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內訌

另一邊,秦韓聯軍殺崩項君的斷後之師,便立即催促大軍向南追殺楚軍。

但是,才走了十餘里,就撞上一直嚴陣以待的楚軍,這正是楚國水師的接應大軍。

司馬錯與暴鳶見楚國敗軍已退,而楚軍又已經準備就緒,加上秦軍先後激戰兩場而韓軍激戰三場,此刻陣型已亂,士氣已泄,便立即停下前進的步伐,一邊重新整頓大軍,一邊原地等候齊魏宋三國聯軍。

就在等待間,那邊,穎水之畔,楚軍敗軍已經通過五座浮橋,以及數以千計的戰船、民船,源源不斷將士卒運到南岸。

大半個時辰後,等五國聯軍追着水師敗軍來到北岸,陳城的敗軍已經全部到了南岸,而且一大批的水師將士,正豎盾持弓的站在河中的戰船上嚴陣以待。

其後,水師敗軍在箭矢的接應下,迅速向早就在河中等待的船隻游去。

最後,五國聯軍看着遠去的楚國水師,不禁面面相覷,望水怯步。

南岸。

沈宜甫脫戰後來到在南岸觀戰的昭雎面前,拱手行禮道:“令尹,如今我楚軍已經突圍成功。而五國聯軍即將攻打穎南諸地,我水師橫行江淮,控制水道,需要騷擾聯軍糧道。故而末將請辭,就此拜別令尹。”

昭雎點了點頭:“五國與我楚國大戰一年半有餘,已然師老兵疲。五國聯軍南下攻城略地,所經之處俱是我楚國地盤,陸路十分不便,必然會藉助水道運糧。所以,接下來將軍若是有機可趁,五萬水師還可上岸攻擊聯軍據點,騷擾聯軍後路。

若是無機可乘,水師就只需控制穎水,全力阻止聯軍運糧到穎南便可。”

說着,昭雎感嘆道:“接下來要想擊退五國,逼五國退兵休整,就全依靠將軍了。”

“請令尹放心,末將必不負所托,完成大王與令尹的希望。”

“好,將軍請自便。”

沈宜甫離開後,黃君拱手問道:“令尹,如今陳城已失,五國南下在即,不知我們接下來去哪裡。”

昭雎聞言,沉默了許久,然後一臉擔憂的看向西南,最後嘆了一口氣,應道:“去巨陽。”

另一邊,五國聯軍中,此時司馬錯與匡章就方纔三國來遲一事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結果雙方不歡而散。

當日,秦韓聯軍便脫離聯軍望上蔡而去。

接着不久,公孫喜得到消息,留駐陳城的齊軍正在陳城中大肆姦淫擄掠。

陳城接下來是魏國的地盤,公孫喜有心制止齊軍,卻被匡章以早已公開許諾將士爲由拒絕。

公孫喜與匡章不歡而散後,一面向國中求援,一面修建浮橋,準備攻打項地。

接着,第二天傍晚,齊軍在陳城中肆虐了一天半後,這才從陳城撤出,然後留給魏軍一個被焚燬近半且滿目瘡痍的陳城。

第三天,齊魏宋三國揮師南下攻打項地,五日破城。

接着,三國分兵,齊宋聯軍再次渡河前往潁東,而魏軍南下往平輿而去。

兩月後。

魏軍攻克平輿諸地,齊宋聯軍橫掃潁東。

不過,此時齊魏宋三國大軍卻在楚國水師持續不斷的騷擾下,因爲糧草難以爲繼,大軍十分疲憊,士氣不斷下跌等緣故,而不得不停下前進的腳步。

齊魏宋三國停兵休整後不久,已經攻克上蔡並將前線推進到葉城的秦韓聯軍,得知三國的消息後,立即從葉城退到上蔡,然後韓軍留守上蔡,而秦軍退兵回國。

五國退兵的消息,楚國最先得知的還是淮水之北穎水之西的巨陽。

“弋陽君,我聽說齊魏宋三國主力已經退走回國,這場持續近兩年的戰事結束了。”樂君臉色極爲難看的道。

“是啊,戰爭結束了。”弋陽君滿臉哀傷的應道:“大戰兩年,到頭來卻落得個陳城失守,封地失守的結果。”

說着,弋陽君滿臉苦澀的道:“戰爭是結束了,可是你我的災難纔剛剛開始。”

樂君聞言心有慼慼焉。

陳地失守,他們奉命守城,有連帶責任,這個被訓斥責罰一番也就過去了。但是,封地失守這纔是災難,不僅會遭到楚王的嚴厲責罰甚至會被誅殺,而且,更重要的是,封地一失,自己家族的根基就沒了。

這兩月來,樂君每每想到此處,都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弋陽君,如今楚國的情況你也知道,封地之失雖然我等都有罪,但也是大敗之下的無可奈何,乃是大勢所趨,我等只能退守巨陽,以圖後效。按照五十年前的舊例,魏韓聯軍同樣殺到葉地,那一次所有封地失守的封君,全都保留了封號。

而且後來那些封地被楚軍奪回的封君,又再次獲得了原先的封地。

但是,這一次···”

說着,樂君露出擔心受怕之色,嚥了咽口水:“現在大王的心思很明白,那就是要進行變法,收回封君的權利。我擔心,這次大王不會放過這次機會,會趁機降罪我等,剝奪我們的封地,並削去我們的封號,甚至我們也不能倖免。”

弋陽君臉色沉重的點點頭:“樂君言之有理,某亦有此憂。”

說着,弋陽君注視着樂君:“不知樂君可有什麼化險爲夷之策。”

樂君聞言,先是轉頭四顧,見房中無人後,才壓低了聲音道:“弋陽君,我的意思是,我們的罪責肯定是有的,但是這一場潰敗的罪名不能落在我們頭上,得有人去頂才行。”

“何人可頂罪?”

“這麼大的罪名,你說何人能頂得起來。”

“令尹···”

樂君聞言舒了一口氣道:“不錯,令尹身爲此戰主將,此戰大敗,當然需要他去頂罪。若是昭雎諂媚大王,將罪責推到我們身上,那···說不定我們就不是削地除爵這麼簡單了,十有八九會身死族滅的。”

說着,樂君感嘆道:“昭雎不死,我心難安啊,”

弋陽君想了想,想起楚王之前的所作所爲,臉色陰冷的搖頭道:“此言差矣,就算昭雎死了,我們也難以安寧。”

“弋陽君言之有理。”樂君點了點頭:“在下的意思,唯今之計,我們需要趕在昭雎回郢都之前,或者趕昭雎自殺之前回到郢都,提前向大王請罪,並將戰敗的罪責全都推給昭雎。

當然,這樣還不保險,在下的意思是,我們還需拿出重禮來賄賂朝中諸公,請他們替我們說情,減輕我們的罪責。

並且,我們還需聯絡各地封君,讓他們出面保住我們的封號。大王變法在即,脣亡齒寒,他們一定會答應的。”

弋陽君想了想,點頭道:“樂君,朝中諸公貪婪無度,要想讓他們出面爲我們說情,恐怕所需不小啊。”

“弋陽君放心,這次失去封地一共有十七家封君,憑我們十五家之力,這些錢財還是拿得出來的。”

弋陽君一聽平攤財力,微微一鬆,應道:“善!”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瘋狂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聯軍潰敗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九百一十四章 序幕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業根基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瘋狂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宴第七十一章 秦國服軟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主動散佈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混亂第四百六十五章 楚韓聯軍第八百六十四章 大雪紛飛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八百零一章 燕昭王第七百零一章 毫無退讓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六百四十四章 成敗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出面調停第八百八十八章 兵發即墨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三百五十章 暴漲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軍歸來第二百零三章 舉兵伐齊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九百一十三章 十年之計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六百八十一章 騎虎難下宋王偃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八百五十章 編戶分田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中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一千兩百零六章 晴天霹靂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財盡人散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七百八十一章 上庸之戰 終第七百六十七章 劍指水師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五百四十一章 惡戰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四百九十六章 甘茂來楚 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聯軍潰敗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四百六十八章 拒絕低頭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九百一十四章 序幕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四十九章 犀首入楚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三百三十二章 難易第五百四十八章 善道第四百零六章 囑咐第五十二章 鳥毛插冠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一千兩百七十六章 兩國互市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八百八十七章 齊國退兵第三百三十三章 霸業根基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