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英雄本色

黎明,黑雲壓頂,風雨欲來。空氣中瀰漫着令人窒息的潮溼,整個皇城籠罩在一片黑暗與沉悶之中。

長孫無忌跪坐在李世民的病榻前,佈滿血絲的雙眼之中滿是擔憂與彷徨。在他身邊,是同樣徹夜無眠的陰德妃,她從進門的那一刻起她就一直拉着李世民的手,既未多言也沒哭泣,就這樣一直坐着。一側,流乾了眼淚疲累之極的高陽公主枕着她母妃的大腿剛剛睡去一會兒。房間裡燃着長明宮燈,數名太醫、宦官與宮婦,宿夜相伴。

“陛下仍未甦醒,這可如何是好?”長孫無忌老眉深皺,自忖道,“吳王遇刺,關西要反;朝廷大亂,虎狼張目……眼看我大唐的江山,即將毀於一旦。陛下啊,臣等追隨於你數十年,終於有了這曠古爍今的泱泱大唐!眼看着霸業已成天下寧定,你怎麼能一睡不醒呢?……你讓臣,何去何從?”

長孫無忌閉上了刺疼酸楚的雙眼,不可聞聲的悄然嘆息了一聲。

如果這世上還有一個人值得他長孫無忌去牽掛,必是皇帝李世民無疑。於公來說,他長孫無忌是當朝第一首輔,爲人臣子已是登峰造極,他這一生但凡有什麼成就,也全拜李世民所賜。李世民,既對他有知遇之恩,也是他甘願爲之肝腦塗地死而效忠的真正明主。

於私來說,長孫無忌既是李世民的妻舅內兄,也是相交於幼年的知己好友。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更何況古往今來,有幾位君臣能夠相伴一生永不反目,並親如骨肉不離不棄呢?

是李世民成全了長孫無忌,也正是長孫無忌成全了李世民。

此刻,長孫無忌寧願躺在病牀上長眠不醒的那個人是他自己,也不願意李世民在這關鍵的時刻撒手不管。

“大唐,可以沒有長孫無忌,怎能沒有皇帝陛下?”閉着眼睛的長孫無忌,差一點沒能關住滿眶的眼淚。

這時,一名百騎小卒輕手輕腳的走進來,跪坐到長孫無忌的身邊細聲道,“司徒,有事。”

長孫無忌會意,起身走到戶外。

只見黎明的暗色之中,蓬萊殿數百階龍尾道的末尾,跪了兩個人。

“是誰?”長孫無忌驚訝的問。

“是右衛大將軍秦通,與百騎監副令秦斌兄弟二人。”

“他……他們?”長孫無忌一時有點愣了,擦了擦朦朧痠痛的眼睛,“他們這是幹什麼?”

“二位公子一來就跪在這裡,屬下……不敢問。”

長孫無忌急忙提步跑下數百階龍尾道來到二人面前,但見秦通與秦斌都去了官服將自己反手捆綁着,低頭跪在那裡。

“二位公子,這是何意?”長孫無忌驚問道!

公子,可是一個尊貴的稱呼了。如今秦家已是名門勳族,秦家的嫡男被尊稱爲公子,是莫大的榮耀。有唐一代,只有宰相或是王公貴族家的男兒,才配得上此等稱呼。

“司徒,我等兄弟二人,特來待罪伏法!”秦通仰頭看着長孫無忌,正色道。

“何出此言?!”長孫無忌驚訝。

“哎!”秦通重嘆了一聲,“長安盛傳,關西秦慕白欲反,司徒莫非不知?”

“是,我是聽到了一些謠言。”長孫無忌擰了擰眉頭,“但這只是謠言!——二位公子,快快請起!鬆綁!”

“司徒請容末將言語。”秦通沒有起身,說道,“末將也知道,這多半是謠言。但此等大事,寧信其有,不信其無!沒錯,我二人是秦慕白骨肉相連的兄長。但我等也同是大唐的社稷之臣!如果這只是謠言,還自罷了,我等自願受些冤枉綁縛無足輕重;如果他真反……便請朝廷誅拿秦家滿門上下,秦通首當其衝,寧死不與反賊同伍!”

“將軍,真是精忠耿直義薄雲天,令長孫無忌好不佩服!”長孫無忌深吸了一口氣,彎腰下身用力將秦通秦斌扶起,親自爲他二人鬆梆。

“司徒,不可!”

“有何不可!”長孫無忌大聲道,“連我都不相信秦慕白要反,你們還信嗎?”

秦通與秦斌,頓時愕然!

捫心自問,他兄弟二人何嘗相信秦慕白會反,又何嘗願意秦家滿門上下當真雞犬不留?出此下策,無非是以退爲進使的一手苦肉計,要是真等到朝廷動手來拿人,反而被動了!

長孫無忌親自爲二人鬆了綁,正色看着他們,說道:“沒錯,朝野皆知,長孫無忌是與秦慕白不和。我的兒子長孫渙,還死在了關西軍中。任誰看來,我都與他勢不兩立。但是如今,社稷不寧天下有難,我長孫無忌豈能因私廢公而誤了國家大事?——蒼天可鑑后土可表,無論如何長孫無忌都不願我大江的千秋基業,毀於一旦!無論是誰,只要他敢爲禍大唐,我長孫無忌才真正與他勢不兩立!”

“司徒!……”秦通與秦斌,頓時潸然淚下,再次拜倒。

“快、二位公子快請起!”長孫無忌再次將他們扶起,寬慰道,“二位公子不必多心,謠言止於智者,朝廷自有公論。如今謠言傳得猛烈,但如果你二人都沉不住氣,豈不是正應了謠言所說,令朝野不寧天下大亂?越是這危急的時刻,方能顯出英雄本色!所以,二位公子切勿生疑權且安心。右衛值掌皇城禁衛,百騎的護駕責任更是重大。值此朝廷用人之際,二位公子一定要盡職盡忠啊!”

“謝司徒!”秦通與秦斌既愧且感,淚流滿面的拱手拜謝。

正當此時,秦斌低聲驚道,“公主殿下?”

三人回頭一看,高陽公主不知何時來到了三人身後不遠處。

只見她滿面倦容,但神色冷肅,淡淡道:“我知道你們說什麼。”

“公主,且聽我解釋……”秦通忙道。

“兄長不必多說,我自清楚。”高陽公主淡然一笑,對長孫無忌道,“國舅請聽我一言。首先,我絕不相信慕白會反;其次,如果慕白反了,要誅連要治罪,請從高陽起。只要關西有一兵一卒敢踏入中原,就須得從我李玲兒的屍體上踏過!”

說罷,高陽公主轉身,踏着龍尾道階梯一級一級的走了回去。

烏雲翻滾,憑空一記響雷,震盪皇城。

大雨,傾盤而下。

長孫無忌等三人愕然的站在龍尾道下,目視着高陽公主的身影漸行漸遠,一同陷入了沉默。

此時,皇帝的寢宮之中。陰德妃感覺手中有異動,急忙定睛一看,李世民睜開了眼睛!

“陛下,你醒了!”陰德妃驚喜的低喚一聲,眼淚終於忍不住的流下來!

李世民半睜雙眼側視陰德妃,看似都無法扭過頭來,手中虛弱無力的用了半分力氣握她的手。

陰德妃急忙召來太醫把脈。片刻後太醫喜出望外的道,“天可憐見,大唐之福!陛下甦醒了,大抵無恙!”

“那陛下爲何不能動彈亦不可言語?”

“暫時是這樣,歇養一段時日可漸漸恢復。”太醫激動得聲音直髮抖,“但凡風疾發作,輕則傷殘重則致命。但有幸陛下龍體健壯醫救得時,加上蒼天眷顧,陛下應無大礙!只要不再受到什麼大的刺激或是傷害,並加以藥石醫救安心歇養,百日內便可康愈!”

“如此,真是蒼天庇佑,我佛慈悲!”陰德妃跪地拜謝不止。

此時,高陽公主與長孫無忌也回到房中,見皇帝甦醒,驚喜萬分,各自跪倒在病榻前,喜極而泣。

李世民被扶着半坐在榻上,吃力的張了張嘴,說不出話,也擡不起手。

“你們快起來,不必哭泣也不必多說,陛下方纔甦醒,行動不便也不無法言語,更不能受什麼刺激。”陰德妃說道。

長孫無忌與高陽公主急忙起身站於一側,暗暗揮袖抹淚。

這時,李世民一雙眼睛吃力的睜着,但眼珠子死盯着長孫無忌,似有言語,但說不出話。長孫無忌會意,坐到榻邊湊近李世民,輕聲道:“陛下可是有旨意?”

李世民吃力的眨了一下眼睛。

陰德妃與高陽公主相視一眼,不聲不響的退了出去,將御醫宮人等閒雜都帶了出去。

四下已無旁人,長孫無忌問道,“陛下有何旨意?”

李世民吃力的張嘴,說不出話。長孫無忌心焦不已,看李世民死死盯着他的胸口,一尋思,問道:“心口?陛下可是胸口疼?”

李世民以眼色示意,‘不對!’

“心……心疼?心頭肉?——陛下擔心皇子安危?”長孫無忌畢竟聰明,而且與李世民知心相交。

李世民如釋重負的眨了下眼睛,示意他猜對了。

“陛下放心,臣已派褚遂良前往涇州,專行調查吳王一案。臣得報,吳王應該性命無恙,只是被綁架了!臣相信,褚遂良很快就能查明真相,並將吳王救回來的!”褚遂良去了涇州還沒回來,長孫無忌這也是純屬瞎編亂造,無非是想讓李世民寬心。

李世民以眼神示意,‘我不是擔心李恪’。

“難道陛下擔心,別的皇子?”長孫無忌驚訝道。

李世民眨眼,‘你真聰明,猜對了’!

長孫無忌當下就吃了一驚,“難道陛下擔心……晉王?!”

李世民一雙眼睛,赫然瞪大!

長孫無忌的心中,也是頓時大吃了一驚,暗忖道,“對啊,我好糊塗!吳王出事,晉王豈非同樣危險?!——先帝祭日將近,月餘之前晉王奉旨去了北都太原,代帝祭祖。算算時日,如今正是歸期,要是晉王也在半道出事,那可就真是大不妙了!”

“陛下放心,老臣馬上派出得力之人率領兵馬,前往北都迎接晉王回京!”長孫無忌緊握李世民的手,說道。

李世民這才長吁了一口氣,疲累不堪的閉上了眼睛。

長孫無忌暗暗慶幸,又暗暗心酸,自忖道:天可憐見,陛下雖然暴生風疾,但所幸頭腦清醒,英明睿智依舊。我一個未病之人,還不如他思慮周全!——天殺之罪,我早該想到保護晉王的啊!

這時,李世民稍稍用力的握了一把長孫無忌的手。長孫無忌急忙道:“陛下還有旨意?”

李世民挪開眼珠,死死盯着牀頭放的藥碗。

“哦,陛下要用藥?臣馬上去喚太醫!”長孫無忌說罷要走。

李世民幾乎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將長孫無忌拉住。

長孫無忌驚訝道,“陛下不是要用藥?”

李世民再度用力的盯着那藥碗!

“藥碗?……藥?……藥師!李藥師?!”長孫無忌驚訝道,“陛下要召見,衛國公李靖?”

李世民閉上眼睛,長長的吁氣。

“我居然猜對了,陛下要召見李靖!”長孫無忌的心,砰砰的跳了起來!

這個時候,皇帝要召見早已退隱的李靖,用意何在?……難道,是爲了秦慕白?!

陛下昏迷數日,對外界的關西謠言肯定是不知情的。但吳王出事,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秦慕白——難道陛下心中,也擔心秦慕白因此而被逼反?

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危機當前,防範未燃!

而且皇帝陛下倒了,朝堂之上文武派閥之爭就沒了人出面壓制。其實除了秦慕白,另外還有許多的封疆元帥驕兵悍將,誰能壓制?

唯有衛公李藥師!

時勢難料,如果哪天秦慕白當真被逼反了,皇帝陛下又不能主持大局,有誰能彈壓關西力挽狂瀾?

也唯有衛公,李藥師!

想到此處,長孫無忌頓時潸然淚下,老淚縱橫。他緊握李世民的手,泣道:“陛下勿憂,老臣這就去搬請衛公!……陛下權且安心養病,萬事有老臣與房玄齡、衛公等人料理。只要我等老臣還有一口氣在,這大唐的天,就塌不下來!”

李世民閉上了眼睛,鬆開了長孫無忌的手,長長的吁氣,彷彿又陷入了沉睡。

網站地圖:??????????

第547章 伊人猶在第349章 妖星跋扈第169章 裝瘋賣傻第67章 妖孽鬥法第526章 物歸原主第217章 較量第162章 驚聞變故第236章 坐地分贓第446章 擂鼓,聚將!第359章 晉王來訪第109章 樹大根深第510章 大唐天兵第24章 真的戰神第92章 殃及池魚第549章 撫衣而去第14章 花開堪折第255章 無淚第452章 天殺之罪,何錯之有!第347章 引蛇出洞第289章 鐵血浪漫第140章 四有新人第555章 變數,破局第279章 別襄陽第404章 獨行萬里,鷹擊長空第76章 受人之託第322章 失而復得第405章 不共戴天,脣亡齒寒第391章 盼父第253章 故人重逢第504章 獨屬江山第49章 李恪的請求第482章 恐狼之慌第49章 李恪的請求第35章 軍令如山第440章 將者,軍之魂第31章 授印封官第42章 暗藏隱患第202章 漕運碼頭第32章 大唐皇宮第24章 真的戰神第321章 事有蹊蹺?第538章 英雄本色第384章 梧桐第280章 破繭成蝶第350章 天子劍第83章 命運第483章 關西大點兵第50章 兄弟聚首第157章 賢內助第347章 引蛇出洞第225章 與虎謀皮第318章 蘭州鴻第296章 小試牛刀第61章 小惡魔截道第14章 花開堪折第289章 鐵血浪漫第223章 寂寞煙花第62章 宮中全武行第547章 伊人猶在第505章 西域真神第535章 則天女王第140章 四有新人第98章 引以爲戒第173章 老實交待第411章 爲第111章 騎虎難下第391章 盼父第345章 天堂,地獄之門!第530章 非常手段第535章 則天女王第285章 秘密武器第527章 長安風聲第557章 放生第336章 襄陽過新年第558章 長安,長安第180章 高陽VS媚娘第529章 退而求其次第152章 助人爲樂第233章 成人之美第94章 親情與霸業第307章 駙馬難當第315章 殺意!第324章 疑竇第35章 軍令如山第283章 菩提本無樹第398章 莫失莫望,一如初見第125章 神秘刺客第256章 太子承乾第152章 助人爲樂第566章 一起私奔第538章 英雄本色第222章 魔高一丈第222章 魔高一丈第140章 四有新人第37章 風波驟起第8章 吳王李恪第131章 真相大白第498章 瘋狂血戰第113章 好戲開臺第144章 回報
第547章 伊人猶在第349章 妖星跋扈第169章 裝瘋賣傻第67章 妖孽鬥法第526章 物歸原主第217章 較量第162章 驚聞變故第236章 坐地分贓第446章 擂鼓,聚將!第359章 晉王來訪第109章 樹大根深第510章 大唐天兵第24章 真的戰神第92章 殃及池魚第549章 撫衣而去第14章 花開堪折第255章 無淚第452章 天殺之罪,何錯之有!第347章 引蛇出洞第289章 鐵血浪漫第140章 四有新人第555章 變數,破局第279章 別襄陽第404章 獨行萬里,鷹擊長空第76章 受人之託第322章 失而復得第405章 不共戴天,脣亡齒寒第391章 盼父第253章 故人重逢第504章 獨屬江山第49章 李恪的請求第482章 恐狼之慌第49章 李恪的請求第35章 軍令如山第440章 將者,軍之魂第31章 授印封官第42章 暗藏隱患第202章 漕運碼頭第32章 大唐皇宮第24章 真的戰神第321章 事有蹊蹺?第538章 英雄本色第384章 梧桐第280章 破繭成蝶第350章 天子劍第83章 命運第483章 關西大點兵第50章 兄弟聚首第157章 賢內助第347章 引蛇出洞第225章 與虎謀皮第318章 蘭州鴻第296章 小試牛刀第61章 小惡魔截道第14章 花開堪折第289章 鐵血浪漫第223章 寂寞煙花第62章 宮中全武行第547章 伊人猶在第505章 西域真神第535章 則天女王第140章 四有新人第98章 引以爲戒第173章 老實交待第411章 爲第111章 騎虎難下第391章 盼父第345章 天堂,地獄之門!第530章 非常手段第535章 則天女王第285章 秘密武器第527章 長安風聲第557章 放生第336章 襄陽過新年第558章 長安,長安第180章 高陽VS媚娘第529章 退而求其次第152章 助人爲樂第233章 成人之美第94章 親情與霸業第307章 駙馬難當第315章 殺意!第324章 疑竇第35章 軍令如山第283章 菩提本無樹第398章 莫失莫望,一如初見第125章 神秘刺客第256章 太子承乾第152章 助人爲樂第566章 一起私奔第538章 英雄本色第222章 魔高一丈第222章 魔高一丈第140章 四有新人第37章 風波驟起第8章 吳王李恪第131章 真相大白第498章 瘋狂血戰第113章 好戲開臺第144章 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