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搶票
從早上天不亮就起牀、奔赴周家坳村,到下午兩點多,宴席散場,這場祭祖儀式才正式結束。
只是儀式結束、宴席散場,人卻沒有立刻就走。
新建成的周家老宅裡,周正東和抱着小兒子的趙婉茹,在焦天佑的陪同下參觀。
與京城的四合院不同,這邊的院子,大多就是一座正房加個院子,即便是大戶人家,也基本上是普通的三合院格局,沒有倒座房,進門就是大院,北邊是正房,左右兩側是廂房的那種。
周家老宅便是一座三進的三合院大宅。
進了院門,是三合圍的房子,從正房和廂房之間的連廊,可以通到後面的院子,如此三進。
一進是會客的地方,二進是主人家的活動區域,最後一進則是家裡的僕人、丫鬟的住所,另外廚房、茅廁、馬廄等也在這裡。
這種宅院,最早的原型是滿族傳統的三合院,有“口袋房、萬字炕、煙囪坐在地面上”的房屋特點。
東北是清廷的起家之地,這裡自然有不少滿族的傳統建築,後來與漢族建築互相影響融合,便成了東北地區不少民居的建築樣式。
這裡便是如此。
裡裡外外轉了一圈,焦天佑輕聲說道,“這座宅子,基本上是在原來老宅的地基上建起來的,一邊建、一邊調整,反正在我看來,與原來的老宅別無二致,連幾個地窖、還有書房的暗室,也都遵照原來的格局。”
說到這裡,他又停頓了一下,嘆道,“但終究不是老宅,具體有哪些細節不對,我也說不清。就是建好後來過這裡幾次,始終沒有那種看老宅的感覺。”
周正東抿着嘴,從前院看到後院,此時聽到焦天佑的話,沉吟兩秒,才說道,“物是人非,哪怕還原得再細緻,也不是原物,感覺不對也正常。”
話音落下,他長嘆一口氣,調整好情緒,對着焦天佑笑道,“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遠遠超出我的期望,倒是麻煩老哥你了。”
他可以不在乎這個老宅,但不能不在乎過世的老爹有沒有留下什麼念想。這座周家老宅,便是老爹在世的時候,反反覆覆唸叨過的地方。
如今能將老宅和祠堂一起復原,也算對得起老爹在天之靈。
焦天佑趕緊擺手,“客氣話可千萬不要講,要不然,我可真沒臉下去見家父、還有周老爺。”
周正東悵然一笑,也不再多說,隨即將話題一轉,說道,“以後這裡我也不會常來,估計每隔一兩年來一次,就算來得勤的,這地方……”
沒等他說完,焦天佑便笑道,“這個您放心,公社領導,還有市裡來的領導都交代過,周家老宅、祠堂,平時的維護工作都由我們周家坳大隊負責,我會安排專人打理,您就把心放回肚子裡。
不管您任何時候來,我都保證這裡邊是乾乾淨淨的,鋪上被褥就能住人。”
周正東笑着點點頭,隨後拿出一個厚厚的信封,拍在他手裡,不等他拒絕,便笑道,“這個是我給你們大隊的錢,打掃維護宅子和祠堂,不能讓你們白乾。”
焦天佑漲紅着臉,看看手裡的信封,有心想拒絕,可人家也說了,這是給公家的,他也只能喃喃唸叨,“這也太多了、這也太多了……”
這一大迭,估計得有兩千塊吧?
周正東沒有多說,只是拍拍他的肩膀,轉身往外走。
大門外,陳凡坐在臺階上,兩條腿上一邊坐着一隻猴兒,看着周亞麗三人興致勃勃地到處拍照。
半斤和八兩兩隻狸貓則瞪着眼睛四處巡視,也不知道它們在巡視啥,反正像極了老闆到來時,努力工作的員工的樣子。
旁邊不遠處,孫瑞和、葉雁山等人聚在一起抽着煙,他們有心去找陳凡聊聊天,但看他懷裡抱着兩隻猴兒,心裡不禁有些打鼓。
這時候上去攀談,是不是不太合適?
主要是不莊重。
至於道士們,早已脫下道袍、收拾神幡等物件,又變成一人一個大包袱,然後爬上卡車的車斗裡坐着。
等所有人都上了車,清點完人數,劉道長將身上的棉襖緊了緊,佝着身子走到陳凡跟前,說道,“師弟,沒別的事的話,我們可就先回了啊。”
陳凡雙手一託,將兩隻猴兒放在肩膀上,站起來說道,“不着急吧,就在這兒玩兩天,買點紀念品什麼的,完了我再安排車送你們回去。”
雖然早就買好了今天晚上的火車票,但客氣話總得說兩句不是?
劉道長擺擺手,“出家人不講這個,何況初九也沒幾天了,大家都想早點回去,準備開觀事宜。”
陳凡客氣了一下也就完了,點點頭說道,“行,那你們先回,估計明後天我也要去京城,到時候再去找你。”
頓了一下,又說道,“回頭你跟其他人說一聲,這一趟不白跑,除了紀念品,每家道觀還有一萬塊的香火錢,……”
聽到這裡,劉道長頓時一驚,“一家一萬?會不會太多了?”
他想着一家能有三五千就不錯了,誰曾想到竟然會有一萬塊?
不由得在心裡暗暗驚訝,還得是美國來的資本家,就是有錢、還特大方。
陳凡笑道,“勞煩你們千里迢迢的跑來跑去,一萬塊算得了什麼?”
隨後又比了個手勢,小聲說道,“我老舅說了,白雲觀是道協總會所在地,所以要多一些,給五萬。”
既然小師弟都提到了道協,劉道長便不再客氣,當即打了個稽首,正色說道,“我就代表道門,謝過周居士。”
陳凡將他送到卡車旁,攙扶了一把,送他上車,目送着幾輛卡車離開。
轉過身,便看見周正東幾人從周家老宅裡出來,見他打了個手勢,便扭頭喊道,“麗麗、甜甜,回去啦。”
周亞麗抱着照相機回過頭,皺了皺鼻子,“爲什麼沒喊我?”
姜甜甜挽着她的胳膊便推着走,呵呵笑道,“走啦。”
……
上了車,周正東將兩張房契遞給陳凡,“這個你收着。”
陳凡接到手裡看了看,不禁眉頭微皺,“周家祖宅和周氏祠堂的房契,您給我拿着幹嘛?”
周正東擡了擡下巴,說道,“要不然呢?我帶回美國?萬一有點什麼事兒,還讓人從美國送過來?” 陳凡嘴角微抽,“得嘞,我收着就我收着。回頭我放京城家裡,要用的時候也方便。”
將房契折起來收好,完了還拍拍胸口,笑道,“您也是天南地北都有房的人了哈。”
他拿着的房契何止這兩張,上海的兩座別墅,京城的寧郡王府,房契都在他手上捏着,周正東的理由和這個一樣,都是天高皇帝遠,辦事不方便,便讓他代管。
算上他自己的房子,擱後世至少也是位“房哥”。
可惜,周正東get不到後世的房梗,他下巴微擡,哼哼兩聲,毫不顧忌前面的司機,直言不諱地說道,“我之前也想過,要不要把修復好的周家老宅和周氏祠堂都交公,否則閒着也是閒着,還不如造福當地鄉親。
反正只要有這兩座房子在、有後面的周氏祖墳在,我們這一支周氏就算有了根,你外公在天之靈也能安息。
不過後來想了想,我還是不放心。就算現在有焦老哥看着,保證兩座房子不會被亂用,可等焦老哥百年之後,誰知道後來人是什麼樣子?
還不如直接把產權握在自己手裡,大不了每年掏點錢請人維護,也不至於未來哪天給我把房子糟踐得不成樣子,看着就讓人生氣。”
陳凡也沒照顧司機和他背後某些人的面子,點着頭說道,“自己拿着就對了,萬事不求人。何況這裡畢竟是周家的祖地,哪有把祖地交給別人的道理。”
然後話鋒一轉,“再說了,現在國家將發展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東北又是全國最重要的工業中心,瀋陽更是核心中的核心,人家也不差這兩套宅子。
等以後周家坳發展起來,家家戶戶都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說不定還嫌咱們這兩套祖宅礙眼,影響整體觀瞻。”
這話一出,剛纔還面無表情的司機同志就跟得了羊癲瘋似的,嘴角抖呀抖呀抖的,怎麼壓也壓不住,最後索性放棄,笑得露出八顆大板牙。
後排周正東也哈哈直笑,“如果真有那天,讓我給村裡發展讓路也行啊,只要不動祖墳,祖宅和祠堂都可以擇地重建,保證不給公家添麻煩。”
就在他們說說笑笑,往城裡趕的時候,城裡正有無數人擠在電影院門口,大有戰爭時期,前赴後繼、攻佔堡壘的勢頭。
瀋陽的電影院多,什麼亞洲、東北、光陸、人民、羣衆、民族、利羣、光明、明星、天光、南湖、勝利、紅星、大東、解放、砂山、鐵西、和平、萬泉、新聞、文藝、皇姑……,足足好幾十所。
就這還只是正規影劇院,沒有算上其他可以放電影的地方,比如“俱樂部”等。
這麼多的影劇院,瀋陽可能是這個時代全國各大城市中,電影院最多的城市之一。
就在距離遼寧賓館不遠,鐵西區興順街與南九馬路交匯處東南角的地方,有座電影院,名叫紅光影劇院,一般老鐵西人管它叫“九路紅光”,或者“紅光電影院”。
這裡早在解放前就已經建成,當時還叫“市民會場”,53年的時候,與瀋陽鼎鼎有名的“和平影劇院”同期翻修,不過在修紅光影劇院時,恰好也在建瀋陽鑄造廠俱樂部,兩座建築用了同一張圖紙,所以它們看上去也長得一模一樣。
鐵西區是瀋陽的老工業區,這裡有無數的工廠、宿舍樓,人流量自然非同一般。
即便許多工廠修建了自己的“俱樂部”,也就是可以看戲、放電影、舉辦舞會等娛樂活動的地方,也依然滿足不了老百姓的日常娛樂需求。
所以這座紅光影劇院,便與“和平影劇院”和“鐵西電影院”一起,成了老鐵西最受歡迎的地方,當時號稱“三劍客”。
在“三劍客”工作的人,就因爲見的世面多、可以經常看電影,走出去都“高人一等”。
可即便是見慣了世面的售票員呂鐵梅,這幾天也被弄得焦頭爛額。
她看着半個身子都要鑽進來的大小夥子,滿臉疲憊地說道,“沒票啦,真沒票啦,別說今天的票,就是未來一週的票,也都賣完啦。”
肩負着全班同學希望的雷澤林,好不容易排除千難萬險,成功搶佔“高地”,哪能一句話就放棄,他用力踢了踢腿,往後喊了一聲,“別扯我褲子。”
然後趴在窗口,滿臉誠懇地看着售票員大媽,“姐,你是我親姐,幫幫忙……”
沒等他說完,呂鐵梅便打斷他的話,說道,“這兩天喊我姐的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喊姨、喊孃的更加不計其數,小同志,就算你喊奶奶、喊祖宗都沒用,沒票就是沒票,我也給你變不出票來啊,要不你還是去其他電影院看看吧!”
真是見了鬼,那個什麼《道士下山》有這麼好看嗎?
自家大侄子帶着對象看了十幾場還不算,就差住在電影院裡。
她從53年進電影院工作,還是頭一回碰到這種場面。
早在半個月前,還沒到小年呢,定在大年初一上映的《道士下山》的海報就貼了出去,硬是比別的電影多了幾天宣傳期。
剛開始還好,雖說導演是知名作家陳凡,可是,正所謂隔行如隔山,如果不是影院經理力排衆議,像這種新人拍的電影,只能安排在下半夜或早上上映,都不帶被人多瞧一眼,哪能佔據下午和晚上8點的“黃金檔”?
而且這部電影裡面的演員也都是新人,雖說長得濃眉大眼的,看着還挺不錯,可沒有知名度啊。
不說什麼葉琳琅、賀小書、楊海蓮這樣的大明星,又或者劉曉慶、陳沖這樣的新生代,就連稍微有點臉熟的也沒有。
就算陳凡之前拍過了一部很受歡迎的《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在不少資深影迷眼裡,那也只能算合格,比起大導演還是差了一些。
再看看這部電影的名字,叫什麼《道士下山》,一聽就是跟破除封建迷信有關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早就爛大街,誰還看啊?
在呂鐵梅看來,這部電影能有八成左右的上座率,就已經很不錯了。
這還是因爲現在的娛樂方式太少,許多年輕人除了參加“舞會”,最多的消遣就是看電影,否則八成的上座率都不一定有。
事實也正如她所料。
開始放票以後,雖說買票的人不少,可每個場次都有不少餘票,跟謝晉、成蔭、崔嵬、謝鐵驪這樣的名導根本沒法比。
可就在第一場電影結束以後,情況忽然就發生了變化。
好多剛走出電影院的觀衆,完全不理會別人問他們電影好不好看的問題,徑直跑到售票處,咋咋呼呼地要買下一場的電影票,而且還是《道士下山》。
他們的表現就像一顆火星子,飄飄忽忽地落到了楊絮堆裡,嘭地一下就引燃了“熊熊大火”。
只要是《道士下山》的場次,哪怕是臨時增加的午夜場,那電影票也是放出來就被搶光。
那可真是用“搶”的,不搶到隊伍前頭,都買不到票。
售票窗外面,更是不管颳風下雪,永遠擠滿了人,目的也只有一個,《道士下山》的電影票!
呂鐵梅抓抓腦袋,看着張牙舞爪作揖磕頭的小夥子,還有窗戶外無數翹首以盼的人,心裡想着,要不要待會兒找人換個班,自己也進去瞧一眼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