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 長遠之計

..

前些日子到了廣州,去碼頭上看大船裝貨,又在城中轉悠,偶然發現本地百越族人賣的布匹與中原產的大爲不同,看着竟比中原所產更優,又見此地,既有種苧麻,又種桑養蠶,無意間觸動上官婉兒曾看過的南朝人所作的一本地誌來,書中有載南越先民善紡織,如今一看,果是如此,倒讓上官婉兒起了心思,纔有今日之議。

鋼鐵直男張昌宗先前是沒想到,現在被婉兒師父一提醒,倒是明白了,連忙問道:“師父的意思是,可以讓我們島上的民衆跟着百越人學?”

上官婉兒點頭道:“六郎你曾說過,在海外諸國,我大唐的瓷器、布匹是最受暢銷的貨物,你的船隊出海,定然需要大量的布匹。既如此,我們有人有船有地,何不自己也紡織?這些鄉民現在剛從北疆遷徙過來,於海上的事務經驗尚淺,還無法加入船隊與你休慼相關,相輔相成,這種關係,並不足以託付,然島上如今是這等形勢,我想着,必須讓民衆與你有更緊密的關係,方是長遠之道。”

不是人劃拉到地盤就行的,還得讓人忠心,讓人不自覺地去維護,畢竟,那是他們家的安身之所,所以,必須好好經營彼此的關係,能爲我所用,纔算是自己人。

張昌宗簡直聽得目瞪口呆!媽蛋的,以後誰再說古人智商低,他肯定大嘴巴糊上去!

這世間,什麼樣的關係纔是最穩固的?

感情關係?利益關係?都不是。感情關係經不起時間磋磨,利益關係經不起高低浮沉,唯有二者兼而有之纔是最佳的。

上官婉兒的想法很理智、務實,鄉民隨他從北疆遷徙來流求島上,分得土地,減免稅務,身上的負擔是輕了,但是,要怎麼才能同心同德、關係牢固呢?不至於因爲朝廷或是別的什麼變故,轉頭就變成傷害張家的利器!

上官婉兒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現在,她思考的結果,通俗點講就是讓大家都綁上一條船,休慼與共,利益相關,讓大家都知道,跟着張昌宗會有好日子,有奔頭,讓所有島民與張昌宗的利益一致,並且形成捆綁。

上官婉兒道:“島上之民先前居於北疆,與海事陌生,想要從中挑選船員、水手,短時間內顯然不成,所以,六郎,你看着從你的船隊裡挑選老手,從鄉民中擇徒教之,假以時日,船隊的水手、船員,可優先擇島上之民,此方是長遠之計。”

張昌宗聽懂了,海洋貿易的利潤,他爛熟於心,但是,做人不能只想着自己拿好處,還得讓手下也跟着分潤好處,只有你自己一人吃獨食是不行的,那隊伍搞不起來,也弄不長遠,身爲主事者,得讓人知道跟着你是有好處、有前途的,最直觀的辦法就是,主家發財,讓下面的人也跟着改善生活,把利益捆綁到一起。

上官婉兒看張昌宗聽得若有所思,復又道:“只是,島上的鄉民先前乃是居於北疆,不熟悉海事,這個辦法暫時還無法成行,但收攏人心一事,時不我待,從上了你的島開始,便應該開始,是故,除了授田免稅之外,還得再尋他法,爲師想來想去,農桑、農桑,二者密不可分,這嶺南一帶又有這等優於中原之法,爲師觀之,島上氣候與百越之地偏差並不大,或可引進、效仿之?”

這是一心爲他打算、謀劃啊!

把張昌宗感動的,直接站起身,衝着師父就是一個長揖:“多謝師父爲弟子謀劃,師父之恩,弟子實不知該怎麼報答了!”

上官婉兒受了他這一禮,擺手叫他坐下,嗔道:“我們師徒還說什麼恩不恩的!爲師人都被你從宮裡偷出來了,是好是歹,以後也只能依附你這徒弟過活了。”

張昌宗被嚇了一跳,連忙表忠心:“師父,說什麼依附不依附的,這不是讓弟子傷心嗎?我們實是相依爲命纔是,師父看顧弟子,弟子孝順師父,好不好?”

上官婉兒看他一眼,眉間全是溫柔之色,不置可否,只叫他坐下,道:“只是,爲師此法雖好,卻有一樁難事,若此事不成,方法再好也是不行的。”

張昌宗自然能想到,也跟着皺眉思索,試着問道:“須得尋到願意教授我們方法之人,或可重金求之?”

“蠢蛋!這麼傻別說是我教出來的!”

被嫌棄了,張昌宗撓撓頭,很是無奈,又不能像小時候一樣裝乖賣萌,萌混過關,長大了,就要注意禮儀與言行舉止了,你看,做小孩有做小孩兒的難處,做大人也有做大人的難處,世間難有雙全法啊。

上官婉兒看他那蠢樣子,也不知是否覺得萌,倒是痛快的開口:“廣州今後便是你常來常往之地,我看你那幕僚劉嬰給你的計策裡,似有讓你主政廣州的意思?”

這個張昌宗提過一口,道:“以我的級別,主政廣州做刺史是不成的,手上沒兵可不行,待弟子謀劃謀劃,弄個將軍來做做。”

上官婉兒點點頭,點撥他道:“不管是將軍還是刺史,你到一地,不熟悉民情可能行?若要在一地得心應手,自是要與當地關係經營好,流求與百越之地實可謂鄰里之地也,鄰里之間,若是一開始便以金錢開頭,你今後當如何處之?若有心,當以誠相交,以禮相待,如此方是長遠之道。”

張昌宗頓有醍醐灌頂之感,不由連連點頭,點了幾下,突然反應過來,狐疑地看婉兒師父一眼:“師父,您自幼長於宮廷,這些處世之道,可不像您會說的話。”

這會子倒學精明瞭!

上官婉兒白他一眼,很是淡定:“爲師向你太太討教過,她老人家交的。”

是鄭太太教的就不稀奇了,那是已經活成精的老太太,久於世故,想到這些不奇怪。

張昌宗認同的點頭,道:“這個方法好,雖然耗時肯定長一些,但關係也能牢固些,對長遠有好處,弟子沒意見,師父今後儘可依計行事便是。”

其實,被上官婉兒這麼一說,張昌宗還有了更長遠的打算,只是,現在還不好說,且等他出了孝,謀的這邊的職務纔好說,總要做到他的地盤他做主纔算真正是自己的地盤。

大方向達成共識,師徒倆兒還要討論一下細節,張昌宗乾脆叫人把薛崇秀也請了來,三人一起商討,務必把事情做得好纔是。

正說着,外頭來報:“郎君,儒孫先生處有急信送到,請郎君閱覽。”

第506章 家宴第三十二章 上陣親兄弟第七十章 慈父心懷第496章 盛怒第483章 合謀第203章 蠢材回朝第204章 家人團聚第349章 花燭第382章 名士之後第359章 到達第334章 笄禮第247章 太平公主第205章 鄭氏威武第二十九章 育人者第176章 人望第五十五章 當頭棒喝第七十一章 笨拙的勉勵第十四章 事發第412章 頓悟第225章 良心第240章 過房州第191章 三角平衡第305章 邪思第522章 君之志,吾之願第七十五章 拜師被拒第五十九章 準備第222章 出師第108章 出彩第170章 鄭氏寬慰第476章 定計第212章 告黑狀第211章 贈陳師第130章 物是人非第224章 大丈夫第170章 鄭氏寬慰第447章 順水推舟第302章 人心第334章 笄禮第289章 太子寬仁第460章 山陵崩第278章 母子情深第361章 種子第423章 傷懷第179章 行卷詩第235章 知曉第274章第142章 萬事俱備第467章 警告第464章 教育方法第114章 太平寬慰第三十章 東邊不亮第361章 種子第261章 論局第494章 姚崇進京第347章 迎親第259章 論可愛當世第一第497章 改弦易轍第336章 勸誡第128章 小發現第134章 極限挑戰第132章 敲定第148章 機遇第371章 文會(下)第186章 名人第295章 執念第274章第419章 建學第264章 奠基第二十八章 多臉懵逼第314章 驚變第374章 來使第215章 各有風采第194章 重點錯了第133章 教誨第126章 有些道理世間皆通第403章 飛訊第144章 玩大發了!第六十六章 暗號第九十章 名師名徒第362章 商討第141章 言明利害第461章 胡爲第235章 知曉第112章 巍巍武氏第219章 吟詩第326章 宋之問第387章 新手爸爸第501章 莫測第212章 告黑狀第353章 狄國老第163章 時機第244章 不是花中偏愛菊第345章 不平第379章 臉面第400章 祖宅第380章 怒斥第七十七章 千金公主第153章 夏末第114章 太平寬慰第七十四章 武氏薦師
第506章 家宴第三十二章 上陣親兄弟第七十章 慈父心懷第496章 盛怒第483章 合謀第203章 蠢材回朝第204章 家人團聚第349章 花燭第382章 名士之後第359章 到達第334章 笄禮第247章 太平公主第205章 鄭氏威武第二十九章 育人者第176章 人望第五十五章 當頭棒喝第七十一章 笨拙的勉勵第十四章 事發第412章 頓悟第225章 良心第240章 過房州第191章 三角平衡第305章 邪思第522章 君之志,吾之願第七十五章 拜師被拒第五十九章 準備第222章 出師第108章 出彩第170章 鄭氏寬慰第476章 定計第212章 告黑狀第211章 贈陳師第130章 物是人非第224章 大丈夫第170章 鄭氏寬慰第447章 順水推舟第302章 人心第334章 笄禮第289章 太子寬仁第460章 山陵崩第278章 母子情深第361章 種子第423章 傷懷第179章 行卷詩第235章 知曉第274章第142章 萬事俱備第467章 警告第464章 教育方法第114章 太平寬慰第三十章 東邊不亮第361章 種子第261章 論局第494章 姚崇進京第347章 迎親第259章 論可愛當世第一第497章 改弦易轍第336章 勸誡第128章 小發現第134章 極限挑戰第132章 敲定第148章 機遇第371章 文會(下)第186章 名人第295章 執念第274章第419章 建學第264章 奠基第二十八章 多臉懵逼第314章 驚變第374章 來使第215章 各有風采第194章 重點錯了第133章 教誨第126章 有些道理世間皆通第403章 飛訊第144章 玩大發了!第六十六章 暗號第九十章 名師名徒第362章 商討第141章 言明利害第461章 胡爲第235章 知曉第112章 巍巍武氏第219章 吟詩第326章 宋之問第387章 新手爸爸第501章 莫測第212章 告黑狀第353章 狄國老第163章 時機第244章 不是花中偏愛菊第345章 不平第379章 臉面第400章 祖宅第380章 怒斥第七十七章 千金公主第153章 夏末第114章 太平寬慰第七十四章 武氏薦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