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高歌猛進

1991年的中國經濟雖然虛弱,但已不再是運動前後的悽慘模樣了。這一年,中國的gdp總量有2萬多億人民幣,年發電量157億的葛洲壩水利樞紐將在11月正式建成驗收,中國的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將在12月併網發電……和它們比起來,還沒有建成的70萬噸乙烯工程,在普通人的眼中並沒有多少神聖的味道。

只有很少的人知道,真正頂起中國脊樑的,只能是這樣的大型重化工企業。至少50年內,核電站和水電站只能是基礎設施中的佼佼者,遠不到能決定國家命運的地步。

媒體保持的尚算冷靜。爲了得到海滄計劃,蘇城已經做了將近三年的準備,不說買通輿論,但每年幾千萬的廣告費是大手筆的撒了出去,光是沒有必要的招聘廣告,每個季度都要在數個平面媒體整幅刊登。因此,在媒體不刻意追求眼球效應的前提下,大華得到的祝福多於貶損。

但在10月中旬,大華的一言一行還是被擱在了放大鏡下,細細觀察。蘇城在公共場合的每一句話,也都有專家進行分析。

“歡迎臺灣工廠主”的言辭,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石化基地之所以稱之爲“基地”,就因爲它包含的範圍很廣。除了煉油和乙烯的主業之外,海滄計劃還囊括了大量的中下游工廠。

在臺塑的設計中,他們會邀請衆多的臺商一起到海滄來投資建廠。以充分利用原料優勢。可以說,海滄計劃在引進外資方面,不僅有質量,而且有數量,涵蓋的行業還很多。

大陸方面的熱情歡迎和臺灣方面的堅決阻止都與此有關。

如今,臺塑建設海滄基地的計劃被阻止了,大華卻邀請臺灣工廠主繼續前來海滄建廠。這種舉措自然受到了大陸官方的積極響應,至於臺灣方面,就只能沉默以對了。

蘇城靜靜的等待了幾天。做完接收海滄計劃的一應準備後,就親自監工,令大華公關事業部做了一整套的邀請函。然後寄給數百家有名有姓的公司,邀請他們來參加10月末的海滄基地的奠基儀式。

選在10月末,也是爲了搶在葛洲壩的完工儀式之前。若是拖延到下個月的話,國家級領導人估計就沒有來參加的興趣了。

當然,他的真正目標並非是領導。

邀請函抵達的當日,王勝就繞道香港,找到了蘇城。

他笑呵呵的又說了一遍賀喜,然後就問:“聽說你要吸引臺企到海滄?”

“這不是延續臺塑的計劃嘛。還得多謝臺塑給我開拓的思路。”蘇城並不是說風涼話,口氣也非常的鄭重,雙手緊緊的握住王勝。

王勝自然理解。蘇城其實並不是在感謝臺塑的思路,而是在感謝他的這個電話。

臺塑在臺灣的石化行業內,影響力穩居第一。即使是佔據上游的臺灣中油,藉着政府背景,也只能與臺塑在某些方面打打擂臺罷了。正是因爲這種行業老大的地位和資本。臺塑纔敢說在海滄計劃裡,引入多少多少家的臺灣企業,並且囊括乙烯下游產業。

作爲“弱小”的大華實業,蘇城沒辦法囊括所有的下游產業了,他所期望的只能是儘可能多的下游企業。

即使要達成這樣的目標,有沒有臺塑的幫助也是兩回事。相比到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招商。前往臺灣招商的可能性要大的多。這不是什麼國別思想在作祟,而是現實問題。

臺灣山地多,平原少,工廠用地非常緊張,至90年代初期,地價已經超過了美國工業用地的平均價格,比馬拉西亞等國的地價更高,其他相關產業鏈的成本也是水漲船高。可以說,在90年代的第一波產業轉移浪潮中,臺灣企業是轉移意願最強的。

這一點,是日企韓企都比不了的。臺塑到海滄建廠,不是因爲海滄有多麼的好,而是因爲臺灣的環境實在難以堅持。

蘇城雖然不願意在競標期間和臺塑勾勾搭搭,但競標一旦結束,他就無比的需要臺塑了。

王勝聽明白了,卻不好許諾,陪着笑了兩聲,道:“臺灣政府不會同意的。”

“不一定是大中型的臺上,中小型的臺企,我們也歡迎的。我的那些邀請函,大家應該都看到了吧。”

“電視上都播了,說你居心叵測呢。”

蘇城笑的暢快,道:“要的不就是這樣的效果。我找上面要了很多優惠政策,基本上,海滄計劃時有的優惠,臺商來了,我們都能給出來。”

王勝說話一向飛快,想也不想的就笑道:“應該是臺商來了,海滄計劃時有的優惠,纔會交給大華吧。你們拿到了1.5萬畝的土地嗎?”

“1萬畝的土地。剩下的5000畝要等這1萬畝土地用掉了,纔給我們使用。不過,我擔心的不是土地的事,確實是產業鏈的問題。我們需要大量的中小企業來海滄建廠,消化未來生產出來的乙烯,我想,這些企業也有降低成本的衝動吧。”蘇城停了一下,問了出來:“臺塑是否能夠居中協調?”

中小型臺企和大多數的華人企業一樣,此時都艱難經營着一些中低端的製造業,原料成本和靈敏性是決定工廠生命的要素之一。可以說,許多工廠主稍有不慎,就會失去繼續經營的權力,因此,現在並沒有留給他們選擇政治的權力。

在臺灣繼續生產,還是遷移工廠到大陸,歸根結底是一個現實的考慮。並不會因爲大陸的態度積極,臺灣工廠主就會到大陸來。只有當大陸的優惠政策和低成本戰略奏效,證明自己的性價比超過臺灣。超過馬拉西亞,超過印尼和越南的時候,工廠主們纔會選擇遷徙。

蘇城以後世的眼光去看,可以輕易的發現,自90年代以來,隨着大陸的基礎條件日益接近亞洲四小龍,產業轉移到大陸的就越來越多。臺商遷廠到大陸。幾乎變成一種常態化的事情。但是,自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以後,大陸的運營成本逐年上升。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提升,又將許多臺灣、韓國的工廠逼到了內地或者越南等新興國家,甚至在美國提出補貼以後。有工廠遷回美國本土生產的。

整個過程,從宏觀上來看是非常順暢的。投資客就像是沒有思維的細胞似的,追逐着金錢的腳步,沒有絲毫的停息和猶豫。

當然,投資客本身也許是有過思考的,但正是他們追逐資本利潤的思考,製造了市場流通。

蘇城也因此期望能用優惠政策和低廉的成本,將資本細胞們,重新拉到大華的海滄基地來。10年或者20年以後,那個時候的海滄基地衰老了。大華的資本積累也多了,自然有的是機會討論產業轉移。

王勝打來電話,也是得到過授權的。他約略的考慮了一下,就道:“臺塑居中協調自然可以,但總得有一個名義吧。”

“你們想要什麼名義?”

“大華石化公司的股東。我們願意出資的3億美元。收購大華石化公司的30%的股份,同時和大華實業共同出資,經營海滄基地。”王勝飛快的說出了這句話。

大華石化公司的資產根本連3億美元都沒有,它的名下雖然有一些技術和專利,但更好的國外技術和專利,明碼實價的出售。也用不了3億美元。臺塑買的等於是一個有海滄計劃的空殼公司。

3億美元買一個機會,這也算的上是大手筆了。

蘇城呆滯了好半晌,接着醒悟了過來,王勝是訛自己呢,這是以進爲退了。他立刻笑了,說道:“臺塑不是真的想買大華石化吧。你們如果加入了海滄基地,臺灣政府能善罷甘休?30%的股份說不定比100%的股份還糟糕。”

王勝笑說:“不試試怎麼知道。”

“聽說臺塑向來喜歡做獨門生意,讓我們拿大頭,臺塑拿30%,王董事長能滿意嗎?”

“王董事長覺得這樣也不錯。”

蘇城“撲哧”的笑了出來,道:“你這個說的太假。就算王董事長同意,他也應該是犧牲的心態纔對,怎麼可能覺得不錯。”

王勝無言以對,道:“你分明是不想賣。”

“我確實也不想賣,但臺塑也不想買。還是說中小型臺企吧,你覺得他們有興趣來海滄嗎?”

王勝巧妙的轉移道:“現在島內在激烈討論六輕計劃。如果你們的海滄基地出成果的時間比六輕的討論還慢,本地的企業主估計會等等看六輕了。”

蘇城皺眉道:“六輕只有45萬噸乙烯,夠用嗎?”

“王董事長已經準備擴建到80萬噸了。”

蘇城恍然,道:“有什麼我能做的?”

“王董事長希望,在六輕申請和建設的過程中,大華實業如果能給予幫助,那就再好不過了。一旦六輕建成,我們也希望臺塑和大華能夠互通有無,互相通氣。”六輕項目和海滄計劃是重複的。但對工業乙烯來說,別說80萬噸了,280萬噸也不夠使用的,照樣得從國外進口。

不過,兩個石化基地一前一後共150萬噸乙烯,確實能夠影響到東南亞以至於亞洲市場了。建立一個默契的關係,確實有助於雙方利潤最大化。

另一方面,六輕基地明顯會比海滄基地的建設緩慢,到那個時候,大華實業將擁有建設過70萬噸乙烯項目的有經驗團隊,對臺塑的幫助勿庸置疑。

王勝的要求並不超出蘇城的預計,他一口答應了下來:“沒問題。我給你一個承諾。”

這種約定自然是不能落在紙面上的,否則立刻就是一個托拉斯的指控。

王勝滿意點頭,道:“接下來就只有一件事了,大華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海滄基地的初步建設。只有見到了真正的工廠,那些企業主纔會冒着莫大的風險,來海滄陪你建廠。”

蘇城穩穩的點頭。比起政治抉擇,中國人顯然更擅長創造工程奇蹟。

……(未完待續。。)

第465章 計劃C第561章 經費是哪來的第63章 肉丸第412章 目標康采恩第4章 父親第364章 物探隊第367章 如何戰勝第177章 動力定位第532章 資助第224章 連鎖超市第251章 考覈第438章 如沐春風第449章 裹足不前第275章 意外的訪客第349章 中國列車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29章 可樂加冰第95章 顧問第180章 合併第510章 專利壁壘第268章 真是可氣啊第101章 查扣物資第498章 無薪實習生第434章 打腫臉第441章 訂單問題第180章 合併第461章 懸而未決第435章 評估第611章 做吃肉者第82章 跑部進京第153章 大借款第277章 崩盤第556章 儘管提要求第301章 銀行股第20章 話國企第277章 崩盤第138章 空買空賣第384章 中韓建交第230章 供應鏈第614章 金融時報第207章 重返阿布扎比第76章 濟南動力機廠第643章 收網第497章 一日千里第637章 陰謀第5章 辦公自動化第139章 日本參觀團第261章 波瀾微起第445章 拒絕第138章 空買空賣第368章 營建第361章 規模戰第193章 檢查團第382章 憶苦思甜第176章 湖畔工廠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260章 緊缺第67章 測井技術第604章 第三口油井第657章 投名狀第102章 暗標第269章 兩個方案第262章 爭取支持第399章 ……造船法第273章 截止日第449章 裹足不前第653章 投資名單第426章 高樓大廈第28章 電鍍第34章 實測數據第436章 了不起的事第69章 大慶來了第461章 懸而未決第54章 入股中石油第27章 友誼第183章 我師父第269章 兩個方案第65章 採油尖端領域第653章 投資名單第567章 甘之若飴第503章 成本十分之一第392章 ……媒體戰第656章 不講道理第156章 困難第223章 三角債第197章 大會戰第539章 又能怎麼樣第9章 東*營市第301章 銀行股第173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61章 波瀾微起第178章 學習氣氛第375章 井深第303章 冤大頭第387章 定性第418章 能做完嗎?第188章 壓價第249章 用工制度第20章 話國企第413章 橄欖枝
第465章 計劃C第561章 經費是哪來的第63章 肉丸第412章 目標康采恩第4章 父親第364章 物探隊第367章 如何戰勝第177章 動力定位第532章 資助第224章 連鎖超市第251章 考覈第438章 如沐春風第449章 裹足不前第275章 意外的訪客第349章 中國列車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29章 可樂加冰第95章 顧問第180章 合併第510章 專利壁壘第268章 真是可氣啊第101章 查扣物資第498章 無薪實習生第434章 打腫臉第441章 訂單問題第180章 合併第461章 懸而未決第435章 評估第611章 做吃肉者第82章 跑部進京第153章 大借款第277章 崩盤第556章 儘管提要求第301章 銀行股第20章 話國企第277章 崩盤第138章 空買空賣第384章 中韓建交第230章 供應鏈第614章 金融時報第207章 重返阿布扎比第76章 濟南動力機廠第643章 收網第497章 一日千里第637章 陰謀第5章 辦公自動化第139章 日本參觀團第261章 波瀾微起第445章 拒絕第138章 空買空賣第368章 營建第361章 規模戰第193章 檢查團第382章 憶苦思甜第176章 湖畔工廠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260章 緊缺第67章 測井技術第604章 第三口油井第657章 投名狀第102章 暗標第269章 兩個方案第262章 爭取支持第399章 ……造船法第273章 截止日第449章 裹足不前第653章 投資名單第426章 高樓大廈第28章 電鍍第34章 實測數據第436章 了不起的事第69章 大慶來了第461章 懸而未決第54章 入股中石油第27章 友誼第183章 我師父第269章 兩個方案第65章 採油尖端領域第653章 投資名單第567章 甘之若飴第503章 成本十分之一第392章 ……媒體戰第656章 不講道理第156章 困難第223章 三角債第197章 大會戰第539章 又能怎麼樣第9章 東*營市第301章 銀行股第173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61章 波瀾微起第178章 學習氣氛第375章 井深第303章 冤大頭第387章 定性第418章 能做完嗎?第188章 壓價第249章 用工制度第20章 話國企第413章 橄欖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