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要打臉的節奏?(1/3)

嘉穀稻米油的新鮮上市,掀起了我國食用油市場新一輪的健康風暴!

走出國門載譽而歸的同時,在國內也榮膺多項業界殊榮。

國家公共營養與發展中心認定嘉穀稻米油爲“營養健康倡導產品”;嘉穀糧油大米產業鏈創新技術榮獲“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並得到了行業和國家主管部門的高度認可;

嘉穀糧油被中國糧食協會指定爲“全國放心糧油示範工程示範企業”,並獲得“放心糧油”稱號;江右省水稻綜合加工基地更是被國家發改委評爲“國家水稻加工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單位”……

帶着這一系列的褒獎,齊政連同王昱業聯袂來到嘉穀糧油在國內最大的水稻加工基地之一——江右省水稻綜合加工基地,犒勞爲國內食用油家庭又添新成員的團隊們。

嘉穀糧油在江右省投資的加工基地其實是一個水稻循環經濟的“試驗場”,共有4座不同的加工廠——稻米加工廠、稻米油精煉廠、穀殼發電廠、穀殼灰生產白炭黑的工廠。

“投資一個普通的糧食加工廠500萬就夠了,但投資這樣一個綜合工廠通常要數億。”基地負責人方博熱情地接待了兩位蒞臨的大佬,“水稻循環經濟是一條很長的產業鏈,成本門檻很高,從觀念、技術到市場都是新的,此前從未有人走通過,所幸的是,我們成功地趟出了一條路。”

其實,這個加工基地前後合計投入了12億元,作爲負責人,方博壓力很大,這可不僅僅是要求加工出稻米就行了,要將一顆稻米“吃幹抹淨”,正如他所說的,這在國內是一條前無來者的道路。

當然,沒有這種敢爲人先的精神,也無法開創研發生產稻米油的先河,更別提率先吹響了“稻米油·油中真黃金”的號角,打響了稻米油生產的攻堅戰。

……

煉油車間內,龐大的先進設備佔滿廠房,這一頭“吃”進成堆的米糠,另一頭“吐”出糠粕和米糠毛油。接着,富含植物蛋白的糠粕被轉入烘焙車間製作飼料,毛油則被輸送到精煉車間製成高檔精品食用油。

這是長江以南最大的米糠油深加工項目,年產近6萬噸稻米油,糧油資源綜合利用率可達99%。

從來沒有成功是隨隨便便的。嘉穀稻米油得以成功下線,最大的功勞當然還是研發團隊。

哪怕手持靈陣,齊政也從不會忽視科研人員。事實證明,靈陣再神效,起作用最大的還是初級產品,進一步的高端加工還是要靠科研人員們那一顆顆聰明的腦袋。

稻米油的研發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嘉穀糧油與多所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並設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在這裡,待遇最高的是科研人員,環境最好的地方是研發部門。上百人組成的研發團隊中,60%具備高級、副高級職稱,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執行會長、大學教授何彥名列其中。

當然,何彥對於嘉穀糧油提供的研發便利也很滿意。

“米糠是座‘富油礦’!”說起稻米油,何教授滔滔不絕:“在稻穀加工中,米糠是最寶貴的副產品,稻穀加工出糠率平均爲8%左右,米糠含油率約15%左右。這是在不與糧食爭地的情況下,提高我國食用油自給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堪稱不種田的‘種田’!”

正是因爲如此,在得到嘉穀糧油的盛情邀請下,何教授擔當起了嘉穀稻米油研發的重任。

嘉穀實驗室向來效率出色,成立了稻米油研發團隊後,要錢給錢,要人招人。沒有參考?嘉穀糧油千方百計從國外蒐集樣品,並收購了一家國內的米糠深加工配套企業;產品升級要砸大錢?木事,該砸就砸,咱不心疼……

說實話,何教授從來沒有做過這麼“舒服”的產學研合作。而他的回報,就是解決了嘉穀稻米油生產最關鍵的問題。

要知道,米糠本身特性極不穩定,在6個小時內不進行壓榨處理,就會酸敗變質,無法用來加工稻米油。多少稻米油研發團隊就是被卡在這一步。

何教授帶領研發團隊經過反覆實驗改進,開創了“分散保鮮、集中製取、集中精煉”的全新稻米油產業鏈生產模式,可以最快在6小時內實現米糠原料保鮮和萃取出稻米油。

對於這種有功之臣,齊政左手金錢,右手榮耀,無往而不利。

……

在產品展示廳,齊政還看到油酸、糠蠟、黑酸、硬脂酸等產品。“這都是從油渣中提煉出來的寶貝。”方博說,油酸可以做高能化工燃料和洗滌品,糠蠟可以生產高端化妝品,黑酸可加工成防水塗料和油漆,目前這些產品供不應求。

在這個基地裡,米糠毛油可以提煉出30%的化學品,產值卻佔到近50%。別看投資大,以目前的稻米油以及相關產品的熱銷程度,不出兩年就能收回投資。

方博對此信心滿滿地接口道:“我們現在發展勢頭很好,出乎想象的好,產品供不應求,現在是生產忙不過來……”

齊政和王昱業相視一笑,他們最清楚不過了。嘉穀稻米油海內外市場的反饋都極好,現在光收到的稻米油訂購保證金就達3億元,還有很多嘉穀糧油已經不敢收了——就是因爲產能不足。

齊政不禁問道:“目前加工基地還能進行產能擴張嗎?”

方博想了想,認真道:“產品線倒不是大問題,關鍵還是原料供應。我們基地已經在半徑200公里的範圍內,配置衛星工廠,米糠及時地源源不斷地被送往這裡,集中制油和集中精煉。”

“目前稻米油的原料還是來自我們集團的‘嘉秈1號’品種,而周邊的‘嘉秈1號’水稻已經飽和了,也就是說,原料供給受到了限制。”

齊政思考片刻,說道:“如果技術上沒問題,也可以考慮收購其他大米企業的米糠,自己充當生產商的角色。畢竟,土地和米糠資源並不發達的島國,大多數原料就是從東南亞國家進口,在國內精煉的……”

當然,一般米糠和“嘉秈1號”品種米糠還是有較大的差距。

一般的米糠含油率約15%左右,而嘉穀培育出的“嘉秈1號”品種,米糠含油率達到了23%,而且營養成分更充足,這也是嘉穀稻米油能力壓島國同類產品的關鍵所在。

“不過,可以考慮形成不同的產品檔次嘛!”齊政自信地說道:“我們集團自產的原料當然是最優質的……”

“咳咳……”王昱業突然打斷了齊政的“自賣自誇”,將剛剛收到的一份消息遞給齊政。

“我們的‘嘉秈1號’水稻受到了重金屬污染?”

艾瑪,齊政的臉色差點掛不住了,還沒誇完自家的產品呢,這是妥妥要打臉的節奏?

……

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715章 曾經的溫水煮青蛙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520章 第一份答卷(1/2)第102章 做有根的乳業第74章 啤酒和奶業(求收藏!)第671章 道義制高點第187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上)第190章 他的世界(1/3)第182章 人蔘拍賣會(2/4)第528章 試水的嘉穀海鮮(1/2)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510章 搶購潮與覬覦(5k章)第54章 分紅與過年(求收藏!)第539章 非土豪無以種樹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4章 超越時代的抱負第609章 草!(1/2)第49章 思想準備(求收藏!)第288章 風雲再起第178章 老“參把頭”(3/3)第589章 嘉穀的“錦衣衛”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440章 除了嘉穀,還有誰(3/3)第616章 當中國大豆衝擊市場(1/2)第132章 “圈地”不易(2/3)第49章 思想準備(求收藏!)第561章 沒有一頭牛搞不定的談判(1/2)第333章 次貸危機給予的治沙底氣(2/4)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719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上)第13章 靈陣初顯威(上)第586章 蛟龍吞象(2/2)第650章 這是什麼開局(2/2)第372章 海底“森林”(2/3)第368章 島主難當(1/3)第184章 狼來了(4/4)第67章 利益糾葛(求收藏!)第502章 不會是騙子吧第592章 利益動人(1/2)第72章 有人被綠了(求收藏!)第524章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1/2)第36章 縱論(上)(求收藏!)第336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上)第647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上)第704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上)第430章 粗大腿(1/2)第267章 作死之路第346章 收購!收購!(1/4)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321章 從貝加爾湖“調水”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621章 一“豆”成名(3)第314章 與綠肥絕配的“吃鹽牧草”(1/3)第1章 不平凡的年份第707章 小麥大圈地之始(二合一)第520章 第一份答卷(1/2)第648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下)第342章 聯合擁抱節水時代(3/4)第12章 雛苗入場第18章 令人欽佩的認真(求收藏!)第461章 孩子與未來!第250章 賺快錢的機會第13章 靈陣初顯威(上)第724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3)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359章 老丈人的決斷第225章 三方的魄力第186章 嘉穀再整合(下)第579章 呵,怕死的資本家(4800字)第88章 欣欣向榮(求收藏!)第147章 我們也不是好欺負的(2/3)第54章 分紅與過年(求收藏!)第113章 賣瘋了的豬肉(1/3)第101章 乳業的生意經第611章 你走開!(4600字)第210章 再反轉之狂風突飈(除夕快樂)第37章 縱論(中)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第413章 那就試一試(2/5)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730章 哭暈的同行(2/2)第419章 嘉穀糖業的機遇(1/2)第58章 情懷第175章 千年人蔘?這可以有(3/3)第435章 這不,雨來了(2/2)第545章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第259章 風口上的豬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731章 你們願意接受一個壟斷的嘉穀嗎第659章 放衛星(2/3)第376章 小土豆,大主糧(1/4)第653章 無人聲援第446章 爽歪歪的超額利潤(2/3)第522章 嘉穀這樣,很好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627章 錢常有,好參不常有(1/2)第590章 “奉旨腐敗”(1/2)
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715章 曾經的溫水煮青蛙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520章 第一份答卷(1/2)第102章 做有根的乳業第74章 啤酒和奶業(求收藏!)第671章 道義制高點第187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上)第190章 他的世界(1/3)第182章 人蔘拍賣會(2/4)第528章 試水的嘉穀海鮮(1/2)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566章 “瘋牛”來襲(2/3)第510章 搶購潮與覬覦(5k章)第54章 分紅與過年(求收藏!)第539章 非土豪無以種樹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4章 超越時代的抱負第609章 草!(1/2)第49章 思想準備(求收藏!)第288章 風雲再起第178章 老“參把頭”(3/3)第589章 嘉穀的“錦衣衛”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440章 除了嘉穀,還有誰(3/3)第616章 當中國大豆衝擊市場(1/2)第132章 “圈地”不易(2/3)第49章 思想準備(求收藏!)第561章 沒有一頭牛搞不定的談判(1/2)第333章 次貸危機給予的治沙底氣(2/4)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232章 越爛越好的俄遠東地區第719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上)第13章 靈陣初顯威(上)第586章 蛟龍吞象(2/2)第650章 這是什麼開局(2/2)第372章 海底“森林”(2/3)第368章 島主難當(1/3)第184章 狼來了(4/4)第67章 利益糾葛(求收藏!)第502章 不會是騙子吧第592章 利益動人(1/2)第72章 有人被綠了(求收藏!)第524章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1/2)第36章 縱論(上)(求收藏!)第336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上)第647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上)第704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上)第430章 粗大腿(1/2)第267章 作死之路第346章 收購!收購!(1/4)第591章 老闆威武(2/2)第321章 從貝加爾湖“調水”第608章 嘉穀之鞭(2/2)第621章 一“豆”成名(3)第314章 與綠肥絕配的“吃鹽牧草”(1/3)第1章 不平凡的年份第707章 小麥大圈地之始(二合一)第520章 第一份答卷(1/2)第648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下)第342章 聯合擁抱節水時代(3/4)第12章 雛苗入場第18章 令人欽佩的認真(求收藏!)第461章 孩子與未來!第250章 賺快錢的機會第13章 靈陣初顯威(上)第724章 大時代下的農民選擇(3)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359章 老丈人的決斷第225章 三方的魄力第186章 嘉穀再整合(下)第579章 呵,怕死的資本家(4800字)第88章 欣欣向榮(求收藏!)第147章 我們也不是好欺負的(2/3)第54章 分紅與過年(求收藏!)第113章 賣瘋了的豬肉(1/3)第101章 乳業的生意經第611章 你走開!(4600字)第210章 再反轉之狂風突飈(除夕快樂)第37章 縱論(中)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第413章 那就試一試(2/5)第453章 “小棒槌”終成“大產業”(2/2)第730章 哭暈的同行(2/2)第419章 嘉穀糖業的機遇(1/2)第58章 情懷第175章 千年人蔘?這可以有(3/3)第435章 這不,雨來了(2/2)第545章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第259章 風口上的豬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731章 你們願意接受一個壟斷的嘉穀嗎第659章 放衛星(2/3)第376章 小土豆,大主糧(1/4)第653章 無人聲援第446章 爽歪歪的超額利潤(2/3)第522章 嘉穀這樣,很好第574章 頭大的丸紅商社(2/2)第627章 錢常有,好參不常有(1/2)第590章 “奉旨腐敗”(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