章 朝鮮風雲:帝國主義的毛孔開始滲出血腥臭氣第344章 無形烽煙起第241章 誰還值得信任?第九百九十九章第880章 秋高正是殺人季第344章 無形烽煙起第276章 你問女兒香不香,油鹽醬醋拌生薑第909章 定西域還得定西域之西第782章 絕望的結束和開始第952章 偉業將成,誰擔百萬命第972章 歷史在愛恨中螺旋上升第926章 北伐!傾國北伐!第964章 爲何而戰,華夷再新辯第409章 戰長沙,不計死傷,向北!第997章 獅虎之爭,血肉何處第566章 政變:西院第828章 三代之治第72章 苦難的郊遊第388章 王對王,大時代與小自在第179章 仇恨不是力量,畏懼纔是第867章 大觀園之患第21章 世間最繁是人心第94章 閉關三折第978章 誰叛了誰第349章 南洋潛刃第467章 七人定國運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681章 時勢造新機第983章 宿怨之下說傳承第616章 昏君的四面楚歌第939章 紫禁夢斷,太后算後路第931章 崤山古道,迷霧修羅場第六百四十八章第74章 難料的諷刺第272章 遲到的答案第730章 紅陽劫數第745章 不教而教第988章 賽里斯的真實野心第783章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第765章 朝鮮風雲:女兒之憂第252章 爲誰而死第855章 清宮碎夢:無穩不成國與棟樑論第676章 國動如山第802章 南洲記:陌生的老天,未知的禍福第13章 鳥槍把總算個鳥第175章 兩艘船的戰爭第440章 沒太監,乃聖君第772章 朝鮮風雲:三步墜入地獄第163章 佛山在望第777章 朝鮮風雲:好一個李,禍福全在你第392章 借你一百萬,還我個江南第921章 鬧劇與悲劇第170章 人已入甕,肉已下鍋第863章 大義衍化,滿清新政第892章 世界之門敞開之日本新篇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37章 鐵火與罌粟第61章 夏日已臨第142章 三娘賞行不賞心第364章 我們爺們也能生第892章 世界之門敞開之日本新篇第622章 五年之約第977章 盛京亂起第287章 啊……海軍!第79章 猛火去強毒第1005章 政治的智慧第453章 講文明,講禮貌,講規矩第257章 勝利的煩惱第22章 帝王仁心第1章 老天爺果然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