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母子連心

太后向來對皇后多幾分優容,這不是三皇子自己體會出來的,而是偶爾被母妃抱着賞月看花的時候,聽母妃喃喃自語說的。儘管那時候他不懂,可後來看得多了,久而久之也就明白了過來。如果不是太后庇護,失去聖心的皇后原本不可能在宮中這麼橫行霸道。

所以,哪怕太后對大皇子和二皇子也不過淡淡的,可但凡逢年過節賞東西,他和四皇子加在一起也往往及不上二皇子,而二皇子和他們的加在一起,纔不過是大皇子的份例。所以,他一直都認爲,太后不喜歡他。

可此時此刻這記從未有過的摸頭,卻彷彿把他從前的猜測全都打亂了。不知所措的三皇子呆呆發愣,竟是平生第一次忘記禮節。結果,還是四皇子那嚷嚷一下子把他叫回了神。

“皇祖母,三哥一直都很穩重的,他也一直都是孫兒的榜樣!他一定不會辜負您和父皇希望的!”

太后看了一眼臉色明顯比三皇子更興奮的四皇子,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從小到大就爭得如同烏眼雞一般的大皇子和二皇子。

她從前盡力維持着宮中的尊卑長幼,可最終還是落得個皇帝廢后囚子的結局。而她即便把廢后之事一力承攬過去了,皇帝卻仍是不惜親自通告,對大皇子和二皇子嚴厲處置。此時此刻,她見三皇子立刻一個閃身擋在四皇子跟前,躬身彷彿想要替人辯解,她就擺了擺手。

“你們兄弟和睦,我又怎會不高興。什麼都不用解釋了,你們兩個都是好孩子,這就先回去吧,記得好好讀書上進。”說到這裡,她就對一旁的玉泉吩咐道,“等回清寧宮之後,你到我那書桌上,把先帝的那一方玉獅子鎮紙賞了給三郎。那一方歙硯,賞給三郎。”

雖然東西還沒收到,但太后這話不啻是金口玉言,因此三皇子一愣之下還是趕忙謝恩。至於四皇子,那興頭就更足了,謝了之後就嚷嚷道:“孫兒以後一定用那歙硯磨墨寫字,等皇祖母壽辰的時候,一定寫上一萬個壽字來當賀禮!”

“玉泉,你幫我記下這話,到時候若是他少了一個字,那就找四郎這個說大話的算賬。”

太后似笑非笑地囑咐了玉泉,聽到人立時應是,她斜睨了呆若木雞的四皇子一眼,卻是繼續往前行去。儘管已經年逾六旬,但保養得宜的她依舊保持着年輕時的優美身段,此時信步踏進乾清宮時,後頭跟着的宮人悄然擡頭看她背影,不禁都有些殷羨。

天子孝順,兒孫滿堂,還曾經權握天下,號令文武,太后真是世間女子最嚮往的人了。

可太后卻並不像別人想得這麼春風得意,面帶笑容的她進了乾清宮之後,就反客爲主地吩咐衆人退下,等到玉泉和柳楓二話不說就屏退了宮人內侍,隨即雙雙出了門,她看到皇帝桀驁不馴地直接在寶座上坐了下來,就沉下臉來,徑直走上前去,直到人面前方纔停下。

她居高臨下地俯視着皇帝,淡淡地說:“你一個人說得對文武大臣反對不得,甚至做聲不能,乾綱獨斷,覺得自己很揚眉吐氣是不是?忍痛幽禁一個兒子,又驅逐另一個,然後說自己要祭告宗廟告罪於列祖列宗,覺得自己很有擔當是不是?”

“沒錯。”

皇帝言簡意賅地迸出兩個字,隨即仰頭就這麼看着最敬重的母親,足足良久方纔一字一句地說:“朕早就已經長大成人了,不需要母后再出面給朕遮風擋雨,更不需要母后不惜聲譽來維護朕的聲譽。再說,聲譽算什麼?縱使青史萬般詆譭,朕在棺材裡也看不見聽不見!”

“荒唐!”太后忍不住怒斥了一句,見皇帝一臉的滿不在乎,雖說這情形和小時候她疾言厲色罵他,他卻梗着脖子硬頂有所不同,但骨子裡卻是一樣的。

因而,她懶得再說這些,只是直截了當問道:“二皇子別院那邊,已經派人看住了?”

“那當然,否則就照那小子唯我獨尊的脾氣,肯定要跑出來大吵大鬧。”皇帝哂然一笑,這才站起身來。習文練武,身材健壯的他立時顯得比太后高了大半個頭,很滿意這種視覺效果的他竟是突然伸出手來,就這麼把鬢髮蒼蒼的母親抱進了懷裡。

如此突如其來的動作,頓時驚得太后幾乎整個人都僵住了,本能地伸手想要掙脫。奈何她就算當年曾經習武,如今上了年紀不過平日稍微活動一下,怎比得上皇帝沒事就喜歡在演武場消磨時光?因此見掙脫不開,她就惱火地低喝道:“放開,讓人看到像什麼樣子?”

“母子本天性,怕什麼人看見!”皇帝非但沒鬆開,反而把下巴擱在了太后的肩膀上,發覺太后那肩膀僵硬得似乎都不會動了,他這才輕聲說道,“從前父皇剛剛不在的時候,我半夜三更都會驚醒,是母后親自搬到乾清宮來和我一同起居,那時候我要有你才能睡得着。”

太后本已經到了嘴邊的嚴厲訓斥,頓時化成了一聲嘆息。她和睿宗皇帝多年無子,因此也曾經勸雄心勃勃的丈夫納妾蓄婢開枝散葉,但睿宗皇帝也就只納了德妃,卻還是她在情勢最危險的時候才首先懷孕,德妃的兒子廬王,還是睿宗皇帝從藩王登基爲帝后纔出生的。

後來,睿宗皇帝是驟然暴疾,從上到下,多少人都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也包括素來依戀父母的長子。皇帝登基的時候只有十二歲,她搬入乾清宮,一來是爲了太后垂簾訓政更加方便,二來卻也是爲了看護好自己唯一的兒子,丈夫睿宗皇帝嘉許爲千里駒的繼任者。

足足良久,她纔打起精神訓道:“都多大的人了,讓你那兩個兒子看到了,你這個當父親的丟不丟臉!”

“不會再有下一次了。”皇帝終於鬆開了手,隨即後退兩步,見太后不自然地慌忙整理鬢髮和衣襟,一如當年訓政時,務必儀容一絲不亂一樣。他用這樣平淡的口吻對剛剛那突兀的舉動做出瞭解釋,卻繞過太后下了兩級臺階,繼而就轉身正對太后深深一揖。

“母后多年含辛茹苦撫養,多年不畏艱難硬扛,多年替朕收拾殘局,多年替朕承攬責任,兒臣欠母后很多,如今即將冊封太子之際,卻是要先謝母后。”

“三郎是還小,從前也有人說他性格畏怯,懦弱不前,但如今仔細看來,卻只覺得他溫厚而不失銳意,謙遜卻又很有擔當。最重要的是,他縱使不喜歡他那兩個哥哥,卻也會善待他們,更不要說和他一塊長大的四郎了。”

“如果朕身體好,可以再言傳身教,帶他十年八年;如果朕身體不好……”

“住口!”太后直接喝止了皇帝,見人終於直起腰來,她就惱火地叫道,“你正春秋鼎盛,更何況是馬背上演武場上打熬出來的筋骨,哪會身體不好!我之前聽到消息時就在想,定了三郎也沒什麼不好,他還年少,等你知天命時,他也不過剛剛娶妻。”

“而在此期間,正好能讓那些天底下最好的老師好好教導他。”

“母后和朕想到一塊去了。”皇帝頓時嘿然,但隨即就輕描淡寫地說,“但並不需要天下最好的老師,朕只需要最合適的老師。想當初大郎和二郎何嘗沒有請過名師,可皇后寧可爲了兒子折辱先生,這樣怎麼教得好兒子?更何況,那些口口聲聲仁義禮智信的老師……”

“他們教會了那兩個壞小子仁義禮智信嗎?沒有!因爲仁義禮智信並不應該由師長來教,而是應該爲人父母者言傳身教!朕失於管教兩個年長的兒子,但至少從小就教了三郎和四郎是非,所以,對於東宮師,朕最大的要求,便是包容,博學。”

“太祖皇帝就說過,儒家那一套君君臣臣,被歷朝歷代那麼多天子全都照着自己的心意改來改去,用來治理天下自然再方便不過,但是,守成有餘,開創不足!這天下很大,並不止北邊已經敗亡的敵人,若是固步自封,而不是銳意進取,那外敵就會趁虛而入。”

“這外敵可能從陸上來,可能從海上來,可能從天上來!太祖這話雖然有些無稽之談,但如今的很多東西,本來就是古人難以想象的。而朕今天去張壽那工坊,也是收穫匪淺。”

皇帝將在張壽那兒的所見所聞,以及關秋轉述的張壽那番話合盤托出,見太后頓時沉吟了起來,他就坦然說道:“瑩瑩不止找到了一個乘龍佳婿,而且還找到了一個無雙國士。”

“這樣的良師,朕的三郎和四郎一定不能錯過。因爲張壽能教的東西,誰都不能替代。”

對於皇帝這樣的評判,太后唯有苦笑。

想當初睿宗皇帝給皇帝挑老師的時候,最大的標準也同樣只有一個,那就是不可替代。而那時候的葛雍,文采飛揚,嫉惡如仇,但風趣幽默起來卻又妙語連珠,在算學上的造詣更是頭一份——畢竟當時的齊景山和褚瑛資歷還遠遠不夠。

於是,葛雍就這麼成爲了帝師,不但管住了皇帝這個熊孩子,甚至還幫着皇帝來坑她,每每想到這舊事,她就不知道該說是睿宗皇帝眼光獨到,還是這一對師生實在是太登對。

如今三皇子遇到同樣鬼點子不斷的張壽……那個溫良恭儉讓的孩子會不會被教壞?

太后搖了搖頭,極力讓自己不去想這糟糕的一面,見皇帝愕然看着自己,她立刻意識到是自己搖頭的態度讓皇帝誤以爲她不同意。

她立刻輕咳一聲岔開話題道:“葛老太師說,給張壽改了表字九章,你聽說了嗎?日後就不要直呼其名了,你要讓他給三郎當老師,總得尊重一些,哪怕他是瑩瑩的夫君。”

皇帝頓時笑得眼睛都眯縫了起來:“老師那性子,本來還想給張壽辦冠禮的,結果被瑩瑩一說纔想起張壽既然爲官,這早就戴冠了,於是只能退而求其次,趕緊給人起了個表字,就這還是褚瑛提醒的,他怕丟臉,還不敢讓人知道。”

他也不解釋葛雍不想讓人知道,自己又是怎麼知道的,又莞爾一笑道:“在朝臣面前,朕到時候自然會注意一些,但私底下……朕的年紀當他父親也夠格了,就叫他名字又如何?老師倒是不怕別人說,這表字還真敢起。九章……這還真配得上張壽。”

太后頓時嗔道:“有什麼不敢!總比不上你嫌棄葛老太師最初給你起的表字不夠威風霸氣,自己給自己改了個表字叫雄霸來得好吧?”

“咳,咳咳咳咳咳……”

皇帝頓時被太后這突如其來的一句揶揄給嗆着了,咳了個驚天動地。等好容易緩過神來,他就尷尬地討饒道:“母后,這事求你能不提嗎?那時候朕才十三歲,年少不懂事……”

那是他一輩子的黑歷史啊,一想到雄霸這個表字還被他大大方方寫在紙上,然後被葛雍拿回家去了,他就覺得心疼胃疼肝疼哪都疼……他當初爲什麼就這麼手賤呢!就利用這兩個字,葛雍對他提了多少要求!

太后也不過諷刺一句而已,見皇帝尷尬得猶如少年,她不禁就笑了。施施然走下來之後,她就溫和地說:“後宮不再冊封皇后,這承諾你既然放出去了,那就這樣好了。但三皇子若是要冊封太子,他的親生母親……”

“冊爲貴妃吧。”皇帝很爽快地說了一句話,但旋即又補充道,“裕妃也晉封爲貴妃。”

“那我回宮之後,就讓玉泉用印了。”太后沒有駁回這兩件事。三皇子的生母和妃,就和三皇子從前的性格一樣,和順溫婉,不和人爭,指望人來幫她分擔後宮事務,那是不可能的。而永平公主又早早回絕了分擔宮務,她能選的就只有裕妃了。

“既然你心意已決,那接下來,便讓洪氏輔佐永平那丫頭去開女學吧。在冊立太子這種事正引人注目的時候,女學這種就變成微不足道的小事了。”說到這裡,太后方纔詞鋒一轉道,“只不過,你總不至於打算讓永平和那個洪氏一樣獨身吧?”

被問到這個,皇帝的臉色頓時有些微妙。他左顧右盼了好一會兒,最後才幹笑道:“她既然不願意,那就先等一等……說不定在不經意的時候,她的桃花就和瑩瑩一樣開了。”

太后頓時被皇帝說得滿腹狐疑。照這架勢,怎麼像是皇帝已經看準了人似的?

第六十五章 進府之前第七百九十二章 今夜不能眠第五百六十章 器量,突發第六十三章 千字文和密碼第三百三十一章 鹹魚發威,賞錢開路第五百九十七章 真性情和平常心第七百二十七章 厲鬼過境第四百五十五章 敲人頭殼問配方第三百七十一章 其罪當誅,其情可憫第四百七十五章 負荊請罪?第三百三十二章 民情洶洶第五百一十七章 我也很絕望啊第五百二十一章 太坑人了!第六百五十六章 視察公學的大宗正第八百零七章 都挺好第七百一十四章 相似卻不同第七百五十七章 稱呼,讒言第三百零三章 考試第二十六章 唱作俱佳第五百三十二章 虛懷若谷求教忙第一百七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九十三章 戳人心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山更有一山高第八十九章 衣冠簇新迎聖駕第八百七十五章 圖窮第三百一十二章 偏心第三百零四章 微妙的舞弊事件第四百八十一章 浪子回頭今成才第三百一十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八百二十七章 撒潑遇鐵板第八十三章 張博士上京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陣仗第七十八章 薪火傳承靠閹黨?第八百四十三章 沒完沒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差點進司禮監和領袖潛質第七百五十章 釵橫鬢亂,任是無情也動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悟第五百九十八章 大張旗鼓,退避三舍第八百二十五章 踐行第三十五章 顏值不夠,衣服湊第六百九十六章 陪罰站的小夥伴第六百七十九章 探視第七百零八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八百零八章 回宮第八百七十六章 匕見第三百二十六章 出人意料的挾持者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誘,連消帶打第七百三十章 虛驚第八百六十三章 惶惑第七百一十八章 忠厚君子秦國公第四百五十章 張壽的加賽題第七百六十三章 擇日不如撞日第七百二十四章 近墨者黑?第四百二十七章 激進第四百五十章 張壽的加賽題第八十章 告慈母第三百二十四章 泄憤和蹭飯第二百六十六章 三月三日天氣新第三百九十三章 別把欽使當二小子第七百五十五章 新婚第四百八十二章 蹭住、聲勢和敲竹槓第二十章 竹君子和宰肥羊第四百六十章 生辰夜第八百零八章 回宮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家千金慕賢郎第五百七十五章 文華殿裡話異邦第六百八十章 安慰第八百二十二章 委託“理財”?第六百零九章 蹊蹺第一百七十八章 都是護短的第三百九十六章 二人轉?第六十九章 “二”少爺第一百八十九章 扯平和故事第八百六十章 威嚇第二百九十六章 閒居軼事第三百一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八百八十章 劫後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四百六十四章 禮輕情意重第五百七十八章 勃然大怒第四百六十九章 顛倒的兄弟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奇心害死貓第六百八十五章 巡查第二百六十六章 三月三日天氣新第七百九十六章 來自佛羅倫薩第五百七十七章 石破天驚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愛嫁誰嫁!第三百八十一章 就爲了買綢緞?第五百二十六章 祖制和講學第七百一十二章 牆倒衆人推第八百四十五章 父子夜遊第二百四十六章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六百九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三百六十八章 死有萬千難第二百四十五章 讓轎第二章 童養……婿第七十九章 一物降一物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物降一物第五十三章 千里共嬋娟第一百二十九章 陸三胖求萌妹子
第六十五章 進府之前第七百九十二章 今夜不能眠第五百六十章 器量,突發第六十三章 千字文和密碼第三百三十一章 鹹魚發威,賞錢開路第五百九十七章 真性情和平常心第七百二十七章 厲鬼過境第四百五十五章 敲人頭殼問配方第三百七十一章 其罪當誅,其情可憫第四百七十五章 負荊請罪?第三百三十二章 民情洶洶第五百一十七章 我也很絕望啊第五百二十一章 太坑人了!第六百五十六章 視察公學的大宗正第八百零七章 都挺好第七百一十四章 相似卻不同第七百五十七章 稱呼,讒言第三百零三章 考試第二十六章 唱作俱佳第五百三十二章 虛懷若谷求教忙第一百七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七百九十三章 戳人心第五百八十九章 一山更有一山高第八十九章 衣冠簇新迎聖駕第八百七十五章 圖窮第三百一十二章 偏心第三百零四章 微妙的舞弊事件第四百八十一章 浪子回頭今成才第三百一十三章 男兒當自強第八百二十七章 撒潑遇鐵板第八十三章 張博士上京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陣仗第七十八章 薪火傳承靠閹黨?第八百四十三章 沒完沒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差點進司禮監和領袖潛質第七百五十章 釵橫鬢亂,任是無情也動人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悟第五百九十八章 大張旗鼓,退避三舍第八百二十五章 踐行第三十五章 顏值不夠,衣服湊第六百九十六章 陪罰站的小夥伴第六百七十九章 探視第七百零八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八百零八章 回宮第八百七十六章 匕見第三百二十六章 出人意料的挾持者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誘,連消帶打第七百三十章 虛驚第八百六十三章 惶惑第七百一十八章 忠厚君子秦國公第四百五十章 張壽的加賽題第七百六十三章 擇日不如撞日第七百二十四章 近墨者黑?第四百二十七章 激進第四百五十章 張壽的加賽題第八十章 告慈母第三百二十四章 泄憤和蹭飯第二百六十六章 三月三日天氣新第三百九十三章 別把欽使當二小子第七百五十五章 新婚第四百八十二章 蹭住、聲勢和敲竹槓第二十章 竹君子和宰肥羊第四百六十章 生辰夜第八百零八章 回宮第一百五十九章 誰家千金慕賢郎第五百七十五章 文華殿裡話異邦第六百八十章 安慰第八百二十二章 委託“理財”?第六百零九章 蹊蹺第一百七十八章 都是護短的第三百九十六章 二人轉?第六十九章 “二”少爺第一百八十九章 扯平和故事第八百六十章 威嚇第二百九十六章 閒居軼事第三百一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八百八十章 劫後第五百五十二章 世間安有兩全法?第四百六十四章 禮輕情意重第五百七十八章 勃然大怒第四百六十九章 顛倒的兄弟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奇心害死貓第六百八十五章 巡查第二百六十六章 三月三日天氣新第七百九十六章 來自佛羅倫薩第五百七十七章 石破天驚第四百八十三章 誰愛嫁誰嫁!第三百八十一章 就爲了買綢緞?第五百二十六章 祖制和講學第七百一十二章 牆倒衆人推第八百四十五章 父子夜遊第二百四十六章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六百九十八章 窮追猛打第三百六十八章 死有萬千難第二百四十五章 讓轎第二章 童養……婿第七十九章 一物降一物第八百三十九章 一物降一物第五十三章 千里共嬋娟第一百二十九章 陸三胖求萌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