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廣而告之

“郎君,小的等是東市三味書坊的,本書坊有獨家印刷出版的新書,若有興趣閒暇請去看看!”

京中國子監、太學,還有各私人塾館門口,最近多了一羣孩子!

說孩子也不夠切確,多是十來歲出頭的年紀,全是半大的男孩子,穿的雖然算不得上好,但都十分乾淨,每個人手裡拿着一份裁剪過的紙張,逢人就發。

這些孩子臉上都帶着笑,說話也是客客氣氣的,也不強迫人接受。被攔住的人,幾乎都接過傳單看了看。有那和氣的,或是好奇心重的,看了傳單之後,還會細細詢問一下書坊所在的位置,問問有什麼新書。

這些孩子想是事先被培訓過的,關於問題,大多能答上來,但問到具體有什麼新書,皆笑着答道:“郎君動問,小的不識文字,無法回答,若郎君有心,可去店裡看看便是。”

有人關心書坊賣的書籍,有那有心人卻關心手裡所接傳單的新奇之處,拉過發傳單的孩子就問:“ 這是何字體?橫細豎粗,筆畫橫平豎直,棱角分明,似楷非楷,非隸非篆,竟從未見過?還有這書頁……看着像是印刷的,不是手寫的,是雕版印刷嗎?”

發傳單的孩子笑道:“回郎君,來時東家說了,若有郎君問起儘可告知。聽說這叫印刷體,非是雕版印刷所出,乃是別樣的印刷方式。東家說了,我們三味書坊出版的書籍,又便宜又清晰,歡迎各位郎君前去選購、收藏。”

人羣中有個中年文士,手裡也持着一張傳單,屈指輕輕彈了彈傳單,信步走過來,問道:“三味書坊……只看這印刷與字體便想去瞧瞧。不過,何謂三味?”

“小的知道!”

“小的也知道!”

一羣孩子嘰嘰喳喳的叫着,有個高壯的孩子,蹦跳爭相答道:“所謂三味,讀經味如稻……稻什麼來着?”

許是被圍着的人多,小孩子沒見過大場面,一時緊張竟把背得滾瓜爛熟的詞兒給忘記了,急的臉通紅,中年文士莞爾,鼓勵他道:“莫急,莫怕,慢慢想來便是。”

不安慰還好,安慰之下,孩子更加着急,抓耳撓腮之餘,四顧張望,趕緊把人羣中一個白淨清秀的少年拉出來,急切道:“榮哥兒背得最好最快,榮哥來說!”

被叫做榮哥兒的小少年拍拍他手,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後朝中年文士行了個禮,道:“回大叔的話,所謂三味,就在書坊門口的牆上寫着,讀經味如稻、樑,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書坊名三味,便是告訴大家,書坊之內經史子集全都有,無所不包,無所不含。”

“好一個三味!妙妙妙!只爲這三味之語,令東家便是難得的才識之士,便值得去看上一看。”

那中年文士拍掌讚道。清秀少年道:“不瞞前輩,末學後進並非書坊裡的人,只是東家臨時招募來幫忙發傳單的,東家之纔不僅於此,在書坊的店門上,還刻了一對桃符,上曰,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讀書。”

“好!好個‘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讀書’,只此桃符便值得細細品味,好個三味書坊,榮小郎,這書坊可開張了?”

被叫做榮小郎的少年恭敬的答道:“回前輩,三日後七月初一,黃道吉日,諸事皆宜,正是書坊開業大吉之日,大叔若有閒暇,可登門細品細看。”

“好,我定會去看看。”

中年文士答應着,神情間感興趣的神色十分明顯。

這樣的場景,這樣的對話,在長安城裡,讀書人多的場所,皆在大同小異的上演。有人按耐不住好奇心,當先去三味書坊的店面看了看,大門緊閉,尚未開張,門頭上的匾額還未揭開,但門兩邊掛着的桃符卻已經袒露出來,確實寫着——

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讀書。

在店門的兩邊,是刷的雪白的兩面牆壁,左邊的牆壁上寫着店名三味書坊的三味之意。然後,又寫道,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算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有修養。

右邊則摘抄了一些勸讀的詩句——

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不除;

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

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在詩句的旁邊,還有數句:

書猶藥也,善讀可醫愚;讀書有色,豔於西子。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最後,彷彿就是總結似的,近乎白話的寫了一句,知識就是力量。

白底黑字,字算不得最好,但所書卻震動人心。在這兩面牆前,站了許多人,許多的讀書人,久久地望着,呆呆地想着。有人大笑,有人大哭,有人又哭又笑。百般異狀,百般情態,全看個人心態。

一直到天黑了,還有許多人流連不肯走,直到宵禁時分,金吾衛開始巡街,才大夢初醒,被抓了還一臉茫然,或有那沉迷的,還在罵金吾衛幹嘛打擾他欣賞好句。

冒宵禁抓的人太多,值此時節,居然驚動了武氏,喚來金吾衛大將軍一問,看金吾衛將軍彷彿便秘的黑臉,答曰:“回太后,臣連夜審問過,昨日冒宵禁之人,皆是在東市抓的,皆說之所以會冒宵禁,乃是因爲欣賞一家未開張的書坊牆上的佳句,太過沉迷以致忘俗。”

武氏大奇:“未開張的書坊?是何佳句,竟然有此效果?來人,去查看一番,速來回報。”

在一旁服侍的上官婉兒聽聞是未開張的書坊,想起張昌宗也說要開書坊,心裡不禁有種不好的預感,趁機問金吾衛大將軍一句:“大將軍,敢問那未開張的書坊叫何名?”

大將軍答道:“店名牌匾尚未揭開,不過,具那些被抓的儒生說,店名已然廣而告之,說是叫什麼三味書坊。”

果然!

上官婉兒不禁扶額苦笑,毫不猶豫的轉身請罪:“請太后治罪!”

第512章 分紅第197章 新官上任第537章 兄妹定盟第353章 狄國老第六十章 千古立忠義第276章 敕封第485章 黎明將來第352章 變化第209章 三姐歸家第111章 宗族榮光第六十六章 暗號第218章 大營第四十三章 投緣第424章 師徒相見第319章 班師回朝第238章 建言獻策第321章 分析第194章 重點錯了第223章 雙陸第八十九章 譽滿京城第224章 大丈夫第十章 以觀後效第442章 人生樂趣所在第182章 物是人非第350章 新婚第四十章 突如其來第六十九章 來日方長第九十八章 綢繆第130章 物是人非第249章 無奈第二十八章 多臉懵逼第113章 背後的女人第480章 計劃通第352章 變化第505章 恭賀新禧第十章 以觀後效第七十三章 再度進宮第八十七章 曲江池畔第二十一章 意決第142章 萬事俱備第248章 長大後第十五章 道理第388章第384章 國士待之第158章 報訊第120章 母女相會第511章 共議未來第284章 志得意滿第十八章 影響第十六章 讀書吧,少年第429章 婉拒第六十二章 再見太平公主第145章 嫌棄.JPG第158章 報訊第184章 蓮……蓮花?!第247章 太平公主第七十七章 千金公主第491章 難解之局第六十四章 試探與疑惑第二十六章 爲人母的小驕傲第203章 蠢材回朝第334章 笄禮第481章 報訊第119章 鄭氏離宮第214章 兵來將擋第四十三章 投緣第341章 太子的孝心第282章 統兵之道第六十章 千古立忠義第137章 上官才女第525章 風波引第417章 煥然一新第425章 希望第六十六章 暗號第360章 初來乍到第六十七章 意料之外的相認第170章 鄭氏寬慰第255章 試探第465章 委屈這件事第222章 出師第394章 懲罰第379章 臉面第329章 賽詩會第219章 吟詩第261章 論局第526章第450章 京城大八卦第328章 大牌雲集第499章 終於出孝第357章 懇求第101章 教訓第219章 吟詩第六十三章 崇秀第八章 出手第417章 煥然一新第二十九章 育人者第462章 叛逆期少年第288章 同流第339章 志願第498章 開恩科
第512章 分紅第197章 新官上任第537章 兄妹定盟第353章 狄國老第六十章 千古立忠義第276章 敕封第485章 黎明將來第352章 變化第209章 三姐歸家第111章 宗族榮光第六十六章 暗號第218章 大營第四十三章 投緣第424章 師徒相見第319章 班師回朝第238章 建言獻策第321章 分析第194章 重點錯了第223章 雙陸第八十九章 譽滿京城第224章 大丈夫第十章 以觀後效第442章 人生樂趣所在第182章 物是人非第350章 新婚第四十章 突如其來第六十九章 來日方長第九十八章 綢繆第130章 物是人非第249章 無奈第二十八章 多臉懵逼第113章 背後的女人第480章 計劃通第352章 變化第505章 恭賀新禧第十章 以觀後效第七十三章 再度進宮第八十七章 曲江池畔第二十一章 意決第142章 萬事俱備第248章 長大後第十五章 道理第388章第384章 國士待之第158章 報訊第120章 母女相會第511章 共議未來第284章 志得意滿第十八章 影響第十六章 讀書吧,少年第429章 婉拒第六十二章 再見太平公主第145章 嫌棄.JPG第158章 報訊第184章 蓮……蓮花?!第247章 太平公主第七十七章 千金公主第491章 難解之局第六十四章 試探與疑惑第二十六章 爲人母的小驕傲第203章 蠢材回朝第334章 笄禮第481章 報訊第119章 鄭氏離宮第214章 兵來將擋第四十三章 投緣第341章 太子的孝心第282章 統兵之道第六十章 千古立忠義第137章 上官才女第525章 風波引第417章 煥然一新第425章 希望第六十六章 暗號第360章 初來乍到第六十七章 意料之外的相認第170章 鄭氏寬慰第255章 試探第465章 委屈這件事第222章 出師第394章 懲罰第379章 臉面第329章 賽詩會第219章 吟詩第261章 論局第526章第450章 京城大八卦第328章 大牌雲集第499章 終於出孝第357章 懇求第101章 教訓第219章 吟詩第六十三章 崇秀第八章 出手第417章 煥然一新第二十九章 育人者第462章 叛逆期少年第288章 同流第339章 志願第498章 開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