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變數,破局

魏王**,長安震驚!

衆臣都想將此事瞞着李世民,畢竟他剛剛大病初癒,萬一受到這巨大的刺激再度引發重症,如何是好?

可是,這麼大的事情,終究是紙包不住火,李世民仍是知道了。

羣臣無不膽戰心驚——皇帝陛下,能挺得過這一關嗎?

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李世民聽聞此事後,並未做出十分激烈的反應,反而,平靜得異常。

只有陪侍在他身邊的高陽公主與陰德妃,才從他的眼神中,品讀出無邊的哀痛與心傷。

哀莫大於心死。也許,前太子李承乾事件,齊王李佑謀叛,加之吳王遇刺、晉王失蹤,這所有的事情一樁樁一件件的加起來,早已讓李世民心如死灰。

魏王**,就是壓垮李世民心中防線的最後一根稻草。從這一刻起,他心中的那個幻想——既想做一個好皇帝、又要做一個好父親的幻想,如汽泡般徹底破滅了!

魏王**的第二天,李世民奇蹟般的出現在了早朝上,令羣臣大驚。

雖然他行動仍是十分不便,在四名宦官的扶持之下才勉強坐上了龍椅,可是身上那股炎炎龍威仍是沒有半分淡去。只憑他往那龍椅上一坐,整個大唐彷彿就從昏沉的睡夢中甦醒了過來,重新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朕,偶染小疾荒廢朝政數日,今日,重回金鑾。”李世民的開場白十分簡短,羣臣側耳而聽。

朝堂之內,鴉雀無聲。

“繼關西大捷平定吐蕃之後,再傳喜訊。關西軍統帥秦慕白不辱使命,已征服西域,正率軍凱旋歸來。”李世民說道,“朕,着令中書省、尚書省與宗正寺,依律按章,給予關西軍衆將士嘉獎褒賞。”

“臣等遵旨!”中書令岑文本、尚書左右僕射長孫無忌與蕭瑀,以及宗正卿等人,一併出班應諾。

“關西軍主帥秦慕白,抵禦外寇拓疆萬里,立鼎江山功高寰宇,朕,要親自封賞。”李世民說道,“秦氏一門,英烈神武。已故翼國公秦叔寶,追贈檢校兵部尚書,改封胡國公,一品鎮國大將軍。秦家長子秦通,襲秦叔寶爵祿,封翼國公,食五百戶,拔右衛大將軍。封百騎監副令秦斌爲昭應候,食三百戶。二人各賜良田百頃,金五百,珠十斛,僕三十,緞二百匹。秦通承父勳門,立戟十二,以昭秦氏之大功於社稷!秦家主母劉氏,育兒有功持家得法,封一品胡國夫人,食兩百戶。賜珠十斛,緞百匹,婢十人,從此皆由國家供養,使老夫人怡養天年。”

“微臣叩謝皇恩!”秦通兄弟倆慌忙出列跪謝。

“秦慕白……”李世民停頓了一下,說道,“爵加一等,勳列二品。至於職官與其他賞賜,待其回朝述職,朕再行親封。”

衆臣聽了無不驚歎錯諤!

爵加一等,秦慕白已經是藍田候,再加一等不就是公了?從此,秦氏一門三公,炫赫無比,就連長安望族韋杜兩家都無可攀比啊!

因軍功而勳列二品,那就是“上柱國”。開唐以來,除了今天李世民追封秦叔寶爲一品鎮國大將軍的勳官,上柱國已是十二轉勳官中的最高級!曾經,秦叔寶在世時就是上柱國。

爵位與勳略已是如此的登峰造極,不難想像,假使秦慕白歸朝,必定官拜大將軍,而且很有可能是近來皇帝陛下新創的兩衛精銳親勳——左右龍武衛大將軍之一,位居十六衛大將軍之首!

至於入主閣部成爲大唐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宰相,看來對秦慕白來說也是水道渠成的事情了。因爲眼前局勢已是十分明朗,吳王被立爲太子是遲早的事情。如果這世上還有一個人能做爲新太子的左膀右臂,那必是秦慕白無疑!

這樣的軍界翹楚,如果不入主閣部成爲宰相,再兼任“太子太保”或“太子少保”之類的職務,纔是最大的不合理。

如果是這樣,那麼,至此朝堂之上如同進行了一次全新的洗牌,以即將入主東宮的李恪爲中心,文官仍是長孫無忌一派,武將以秦慕白爲首的關西軍衆將,與以往軍界的首腦李勣、尉遲敬德、李道宗等輩,都將緊緊圍繞新太子李恪,組成新的朝堂班底。

與以往相比所不同的是,太子李恪已是一枝獨秀,再不存在因爲奪嫡立儲一事,而形成朝臣分野。魏王一把火**,也保全了許多曾經跟隨於他的黨羽,不至於在李恪歸朝之後,再激發慘烈的派系之爭、導致過多的流血與清洗。

從某種意義上講,魏王臨死,總算是爲身處驚濤險境中的大唐,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唐的江山神器與東宮根基,在一系列的巨大動盪與危機之後,有驚無險的歸於平穩。

眼前這個局面,也許,正是李世民一直想要的。爲此,他纔不惜……剜肉補瘡!在親情與霸業之間,他再一次——選擇了霸業!

只不過,魏王的**不在他計劃之中,這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這個變數,再度在李世民的心頭,狠狠的宰了一刀!

現在,只等皇帝李世民宣佈李恪立爲太子,歷時多年的東宮之爭,就該塵埃落定。

只不過羣臣心裡都清楚,要立李恪爲太子,雖是大勢所趨,現在仍不是最佳的時機。最起碼,要等秦慕白與關西軍回朝之後,再定此事。

原因很簡單,要組建新的朝堂班底,以李恪爲中心建立新的文武派系,秦慕白的角色至關重要。他將成爲李恪身邊最有力的臂膀,舉起軍方的旗幟站在李恪身邊,維持這一次東宮立儲的穩定。

這就像是要栽下一顆新樹,除了先要挖坑,還要埋下新的土壤維持樹的根基。

而秦慕白與關西軍,就是李恪的第一抔土壤!

至於文官一系反倒是一目瞭然,李世民仍然在世,長孫無忌就不可能被放棄或是被清洗。只不過,李世民還得花點時間來說服以長孫無忌爲首的“反恪派”,並讓李恪與長孫無忌握手言和。

現在大家都明白,爲何當初吳王遇刺皇帝氣急攻心發了急病;而魏王**,皇帝陛下雖然傷心欲絕,卻要硬撐着出來主持大局了。

或許,皇帝陛下心中早已認定李恪是未來太子人選;再者,現在正處於大唐政局“破而後立”的節骨眼上,如果皇帝再一病不起不理朝政,那麼,大唐的朝廷可就真的“破”了。大唐的未來,必將陷入無止境的混亂之中,再無起死回生的重“立”可能。

正值喪子之痛的李世民,在這一刻,不得不拋棄了自己做爲一個“父親”的身份,從而無可迴避的肩負起一位帝王的使命。

至於他心中的滋味,恐怕永遠也只有他自己一個人,能夠體會了。

……

“下旨,請關西軍主帥秦慕白,與麾下衆將士回朝受封。”李世民說道,“當初吐蕃初定時,朕並沒有給關西軍的將士們什麼封賞。是朕欠了他們的。但是關西軍衆將士毫無怨言,依舊矢志前行積極奮進,既而平定了整個西域,爲大唐拓疆萬里!關西軍,就是我大唐軍隊的表率與翹楚,是我中華史上都極爲罕見的威武雄壯之師,精忠勇烈之師!——主帥秦慕白,文成武就天縱英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忠孝無雙義薄雲天,實乃國家棟梁、民族英雄!堪爲天下表率、後世稱頌!……待其歸朝,朕要破格予以重用!”

羣臣心中已是瞭然:行了,不用猜了!“破格”重用,這就意味着秦慕白必將入主閣部成爲大唐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宰相,並領袖軍方羣倫,成爲新太子身邊最得力的重臣,能與長孫無忌相抗衡的重臣!

正當此時,弘文館一名官吏殿外求見,說有關西奏報上呈。

李世民拍案而道,“呈上來!”

那名小吏就提着一個厚實的包裹走了進來,左右近侍將其奉上了龍案。李世民親手拆開包裹,裡面居然是厚厚的一大本黃綢奏摺,形如大部書本。羣臣看了無不驚愕,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厚”的奏摺了!

李世民打開黃綢奏摺,看到折上書有“西域戰報與奏請”幾字,臉上露出一絲欣慰之色。他如同看書一樣展開看了數頁,對羣臣道:“秦慕白正乃社稷之臣。這本奏摺中,不僅詳細記載了平定西域的戰況,還有西域各國、各部族的現狀概括,另有涉及我與昭武國及大食的外交建議,甚至包括西域的風土人情及地理天候。今後的幾十年,這本奏摺就將成爲我大唐,經略西域民生疆土的依據與構畫邊遠軍國大策的基礎。秦慕白,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

“臣等,恭賀吾皇,得股肱之良臣,成千秋之霸業!”羣臣無不跪請表賀。

李世民血色無多的臉上,難得的露出了一絲笑意。可他馬上發現,這厚厚的奏本下面,還壓了一本小的奏章。於是他移開大奏本一看,表情頓時凝滯。

小小的藍皮奏本,表皮上書有二字——“辭呈”!

看到皇帝表情驟變,羣臣無不驚愕。

李世民掃視了座下羣臣們一眼,不動聲色道了句,“朕累了,退朝。”

左右急忙來扶皇帝步下金鑾,羣臣也只得拜送。但是皇帝剛纔這樣一個“突然”的表情變化,讓羣臣心中生起疑竇,猜測不休。

原以爲,一切大局已了塵埃落定,難不成,又要生出什麼變數?而且,從剛纔皇帝陛下的細微表情變化不難猜測,這個“變數”,多半是與秦慕白有關!

……

退了朝的李世民,在宮人伺候下回了蓬萊殿歇養。不過他沒有再回寢宮,而是趁着陽光晴好,到了御花園休憩。

他獨自一人坐在花間涼亭,展開那本小小的“辭呈”奏本,看了至少有二十遍。

良久,他掩上奏本,長長的嘆息!

“朕,苦心孤詣,甚至不惜剜肉補瘡……難道,這一切又全都白費了嗎?”李世民感覺,自己心中的某處,似在搖搖欲墜。

立儲之憂,已經摺磨了他很多年;喪子之痛,更是讓他心如刀絞萬念俱灰。原本,以爲做完這最後的幾件事情,將李恪扶入東宮就大事完結,他也可以籲上一口氣,不再受這枷鎖折磨之苦。沒想到,在這節骨眼上……秦慕白遞上了辭呈!

這將他破他原有的全盤計劃!

“沒了秦慕白,誰來全力輔佐李恪,率領軍方平衡長孫無忌的勢力?兩方勢力不平,恪兒如何坐穩東宮、如何繼承我大唐神器?難道要朕在有生之年,再狠下心來把長孫無忌也拔除才能了除後患不成?……如此頭痛醫頭、連斬帶殺,大唐的棟樑根根伐盡,人心喪盡支離破碎,江山社稷豈能久存?”李世民,頭一次有了“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

“他讓龐飛率領關西軍回朝……看來,他是什麼都知道了。”李世民再嘆一聲,眉頭緊緊的擰起,再也舒展不開。

“朕,真的錯了嗎?”

“朕……是否真的老了?”

第413章 聖旨降臨第42章 暗藏隱患第152章 助人爲樂第465章 自掘墳墓第202章 漕運碼頭第362章 狐狸尾巴第383章 瓊樓玉宇第20章 同舟共濟第316章 清淨,淡然第533章 風雲動第37章 風波驟起第148章 再見媚娘第43章 長孫無忌第520章 隻手遮天第94章 親情與霸業第117章 文佳皇帝第322章 失而復得第541章 臨危受命第544章 我命,卿命第41章 媚娘東家第323章 臨家有子喚稚奴第447章 大反擊!十萬生靈助妖焰第388章 八方雷動(三)第310章 突發事件第17章 強賓壓主第24章 真的戰神第233章 成人之美第324章 疑竇第43章 長孫無忌第329章 意外的發現第375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393章 關西鐵軍第562章 相見不如懷念第133章 熱鍋烹魚第305章 天降神威第150章 不說分離第56章 大唐鋼琴師第83章 命運第489章 孤狼之絕唱第232章 天網恢恢第278章 領悟第381章 與刀爲伍第191章 喬遷之喜第72章 小惡魔的妙計第273章 兵發鄧州第104章 臉第178章 熱鬧的秦府第184章 難以取捨第413章 聖旨降臨第81章 田園野遊第226章 失而復得第562章 相見不如懷念第506章 似曾相識第126章 千絲萬縷第378章 無野心,不誅心第177章 不速之客第338章 狼狽爲盟第412章 公事公辦第388章 八方雷動(二)第294章 遷民入蘭第442章 妖星,血光,天殤第467章 瘋狂的狼第467章 瘋狂的狼第538章 英雄本色第317章 千年一嘆第346章 玲兒不死,慕白休亡第476章 大唐亮劍第297章 此消彼長第120章 龍門薛仁貴第189章 血濃於水第253章 故人重逢第532章 鹿手誰死第363章 其樂無窮第434章 彌天大謊第155章 女諸葛第488章 風飛兮第426章 懂第459章 大唐霸業第62章 宮中全武行第350章 天子劍第531章 截殺第418章 仇人相見第465章 自掘墳墓第89章 疏不間親第461章 不殺一人,勝似屠城第457章 石破天驚第264章 千鈞一髮第338章 狼狽爲盟第278章 領悟第482章 恐狼之慌第21章 瓦崗舊友第146章 意氣相投第421章 上兵伐謀第325章 妖孽紅杏第327章 重返襄陽第264章 千鈞一髮第103章 漢王元昌第440章 將者,軍之魂第498章 瘋狂血戰第384章 梧桐
第413章 聖旨降臨第42章 暗藏隱患第152章 助人爲樂第465章 自掘墳墓第202章 漕運碼頭第362章 狐狸尾巴第383章 瓊樓玉宇第20章 同舟共濟第316章 清淨,淡然第533章 風雲動第37章 風波驟起第148章 再見媚娘第43章 長孫無忌第520章 隻手遮天第94章 親情與霸業第117章 文佳皇帝第322章 失而復得第541章 臨危受命第544章 我命,卿命第41章 媚娘東家第323章 臨家有子喚稚奴第447章 大反擊!十萬生靈助妖焰第388章 八方雷動(三)第310章 突發事件第17章 強賓壓主第24章 真的戰神第233章 成人之美第324章 疑竇第43章 長孫無忌第329章 意外的發現第375章 溫柔鄉,英雄冢第393章 關西鐵軍第562章 相見不如懷念第133章 熱鍋烹魚第305章 天降神威第150章 不說分離第56章 大唐鋼琴師第83章 命運第489章 孤狼之絕唱第232章 天網恢恢第278章 領悟第381章 與刀爲伍第191章 喬遷之喜第72章 小惡魔的妙計第273章 兵發鄧州第104章 臉第178章 熱鬧的秦府第184章 難以取捨第413章 聖旨降臨第81章 田園野遊第226章 失而復得第562章 相見不如懷念第506章 似曾相識第126章 千絲萬縷第378章 無野心,不誅心第177章 不速之客第338章 狼狽爲盟第412章 公事公辦第388章 八方雷動(二)第294章 遷民入蘭第442章 妖星,血光,天殤第467章 瘋狂的狼第467章 瘋狂的狼第538章 英雄本色第317章 千年一嘆第346章 玲兒不死,慕白休亡第476章 大唐亮劍第297章 此消彼長第120章 龍門薛仁貴第189章 血濃於水第253章 故人重逢第532章 鹿手誰死第363章 其樂無窮第434章 彌天大謊第155章 女諸葛第488章 風飛兮第426章 懂第459章 大唐霸業第62章 宮中全武行第350章 天子劍第531章 截殺第418章 仇人相見第465章 自掘墳墓第89章 疏不間親第461章 不殺一人,勝似屠城第457章 石破天驚第264章 千鈞一髮第338章 狼狽爲盟第278章 領悟第482章 恐狼之慌第21章 瓦崗舊友第146章 意氣相投第421章 上兵伐謀第325章 妖孽紅杏第327章 重返襄陽第264章 千鈞一髮第103章 漢王元昌第440章 將者,軍之魂第498章 瘋狂血戰第384章 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