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激烈的會議

在避嫌問題上,周老和其他委員沒有多大的區別。他們都不願在投票前,與中石化和大華的負責人見面。

蘇城的文章,算是一次投石問路。只是問路的方式有些奇葩。君不見中石化的宣總,也就是拿份工作報告就去投石了。

在許多人看來,蘇城簡直有點譁衆取寵了。此時此刻,也沒有人把他的《蘇聯自掘墳墓,將在年內解體》放在眼裡。自1991年以來,評述蘇聯的文章汗牛充棟,說它解體的沒有一百也有八十。那些搞馬列的,搞哲學的,搞政治經濟學的,何曾遇到過這種風光時刻,哪能不趁機跳出來猜測一番。

現在寫蘇聯的命運分析,總比《從唯物主義認識論看包法利夫人的辯證內涵》顯的有意思多了,而且容易發表。平常時節,綜合類的學報和社科刊物,每期發表一篇馬列文章就不錯了。現在只要牽扯到蘇聯,往往就不受篇數的限制。

除此以外,文學院、經濟學院、政治學院乃至理工學院都能從不同的角度生髮出不同的文章來。一個學校的哲學院或者馬列學院拉出來,就能做百十篇文章,還不算黨校那種詭異的地方。再加上各地的官員和熱愛政治生活的羣衆,大家對蘇聯的命運有着無數種猜測。基本上,它可能的路線全都被猜了一遍——總有對的吧。

尤其是8月的以來,蘇聯日薄西山的命運已經漸漸顯露在大家的面前。人們唯一不知道的,無非就是它什麼時候死去罷了。

蘇城的文章雖然切中要害,但在各種匪夷所思的猜測中,他既不符合人們的願望,又沒有吸引眼球的要素。可以說,蘇城的名字在能不能上內參的問題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最終。只有等到蘇聯真正解體的時候,人們才能知道,各種猜測中正確的是哪一個。就這一點上來說。蘇城和那些胡亂寫一篇文章等着中獎的學術投機份子們的唯一差別,也就是蘇城知道一些內幕消息罷了。

蘇聯會比人們預想的早一些,在12月末解體。它比戈爾巴喬夫所預想的解體的更徹底。所謂的獨聯體其實是一紙空文……但除此以外,也就乏善可陳了。

大多數人都把蘇城寫的內參文章和海滄計劃聯繫起來,着重去看它背後的東西。卻只有很少人,真正的去讀了這篇文章。

蘇城靜靜的等待着時間的考驗。對他來說,這篇文章有一石二鳥的作用,首先是激起周老的注意,以默契的方式確定海滄計劃的投票。其次是建立一個政治制高點。無論是得到海滄計劃的大華實業,還是失去了海滄計劃的大華實業,都需要一個新的高度。

擁有70億美元石化基地的大華實業,將不可避免的成爲一家大型石油石化公司。也許還稱不上世界級的,但在亞洲,絕對是排列前茅了。這樣的大型公司,它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影響到國計民生,乙烯價格的上漲和下跌都將嚴重影響到市場上的塑料製品。紡織品等產品的價格。煉化工廠的開工情況也將改變中國燃油市場的價格和分配……

對蘇城來說,要麼後退一步,韜光養晦,要麼就得繼續上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借蘇聯解體事件,來獲得高層矚目,是蘇城的一次嘗試。無論成功與否。他都會繼續嘗試下去的。

文章發表以後的第三天,深發展的股票也上漲到了14.5元,開始進入上升通道。

調節基金甚至偷偷的拋掉了20萬股的股票,也沒有引起市場的波瀾。童經理等人於是宣佈救市成功,並正式向中央報告。

這其實比正常的流程快了一些,也是童經理對蘇城的回報。沒人知道局面真正的會向哪個方向走,除了底牌之外,大家都在盡其所能的推動籌碼。

10月6日,關於海滄計劃的院辦公會議終於召開。

蘇城和宣總,以及將近10名隨同人員,被安排在了隔壁的會議室裡,隨時等待聞訊。

再次見面。宣總的黑眼圈和眼袋像是兩個殘疾的孿生兄弟似的,掛在日漸衰老的臉上。他的臉頰不正常的潮紅,自坐下以後,就開始拼命的喝茶,而且是綠的發黑的茶水。

蘇城坐在他的對面,笑道:“熬夜了?”

宣總勉強笑了一聲,道:“不比你們年輕人嘍,一兩個晚上就扛不住了。”

“越是臨近終點,越覺得時間不夠用,是吧?”

“是啊……總想再努力一下……”宣總心生感慨,然後才發現吐露心思的對象是蘇城,馬上改口道:“蘇董是不是覺得,準備的不夠充分?”

“永遠都不會有充分的準備的。看準時機,該上則上,沒什麼好猶豫的。”蘇城好像沒有對手的覺悟似的,說的都是心裡話。

他這樣做可以,宣總卻不敢示敵以弱。國企的身份、大齡中年的穩重以及不安的環境局面,都讓宣總放不開來,反而落了下乘。

溫總一看蘇城要談心,立刻強勢插入,拐向另一個方面:“蘇董前兩天寫的文章有些意思,關於蘇聯的命運,蘇董看來有不少的研究……”

他們不想繼續海滄計劃的準備談下去,蘇城也就順勢以蘇聯爲背景聊天。雖然大家的心思都不在蘇聯身上,但仍然聊的熱鬧非凡。

直到大門被推開。

一名院辦的工作人員表情嚴肅,匆匆站在會議室的門口,高聲說道:“問題1:海滄計劃的建設時間長達數年之久,如果建設成本上升,雙方如何保證資金到位。”

雙方雖然都準備了標書,但領導們沒有一個會花時間去看標書,他們往往由幕僚看過標書後,只瞭解自己需要關心的部分。當不同人關心的部分有所交叉的時候,就會出現不同的要求和疑問。

每當這個時候,正常的競標模式是根據個人的想法,給出不同的分值,進行是否中標的評判。

而在國內,具有中國特色的競標模式是直接詢問。

所以,大華和中石化的高層纔會聚集在辦公室裡。他們就等着裡面的國務委員問問題呢。

不止一次參加過類似會議的宣總輕輕擡起手腕看了一下表,2點20分,說明開會20分鐘就有了問題,這算是一個好現象,但也說明裡面的分歧很嚴重。資金問題,差不多是頭幾項問題了,現在就問了起來,看來會議將很漫長。

想歸想,宣總的動作並不慢,他小聲和幾名屬下交流,綜合他們的意見,再將要點記錄在紙片上,道:“中石化已經敲定了中長期的貸款,如果需要的話,我們會專門建立一個貸款清償的基金,保證裡面的資金足夠歸還銀行貸款,如此一來,就能增加銀行的貸款數額。除此以外,石化總公司能夠多籌集20%左右的資金,並請國家撥款20%左右……假如還不能如期完成的話,我們會考慮向國外公司或銀行,申請低息或無息的款項。”

他說的非常具體,正是資金出現問題的處理方法。而資金出現問題,在重化工領域是再常見不過了。

這就是等在會議室外面,和列席參加會議的最大不同了。雙方能夠通過控制各自的團隊,尋找答案,而不用強行從腦海中搜羅不一定正確的答案。

這種做法,在專業性較強,內容較多的競標中常常使用。即使是知識廣博的專家,也不太可能瞭解乙烯工程的方方面面,尋找幫助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不僅是在場的隨員,中石化和大華實業的總部,都有數十名專家隨時待命,準備回答問題。

數年的準備,盡在一搏了。

院辦的工作人員將之記錄了下來,然後扭頭看向蘇城道:“大華的方法呢?”

這是不會出現在競標書中的消極內容,蘇城毫無隱藏的道:“假如真的出現這種狀況,大華會採取稀釋股份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以籌集資金。我們已經做了預案,18-4,請拿給委員們。”

蘇城拿出了一份早已準備好的文件。

宣總眼皮跳了跳。他原本覺得國企優勢巨大,光是能從銀行無限制的貸款這一條,就能讓無數民企羨慕的跳樓。對中石化這樣的央企來說,只要它願意,他只要保證每年的流動資金,能夠支付銀行貸款的利息就可行了。可以想見,這是一筆多龐大的資金,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財團,和中國的國家體制比起來,簡直連渣都不是,他們的銀行哪敢借給一家公司幾千億元的?

但是,蘇城選擇的第二類融資方式,卻是中石化學不來的。即使以宣總的地位,他也沒有稀釋國有央企股份的權力。以大華目前的資產來看,一旦選擇引入戰略投資者,資金就不再是問題了。

院辦的工作人員收好文件和記錄,見他們沒有互相辯論的意思,便讓他們簽字,當面裝入密封袋中,拿了出去。

會議室內,再沒有了聊天的氣氛,沒人知道第二個問題什麼時候會到,對他們來說,這就像是一次考試,平時的積累很重要,臨場發揮也很重要。

第330章 猜謎時代第154章 覲見第131章 海洋石油研究所第165章 約談第440章 哪來的訂單第564章 弊案第189章 發佈會第647章 大賺第195章 千金馬買骨第491章 暫不介入第86章 中國企業家形象第453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7章 採油隊第473章 從容第284章 戰爭打響第169章 老同學第416章 競標日第147章 獨自競標第240章 精誠合作第7章 採油隊第424章 大華投資公司第264章 海滄啓航第573章 疑探第36章 地頭蛇第186章 空手抓馬蜂第338章 投資登記第172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538章 就怕他們有證據第235章 清債領導小組第44章 蘇廠長第75章 大肥豬第357章 同質化對手第482章 支持第420章 供應商們第416章 競標日第288章 裝備公司第361章 規模戰第495章 初級碳纖維第121章 淺海油田第322章 高歌猛進第565章 鍾古夫人第305章 殉道者第283章 波瀾不驚第614章 金融時報第412章 目標康采恩第352章 信用貸款第519章 我去開疆闢土第84章 直供產品第135章 並行工程第588章 展會安排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32章 技術驗證第95章 顧問第108章 競相籌款第136章 燃氣熱水器第229章 我的陽關道第199章 宣傳事蹟第40章 擋路第419章 合作生產第418章 能做完嗎?第204章 噴涌的石油第532章 資助第63章 肉丸第70章 大慶也要第35章 新長征突擊手第239章 攻略成功第560章 公關第528章 擊潰第99章 控制與斬除第446章 主業第159章 開標第307章 油液監測系統第131章 海洋石油研究所第402章 跳槽第578章 結束第350章 遊行第631章 統一思想第323章 老闆放手放膽,政府撐腰壯膽第51章 酒宴第641章 空窗關閉第148章 阿布扎比第183章 我師父第457章 阿拉木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258章 國產化準備第564章 弊案第282章 高端地盤第202章 新思路第575章 高開高走第148章 阿布扎比第515章 登記第297章 安全危機第398章 ……縫焊機第13章 有特級廚師的飯店第570章 壓縮競爭者第441章 訂單問題第542章 論功行賞第298章 投入第一第201章 退休第561章 經費是哪來的
第330章 猜謎時代第154章 覲見第131章 海洋石油研究所第165章 約談第440章 哪來的訂單第564章 弊案第189章 發佈會第647章 大賺第195章 千金馬買骨第491章 暫不介入第86章 中國企業家形象第453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7章 採油隊第473章 從容第284章 戰爭打響第169章 老同學第416章 競標日第147章 獨自競標第240章 精誠合作第7章 採油隊第424章 大華投資公司第264章 海滄啓航第573章 疑探第36章 地頭蛇第186章 空手抓馬蜂第338章 投資登記第172章 山窮水盡疑無路第538章 就怕他們有證據第235章 清債領導小組第44章 蘇廠長第75章 大肥豬第357章 同質化對手第482章 支持第420章 供應商們第416章 競標日第288章 裝備公司第361章 規模戰第495章 初級碳纖維第121章 淺海油田第322章 高歌猛進第565章 鍾古夫人第305章 殉道者第283章 波瀾不驚第614章 金融時報第412章 目標康采恩第352章 信用貸款第519章 我去開疆闢土第84章 直供產品第135章 並行工程第588章 展會安排第248章 大華整合第32章 技術驗證第95章 顧問第108章 競相籌款第136章 燃氣熱水器第229章 我的陽關道第199章 宣傳事蹟第40章 擋路第419章 合作生產第418章 能做完嗎?第204章 噴涌的石油第532章 資助第63章 肉丸第70章 大慶也要第35章 新長征突擊手第239章 攻略成功第560章 公關第528章 擊潰第99章 控制與斬除第446章 主業第159章 開標第307章 油液監測系統第131章 海洋石油研究所第402章 跳槽第578章 結束第350章 遊行第631章 統一思想第323章 老闆放手放膽,政府撐腰壯膽第51章 酒宴第641章 空窗關閉第148章 阿布扎比第183章 我師父第457章 阿拉木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258章 國產化準備第564章 弊案第282章 高端地盤第202章 新思路第575章 高開高走第148章 阿布扎比第515章 登記第297章 安全危機第398章 ……縫焊機第13章 有特級廚師的飯店第570章 壓縮競爭者第441章 訂單問題第542章 論功行賞第298章 投入第一第201章 退休第561章 經費是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