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汝墳

郢都。

熊槐收到陳軫從壽縣傳來的情報,展開一看,接着,原本面無表情的臉瞬間便陰沉下來,而且陰沉的讓人感到害怕。

“陰陵君,烹殺酷刑,連寡人都不敢幹的事,他陰陵君怎麼就敢。

衆目睽睽之下,煮了一個時辰,活活將人煮死煮爛,還是他治下的百姓,這簡直就是慘絕人寰,駭人聽聞。

好,好的很。”

熊槐咬牙切齒的說着,而後皺起眉頭沉默了下去。

此刻他雖然惱怒陰陵君的兇惡殘暴,心中恨不得立即將陰陵君綁到自己面前砍了他。

可是,他也知道,就憑陰陵君烹殺屬民的惡行,乃至是陰陵君違揹他下詔修養的命令,徵召百姓修建宮室,他也不能將陰陵君處死。

按照楚國之法,封君擁有封地的所有權限,即便是將治下百姓處死,那也是他們的合法權力,更別說徵召百姓了。

所以,僅僅只是爲人殘暴,苛待百姓,違背自己這個大王的治國策略這三條,僅僅只能讓陰陵君脫一層皮,而不能直接處死他。

而這卻是讓熊槐極爲不滿的。

倘若這事發生在郡縣之長那裡,無論是郡守還是縣尹,別說是觸犯了這三項罪名,哪怕就是觸犯其中一條,他也可以直接下詔將郡守縣尹處死。

可是,封君、封君,帶了一個君字的,情況就截然不同。

畢竟,封君再怎麼殘暴,苛待的都是他們自己的百姓,而不是楚王的。

可如果僅僅只是訓斥兩句,然後降爵削地,這如何對得起被烹殺的那四個百姓,如何對得起此刻正在遭受封君惡政的百姓。自己身爲楚王,怎可眼睜睜看着子民受罪,而什麼都不做。

想着,熊槐沉吟許久,還是決定就不能這麼放過陰陵君。

“來人,將陰陵君封地的情況拿來給寡人。”

“唯。”

不多時,侍者將陰陵的資料搬過來,小心的放在王案上。

等侍者退下,熊槐伸手從王案上拿起一卷竹簡,仔細的看了起來。

“陰陵君封地三十里,登記在冊的屬民兩千兩百戶,有一座小城,外加周圍的四個村子。”

“陰陵雖然不小,但是陰陵北接淮水,北部乃是一片沼澤,其內又多山林,且陰陵距離壽縣較遠,沒有享受到芍陂的福澤,是故,因耕地較少的緣故,陰陵並不富裕。

正是因爲陰陵不富裕,所以陰陵君治下百姓多是貧民。也正是因爲陰陵百姓多貧,陰陵君擔心百姓知道新法後,會大規模的逃亡,所以陰陵君纔在第一時間響應了六君。”

“根據廷理這裡的消息,變法開始兩月後,各縣接連收到了陰陵君的抓捕逃亡百姓的公文,總計逃亡百姓五十八戶。”

“五十八戶!”熊槐面色一冷。

五十八戶逃亡的百姓,這在江淮封君那邊,排在第二位,僅次於令尹昭雎的封地射陽。可是射陽那是什麼地方,既是窮山惡水,又是齊楚交界的邊境線,這些年來,齊楚矛盾重重,百姓多有逃亡。

加上昭雎主要的收入來自萬戶食邑,所以昭雎也根本沒怎麼管射陽,只是定下稅收後,讓當地的里正自己管。

當初楚國滅越佔據射陽的時候,射陽方圓百里就只剩下不到五百戶百姓。現在的射陽,據說連百戶百姓都沒有了。

而陰陵呢,就算土地貧瘠一些,但努力耕種,百姓也能混個溫飽。而且陰陵地處楚國腹地,沒有戰亂之苦,百姓也不用擔心敵國軍隊殺過來。

可是,就這樣,陰陵一地在新法施行的兩月之間,在陰陵君的百般阻撓下,還是有超過百分之二的百姓逃亡。

如此多的百姓逃亡,這隻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陰陵百姓很苦,要麼是陰陵君治理不力,要麼是陰陵君向百姓索取太多。

想到這,熊槐立即拿起下一卷竹簡。

又看了兩卷竹簡,果然,熊槐找到陰陵百姓逃亡數量太多的原因。

原來卻是陰陵君性喜吃魚,靠近陰陵大澤以及淮水的村民,都要在賦稅之外,還要額外承擔陰陵君每日要享用的魚。

熊掌我所欲也,魚亦我所欲也,在現在這個年代,魚也是難得之物。

也正是陰陵百姓需要額外承擔捕魚的責任,這才導致了本來就不富裕的百姓,對陰陵君多有怨言,甚至在新法實施之後,百姓得知各縣分田,竟接連逃亡。

看到這,熊槐心中頓時有了主意。

······

隨着時間的不斷過去,各地貴族陸續趕到郢都,甚至連前往大梁會盟的昭雎也趕了回來,就在國祭黑帝的前夕,前去江淮查探的廷理孫浩與三閭大夫屈署也匆匆趕回郢都。

楚宮大殿中。

熊槐高坐在王位上,令尹昭雎與左尹昭常坐在右側,左徒屈原坐在左側,三人之後,則坐着六君等十八位被調查的封君。

而去江淮查證的廷理孫浩與三閭大夫屈署則長拜於大殿中,此時,孫浩長拜道:“大王,臣等奉命前往六君等十八位封君封地中查證,發現百姓乃是因恐懼新法而自發聚集的,而並非如左徒之言,乃是被諸君徵召的。”

屈署在孫浩說完之後,立即拱手道:“大王,廷理所言屬實,臣可以作證。”

“哦!”熊槐面無表情的看了兩人一眼,然後再次問道:“當真!”

二人聞言,齊聲拜倒:“大王在前,臣不敢虛言。”

此時,昭常在二人開口後,得意的向屈原看了一眼,然後拱手道:“大王,現在既然經廷理以及三閭大夫查證,確係左徒污衊大臣,同時也確認,新法暴虐。既如此,臣請大王下詔治左徒罪,並暫停新法,以安百姓。”

六君等人聞言,齊聲拜道:“大王,請誅屈原,暫停新法,以安百姓。”

羣臣拜倒後,事不關己的昭雎,以及心中有底的屈原,只是淡淡的看了衆人一眼,然後淡定坐在席上一動不動。

另一邊,熊槐則半眯着眼睛看了看殿中拜倒請命的十九人,目光一冷,然後又瞬間恢復常態。

頓了頓,昭常見自己等人請命後,楚王沒有任何反應,不禁直起腰來,看着楚王道:“大王···”

此時,熊槐笑着擺了擺手:“諸卿,不久前刺史府給寡人奉上一首淮水之地的民歌,寡人看完感觸良多,等寡人將這首民歌讀完,再說治罪的事情。”

說罷,熊槐伸手從案上拿起一卷竹簡,然後冷冷的衝羣臣看了一眼。

此時,羣臣一聽楚王說起淮水民歌,不禁一愣。其中廷理孫浩、三閭大夫屈署、陰陵君三人則是面色一僵。

等到楚王目光冰冷的掃過來,殿中羣臣有一些人摸不着頭腦,還有一些人則面帶驚恐之色。

而這些驚恐的人,顯然已經知道楚王要念什麼詩了。

“咳咳。”熊槐清了清喉嚨,然後儘量放緩語氣,一字一字的念道: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

殿中,羣臣只聽了楚王唸了前四個字,立即便知這是那一首詩,這是江淮民歌,同時也是百姓抱怨國君的詩。

就在羣臣莫名其妙間,廷理孫浩與三閭大夫再一次聽到這歌聲,頓時面如死灰,連連叩首請罪:

“大王,臣有罪,臣有罪···”

另一邊,還在席上跪坐的陰陵君聽到孫浩與屈署的請罪聲,立即驚恐交加的連爬帶滾的汗淚直流的爬道孫浩身側,然後一邊不停的重磕,一邊用顫抖的聲音請罪:“大王,臣有罪···”

而還不知內情的昭常以及其他封君,一聽孫浩屈署以及陰陵君請罪,頓時若有所悟。

此時,熊槐聽到孫浩三人的請罪聲,面色不變,依舊用平緩的語氣接着念道: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魴魚赬尾,王室如毀。雖則如毀,父母孔邇。”

等熊槐將詩唸完,那邊,包括令尹昭雎在內,所有的大臣全都長拜請罪道:

“大王息怒,臣等死罪。”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動員全郡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親衛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五十章 苦獲已齒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子鼠之死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尊淮陰君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形勢大轉第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緊鑼密鼓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四百七十八章 張儀猝死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拒絕參與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八百二十九章 吳侯之死第八十八章 戰船上岸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第五百八十九章 轉封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七百七十二章 馳援墊江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廣信君田文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動員全郡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廣佈仁德第八百九十六章 看不清的未來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六百九十一章 強取強送第六百七十八章 戰爭結束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自食其果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八百五十七章 齊王崩中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一百零七章 楚王親衛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九百六十六章 謠言第八百九十三章 令尹昭雎第九章 目標巴蜀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九百九十五章 不公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煮棗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五十章 苦獲已齒第四百零八章 開始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二百一十五章 趙國慘敗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謠言再起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九十五章 楚墨投靠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三百零八章 連秦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三國三心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父子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