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李顯想見他,張昌宗覺得婉兒師父大概是不太願意見他的。︺..講真,他心裡其實也不太願意見師父,他心裡還憋着氣呢,也憋着大招呢,要見以後有的是機會,不急於這一時。
約莫鄭太太也是跟他要一樣的心思,早晨起來聽說要去見李顯和上官婉兒,連眉毛都沒動一下,高高興興地看寶寧吃得鼓鼓的小嘴巴,看她吃下去一碗麪,自己高興得也多加了半碗。
吃完了飯,鄭氏才淡然道:“見便見罷,趁這機會,看看這些年宮裡可有變化也好,務必萬全纔好。”
對老太太的淡定和精明,張昌宗只有一聲佩服可說,雖然已經說很多次了,但再加一次也是可以的。順帶一說,薛崇秀也很崇拜鄭太太,目標就是成爲老太太這樣的人。
張昌宗:emmmmwww........
吃了早飯,一家子上馬車,女眷們乘一輛馬車,張昌宗騎馬,慢悠悠往宮裡去。到得北門,被監門衛的兵卒攔下,遞牌子的功夫,寶寧悄悄掀開布簾往外看,見那麼多披甲帶刀的侍衛,很是驚奇的小聲道:“好多人呀!”
薛崇秀怕她掉出馬車,伸手扶着她腰,低聲道:“這些人便如我們家中的護衛一般,也是護衛皇宮安全的,皇宮這般大,自然比家裡人多。”
寶寧眨巴着大眼睛,似乎在說這樣啊,眼睛眨巴幾下,又好奇的探出頭去,只是與高大的宮牆相比,馬車實在太矮了,她根本看不到,不免有些沮喪:“皇宮好大呀,牆這麼高,寶寶都看不到。”
薛崇秀正待說話,鄭氏舉起手,擺了擺,然後把寶寧拉過來,抱着她問:“寶寶覺得皇宮大還是外面大?”
寶寧小臉皺起來,有些迷濛。鄭氏慈祥的笑,也不急,反而耐性十足的引導着:“我們一路從義豐過來,途經的山川河流不少,寶寶想想看,是途中見過的山大還是皇宮大?”
寶寧歪着頭回憶一路過來見過的山川,道:“山高,皇宮大。”
鄭氏笑了,眼中全是喜愛之色,抱着她親了親,道:“寶寶真能幹,都能分清楚什麼是高,什麼是大了。”
被誇了,寶寧笑嘻嘻地抿着嘴笑,臉上的笑,像極了她爹張昌宗小時候裝乖的樣子,看得她娘心裡一片柔軟。
“稍後我們就要進去皇宮裡面了,寶寶可以好好看看,然後記着,待出來再比一比,哪裡更大。這是祖祖交給寶寶的任務喲,完成得好有獎勵的。”
鄭氏誘導着,寶寧聽見做得好有獎勵,積極性很好的應下:“好!祖祖,寶寶會努力的!”
“真乖真棒!”
鄭氏誇了她一句,微笑着注視着她,寶寧立即很積極的站在窗邊,不時的往外張望。薛崇秀坐過去,扶着她腰,以防出什麼意外,順便小聲的跟鄭氏討論:“太太,現在就教這些,會不會太早了?寶寧還小,怕是記不住的,也不會明白太太的深意。”
鄭氏淡笑着搖頭:“無所謂早晚,不過是說給她聽,聽多了,見多了,自然也就懂了。難道你與六郎想把寶寧養成一個不知世事的傻丫頭?”
薛崇秀搖搖頭,道:“女子生來便比男子艱難些,雖有我與六郎護持,這丫頭當不至太過艱難,然我還是希望我的女兒能有獨立生存的能力,這樣即便我與六郎有什麼,她也能立起來,而不是一輩子只會靠着父母耶孃。”
鄭氏點點頭,讚許的看她一眼,低聲嘆道:“我亦是這般想,活到如今這般年紀,我心底無數次的感激家族當初對我的教養,若無家族的教養,如何還有出宮的一日?我自然是盼着寶寧一生平順的,天真無邪固然招人喜歡,然我還是願她知世事識人心。”
薛崇秀感激的行禮:“秀兒多謝太太對寶寧的一片心。”
鄭氏笑着扶起她,道:“我愛寶寧的心是如你一般的,何須言謝?你看六郎就從不說,他只要自己搞不定孩子就往我這兒扔。”
薛崇秀狡黠一笑,逗趣道:“正因爲有這般不爭氣又厚臉皮的夫君,秀兒纔要多說幾聲謝謝。”
鄭氏不禁仰首大笑,樂得不行。
說說笑笑中,終於到了宮裡,上官婉兒早使了阿梨過來等着,李顯如今正坐在貴妃宮裡,與她一起等着張昌宗一行人的到來。
下馬車,換乘肩輦,到了上官婉兒的貴妃宮門口,鄭氏正待下輦,來接的阿梨道:“稟夫人,陛下有口敕,言道夫人腿腳不好,可乘輦進去,待到殿門口再下輦便是。”
“這如何使得?”
鄭氏連連推辭,不過,阿梨堅持,她也只好一直坐着,薛崇秀下了輦,張昌宗一把抱起女兒,鄭氏到了前殿門口方纔下來。
進去後,齊齊行禮——
李顯一身便服坐在上首,與上官婉兒同坐一張羅漢榻,只中間隔了一張憑几,憑几上還放着茶碗,一旁燃着炭爐,明香正在煮茶。
“衆卿家平身,來人,賜座。”
“謝陛下。”
李顯讓大家坐下,笑着和氣的問道:“多年不見,沛國夫人身體可還康健?”
“有勞陛下動問,有賴於世茂夫妻這些年的精心照料,臣婦身體還好,眼不花,耳不聾,精神也算健旺。”
鄭氏恭敬地答道,李顯笑着道:“是嗎?如此看來,張卿夫婦有功啊,有功自當賞的。來人,看賞!”
張昌宗與薛崇秀連忙行禮,張昌宗推辭道:“不敢當陛下賞賜,臣自幼蒙家師教導,無以爲報,承蒙家師看重,把太太託付於臣,自該精心照料,代師盡孝,這都是分內之事,不當賞的。”
連連推辭了一下,李顯見他拒意甚堅才收回賞賜,讚道:“朕與張卿也算舊識,深知卿家人品貴重,秉性純良,乃是忠厚之人,也是如此人品,纔會一再推拒朕的賞賜,很好,極好。”
張昌宗不爲所動,行禮道:“多謝陛下誇讚,臣不敢擔此盛讚。”
然後便不再多說一句,完全沒有在女皇面前時的談笑風生和話嘮。李顯心裡有些不愉,不過,還是忍着沒發作,道:“卿家的品行和爲人,於公,於國有功,蕩平北疆之功,足以誇耀天下;於私,張家滿門孝子,事親至孝之名,天下共聞,如斯人才,監察御史前些時日還朝朕參奏,諫言朕何以忍心讓如此賢才流落於野?朕深以爲然,張卿,何時纔來替朕分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