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嘉穀糖業的機遇(1/2)

在外界看來,中國是通過大範圍的“人工增雨”緩解了西南的旱情。

當然,某種程度上,他們是對的——畢竟,某人的“跨海調雨”也算是人工增雨嘛!

東南亞一票“難兄難弟”當然也想有樣學樣,但一方面沒有掌握相關技術,另一方面……他們還缺了一個掛逼。

某人沒有落井下石已經算好的了,主動幫忙?你誰啊。

於是,該乾旱的繼續幹旱,該缺水還是缺水,該減產的無法避免減產……

在這個全球一體化的時代,旱災導致大範圍的糧食、水果以及棕櫚油、甘蔗等經濟作物減產,影響會傳遞到相關的產業鏈,這也就意味着,一些相關公司的機會來了。

“泰國是全球第二大糖出口國,其從去年11以來沒有下過一場雨,近七成的省份成爲了旱災區,對甘蔗生產產生嚴重影響,預期2010/11年度糖產量大幅下滑。”嘉穀國際的鐘華志埋頭整合好在巴西收購的糖廠後,回頭一看,呵,運氣來了。

“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產糖大國印度也出現了旱情跡象,預期糖產量下調。我們認爲,今年全球糖市將出現近十年來首次供應短缺局面,國際糖價不可避免地上漲了……”鍾華志喜氣洋洋道。

雖然不至於幸災樂禍,但東南亞乃至南亞地區的乾旱,確實爲嘉穀糖業帶來了巨大利好。

還有什麼比剛剛通過併購躋身世界糖業前三強,就迎頭撞上糖價牛市更美妙的事情嗎?

有!

鍾華志嘿嘿笑道:“因爲提前部署,我們在澳大利亞和巴西的糖廠,都保持着較高的庫存水平;而從目前的糖價走勢來看,上漲還遠遠沒有達到盡頭……”

聽取彙報的齊政和王昱業也笑了起來。

作爲一名合格的國際“奸商”,這種情況下,當然要捂住庫存了。

這也不是獨一家的做法,世界前幾大糖業巨頭,都默契地保持着一致的行動,可以說是變相地推高了國際糖價——高糖價才符合大家最大的利益。

“不過,這對於國內的食糖缺口來說,就不是好事了。”王昱業頗有良心地說道。

“嗯,這倒是沒錯。”鍾華志也收斂笑容,贊同道。

老實說,西南大旱雖然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緩解,但旱區內的農作物產量肯定比不上正常年份,國內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桂省,同樣也不例外。

這勢必會加大國內食糖的缺口,進而推高國內的糖價。

鬱悶的是,嘉穀糖業作爲世界糖業巨頭之一,對此卻無能爲力。

說來也挺有意思,嘉穀糖業作爲“純正”的中資企業,所有的產能卻是在國外。

如果論產能,嘉穀糖業無疑是中國最大的糖企,但在國內卻沒有一個生產基地。

不過,這種情況有望得到改變。

“老鍾,桂省方面打算趁着眼下甘蔗減產的行業動盪期,加快淘汰省內過剩製糖產能,整合加工能力。嘉穀也接到了邀請,你對此怎麼看?”齊政向鍾華志問道。

桂省,是我國最大的糖料蔗和食糖生產基地,規模總量多年來一直佔據全國的60%以上。可以說,對於國內的糖企來說,桂省是必爭之地。

鍾華志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細細盤算起來。

嘉穀糖業直接從國外進軍糖業,有機會難得方面的因素,但也是因爲,我國糖產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

食糖作爲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資料,也是製藥、食品加工、飲料製造、各種輕化工,甚至是核工業所需的重要原輔料和輔助劑,其上下游產業涉及國民經濟生產的120多個門類。

但和大豆類似,國內糖產業發展面臨的一個現實困境是,受糖料作物生長特性限制,我國適宜種植糖料的土地有限,加上其他高效益經濟作物衝擊,糖料種植面積實際增長空間非常有限。

這也導致了各個原料產區內均有糖廠入駐,或者當地政府本身就建有糖廠。因此,嘉穀通過新建糖廠進軍國內糖業的路行不通,剩下的選擇只能是併購。

而02年的一紙公文註定了食糖行業的併購並不純粹是商業行爲。

國家四部委出臺的《糖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地方政府是這個產業中制定規則和利益分配機制的主導方,大至蔗區佈局規劃、政策保障,小至科技帶動、良種推廣,糖料種植產業鏈各個環節無一不見政府的影子。

從某種意義上說,製糖企業想併購當地某個糖廠或收購該地區的糖料,背後的談判對象其實是當地政府。

之前嘉穀在國內找不到好機會,只能從國外入手。但通過兩起併購一步邁入了國際食糖生產巨頭行列後,嘉穀的江湖地位已經截然不同。

——如今反而是機會送上門來了。

受旱災的影響,甘蔗減產,眼看着今年的糖價節節上升。

高企的糖價對於甘蔗加工企業而言,整體是利好的。但對於某些糖企來說,卻不見得是好事。

甘蔗原料是糖企的命啊!

一些製糖企業佈局不合理,本來就處於“吃不飽”的狀態,如今甘蔗進一步減產,簡直是要了老命——連原料供給都保證不了,糖價上漲又有什麼意義呢?

政府想要整合的,就是這些過剩產能。

而且,政府傾向於引進嘉穀這樣的大企業,也是希望藉助嘉穀的農業優勢,調整製糖產業結構,做大當地食糖產業這塊蛋糕,增加GDP和稅收。

慢慢捋通了思路之後,鍾華志開口道:“嘉穀糖業已經併購澳洲第一大糖業公司一年多了,無論是員工的培養,還是先進經驗的吸收,都意味着,嘉穀糖業已經初步有了整合國內糖業的能力。”

澳大利亞食糖產業被世界公認爲技術最前沿、發展最持續的產業之一,而佔據了澳大利亞近一半食糖產能的嘉穀糖業,在國內的食糖產業整合升級中,不啻於佔據了制高點。

“從長遠來看,國內的食糖缺口還會擴大。正如中央提出的‘中國人要牢牢將飯碗端在自己手裡’,我國也要保障自己的食糖安全。這是嘉穀糖業的一個機遇,我覺得,是時候進軍國內糖業了!”鍾華志斬釘截鐵道。

……

第646章 要上市?(2/2)第430章 粗大腿(1/2)第472章 那是進口陽光、土地和水(1/2)第55章 縣委重視(求收藏!)第237章 同質化對手第445章 中國獨特的沙漠農業道路(1/3)第491章 我爲國家銷庫存(2/2)第4章 超越時代的抱負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443章 長遠的目光(1/2)第519章 太需要一個整合者了(5000字)第684章 無聲的報國(1/2)第382章 求教養豬的互聯網大佬(3/3)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244章 老天也不幫忙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307章 嘉穀的情報網(1/3)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612章 逮着日系糧商欺負(4000字)第143章 被套路(1/3 求訂閱)第142章 大豆風雲之始(3/3)第484章 國際糧商的噩夢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523章 穩坐釣魚臺第639章 誰掌握着鑰匙(1/3)第370章 開掛之夢幻海島(3/3)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548章 誰在搞鬼(1/2)第498章 原來我這麼強了?(2/3)第628章 我們福利發人參(2/2)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380章 自帶“流量”的嘉穀豬肉(1/3)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577章 狗大戶來了(1/2)第142章 大豆風雲之始(3/3)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68章 技術手段(求收藏!)第304章 物價上漲帶來的營收暴增(1/3)第372章 海底“森林”(2/3)第418章 嘉穀在行動(2/2)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350章 步入全球糖業前三強第418章 嘉穀在行動(2/2)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414章 待我開大招(3/5)第681章 大風神(2/2)新章節被屏蔽第618章 體系之戰第681章 大風神(2/2)第233章 坑總統的修路第12章 雛苗入場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380章 自帶“流量”的嘉穀豬肉(1/3)第124章 每天扔掉一座金礦(3/3)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564章 對內不作惡,對外不手軟(2/2)第263章 交相輝映的養豬場和牧場第524章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1/2)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第202章 穩紮穩打在東北第526章 夏季海島之行(1/2)第664章 崇拜(2)第37章 縱論(中)第199章 虛晃一槍第427章 找到組織了(1/3)第563章 美國大旱的陰影(1/2)第539章 非土豪無以種樹第71章 我家綠油油的豬圈不尋常(求收藏!)第682章 系列報道(1/2)第293章 飛播牧草,海水治沙第145章 價格崩了!(3/3)第613章 亞馬遜大火與大豆第462章 通脹時代?(1/3)第364章 後悔死了(2/5)第436章 不要攔着我學習(1/2)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107章 我老實,選我吧(5/10)第82章 火爆(上)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263章 交相輝映的養豬場和牧場第165章 衛星照進農田第325章 代表沙漠予懲罰(1/5)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664章 崇拜(2)第52章 嘉穀戰略(上)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690章 回血(1/2)第112章 品類戰爭(10/10 十更求訂閱)第203章 百年老樹入總部第277章 唯有涅槃,方得新生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53章 嘉穀戰略(下)(求收藏!)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647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上)第242章 被凍萎了
第646章 要上市?(2/2)第430章 粗大腿(1/2)第472章 那是進口陽光、土地和水(1/2)第55章 縣委重視(求收藏!)第237章 同質化對手第445章 中國獨特的沙漠農業道路(1/3)第491章 我爲國家銷庫存(2/2)第4章 超越時代的抱負第347章 第一戰:吸金的倉儲(2/4)第443章 長遠的目光(1/2)第519章 太需要一個整合者了(5000字)第684章 無聲的報國(1/2)第382章 求教養豬的互聯網大佬(3/3)第230章 閒棋冷子,疑神疑鬼第244章 老天也不幫忙第699章 打造護城河(2/2)第307章 嘉穀的情報網(1/3)第120章 一企對一國(2/3)第606章 南方大豆新位勢第612章 逮着日系糧商欺負(4000字)第143章 被套路(1/3 求訂閱)第142章 大豆風雲之始(3/3)第484章 國際糧商的噩夢第398章 真·亮瞎眼(1/3)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523章 穩坐釣魚臺第639章 誰掌握着鑰匙(1/3)第370章 開掛之夢幻海島(3/3)第11章 深謀與認可第548章 誰在搞鬼(1/2)第498章 原來我這麼強了?(2/3)第628章 我們福利發人參(2/2)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380章 自帶“流量”的嘉穀豬肉(1/3)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577章 狗大戶來了(1/2)第142章 大豆風雲之始(3/3)第264章 特供級別的牛奶第68章 技術手段(求收藏!)第304章 物價上漲帶來的營收暴增(1/3)第372章 海底“森林”(2/3)第418章 嘉穀在行動(2/2)第285章 榮獲食品界“諾貝爾獎”第350章 步入全球糖業前三強第418章 嘉穀在行動(2/2)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414章 待我開大招(3/5)第681章 大風神(2/2)新章節被屏蔽第618章 體系之戰第681章 大風神(2/2)第233章 坑總統的修路第12章 雛苗入場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380章 自帶“流量”的嘉穀豬肉(1/3)第124章 每天扔掉一座金礦(3/3)第568章 獵食者們(1/3)第564章 對內不作惡,對外不手軟(2/2)第263章 交相輝映的養豬場和牧場第524章 你大爺還是你大爺(1/2)第533章 年輕人的世界第202章 穩紮穩打在東北第526章 夏季海島之行(1/2)第664章 崇拜(2)第37章 縱論(中)第199章 虛晃一槍第427章 找到組織了(1/3)第563章 美國大旱的陰影(1/2)第539章 非土豪無以種樹第71章 我家綠油油的豬圈不尋常(求收藏!)第682章 系列報道(1/2)第293章 飛播牧草,海水治沙第145章 價格崩了!(3/3)第613章 亞馬遜大火與大豆第462章 通脹時代?(1/3)第364章 後悔死了(2/5)第436章 不要攔着我學習(1/2)第633章 優越與幸福(1/2)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107章 我老實,選我吧(5/10)第82章 火爆(上)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263章 交相輝映的養豬場和牧場第165章 衛星照進農田第325章 代表沙漠予懲罰(1/5)第200章 避其鋒芒第664章 崇拜(2)第52章 嘉穀戰略(上)第270章 向廢棄礦區要牧場第690章 回血(1/2)第112章 品類戰爭(10/10 十更求訂閱)第203章 百年老樹入總部第277章 唯有涅槃,方得新生第599章 發力的“嘉穀系”(1/2)第53章 嘉穀戰略(下)(求收藏!)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647章 你們的世界盃,我們的生意(上)第242章 被凍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