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前三發佈

對於金陵城的普通百姓來說,七天的時間轉瞬即逝,畢竟勞動人民的生活,總是格外充實。

因爲是冬天,金陵城外的工坊,到了招工旺季,無數百姓來到金陵,用農閒時原本最無意義的體力,來令自己距離小康生活更近一步……

在工作時間之外,金陵的各種戲劇團也生意大好,尤其是面向基層勞動者,劇目情節簡單、舞臺和觀衆席露天的草臺班子,幾乎場場爆滿,中高端的劇團,也能接到工坊的演出預定。

不過對於剛剛結束科舉,正在等待結果的士子們來說,七天的時間,就像是磨人的小妖精……

諸葛瑾、費禕、石韜等等胸有成竹的學霸,以及已經放棄掙扎的學渣還好,那些沒有萬全把握的士子,還有法正,這七天顯得很焦慮。

區別是前者覺得自己是否能登科一甲、或二甲,在兩可之間,所以緊張,而法正……則是因爲在科舉之前,就擺出了“今年我法孝直要考一千個”的架勢!

如果不是因爲法正在金陵,突擊學習工部內容,也就是購買了一些工部推廣的“基礎知識”類叢書,但卻學習未果的話,法正甚至想說自己要七科全冠。

只是工部的內容,令其稍微收斂了一些,“退求其次”的聲稱要六連冠……

法正也是在益州憋悶到,好不容易有展示的機會之後,處於極度興奮的狀態。

如此一來,他在金陵士子中的人緣、名聲都有些糟,看到那副彷彿在說“顫抖吧!我法孝直要來打臉了”的笑臉,總令人忍不住想要一巴掌糊上去。

法正大概是糊名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否則法正這兩個字,就值得扣分到乙等起步!

在參與科舉的士子,以及關注此事的楚國內外人士,包括吃瓜的金陵百姓的盼望中,十一月初十午時的時候,六部一院前三榜單,準時張貼了出來。

這一天,連各大劇院、戲班的生意都冷清了幾分。

普通百姓對科舉結果,也是吃瓜性質的翹首以盼。

無數士子圍在將第一時間張貼榜單的坊市外,周圍的酒樓、茶館更是已經爆滿……

午時一到,七張一字斗大的巨幅,在坊市外展開,早就已經等不及的法正,在旁邊的一家酒樓二樓遠遠張望!

廣義上大家最好奇的,當屬工部的前三——畢竟這是大部分士子,都直接放棄的,他們也想知道,那些題目究竟誰能做出來?

至於最受矚目的,則是民部和樞密院的前三。

楚國的百姓,對於六部一院的瞭解,或許無法準確的背出它們的職權範圍,但至少也知道個大概。

乍看之下,民部是最重要的——按照新官制,各縣的縣令就是由民部堂長史、也就是民部在縣級的官署長官……

主要負責協調一地行政,在符合上令的基礎上,是先修路、還是先修渠,先發展學堂、還是先鼓勵開設工坊,都需要民部、民部司、民部堂的長官來判斷。

當然,並不是一拍大腿的判斷,而是要協調各部,更不用說還要接受吏部的監管。

雖說六部各有職權,但是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民部的權力最大。

至於樞密院則不用多說,如今這亂世,哪怕在楚國,大家也知道拳頭大才最重要!

很快“學神”們的名字,便受到了衆人的目光鞭撻……

工部前三:趙爽、闞澤、嚴畯!(法正:( ̄_, ̄))

禮部前三:陸績、鄧芝、石韜!(法正:W( ̄_ ̄)W)

刑部前三:潘濬、賀齊、陳矯!(法正:(o言o))

戶部前三:法正、步騭、諸葛瑾!

民部前三:諸葛瑾、法正、費禕!

吏部前三:孟建、諸葛瑾、法正!

樞密院前三:法正、郭淮、朱桓!

看着一個個或是熟悉、或是陌生的名字,許多士子都由衷的羨慕、甚至嫉妒起來,尤其是出現了不止一次的那兩位……

不得不說,法正還真不是胡亂吹牛的狂生,人家兩榜榜首,還有一個第二、一個第三!

僅次於他的諸葛瑾,也比他少了一個榜首的位置。

只有法正自己,看到自己距離想象中的六連冠,差得不是一點點的時候,直接將鬱悶寫在了臉上。

當然,法正倒不會懷疑,是不是其中貓膩,而是越發的給自己鼓勁兒——看來不僅是那些之前就已經功勳卓著的老臣,連同一起點的“新人”裡面,居然也有不少能望到自己項背的?

要知道除了工科之外,法正原本以爲,自己“不太擅長”的禮科、刑科,和這些“凡夫俗子”比,也應該能夠一舉奪魁呢……

怎料直接被擠沒了影兒!

側重於人事管理和驗收監督方面的吏科,原本法正也“略通一二”,卻被孟建、諸葛瑾兩人超到了前面,屈居第三,甚至在民科都被諸葛瑾超過。

這在爭強好勝的法正看來,簡直是一種打擊。

還好最有把握的軍科,還有戶科沒什麼意外,否則我法孝直還要不要見人?

法正的不服氣,是正面激勵更多些,性格與經歷決定,他只是有些爭強好勝、更有表現欲,並不是執拗,更不至於嫉妒誰。

隨着時間的流逝,法正也會越發明白,這次同在榜單的學神,也都並不簡單……不過都不及自己就是了!

首先是工部的三位,都是二十歲上下的青年,平均年紀應該是各部前三中最小的。

三人都是楚國人,趙爽、闞澤是江東本地人,嚴畯也是在前幾年,隨家人一起從徐州遷來江東避亂……

在《三國演義》中,闞澤和嚴畯都只是打個醬油,在歷史上,爲官也並不出衆,闞澤勸諫過孫權重“禮”,嚴畯被考慮過成爲魯肅之後、去和關羽對線的人,不過他本人根本不敢上任,同樣也是大儒,對《孝經》很有研究。

放在《三國演義》的劇目裡,都只用羣演就夠擔當。

和諸多學神橫向比較就能看出來,兩人在禮科根本拿不出手……

反而是兩人在“副業”上的天賦,令他們在這次科舉中得以揚眉吐氣!

歷史上闞澤在數學方面成就斐然,爲《乾象曆》、《九章算術》寫過“注”,雖然這方面所著的經典未能流傳後世,但相傳南北朝時候,祖沖之能將圓周率推算到小數點後七位,就是吸收了一些來自闞澤的經驗。

而嚴畯則是在水文方面造詣匪淺,著有《潮水論》,是最早的潮汐方面的著作,只是內容同樣遺失。

至於榜首的趙爽,那就更厲害,歷史上雖然沒有做官,但是卻在三國時期,就提出並驗證了勾股定理……

第四百一十一章 絕戶第三十五章 我白圖只憑一顆真心第二百六十六章 沙摩柯第五百五十三章 神將之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三百三十章 親事第四百四十九章 袁氏流亡第五百五十章 神兵天降第一百章 大捷第四百一十八章 泛真氣計劃第三百三十二章 護民祭第一百七十四章 漁獲第一百八十二章 減兵增竈第一百九十九章 質子與檢閱第三百二十九章 包在爲父身上!第五百零四章 立項第三百六十九章 使者第一百四十七章 謠言與罪證第十章 容我想個字第四百二十七章 好人壞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無名第四百一十三章 指導工作第二百七十七章 條件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四百四十四章 漢水計劃第二百二十八章 不戰而屈人之禰第三百一十一章 演技第五十九章 特產鄔堡第二百三十一章 重器第三十五章 我白圖只憑一顆真心第四百零二章 出兵第四百八十七章 第一條鐵路第五百六十章 最真實的楚學第二百三十七章 舌劍連擊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蒼的明示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陵風采第八十五章 六部不是一天建成的第二百一十章 悠悠蒼天,何薄於民第三百一十九章 廊橋車與呂公車第三百零四章 港口偶遇第一百六十章 代理商第三百三十二章 護民祭第四百一十七章 共情第五百零一章 你來的正是時候第六十四章 白虎授首第三十五章 我白圖只憑一顆真心第二百三十八章 常山趙子龍第二百三十六章 弋陽軍情第三百三十二章 護民祭第四百五十七章?評測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四百八十九章 漢末三仙第三百八十一章 州縣二級制第四十九章 鬥陣第三百九十七章 你爹還好吧第五百章 楚國的祭禮第十五章 硬盤第三百五十章 荊軍北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獻璽第五百一十一章 南蠻之亂第二百八十八章 公孫氏第四百四十二章 歲旦宴第一百八十章 七勝七敗第二百九十九章 歲旦宴第四百八十八章 黃天第四百二十五章 差距第五百七十八章 瘦死的駱駝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的鎏金兵符歪了第七十一章 一斗孫伯符第一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三百七十七章 士氏第二百八十七章 北上遼東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屆科舉第三百一十五章 待敵自潰第二十七章 家宴第四百一十一章 絕戶第四百九十九章 陸老的請求第四百九十四章 針對黃金州人的預案第六百一十八章 錘爆第一百三十三章 鹹使知聞第三百四十六章 沒白捱打第九章 劉關張第五百九十五章司馬懿的籌碼第六百一十章 襄陽第九十五章 戰亂的中原第一百六十七章 白公炮第九十七章 驚雷第十五章 硬盤第三百二十七章 樂於助人甘興霸第三百六十四章 封官賜爵第五百三十八章 天師第四百二十五章 差距第四百一十六章 義子與……嘔第四百一十一章 絕戶第四百八十章 水路第四百五十一章 條件第四百零七章 板甲第五百二十九章 轉移注意第三百五十二章 其實我真的想中興漢室第四百七十九章 出使
第四百一十一章 絕戶第三十五章 我白圖只憑一顆真心第二百六十六章 沙摩柯第五百五十三章 神將之戰第三百一十二章 不離之間第三百三十章 親事第四百四十九章 袁氏流亡第五百五十章 神兵天降第一百章 大捷第四百一十八章 泛真氣計劃第三百三十二章 護民祭第一百七十四章 漁獲第一百八十二章 減兵增竈第一百九十九章 質子與檢閱第三百二十九章 包在爲父身上!第五百零四章 立項第三百六十九章 使者第一百四十七章 謠言與罪證第十章 容我想個字第四百二十七章 好人壞人第一百八十七章 無名第四百一十三章 指導工作第二百七十七章 條件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四百四十四章 漢水計劃第二百二十八章 不戰而屈人之禰第三百一十一章 演技第五十九章 特產鄔堡第二百三十一章 重器第三十五章 我白圖只憑一顆真心第四百零二章 出兵第四百八十七章 第一條鐵路第五百六十章 最真實的楚學第二百三十七章 舌劍連擊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蒼的明示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陵風采第八十五章 六部不是一天建成的第二百一十章 悠悠蒼天,何薄於民第三百一十九章 廊橋車與呂公車第三百零四章 港口偶遇第一百六十章 代理商第三百三十二章 護民祭第四百一十七章 共情第五百零一章 你來的正是時候第六十四章 白虎授首第三十五章 我白圖只憑一顆真心第二百三十八章 常山趙子龍第二百三十六章 弋陽軍情第三百三十二章 護民祭第四百五十七章?評測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四百八十九章 漢末三仙第三百八十一章 州縣二級制第四十九章 鬥陣第三百九十七章 你爹還好吧第五百章 楚國的祭禮第十五章 硬盤第三百五十章 荊軍北上第二百八十一章 獻璽第五百一十一章 南蠻之亂第二百八十八章 公孫氏第四百四十二章 歲旦宴第一百八十章 七勝七敗第二百九十九章 歲旦宴第四百八十八章 黃天第四百二十五章 差距第五百七十八章 瘦死的駱駝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的鎏金兵符歪了第七十一章 一斗孫伯符第一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三百七十七章 士氏第二百八十七章 北上遼東第五百零六章 第二屆科舉第三百一十五章 待敵自潰第二十七章 家宴第四百一十一章 絕戶第四百九十九章 陸老的請求第四百九十四章 針對黃金州人的預案第六百一十八章 錘爆第一百三十三章 鹹使知聞第三百四十六章 沒白捱打第九章 劉關張第五百九十五章司馬懿的籌碼第六百一十章 襄陽第九十五章 戰亂的中原第一百六十七章 白公炮第九十七章 驚雷第十五章 硬盤第三百二十七章 樂於助人甘興霸第三百六十四章 封官賜爵第五百三十八章 天師第四百二十五章 差距第四百一十六章 義子與……嘔第四百一十一章 絕戶第四百八十章 水路第四百五十一章 條件第四百零七章 板甲第五百二十九章 轉移注意第三百五十二章 其實我真的想中興漢室第四百七十九章 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