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狼來了

8月28日。第二位院士池伯山先生的隊伍抵達海滄。蘇城親至廈*門機場迎接,準備用浩浩蕩蕩的車隊將他們想接到漳州的甲醇基地,以顯重視。

辦公室主任楊明按照接待上一位院士的規格,準備了18輛車,就安心的跟去了。按他的想法,8輛車供自己人坐,對方能用10輛車就了不得了。上一位院士隊伍總共才26人。

然而,到了機場,車剛停好,就見一個四十許的地勤職工挨着車問人。

楊明頭挨着窗戶,看那人着急的揚子,就問自己的助理:“這個人你認識不?”

“是老黃,他在機場塔樓做勤務,我們每個季度送小禮物的人裡面,老黃是比較積極的。機場有什麼新消息,誰要來,大部分時間都是他通知我們的。”

“我見過他吧,有點印象。”楊明做久了辦公室的雜務,在大華系的地位相當於禮部侍郎。大華集團迎來送往的工作都是由他來做的,像是邀請院士們來做評估,從來到走再到海滄的工作和生活,全要楊明去協調。隨着大華日漸擴大,他的精力也跟不上了,以至於需要助理來分擔業務。

他身邊的助理定睛看了一眼,道:“上次來過石化基地。”

“知道了,我去看看。”楊明推門下車,走過去笑道:“老黃,找誰呢?上次來石化基地也沒來得及好好說話……”

“哎呀,楊主任,我就是來找你的。”老黃沒想到人家記自己記的這麼清楚,一路跑來的步伐也輕了,又想起正事,作色道:“大華的電話都打到塔樓了,說有急事,我想你們從西面過來,就來迎一下,沒想到碰見了。我記得你有個大哥大呢,怎麼不用呢?”

楊明苦笑道:“從海滄到廈門,一路上就沒有個基站,大哥大根本不同。”

“唉,可惜了。”老黃別看才四十多歲,已經有些老態了。

楊明咳嗽一聲,問:“你說打電話過來,有沒有說什麼事?”

“讓你回電話,留了一個信息,說是池院士的人數超過了。大概這個意思。”

“超過了!”對楊明來說,把來人招待好就是他的工作盡責,要是沒有招待好對方,以至於影響到了計劃,那就萬死不贖了。

他連忙到車裡取出大哥大,果然還是沒信號的樣子,於是跳到車上,又喊又叫的問了一遍,才神色怪異的跳了下來。

“主任?”他的助理輕聲喊了一句。

楊明這纔回過神來,皺眉道:“池伯山院士的團有80多人。”

助理驚呼:“80多人,好傢伙,那不是要坐一架飛機了?”

“公關部給他們協調了一架飛機,估計會晚點一個小時左右。這樣的話,車就不夠了。就算4個人坐一輛車,80多人也要25輛車才行。”楊明咬着牙。做辦公室的工作,最煩的就是計劃改變,但辦公室裡最多的就是計劃改變。

“把咱們的人的車讓出來,再把海滄那邊的車都調過來。”

“從海滄到機場就要一個小時了,而且,那些都是什麼破車,業務員坐還行,夾在奧迪車隊裡面就難看了。”1991年的中國,基本每個單位都有車了,但數量往往是不夠的,車型也很難說。對一般的窮單位和小單位,桑塔納已經算是好車了,有實權和有錢的單位就要奧迪100才行。

當然,這也要看不同的地區。如深圳那樣的新區,好車就很少,而上海這樣的老牌經濟區塊,破車就有些拿不出手了。善產窮京官的京城裡面,兩極分化又很嚴重,財政部處長的車比民政部司長的車好一點都不稀奇……蘇城特意囑咐好好招待。楊明也知道院士評估的重要性,所以才一口氣弄了十幾輛的奧迪100。這些車可不全是大華集團的,其中有半數是相關業務單位的車,如銀行和私人企業。

90年代初的中國正是窮講究的年代,官方迎來送往的攀比和後世結婚差不多。明明沒有車,或借或租也要弄一個車隊出來。各家單位也都習慣了借車出去。曾經就有某官員笑言:我都一個月沒見過那車了。

此時再借就來不及了,助理又問:“要不把咱們接送員工上下班的大轎車弄來,一次就能拉40多人。”

“不行,到時候誰坐小車誰坐大車,這不是得罪人嗎?”楊明想了一陣,又拿起大哥大道:“把市府的電話給我。”

“找市裡?”

“院士的級別不低了,不找他們找誰。”楊明看着電話號碼,一個個的撥出去。

廈*門市府接到電話之後,果然非常積極,當時就召集了緊急會議,很快做出決定,將市政府和市委所有領導的車集中起來,派往機場,先供大華實業使用,然後上報市委。書記很快也做出了同樣的決定。

作爲計劃單列市,它的市府和市委是嚴格區分開的。市府雖然有兼任副書記的副市長,但也有6名副市長是不兼任副書記的。同樣的,市委那邊也有4個副書記是不兼任副市長的,再加上互相兼任4名副市長和副書記,以及書記和市長兩名正職,光是市級領導就有16人,小車班雖然無法做到人人都有好車,但人人有車已經是能夠保證的了。

於是,再加上市直單位的幾輛好車,機場立即多了十幾輛車。

市委書記和市長乾脆聯袂而來。

飛機降落以後,池伯山院士一行,見到的就是40輛車和六十餘人的歡迎團隊,煞是壯觀。

“池院士,您好,我是大華實驗室的負責人黎渙祥。這位是我們的大華集團總裁辦公室的楊明主任,還有李琳女士,是我們大華公關事業部的部長。蘇董正在從深圳到廈門的飛機上,兩地間只有一個航班,只能晚來了。”等見過了市委書記和市長之後,大華由研究室的黎渙祥對位迎接。

當然,真正做接待工作的是楊明。

池伯山僅點點頭。他的身材瘦削,胳膊肘幾乎只有一層皮裹着骨棒,失去控制的皮膚自然的垂下來,像是骷髏穿了人皮衣服,有點可怕。但黎渙祥知道,池伯山是中國有數的石化機械方向的專業人士,共和國早期的大型石化建設中,沒少出現他的名字。

而且,池伯山還是院士中比較年輕的,只有66歲,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還能再做20年的學霸。

與他同時抵達的團隊幾乎全是他的學生,意氣風發的本科生搬着行李,在讀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隨侍左右,已經畢業的大齡青年不管是在學校還是研究所,頭頂的依然是他的牌子,一聲呼喚,幾乎沒有漏網的。

除此之外,學生的學生,以及沒有直接拜師的記名弟子也有二十人左右,他們忙碌的聯繫着各單位的幹部,以確定大家的行止。

一人將池院士送上車,就有某大齡青年來聯繫黎渙祥,不客氣的道:“池院士坐飛機很累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明天中午以後再安排會面吧,到時候,你們的董事長也到了吧。”

“明天晚飯前會到,假如飛機不晚點的話。您怎麼稱呼。”

“熊有信,池院士的學生。”

“您是池院士最早一批學生吧。”楊明知道,這些傢伙最喜歡比的就是資歷。

熊有信果然笑了一下,道:“差不多吧。對了,池院士先住市裡,你們安排一下吧。”

又改變計劃!楊明咬牙切齒,表面還要笑着說:“廈*門市的條件自然遠勝海滄,不過,從廈門到海滄還是有段距離的,每天舟車勞頓,不是很辛苦?”

“老師住市裡,我們幾個過去。”熊有信微微擡起下巴,道:“池院士負責大局,前期工作弟子代勞了。”

說是前期工作,估計是所有工作了。黎渙祥明白了,扯了一下楊明。

楊明也意識到了,決定評估結果的,十有八九是這個熊有信了。以池院士的年齡,他每年能做的工作已經很少了,無聊的評估自然不能佔用自己寶貴的時間。他到廈門,估計是旅遊渡假多餘工作。

這樣也好。楊明心裡想着,再次熱情的道:“那我爲池院士他們找一個好酒店。對了,你們喜不喜歡南方的口味,我們海滄基地有準備各地的菜餚,喜歡什麼就點什麼……”

“好。”熊有信點了一下頭,沒有多說什麼,回頭點人去了。

這種態度,讓楊明有些奇怪,低聲對助理吩咐道:“找找看,有沒有這個熊有信的資料,問京城那邊。”

“住宿怎麼解決,這麼多人,酒店臨時訂不到這麼多房間了。”

“那就分開住,距離近一些,最好集中在兩個酒店。”楊明很是無奈,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正是酒店的黃金時期,公款消費的人多如牛毛,酒店稀罕的像是牛黃一樣,好酒店尤其如此,入住率常年超過90%,臨時要找齊四五十套空房怎麼可能。

助理匆匆跑去安排,差不多用了20分鐘時間,才把寒暄夠了的池團隊塞上車,送到各自該去的地方。

楊明也上車準備走的時候,車窗再次被敲響。

助理遞給他一張紙,低聲道:“剛剛查到的,熊有信是中石化科研院的主任研究員。”

中石化的主任研究員評估大華實業的甲醇基地?楊明雖然料到會有這樣一天,但還是覺得荒謬。

這不是讓狼來評價牧羊犬的工作嗎?

……

(未完待續)

第251章 考覈第457章 阿拉木第275章 意外的訪客第313章 要來了第519章 卡脖子第178章 併購船業公司第419章 合作生產第8章 維修工第25章 部門利益第193章 檢查團第519章 我去開疆闢土第386章 吃過豬肉第461章 懸而未決第636章 15美元第129章 海洋採油廠第397章 ……應對第28章 電鍍第181章 長寧基建第341章 產值規模第244章 破局第37章 往來無鴻儒第402章 跳槽第141章 出國指標第403章 再培訓第406章 步步緊逼第161章 聯絡第448章 二選一第16章 化緣第401章 軍方的技術?第86章 中國企業家形象第306章 人情背書第381章 居中介紹第233章 對着幹第467章 逼到牆角第115章 戶口第555章 真相第68章 高水平第442章 聯合第222章 敗途第246章 直接開建第386章 吃過豬肉第4章 父親第309章 技術資料第18章 升官第315章 有信心第283章 波瀾不驚第4章 父親第367章 如何戰勝第110章 聚合物驅第204章 噴涌的石油第558章 君子協議第40章 擋路第374章 含油層第353章 資金與技術第519章 我去開疆闢土第213章 延長時間第172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117章 高科技第470章 我看可以第269章 兩個方案第338章 投資登記第340章 力爭上游第530章 干涉第224章 連鎖超市第261章 波瀾微起第408章 我們的新專利第238章 挽救指數第334章 德語第317章 激烈的會議第323章 老闆放手放膽,政府撐腰壯膽第362章 拜訪第498章 無薪實習生第24章 自由人第651章 風險投資第251章 考覈第10章 軸套聯接第322章 高歌猛進第237章 紅頭文件第210章 白菜論價第146章 團結力量第181章 長寧基建第480章 勢力第652章 選擇公司第573章 疑探第304章 深交所第508章 壓縮機項目組第568章 混亂的秩序第380章 一條龍服務第255章 國產催化劑第302章 院士第451章 管道項目第321章 勝利的空氣第341章 產值規模第560章 公關第325章 換一份工作?第331章 逆反第238章 挽救指數第556章 儘管提要求第316章 會心一笑第58章 廢油田
第251章 考覈第457章 阿拉木第275章 意外的訪客第313章 要來了第519章 卡脖子第178章 併購船業公司第419章 合作生產第8章 維修工第25章 部門利益第193章 檢查團第519章 我去開疆闢土第386章 吃過豬肉第461章 懸而未決第636章 15美元第129章 海洋採油廠第397章 ……應對第28章 電鍍第181章 長寧基建第341章 產值規模第244章 破局第37章 往來無鴻儒第402章 跳槽第141章 出國指標第403章 再培訓第406章 步步緊逼第161章 聯絡第448章 二選一第16章 化緣第401章 軍方的技術?第86章 中國企業家形象第306章 人情背書第381章 居中介紹第233章 對着幹第467章 逼到牆角第115章 戶口第555章 真相第68章 高水平第442章 聯合第222章 敗途第246章 直接開建第386章 吃過豬肉第4章 父親第309章 技術資料第18章 升官第315章 有信心第283章 波瀾不驚第4章 父親第367章 如何戰勝第110章 聚合物驅第204章 噴涌的石油第558章 君子協議第40章 擋路第374章 含油層第353章 資金與技術第519章 我去開疆闢土第213章 延長時間第172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117章 高科技第470章 我看可以第269章 兩個方案第338章 投資登記第340章 力爭上游第530章 干涉第224章 連鎖超市第261章 波瀾微起第408章 我們的新專利第238章 挽救指數第334章 德語第317章 激烈的會議第323章 老闆放手放膽,政府撐腰壯膽第362章 拜訪第498章 無薪實習生第24章 自由人第651章 風險投資第251章 考覈第10章 軸套聯接第322章 高歌猛進第237章 紅頭文件第210章 白菜論價第146章 團結力量第181章 長寧基建第480章 勢力第652章 選擇公司第573章 疑探第304章 深交所第508章 壓縮機項目組第568章 混亂的秩序第380章 一條龍服務第255章 國產催化劑第302章 院士第451章 管道項目第321章 勝利的空氣第341章 產值規模第560章 公關第325章 換一份工作?第331章 逆反第238章 挽救指數第556章 儘管提要求第316章 會心一笑第58章 廢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