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

鶡冠子聽到楚王詢問,心中頓時一鬆。

剛剛他爲難楚王,也正是想要看看楚王的爲人。

若是楚王發怒,那這就是暴虐之君,不可輔。

若是楚王不承認此事,這就是楚王太過矜持自負,這等自矜的國君,亦不可輔。

若是楚王面上認錯,然後倉促終止談話,這就是內心不滿,這種表裡不一的君王,必定會讓大臣難以適從,然後羣臣離散,乃是最不可輔者。

好在,經過剛纔的試探,楚王心胸過人,雖然有些被臣子爲難的尷尬,但卻依然誠懇的詢問對策。

此時,鶡冠子看着楚王青黑的發須,想起不久前才降世的公子憲章,心中有了決斷。

於是,他拱手道:“大王,如今楚國的危機,不在於外,而在於內。”

說到這,鶡冠子話鋒一轉:“臣少時,曾遊於秦,以觀商君之政···”

熊槐聽到鶡冠子說着楚國,突然又轉向秦國,面上絲毫不動,依舊一副聆聽狀。

鶡冠子見此,微微頷首,嚥下一口口水後,接着道:“昔日商君在秦,主持變法,改俗易法,秦國臣民多有怨言,雖渭水爲之赤,然依舊不能阻止大臣百姓的怨恨之心。

新法行之十年後,秦國之中,貴族怨恨,百姓埋怨,怨恨堆積十年,如同累卵九尺,隨時都有傾覆之危。

正值秦國危亡之際,商君聯合十餘諸侯朝拜魏侯,並鼓動魏侯稱王。魏侯中計,以天子自居。

天下見此,紛紛離棄魏國,秦齊楚三國聞風而動。其中,商君率秦軍大破魏國,取河西之地。

此戰之後,秦國上下才看到新法之利,內憂以外戰而平,秦國才得以轉危爲安。

而魏國,也因爲此戰而衰敗,從此不復強盛之勢。”

說到這,鶡冠子拱手道:“大王,臣也是楚人,深知楚國局勢,楚國之大遠超秦國,楚國之憂也遠超秦國。

所以,對楚國而言,需要的不是蠅頭小利,而是滔天大功,如此才能平息內患。

而宋國···太小,不足以讓大王心動以及行動。

大王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足夠大的‘魏國’!”

聽到這,熊槐心中一動,裝作沒聽懂的意思,道:“先生的意思是,寡人應該選擇魏國動手。”

說着,熊槐立即點頭道:“先生言之有理,魏國主力散盡,只要楚國出兵,必定能夠戰而勝之,並獲得大量領土。”

鶡冠子愣了愣,連忙搖頭道:“大王誤會臣的意思了,那魏國身居天下中,乃四戰之地,得之而不能守,要之何用。

用兵之道,在於戰則必勝,雖必勝,不以爲功,必求勝之而得地,得地亦不以爲功,必求得地而能守,能守仍不以爲功,必求守之而國不弱。”

說到這,鶡冠子拱手道:“秦國難以攻取,而魏韓難以守禦,是故,大王想要解決內部的隱患,非齊國莫屬。”

“齊國!”熊槐聞言心中一動,露出迷茫之色。

此時,熊槐已經下定決心,絕不能讓鶡冠子離開壽春城了。

想着,熊槐疑惑的問道:“先生,齊國富有而強大,天下諸賢大半都匯聚在齊國,昔日寡人曾合縱各國伐齊,不久前趙國也曾率各國伐齊,但全都沒有傷及齊國的根本。

對寡人對楚國而言,跟這樣的國家作戰,小勝一陣毫無作用,大勝一場也不能極大的削弱它,反而還會結仇。

先生讓寡人以齊國爲目標,寡人覺得還不如魏國呢!”

鶡冠子以爲楚王爲了能確保必勝,而刻意選擇一個容易戰勝的目標。

於是,鶡冠子連忙開口道:“大王,魏國看似容易戰勝且攻取,但是三晉關係親密,而二週就在旁邊。

三晉關係親密,是以,在趙韓有餘力的情況下,就絕不會坐視魏國被楚國攻取。

而二週乃天子所居,天下重器所在,是以秦齊兩國也絕不會坐視楚國威逼魏國。

楚伐魏,小勝則無用,大勝則必將招致天下圍攻。是故,臣以爲,伐魏對平息楚國內亂毫無作用,甚至還會起反作用。”

說着,鶡冠子見楚王還在傾聽,再開口道:“而齊國則不然,齊國雖然強大,但是齊王地這個人,剛愎自用,好大喜功。他在遭遇困難的情況下,就會斥責臣子,如之前逼走孟嘗君田文一般。

而他一旦取得成功,就會自以爲功,然後忽視身邊的臣子,就如同他疏遠田氏宗親一般。

所謂物必有其極,夏天到了極熱之時,天氣就會轉涼,冬天到了極寒之時,氣溫就會回升。

天地是這樣,國家也是如此,一個國家到了極盛之時,就自然會出現衰弱。好大喜功的齊王地,搭配上富強的齊國,這樣的齊國,又豈能不衰敗呢。”

熊槐聽到這,好奇問道:“先生既知盛極而衰的道理,那先生在趙國時,爲何趙國會接連圍攻齊國呢?”

“大王。”鶡冠子應道:“臣在齊國遊歷多年,深知齊王地其人。齊王地自幼聰慧,才能不弱於人,而自從齊王地即位之後,接連取得勝利,齊國國勢日漸強大。

對於這樣齊王地,除了輔助他,讓他不斷取得勝利,直到他最後勝而驕縱,目無餘子,在一戰克之外,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挫敗他。”

說到這,鶡冠子嘆道:“齊王地即位以前,在羣臣的讚美聲成長,即位後,又幾乎遇不到挫折。

禮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經歷挫折,就容易折斷。之前吳王夫差,便是這種人中的典範。

吳王夫差未即位強,吳人皆稱其賢,及其即位,南破越,北破齊,又威逼晉國,稱霸天下。

然而吳國一旦敗於越,便一蹶不振,九年而三敗,最終身死國滅。

所以,趙國率五國圍攻齊國,便是爲了打破齊王地的自信自尊,讓他自疑,直到最後自暴自棄。”

此時,鶡冠子極爲惋惜的道:“可惜的是,趙國的計劃失敗了,現在連趙國也臣服於齊國了。可惜,可嘆啊!”

“不過。”鶡冠子轉瞬間又充滿信心地道:“趙國雖然敗了,但這也助長了齊王地的驕橫,齊國在世趙國屈服後,沒有半點修整,就匆忙出兵燕國,即便奪取了整個河間地區也不退兵,必使燕國臣服才罷休。

由此可見,齊王地現在已經驕橫到聽不進臣子的意見了。”

此時,鶡冠子拱手道:“是以,臣以爲,大王與其攻打魏國,還不如攻打齊國。攻魏,成則豎強敵五,伐齊,成則消去一個東面的強敵。

一旦大王伐齊功成,佔有齊國一半的財富,則帝王之基可成。”

“所以···”熊槐看着鶡冠子道:“先生的意思是,讓寡人拒絕宋國,進一步助戰齊王的驕縱之心,然後等齊王地驕縱到瘋狂的時候,再一戰功成。”

鶡冠子笑道“大王英明。”

熊槐聞言沉吟許久,然後期待的看着鶡冠子道:“今日聽先生言,寡人所獲良多,寡人慾請先生留在身邊,時常向先生請教,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鶡冠子一聽,立即拱手拜倒:“臣拜見大王。”

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三百三十一章 質疑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九百七十八章 捨得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
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九百七十六章 謠言再起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再訓太子第九百一十章 五德終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七百九十八章 成敗得失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四百九十九章 壽縣之外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直面羣臣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七百八十七章 賣國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三百三十一章 質疑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將領調動第一百九十八章 楚越聯合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曙光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五十八章 重遇犀首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火光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六百一十一章 析邑攻防戰 上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七百五十五章 激戰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心亂而退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所向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九百一十八章 趁風放火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戰起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八十九章 速成浮橋第九百八十六章 暫留第五百三十六章 決戰 一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七百零八章 明升暗降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烹殺第四十三章 昭陽和泥第一百五十章 戒心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夜宴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六百三十三章 凜冬將至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燕趙叛齊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四百二十六章 向前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九百七十八章 捨得第三百四十一章 石碾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到郢都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陳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