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遷民入蘭

.com

蘭州都督府治下,十萬軍民投入春耕生產,其規模氣勢,也算是嚇人了。蘭州這樣的軍鎮之地,最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男多女少,而且頗多青壯男丁,男女比例嚴重失衡。

要真正實現長遠之計,穩定軍心是首要任務。軍人也是人,而且是男人。他們承受着比常人多幾倍的壓力,長期高負荷的練兵與勞作,苦不堪言。壓力無處渲泄,苦累無從舒減。長此以往,可是個不小的隱患。

近日來,秦慕白就聽聞了幾起軍屯之中發生了“營嘯”事件。規模雖然不大,但也挺嚇人的了。

所謂“營嘯”,就是軍士們睡到半夜裡,突然有人在睡夢中發出尖叫。從而引爆了許多人壓抑在心中的恐懼與壓力,繼而演變成鬥毆、發狂!

這些人,都是長期嚴厲的軍規約束、面臨死亡威脅以及思念親人,等等各種不同因素的壓抑之下,精神時刻緊崩並處於崩潰的邊緣。

營嘯對於軍隊來說,是一場災難。嚴重起來,可以導致軍隊全盤崩潰!

雖然這次發生營嘯的範圍十分狹小而且很快就鎮定下來,但這引起了秦叔寶和秦慕白等統兵將領的高度重視!

衆將集結到一起,商議解決“營嘯”的辦法。其實歷來,唐軍有專門爲軍士減壓的法子,那就是——軍妓。

雖說唐軍軍法森嚴,明令禁止軍士狎妓,但是很多時候,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了——比喻說現在的蘭州大軍。因此,許多常年統兵的大將們,彼此都心照不宣,對於軍士狎妓睜一眼閉一眼,只要不搞得太過份,一般都不予嚴厲追究。因此,大唐戰爭史上不乏有遠征軍將妓女藏在輜重之中,隨軍帶走的現象。

可是這個法子,在眼下的蘭州顯然行不通——這裡的男女比例,幾乎達到了十比一的地步,而且九成九的是良家女子,難不成讓這些軍士,去強搶民女?

衆將一起犯了難!

最後還是秦慕白想出了辦法:請奏朝廷,准許蘭州將士的家屬遷移隨軍,前提是自願!來到蘭州之後,都督府與軍隊負責提供房屋、農田、牲口這些基本生活資料,賦稅適當減免,並酌情給予補貼!

此案一出,包括秦叔寶在內,一致贊同!

與屯田法相結合,這可真雄圖長遠的國策大計了!

軍士的家屬遷移過來,將大大減小將士們的思鄉之苦(當然,來了女人是更要的)。同時,這可以爲蘭州增加人口。

在現在這種時代,人口就是生產力的重要保障。

但是,這對皇帝和朝廷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對皇帝而言,蘭州五萬將士,要遷過去的家屬保守估計,至少得有十萬以上。如此一來,將士們以蘭州爲家,家屬們隨軍而動——那不就是自成一國了?還是個流動的王國!

對朝廷而言就更不必說了。五萬人的家屬,分置各地,要統一進行遷移,談何容易?這可是一個無比浩大的工程,損耗錢糧自不必說,花盡人力物力,也未必能在短時之內將此事辦好。

這個方案,起先秦慕白可是沒與李世民商議過的,是因地制宜想出的一個方略。具體實施起來固然難度極高,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皇帝是否會允許——換句話說,皇帝對秦家父子,究竟有多少信任?

這一次,薛家兄弟也與秦家父子站在了同一陣線,因爲他們也是男人,也思念家中的親人與妻妾。

衆將彙集一堂沒日沒夜的緊急商議,三天三夜之後,終於出堂一個完整的方案。然後衆人決定,別把壓力放在秦慕白一個人的身上——大家聯名上書,以蘭州長遠大計爲名,請旨皇帝“遷民入蘭”!

這道奏章一遞到長安,李世民思之再三,將此事拿出來公議。於是,整個朝廷都轟然了!

這可真是史無前例的事情。一個戍邊軍鎮,請求遷民入住。歷來只有要兵要糧要錢的,沒聽說過“要民”的!

朝堂之上分成了鮮明的兩派,反對派以朝堂重臣宰輔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爲首,強烈反對。長孫無忌反對的理由很簡單,歷來只有遷民到內地擴充國力的舉措,蘭州邊塞之地,頂多用來安置突厥裔民那類人口,斷無可能將大唐良民(也就是勞動力、可以生育的女人)遷往邊塞的做法。這無異於是自傷腑臟,而補強外幹。再者,此例若開,將極大滋長戍邊大將的野心。邊鎮都督的權力已經很大了,上馬治軍下馬治民,財賦軍權一把抓。現在還讓他擴充治下人口,長此以往將尾大不掉自成一國,是爲重大隱患!

房玄齡爲首的一些人反對的理由更簡單——此舉,勞民傷財,國家財賦儲備將爲之一空。未及開戰先內耗無窮,此戰已敗!

支持此舉的人,寥寥可數,也沒有幾個有分量的人,幾乎不值一提。

朝堂以此事爲主題,商議了多日,反對派的優勢,呈現出壓倒性。

按一般習慣,李世民大可以拍板了。可是他卻遲遲沒有作出決策,只是反覆的將此事拿出來,讓衆臣“議一議”。

議了一次又一次,結果都一樣,反對的聲浪此起彼伏,李世民就是不拍板定案。

衆臣開始了揣測:皇帝刻意如此,難道他有意支持蘭州這麼做?

在這樣的大事大非面前,李世民也不得不三思。就算他是皇帝,如果不能拿出有力的說法壓住悠悠衆口,這樣的國策方略也是無法實施下來的。

這天傍晚,李世民微服而出,到了李靖府上。二人依舊和往常一樣,對弈品茗。

下了兩盤棋,李世民大敗虧輸,根本就心不在蔫。

“陛下有心事?”李靖問。

李世民苦笑一聲,便將“遷民入蘭”一事對李靖說了。

李靖聽完,呵呵的一笑:“既然朝臣多半反對,那便證明此舉的確是頗顯荒謬。陛下不予批奏就是,還有何疑慮心煩的?”

“哎!”李世民長嘆了一聲,苦笑道:“藥師,難道連你,也不理解朕的心意嗎?”

李靖微微一笑:“難道陛下心中,也正有此念頭?”

李世民濃眉深鎖點了點頭,說道:“輔機(長孫無忌)等人反對此案,是站在朕的立場上,在爲朕和朕的子孫們着想着想,他沒有錯;玄齡等人反對此案,是站在朝廷和百姓的立場上,他們也沒有錯。朕,沒有說辭能夠說動他們,因此苦惱。”

李靖點了點頭微微一笑:“那陛下,是站在什麼立場上,在思考此事的呢?”

“歷史和民族。”李世民雙眼一眯,精光畢露。

聽聞些語,李靖居然愕然的怔了一怔,老眉深鎖尋思了片刻,恍然的點頭:“陛下英明!爲我族的長遠之計考慮,遷民入蘭,實爲上善之策!鞏固蘭州,以此爲據,中華的版圖從此地開始擴張,我族的文明將從地開始傳播。陛下雄心萬丈高瞻遠矚,老臣感佩!”

李世民苦笑:“感佩何用?現今這朝堂之上,連朕的左膀右臂的兩個宰相都在高聲反對。魏徵在家養病,連日未上朝堂了。但朕已經聽說,平日與他不和的長孫無忌,都屈尊拜訪去請他出山,將合力一起力諫,讓朕廢了這套方案。朕能如何?”

李靖沉默了半晌,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微笑。

“靖兄因何發笑?”李世民問。

“如此陛下覺得,老臣這張老臉還值得一點錢,就請准許老臣,明日上朝議事吧!”李靖說道。

李世民眼睛一亮,頓時大喜:“朕,求之不得!”

“光是老臣一人,恐怕還不頂用。”李靖說道,“至少,還需要兩個人。”

“哪兩個?”李世民問。

“兵部尚書李勣,和太子殿下。”李靖說道。

李世民眉頭一擰:“李勣倒還說得過去。承乾……要他何用?”

李靖微笑:“請陛下三思。”

李世民擰了擰眉頭:“朕會三思的——來,繼續下棋!”

幾天後的早朝,久已離朝不問軍政的衛國公李靖,赫然出現在了朝堂之上。因他腿腳不便,皇帝特許他拄杖上朝。但李靖沒有拿上他那根皇帝特賜的紫木杖,徒步走進朝堂來。

與此同時,駐兵在外的李勣也被急召回朝,一同議政。

但是李靖沒有看到,太子李承乾。取而代之的是,魏王李泰出現在了朝班之中!

此刻,李靖心中已是一切瞭然——東宮,怕是要換人了!

今日朝堂,再議“遷民入蘭”一事。

長孫無忌與房玄齡等人,依舊強烈反對。魏徵雙目已近失明,但口敘奏章託人上奏,也示反對。

李靖出面了。他從長遠之計出發陳敘利害,力主支持遷民入蘭之舉!

原本,若論權勢,李靖幾乎已是白身;長孫無忌與房玄齡,當朝兩大首輔,李靖絕無與之較量叫板的實力。但是論名望、論資歷,尤其是在軍中的影響、對軍國大事的把握能力,李靖,無人可及!

平常寡言少語及少參與政事,也從不刻意表現自己的他,說出來的話——擲地有聲!

李勣是個大大的聰明人,雖然他駐兵在外對“遷民入蘭”一事並不太清楚。但皇帝既然刻意將他召回,顯然就是讓他給出“合理”的意見。

於是,他非常合理的拿出了自己的意見,表示贊同李靖的說法,同意遷民入蘭,壯大蘭州並以此爲據,雄圖大計!

這下好了。代表軍隊最高權威的前任統帥、現任統帥,都站出來表示支持遷民入蘭。長孫無忌與房玄齡這些掌握朝政話語權的大臣,就算肚子裡裝了千冊典籍萬般理由,也說不過“兵權”二字!

大唐尚武,重視軍功。軍人議政,向來一言九鼎。因爲他們往往代表了軍隊的最高利益,代表整個國家的軍事發展方向!

李世民是皇帝,是最高級的“政治家”;但是骨子裡,他也是個軍人,是個馬上奪取天下的皇帝。與長孫無忌、房玄齡和魏徵這些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文人,不盡相同!

這一次,他的觀念與想法,和李靖、李勣這樣的軍事家,達成了統一陣線!

……

這一輪早朝,議到了午時過後方纔停歇。最後,“遷民入蘭”這一重大國策方略,居然被准許!

正如李世民所說,這一次,站在歷史與民族的立場上,他違悖了自己的帝王之術,做出了這樣近似“悲壯”的賭博性的決定!

儘管仍然把持一個反對的態度,但是長孫無忌與房玄齡這些朝堂重臣,對於皇帝已經做出的決策,也只能恪盡職守盡力施行。

這將是一個,無比浩大的工程。十餘萬軍屬要入蘭,可比徵調十萬大軍開赴蘭州,要難上百倍不止!

這個巨大的工程,在這一天的朝會之後,開始實施……

幾天後,蘭州都督府收到聖旨下達——朝廷准許了蘭州的“遷民入蘭”之舉,正欲實施!並指定了蘭州這一邊,專行負責此項國策實施與部署的“負責人”,那就是——秦慕白!

這一刻,不管是薛家兄弟還是秦叔寶,就連秦慕白自己,也有點不太相信這是事實!

原本,他們還沒抱多大希望,因爲獲准的可能性,幾乎無限接近於令。衆將聯名上書,甚至都還做好了捱罵的準備。沒想到,等來這個一個令人震驚又驚喜的結果!

“三郎,繼屯田之後,又是遷民入蘭……”秦叔寶對他兒子說道,“這哪一棕哪一件,可都是關乎國脈的大事!你能承受得下麼?”

“書寫歷史——這樣的事情,總要有人去做。”秦慕白微然一笑,“爲什麼就不能是我呢?與其說是承受,我倒更覺得是——享受!”

.com??,!

第439章 料事如神第221章 離間計第273章 兵發鄧州第68章 英勇跳河第386章 五百火神第182章 玉帳經第250章 大腕駕到第278章 領悟第69章 後宮探病第299章 公主駕到第331章 鄭家赴宴第295章 戰事突起第137章 足智多謀第335章 廟堂高遠第326章 無理可講第484章 烈酒,花香,流氓第185章 謀定而後動第459章 大唐霸業第497章 如若滅亡第548章 一念不生,八風不動第61章 小惡魔截道第503章 西域雄風第270章 送瘟神,迎死神第175章 小媳婦見公婆第540章 歸途第132章 使命第150章 不說分離第439章 料事如神第252章 小惡魔駕臨第415章 兵不厭詐第431章 布達拉宮第474章 風雲突變第346章 玲兒不死,慕白休亡第352章 真小人,僞君子第425章 陰謀,陽謀第127章 欲擒故縱第326章 無理可講第104章 臉第458章 參天巨樹,終不過天第306章 英雄歸來萬人迷第144章 回報第71章 麻煩上身第68章 英勇跳河第83章 命運第421章 上兵伐謀第460章 驚才絕豔第329章 意外的發現第134章 朝廷使者第254章 王妃之死第493章 沒有但是第531章 截殺第557章 放生第277章 共謀一醉第443章 梟雄半生,跋扈一世第427章 錦囊妙計第184章 難以取捨第370章 贏家,輸家第140章 四有新人第1章 前世今生第223章 寂寞煙花第470章 西域大計第152章 助人爲樂第67章 妖孽鬥法第141章 花前月下第438章 退無可退第166章 希望第388章 八方雷動(三)第94章 親情與霸業第264章 千鈞一髮第84章 稀客臨門第542章 過河拆橋第115章 魅影妖姬第426章 懂第384章 梧桐第315章 殺意!第433章 一石千層浪第194章 不忍離去第82章 神奇的妖兒第522章 驚豔第523章 長相思,再相見第265章 冥頑不靈第359章 晉王來訪第433章 一石千層浪第101章 順坡下驢第280章 破繭成蝶第364章 何似在人間第113章 好戲開臺第546章 帝王心術第476章 大唐亮劍第283章 菩提本無樹第457章 石破天驚第546章 帝王心術第512章 風雲再起第401章 昏明難定,孰妖孰神第488章 風飛兮第227章 一樓棲雙鳳第457章 石破天驚第488章 風飛兮第471章 玉石俱焚第489章 孤狼之絕唱
第439章 料事如神第221章 離間計第273章 兵發鄧州第68章 英勇跳河第386章 五百火神第182章 玉帳經第250章 大腕駕到第278章 領悟第69章 後宮探病第299章 公主駕到第331章 鄭家赴宴第295章 戰事突起第137章 足智多謀第335章 廟堂高遠第326章 無理可講第484章 烈酒,花香,流氓第185章 謀定而後動第459章 大唐霸業第497章 如若滅亡第548章 一念不生,八風不動第61章 小惡魔截道第503章 西域雄風第270章 送瘟神,迎死神第175章 小媳婦見公婆第540章 歸途第132章 使命第150章 不說分離第439章 料事如神第252章 小惡魔駕臨第415章 兵不厭詐第431章 布達拉宮第474章 風雲突變第346章 玲兒不死,慕白休亡第352章 真小人,僞君子第425章 陰謀,陽謀第127章 欲擒故縱第326章 無理可講第104章 臉第458章 參天巨樹,終不過天第306章 英雄歸來萬人迷第144章 回報第71章 麻煩上身第68章 英勇跳河第83章 命運第421章 上兵伐謀第460章 驚才絕豔第329章 意外的發現第134章 朝廷使者第254章 王妃之死第493章 沒有但是第531章 截殺第557章 放生第277章 共謀一醉第443章 梟雄半生,跋扈一世第427章 錦囊妙計第184章 難以取捨第370章 贏家,輸家第140章 四有新人第1章 前世今生第223章 寂寞煙花第470章 西域大計第152章 助人爲樂第67章 妖孽鬥法第141章 花前月下第438章 退無可退第166章 希望第388章 八方雷動(三)第94章 親情與霸業第264章 千鈞一髮第84章 稀客臨門第542章 過河拆橋第115章 魅影妖姬第426章 懂第384章 梧桐第315章 殺意!第433章 一石千層浪第194章 不忍離去第82章 神奇的妖兒第522章 驚豔第523章 長相思,再相見第265章 冥頑不靈第359章 晉王來訪第433章 一石千層浪第101章 順坡下驢第280章 破繭成蝶第364章 何似在人間第113章 好戲開臺第546章 帝王心術第476章 大唐亮劍第283章 菩提本無樹第457章 石破天驚第546章 帝王心術第512章 風雲再起第401章 昏明難定,孰妖孰神第488章 風飛兮第227章 一樓棲雙鳳第457章 石破天驚第488章 風飛兮第471章 玉石俱焚第489章 孤狼之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