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影響力的溢出(4200字)

國際大豆種植者聯盟的成員再次碰頭的時候,大家的臉色都不太好看。

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中國人培育出了一個優良的高產大豆品種。

但是對於400公斤的畝產數據,聯盟內依然分化出兩種觀點。

一種認爲中國人在高產大豆品種的新發現,可能是世界大豆種植史上又一次新的突破,意義不亞於轉基因大豆的出現……其中的代表就是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理事。

另一種卻是懷疑中國人消息的真實性。畢竟,在他們國家個別經營較好、地力較好的地區,畝產也有可能達到300公斤;而以中國人精耕細作的“天賦”,能在個別地塊實現400公斤/畝的突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一派的成員主要是阿根廷大豆產業協會主席、巴西大豆種植者協會執行理事等人,他們的特徵也很明顯——都不具有轉基因大豆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所有的種子和技術均來自美國,也即“拿來主義”。

畢竟無法拿到第一手數據,衆說紛紜之下,難免真假難辨。

不過,400公斤/畝的產量,可能是誇大其詞;但比中國人現在種植的大部分品種高產,應該是沒有異議的。否則,中國人對他們的態度也不會這麼強硬。

而中國人只要能將本土的大豆平均畝產提升至美國平均水平,都會讓他們對中國的大豆出口產生變數,且肯定是不太好的變數。

值得慶幸的是,從推廣到普及,還要相當長的時間,起碼可以讓他們慢慢研究出真相,並想出應對之法。

這樣一來,國際大豆種植者聯盟此次對中國的遊說變得虎頭蛇尾,他們紛紛將消息傳回國內,或者是相關部門,或者是本土糧商和種子公司,都因此對中國的大豆產業投以關注的目光。

而在嘉穀,齊政也很快知道了國際大豆種植者聯盟的動作。

但齊政只是簡單瀏覽了一下情況,並吩咐信息部保持關注後,就將相關情報放到一邊去了。

他從來沒有想過“嘉豆13號”能夠完全保密,也沒有必要。

“嘉豆13號”的高產特性,肯定會讓其他大豆主產國垂涎三尺,對此齊政並不懷疑。但他們會不會一窩蜂地引進該品種?

齊政也可以肯定地回答,不會!

很簡單,南北美洲的成熟的大豆生產體系,是建立在轉基因大豆上的。且不說換種“嘉豆13號”後整個生產體系要做多大的改變,單單是以四大糧商和孟山都爲代表的美國利益集團,就不會讓“嘉豆13號”橫行。

這個利益集團,在過去二三十年裡對轉基因大豆投入了上百億美元的研發資金,完善了轉基因品種的生產體系,並花費了巨大的代價完成了全球轉基因技術輸出,根本無法輕易割肉離場。

在確認“嘉豆13號”的真實性之後,他們只會有一個動作——強自硬撐,並以“嘉豆13號”爲親本,想辦法培育新的既高產又抗除草劑的轉基因大豆。

但是……

如果他們檢索了嘉穀的專利結構,就會發現,嘉穀爲了“嘉豆13號”向全球上百個國家申請了育種及其栽培、檢測的國際專利。

其中的必要專利,源自嘉穀實驗室在“嘉豆13號”這個品種中發現的控制大豆與特種根瘤菌深度結合性狀相關的基因“標記”,並提出了90多項專利保護請求。

嘉穀還學習了孟山都的“流氓”打法——圍繞“嘉豆13號”大肆註冊垃圾專利,譬如凡是可能被植入這些“標記”的轉基因植物,諸如花生、苜蓿等,也列入專利保護範圍,總之,讓所有涉及到該基因“標記”的商業化應用都避不開嘉穀的專利池。

有通過的,有沒通過的,但必要專利在手的嘉穀,無論是自己輸出“嘉豆13號”,還是授權生產,都是進退自如。

齊政現在關心的,不在外,而在內。

……

國際大豆種植者聯盟對中國大豆市場的野心,也堅定了中國必須爲國產大豆打一場“自衛反擊戰”的決心。

在此前“大豆危機”中被批“行動遲緩,力度不夠”的發改委,這次展現了雷厲風行的態度,在過年前就制定了《大豆復興計劃實施方案》。

方案有兩份——一份是以嘉穀爲實施主體的方案,一份是以農業部爲實施主體的方案。

在最後的討論會上,齊政受邀出席,同時與會的還有發改委主任、胡其遠等發改委官員,盧副部長等農業部官員,以及國糧集團、三九油脂等大豆產業企業代表。

齊政剛一坐下,上首坐着的盧副部長,炯炯有神地看着齊政,問道:“嗯,你就是嘉穀集團的齊董吧?”

齊政稍欠身回答:“是的。”

盧副部長就點頭,道:“看起來真年輕,年輕好啊,闖勁十足,嘉穀培育出的‘嘉豆13號’,令人印象深刻。你們做的,比多少科研機構做的都要好。”

齊政一愣,他不知道盧副部長說這話的真實意圖,但這一竿子打下去,嘉穀肯定會得罪不少人,遂道:“嘉穀不敢擔此言,‘嘉豆13號’的成功,也離不開農科所和農大等科研單位的幫助……”

盧副部長似乎是性情中人,說得興起,他聲若洪鐘地道:“不用謙虛!誰都知道農業科技進步對農作物增產起着關鍵作用,但這麼多年來,也沒有見誰能培育出革命性的大豆新品種,嘉穀卻做到了,這就是你們的本事,誰也否認不了……”

在場不少人紛紛點頭。

等盧副部長說完後,發改委主任才輕咳一聲,打開面前的文件,道:“好了,我們今天討論國產大豆振興計劃實施方案,主要是‘嘉豆13號’的推廣工作。對大家來說,這大概是個新鮮事……”

新鮮的,當然不是“嘉豆13號”的推廣本身,而是一家企業,還是民營企業,要與農業部“爭奪”主導權。

更新鮮的是,企業還佔據了上風。

但這對於農業部來說,不服氣的大有人在。

因此,討論會剛一開始,農業部就有一位副司長向齊政發難了:“我看到嘉穀提交的計劃,全面推廣‘嘉豆13號’後,你們能保證大豆自給40%的紅線?”

齊政淡定道:“按照我們的計劃來,可以。”

當“嘉豆13號”被納入政府視野後,保證大豆自給40%紅線的說法自然而然就提出來了。

從數據來看,現有的大豆種植產量只需翻一倍,就能輕易達到大豆自給40%的紅線,剛好“嘉豆13號”能符合這個條件。

但現實不能這麼算的。且不說同步增長的市場需求;即使產量達到了要求,大豆加工商也未必會選擇國產大豆。

因爲成本。

當進口大豆的價格比國產大豆低廉得多的時候,即使是政府,也無法硬性要求大豆加工商採購國產大豆。所以,要真正讓國產大豆達到40%的自給率,不僅要能生產得出來,還有保證在價格上有競爭力。

但要知道,美國大豆的廉價,不僅僅是生產力先進的原因,還與美國政府的高額補貼是分不開的。

——市場營銷貸款補貼、貸款差價補貼、直接補貼和反週期補貼等五花八門的補貼,使美國大豆的市場競爭力十足;而我國前幾年才取消了農業稅,開始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惠農政策,但針對大豆的補貼極其不足。

畢竟,我們自給自足的糧食生產,與狗大戶的“全球糧食戰略”是完全不同的。農業部官員也算是暗暗表態了,要政策有,要人有,要錢是沒有的。

但齊政依然毫不猶豫地對此打了包票。

開什麼玩笑?“嘉豆13號”在產量上翻了一倍都不止,但生產成本不會因此翻一倍,如果按照嘉穀的規模化經營模式,齊政還不能保證價格比進口大豆低的話,他還談個屁的“振興國產大豆”?

說到底,農業部對“嘉豆13號”的產量還是下意識地打了個折扣,他們大概也不覺得超過400公斤/畝的產量是常態。

齊政懶得強調這一點,反正,事實勝於雄辯。

密切關注齊政的人們也發現,他是真的沒有指望國家的高額補貼。

那位站出來發難的副司長滯了一下,馬上道:“空口無憑的,嘉穀怎麼保證?”

“就憑嘉穀擁有超過一萬人的農藝師,其中有不少於2000名的大豆種植農藝師。”齊政昂首挺胸,睥睨四方道。

有些人被驚住了,有些人則不理解這個數字,頓時竊竊私語起來。

在場的,無論是發改委成員,還是農業部成員,都能夠看到嘉穀的營業數據。但是,僅憑營業數據,還不足以看清楚嘉穀的力量。

齊政需要讓更多的人明白嘉穀的實力。

農藝師是農業系統職稱的一個級別,其職稱從低到高分技術員、助理農藝師、農藝師、高級農藝師(副教授)、研究員(教授),類似於中級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我國迄今爲止註冊農藝師大140萬左右,全國農民按照6億來算的話,平均420多個農民才享受到1個農藝師的技術指導,即使加上非註冊的農技師,農技服務缺口仍然相當大。

嘉穀體系中,平均每38個農民即有1位農藝師進行技術指導;嘉穀一萬多名的農藝師,是拿到證書的人數,而且還在以每年1000到2000人的規模在增長。

這並不是簡單的數字堆砌,它的背後,含有大量的汗水,代表着一束束的企業的肌肉纖維。

嘉穀持續投入了十年,才形成了比較有規模和嚴謹的農技培訓體系,在實踐中將一代又一代的農藝師培養成才,他們同時也成爲了嘉穀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中堅力量。

就拿大豆種植農藝師來說,他們在種子精選、根瘤菌拌種、播量與密度、科學配方、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病蟲上,說“無所不精”誇張了點,但得心應手基本沒問題。

齊政和嘉穀管理層始終謹慎地控制着嘉穀集團的員工規模,但在嘉穀實驗室以及農藝師隊伍的積累上從不吝嗇。同時,嘉穀的薪酬水平超過國內水平很多,而且有令人眼紅的分紅體系,旗下的員工爲此也會非常積極的提高自己,考取農藝師證書,或者進修學歷,亦是嘉穀人才庫自我更新的一部分。

正是擁有這支龐大的農藝師隊伍,齊政纔敢保證在一兩年內完成“嘉豆13號”的推廣,纔敢保證充分發揮“嘉豆13號”的高產潛力。

今天的齊政,註定不會謙讓。

他的聲音繼續在會場內迴盪:“還憑嘉穀在東北春播區的合作社,能繼續鞏固高油大豆優勢區的生產結構;在黃淮海夏播區的合作社,能在玉米低質低效區改種耐貧瘠的高產高油大豆品種,擴大大豆生產;在西南間套作區的合作社,能推廣玉米大豆輪作或甘蔗大豆間套作,發展優質高蛋白食用大豆……”

“還憑嘉穀合作組建的大豆產業聯盟內,增長到79家的大豆深加工企業,增長到四百萬噸的大豆深加工能力……”

齊政幾乎是一口氣數了嘉穀的七八項優勢,驚得衆人合不攏嘴。

不期然間,會場內的氣氛也發生了微妙的改變。

就連發改委主任,都悄然地點了兩三次頭。

農業部的盧副部長,微擡眼皮看了一眼齊政,也發出了微不可聞的嘆息。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國產大豆的復興,不過是三句話——人要出來,錢要進去,貨要上架。

只有農民出來了,耕地才能集中,規模經營纔有可能;只有錢進去了,規模化經營纔有資本;只有農產品標準化和上檔次從而可以上架,資本化經營纔有利可圖。

齊政給出了一份令人驚豔的答卷:嘉穀的新品種能重拾豆農種豆信心;嘉穀的合作社能集中耕地;嘉穀雄厚的資本能吸引企業組成聯盟;嘉穀的農藝師隊伍能保證大豆的質量和產量……

足足沉默了三分鐘,發改委主任才站起來道:“就這樣吧,由嘉穀集團作爲大豆振興計劃的實施主體,農業部成立輔助小組,規劃司、計財司、市場司、科教司、種植業司、種業司、農機化司、農田建設司、全國農技中心爲成員單位,每個成員單位確定1名司局級幹部爲成員,並確定1名聯絡員。輔助小組要協助嘉穀將‘嘉豆13號’的推廣任務分解到縣、落實到田,幫助嘉穀解決地方上實施的困難和問題……”

三言兩語間,嘉穀的主導地位就確定了。

沒有人再反對。

齊政也舒了一口氣。

這是嘉穀第一次,實現影響力在中央部委的溢出。

……

第322章 要真正進軍沙漠了嗎?第339章 “搗亂”的不速之客第139章 災後的希望(補昨天一更)第672章 這是我知道的嘉穀(1/2)第170章 你怎麼能拒絕(1/3)第735章 絕不姑息(2/2)第448章 “國參”崛起依靠誰(1/2)第266章 蝴蝶效應,毒奶前兆第717章 盟軍在……蹭光(1/2)第87章 林江鎮的兩張王牌(下)第343章 國家級沙漠水庫立項(4/4)第592章 利益動人(1/2)第17章 三顧茅廬(求支持!求收藏!)第160章 用愛發電?別逗!(3/3)第7章 坦白第406章 吾將加冕爲王(4/4)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542章 誰是大爺(1/3)第247章 投行的長遠貪婪第117章 你還真敢叫天價啊(2/3)第712章 扣帽子的來了(1/2)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9章 嘉穀公司第198章 冤家路窄(4/4)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新章節被屏蔽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9章 嘉穀公司第671章 道義制高點第659章 放衛星(2/3)第308章 隱現糧食危機第396章 嘉穀的鎘大米陰影(2/3)第389章 一觸即發的食用油大戰第466章 悄然復興的國產大豆(2/2)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1/2)第42章 巨資在手(求收藏!)第528章 試水的嘉穀海鮮(1/2)第383章 我的最好豬肉夢啊,沒了(1/2)第156章 真金白銀的扶持(2/3)第243章 擁抱糧食大牛市第193章 這麼好的事?第530章 有錢,任性(二合一)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400章 我們省需要嘉穀(3/3)第83章 火爆(中)(求收藏)第439章 我願做“小白鼠”(2/3)第727章 挑戰心臟的開支(4K字)第214章 一言不合就爆…牧場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第67章 利益糾葛(求收藏!)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165章 衛星照進農田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343章 國家級沙漠水庫立項(4/4)第456章 嘉穀這樣的草根啊(1/3)第356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241章 開啓掠奪模式第219章 分歧第137章 東邊,暴雨傾盆(2/3)第41章 說服(下)(求收藏!)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341章 我們國產的節水技術啊(2/4)第654章 騙經費嗎?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333章 次貸危機給予的治沙底氣(2/4)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184章 狼來了(4/4)第112章 品類戰爭(10/10 十更求訂閱)第268章 針對毒奶的前瞻性佈局第308章 隱現糧食危機第109章 他要戰……就一邊去(7/10)第328章 清水滿溢,生命自來(4/5)第680章 銀行的態度(1/2)第705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下)第310章 有機肥,厚待你不容易(2/3)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70章 絕殺(求收藏!)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547章 突如其來的“惡評”(2/2)第25章 老油井(求收藏!)第392章 鋒芒太露,聯合抵制(2/4)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293章 飛播牧草,海水治沙第643章 送上船(2/3)第689章 到沙漠去(下)第317章 追求美好生活(補更3/16)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裡的外資第61章 因人成事(求收藏!)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700章 貧窮和死亡(1/2)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430章 粗大腿(1/2)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第713章 我喜歡以勢壓人(2/2)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169章 國際友人島國人(4/4)第639章 誰掌握着鑰匙(1/3)
第322章 要真正進軍沙漠了嗎?第339章 “搗亂”的不速之客第139章 災後的希望(補昨天一更)第672章 這是我知道的嘉穀(1/2)第170章 你怎麼能拒絕(1/3)第735章 絕不姑息(2/2)第448章 “國參”崛起依靠誰(1/2)第266章 蝴蝶效應,毒奶前兆第717章 盟軍在……蹭光(1/2)第87章 林江鎮的兩張王牌(下)第343章 國家級沙漠水庫立項(4/4)第592章 利益動人(1/2)第17章 三顧茅廬(求支持!求收藏!)第160章 用愛發電?別逗!(3/3)第7章 坦白第406章 吾將加冕爲王(4/4)第114章 規模決定地位(2/3)第542章 誰是大爺(1/3)第247章 投行的長遠貪婪第117章 你還真敢叫天價啊(2/3)第712章 扣帽子的來了(1/2)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9章 嘉穀公司第198章 冤家路窄(4/4)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新章節被屏蔽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9章 嘉穀公司第671章 道義制高點第659章 放衛星(2/3)第308章 隱現糧食危機第396章 嘉穀的鎘大米陰影(2/3)第389章 一觸即發的食用油大戰第466章 悄然復興的國產大豆(2/2)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1/2)第42章 巨資在手(求收藏!)第528章 試水的嘉穀海鮮(1/2)第383章 我的最好豬肉夢啊,沒了(1/2)第156章 真金白銀的扶持(2/3)第243章 擁抱糧食大牛市第193章 這麼好的事?第530章 有錢,任性(二合一)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400章 我們省需要嘉穀(3/3)第83章 火爆(中)(求收藏)第439章 我願做“小白鼠”(2/3)第727章 挑戰心臟的開支(4K字)第214章 一言不合就爆…牧場第483章 倒黴,報復,勝勢(第二更)第67章 利益糾葛(求收藏!)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165章 衛星照進農田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343章 國家級沙漠水庫立項(4/4)第456章 嘉穀這樣的草根啊(1/3)第356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第241章 開啓掠奪模式第219章 分歧第137章 東邊,暴雨傾盆(2/3)第41章 說服(下)(求收藏!)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341章 我們國產的節水技術啊(2/4)第654章 騙經費嗎?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333章 次貸危機給予的治沙底氣(2/4)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184章 狼來了(4/4)第112章 品類戰爭(10/10 十更求訂閱)第268章 針對毒奶的前瞻性佈局第308章 隱現糧食危機第109章 他要戰……就一邊去(7/10)第328章 清水滿溢,生命自來(4/5)第680章 銀行的態度(1/2)第705章 有嘉穀這麼一個對手(下)第310章 有機肥,厚待你不容易(2/3)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70章 絕殺(求收藏!)第234章 地圖開疆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547章 突如其來的“惡評”(2/2)第25章 老油井(求收藏!)第392章 鋒芒太露,聯合抵制(2/4)第571章 挖金礦的和賣牛仔褲的(1/2)第293章 飛播牧草,海水治沙第643章 送上船(2/3)第689章 到沙漠去(下)第317章 追求美好生活(補更3/16)第146章 坑了一把還不夠?(諸君元旦快樂!)第269章 又一家掉坑裡的外資第61章 因人成事(求收藏!)第544章 能不能矜持點(3/3)第700章 貧窮和死亡(1/2)第303章 用糧食作燃料第362章 一份大聘禮(3/3)第430章 粗大腿(1/2)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第713章 我喜歡以勢壓人(2/2)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169章 國際友人島國人(4/4)第639章 誰掌握着鑰匙(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