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三日,臘月十七,星期日。
早上從上海出發,中午時分飛機降落省城,然後陳凡開上停在機場的吉普車,再加上雲汽廠安排過來接的一輛轎車,兩輛車直接從機場出發,到了天色將黑時,便順利回到雲湖老宅。
這裡一直有機械廠安排的人打掃,屋裡屋外都很乾淨。
兩隻野狸貓也很盡職盡責,揮着爪子向陳凡保證絕對沒出差錯,還有拖欠了一年的小魚乾什麼時候結一下?
陳凡取了一條臘魚,切成小塊丟給它們,便將兩隻貓打發掉了。
隨後清點家裡的年貨。
這些年貨全都是雲汽廠、家電公司、機械廠和棉紡廠送來的,他至今還掛着這幾家單位的“顧問”頭銜,推都推不掉。
不僅推不掉,反而顧問的範圍還擴大了一些。
原本只是衛生顧問,現在卻包括技術和管理。
於是綜合一下,就直接變成了顧問。
顧問就顧問吧,反正陳凡不從這幾家單位裡領津貼,單位上平時也沒有什麼事需要麻煩他的,便讓他們一直掛着。
可那幾家單位本來就是爲了拉近關係,哪會讓他白掛?
除了機械廠提供給他使用的吉普車、雲汽廠駐京辦免費給他用的麪包車,以及兩輛車的油料和維修之外,逢年過節時,單位上發福利品,也必定有他的一份,而且都是最好、最頂格的福利品,然後直接給他送到陳家老宅放着,再拿一份清單給到盧家灣來送貨的人,帶給楊梅她們。
楊梅三人拿到清單,自然會向陳凡報告,然後按照他的意見處理。
這些東西大部分都被送了村裡的孤寡老人,不過三個小姑娘藏了一手,在雲湖和盧家灣的房子裡,常年備着生活物資,方便陳凡隨時回來都有東西可以用。
現在陳凡就跟辛勤的小松鼠一樣,盤點家裡有多少東西,過兩天或許可以用得上。
而在前屋,人也分成了兩撥。
臘月份不出太陽的時候,雲湖會很冷,還好屋子裡面有機械廠送來的移動式壁爐,裡面爐火燒得正旺,屋裡的溫度竟然和北方裝了暖氣的房子差不多,一點也沒感到寒意。
周正東脫掉厚厚的羽絨服,換上一件羊毛外套,在客廳裡陪着聞訊而來的姜恆夫妻、雲汽廠楊廠長和家電公司李書記說話。
李書記就是原來機械廠的李副廠長,他早已經成功升職,一手掌控電器公司,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今天正好找楊廠長有事聊,得知陳凡要回來的消息,便也跟了過來。
趙婉茹陪着寒暄了幾句,便抱着兒子,和女兒一起進了書房,姜甜甜和姜麗麗也拉着母親一起進去,書房裡便成了女人們的小天地。
沈雪怡拉着兩個女兒的手,很想和其他去外地上大學的孩子父母一樣,感嘆一下孩子又瘦了,……然後是左看右看,也沒看出兩個女兒哪裡瘦了?
反倒是氣色更好了一些。
她們可是奔波勞累了一天,上午坐飛機,下午坐汽車,還能有這麼好的氣色,可見身體養得非常不錯。
實在挑不到毛病,只能說道,“往年不都是臘月初十左右就放假了麼,今年怎麼到了臘月十七纔回。”
說完還拉着姜麗麗的手,“今天還恰好是你的生日。”
姜麗麗握着母親的手,笑道,“早上小凡就煮了長壽麪,一點也沒缺。”
沈雪怡一聽,不禁欣慰地點點頭,嘆道,“小凡是個細心人,雖然他沒有常伴你身邊,可照顧着一點也不差。”
頓了兩秒,她忽然小聲問道,“算算日子,小凡是不是已經滿20了?”
雖然聲音很小,可屋子就這麼大,幾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趙婉茹立刻對着她笑道,“我們這一次回國,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給小凡辦婚事。要是方便的話,明天上午,我們就去你們家提親,商量結婚的事,你看看合不合適?”
一聽這話,沈雪怡笑得合不攏嘴,連連點頭說道,“合適合適,怎麼不合適?”
旁邊姜麗麗已經紅了臉,姜甜甜則挽着沈雪怡的手臂,故作驚訝地說道,“媽,別人家嫁女兒,都會捨不得,怎麼看你的樣子,好像巴不得趕緊把她嫁出去呀?”
沈雪怡一巴掌輕輕拍在她的手背上,沒好氣地說道,“小凡這樣的女婿,打着燈籠都找不到,不趕緊把婚事辦了、生米煮成熟飯,萬一出了什麼變故怎麼辦?”
姜甜甜眼角微抽,瞟了一眼低下頭的姜麗麗,心裡嘀咕道,生米早就煮成了熟飯好吧。
隨即又是一嘆,而且還是二米飯。
另一邊,趙婉茹趕緊說道,“兩個小的情投意合,正是天生的一對、地設的一雙,肯定沒有什麼變故,都會順順利利的。”
哪怕沈雪怡常年讀《毛子》,不講封建迷信,此時也連連點頭,往邊上輕輕啐了兩口,“壞的不靈好的靈,大風吹去大風吹去。”
隨即笑道,“對,都會順順利利的。”
……
在外面堂屋,周正東也和姜恆談到這件事,正色說道,“本來按照我的想法,是要依着‘三媒六證’、‘三書六禮’,一個步驟都不能少,將姜家千金明媒正娶、迎進陳家。”
三媒六證是古禮,男方的媒人、女方的媒人,以及中間牽線的媒人,這三人合起來便是三媒,六證則是六件東西:剪子、梳子、鏡子、鬥、秤和算盤。
新人過門,要穿新衣裳、梳頭髮、裝飾面容,過門以後,還要精打細算、勤儉持家過日子,而這六件東西,便是從新人到新婦必不可少的物件。
裁衣裳剪子爲證,梳頭梳子爲證,容顏好不好鏡子爲證,斤兩大小秤爲證,過量米麪鬥爲證,結算帳目算盤爲證。
三媒六證,寓意婚約之重。
而三書六禮,則是結婚的流程和儀式。
三書是聘書、禮書、迎書,六禮分別爲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六大步驟。
以三媒六證爲約、行三書六禮之事,就是古代最鄭重其事的明媒正娶。
在絕大部分宗族來看,無論某位族人地位多高、以後有多少妻妾,可以明媒正娶的,也僅僅只有一個,這人也是唯一能被宗族承認的正妻。
哪怕是正妻去世,再娶續絃,也不能定三媒六證、行三書六禮,頂多就是八擡大轎迎進門,給她個正妻的待遇,可見古人在“明媒正娶”這件事上的鄭重其事。
姜恆雖說是高級知識分子,但不代表他不懂這些古禮。
他聽到周正東的話,當即搖頭說道,“太過了、太過了。雖說這兩年有解綁的趨勢,許多年輕人結婚,不再像以前一樣,簡簡單單宣個誓,撒幾顆糖就結束,可也不至於恢復古禮。那樣不合適、絕對不合適。”
周正東笑了笑,說道,“這個本來是我的意思,可小凡的想法,和老哥你一樣,不建議大操大辦。”
聽到這話,姜恆心裡才鬆了口氣,他是真怕這位有錢的親家非要大辦。還是那句話,儘管風氣有所鬆動,但出風頭的事還是儘量不要做。
這時周正東繼續說道,“不過呢,小凡也認爲,三媒六證、三書六禮的過程也必不可少,而且還要更加鄭重,所以我的想法是,所有媒人、物件都準備齊全,就是把流程縮減一下,濃縮成一場婚禮。
這樣既顯得對親家的重視,又不至於招惹是非。你覺得如何?”姜恆想了想,笑道,“這個折中的辦法,倒也可行。”
只要不鬧得沸沸揚揚,他就沒有意見。
何況小凡越是鄭重其事,越是能體現出對自己女兒的重視,他自然巴不得,哪裡還會反對。
周正東見他也同意這個方案,便點頭笑道,“既然這樣,那明天我們就和媒人一起,去姜家提親。”
姜恆樂得咧嘴直笑,他正要說話,這時旁邊一直沒吭聲的楊廠長突然說道,“小凡這邊的媒人找好了嗎?”
周正東頓了一下,轉頭看着他,說道,“目前定下來的,只有一箇中間人,是小凡和麗麗一起商定的,他就是盧家灣六隊的小隊長楊傳福。”
說着笑了笑,解釋道,“小凡是楊隊長從水裡撈上來的,沒有他,就沒有兩人相識相遇,而且聽麗麗說,她在盧家灣的時候,楊隊長暗地裡也很照顧她,請他做中間人,再合適不過。”
姜恆聽說是楊隊長,也不禁連連點頭,“這個中間人選的好,誰也沒有他合適。”
至於說楊隊長會不會不同意?
這種好事,他還會不同意嗎?!
楊廠長可不管楊傳福合不合適,他只知道中間人的位置沒了!
當即趕緊說道,“那什麼,既然只定了中間人,這男方媒人的人選就還沒有確定咯?”
說完指指自己,“看看我,我怎麼樣?可以吧?”
旁邊李書記也不甘示弱,不過他也沒跟楊廠長搶,而是看上了最後一個媒人的位置,對着姜恆說道,“老薑,咱倆這一兩年沒少打交道,我的爲人你是知道的,給你家女兒保個媒,不過分吧?!”
周正東和姜恆一看這架勢,都不禁愣在原地。
媒人的位置有那麼緊俏麼?竟然還有人搶?
他們哪裡知道,此時楊廠長和李書記都在暗暗慶幸,幸虧機械廠的老薛有事來不了,否則二桃殺三士,今晚說不定還得幹一場。
而周正東和姜恆回過神來,想想這個媒人也就是個形式,給誰不是做呢?
何況陳凡和姜恆都希望這件事低調點辦,將影響控制在小範圍內。
如此一來,在知道這件事的人羣裡選人,也更加合情合理。
這麼說的話,楊廠長和李書記兩人,地位不低,又知根知底,還真的挺合適。
於是兩人交換一個眼神,齊齊點頭說道,“行,媒人就你們了。”
至於兩位新人的意見?
他們等着結婚就行,能有什麼意見?
……
商定完畢之後,姜恆和沈雪怡就帶着女兒回了家,等着新女婿明天上門提親。
第二天一大早,楊廠長就找上門來,和陳凡幾人一起匯合,直奔不遠處的姜家。
他們以爲自己夠早的,卻沒想到,剛進姜家的大門,就看見李書記大馬金刀坐在客廳沙發上,看杯子裡的茶,顯然來了好一會兒。
一陣寒暄過後,便到了兩位媒人的表演環節。
什麼?還有一位中間人呢?
咳咳,這不是他沒在麼,回頭等辦喜事的時候,再帶他一起過來迎親不就完了。
這叫特事特辦,總之所有禮儀流程都不缺,但儘量減少麻煩。
楊廠長和李書記兩人認識幾十年,這時候鑼對鑼、鼓對鼓,一時間忽然憋不住,噗呲一下笑出聲來。
看到這一幕,陳凡幾人在旁邊不禁滿頭黑線。
趙婉茹更是悄悄湊到周正東耳邊,提出質疑,“他們保媒行不行啊?”
周正東也滿臉無語,但箭在弦上,只能這麼走下去,便說道,“先看看,就走個流程,應該沒問題。”
眼看還沒開始就笑場,楊廠長和李書記也有些不好意思。
兩人趕緊齊齊乾咳一聲,然後對視一眼,按照昨晚回去後偷偷排練的過程,一本正經地重新開始。
先由楊廠長交聘書和禮書。
聘書是記載訂婚雙方信息的正式文書,相當於兩位新人的個人簡歷,姓名、生辰八字啥的。
禮書則是列明聘禮種類與數量的清單。
在這方面,陳凡自然不會吝嗇,可他也不敢寫太多,只寫了金銀首飾若干、新服幾套等等。
連當前城裡人結婚必不可少的“三轉一響”,他都沒寫上去。
至於周正東決定把位於延安路的花園別墅也作爲聘禮,自然更不會往上寫。
最後一個“迎書”,那是迎親的時候再給的,現在還沒到時候。
濃縮流程,不是一次性全部走完,只是在節省時間的基礎上,儘可能地遵守古禮。
李書記非常鄭重地接過聘書和禮書,給姜恆和沈雪怡過目之後,便繼續走流程。
什麼納采、問名、納吉、……,一番你來我往,很快便確定好黃道吉日。
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是未來一週唯一一個適合結婚的好日子,錯過那天,就要等到臘月二十六。
雙方都認爲宜早不宜晚,馬上就要過年了,事情多着呢。
尤其是等過完除夕,周家就要去東北老家祭祖,到時候陳凡也得一起過去,行程安排太緊的話,忙不過來怎麼辦?
所以日子就這麼定了。
接下來,兩家都開始忙碌起來,爲即將到來的大喜之日做準備。
陳凡和楊廠長、李書記商量好結婚當天的安排之後,便和周正東一家人一起,回盧家灣做準備。
他的戶口還在盧家灣呢,到時候那邊纔是主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