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次伐齊

張儀有見越王強調一次越國不會背棄盟約,頓時懵了,不知道越王究竟是什麼意思。

“不過!”越王緊接着又道:“不過寡人加入合縱聯盟時,是因爲聽從了魏國使者的勸說,並不是接受了楚國的邀請。”

“所以,只要魏國退出合縱聯盟,那麼寡人必定保持與魏國共同進退,一同退出合縱聯盟。”

張儀:“···”

隨後張儀陷入深思中,越王這是何意?

衆所周知,上次前來勸說越王的人,是楚國的昭滑,不過是借用了魏國使者的身份,代表楚魏兩國的意思。

現在卻只承認魏國!

越王這是對楚國早有異心啊,只是當心楚國強大,這纔不願意離棄楚國!

若是魏國離棄楚國,那麼按照自己的計劃,這就是聯合各國與楚國決戰的時機了。

張儀眼睛微微一閉,這越國是想再次撿便宜!

不對,越王的意思,也可能是在誤導,讓秦齊兩國繼續攻打魏國,如此牽制秦齊楚三國之力,然後越國趁機北伐,收復被齊國佔領的國土?

無論怎麼說,越王繞了那麼一大個圈子,就是在向秦齊聯盟表示,越國與楚國不是一條心。

有了這一點,那就夠了。

想着,張儀面帶敬佩的行禮道:“大王真是信守盟約的道德之君,張儀孟浪了,佩服佩服!”

越王謙虛道:“哪裡哪裡!”

張儀接着道:“大王,臣來越國的第二件事,寡君聽聞越國水師天下無雙,羨慕已久,所以敝國希望貴國能支援一些越國的造船匠給秦國,如此,寡君感激不盡。”

又是造船工匠!

越王一瞬間就想起上次天下圍攻齊國的時候,秦國就有使者來越,請求越國支援秦國造船的工匠。

本來越國是答應了的,只是工匠還沒有出發,接着就傳來秦國背叛合縱聯盟的消息,因此越國的工匠就沒有前去秦國。

越王嘴角微微一歪,暗笑:聽說秦國在於楚國的戰爭中吃了楚國水師幾個大虧,看來秦國是鐵了心要打造水師了啊!

想着,越王笑道:“此事易耳,我越國水師天下無敵雖然不敢當,但是我越國的造船工匠,卻也不比其他任何國家差。寡人可以送給秦國一百個工匠,都是通曉造船事物的巧匠,寡人可以保證,越國工匠造出來的船隻,和其他國家一樣精良,無論是齊國!”

然後越王加重了語氣道:“還是楚國!”

張儀聞言一拜:“謝大王!”

八月,再次進入收穫的季節。

就在楚國上下再次大力鼓吹百姓種植麥米的時候,秦齊兩國曝出大事件。

“秦國太子蕩即將行冠禮,秦王爲太子蕩向齊王求取齊女爲婦,齊王已經答應,等秦國太子行冠禮後,秦齊兩國正式聯姻!”

熊槐看着陳軫遞上來的情報,喃喃道:“看來秦齊兩國的聯繫更加緊密了。”

陳軫應道:“大王所言正是,雖然秦國太子即將行冠禮,但是秦齊兩國在這個時候嫁女迎婦,很顯然他們兩國很快就有動作了,只是不知道是哪裡?”

“和上次一樣,還是圍攻魏國,或者是韓趙兩國,亦或者我們楚國。”

熊槐冷笑道:“寡人不管秦齊兩國接下來準備打哪裡,反正寡人決定不等來年開春,現在就攻打齊國,要先下手爲強。”

熊槐看着羣臣道:“傳寡人之令,派遣使者去越國,就說齊國太府淳于髡兩個月前逝世。淳于髡的離世,不僅是齊國的損失,也是楚國的損失,更是天下的損失。寡人悲痛莫名,決定帶二十五萬大軍去齊國的臨淄拜祭大賢,寡人請越王一起去,問問越王來不來。”

景鯉一班重臣聞言全都大驚失色,景鯉立即出來問道:“敢問大王,這次大王準備親自討伐齊國?”

熊槐點點頭:“不錯,如今秦國已經被我楚國與三晉困在關中,秦國出不來,我們也打不進去。既然秦國不好打,那就打齊國。”

шшш ¤ttκǎ n ¤C ○

···

我問的是爲什麼要打秦國麼!

景鯉上前數步行禮道:“大王,我們楚國攻打齊國自然可以,但是依微臣之見,遣一員大將前去即可,不必大王親往。”

昭魚亦出來道:“大王,令尹所言極是,請大王三思。”

接着,昭雎景翠唐昧三人出列道:“大王,臣等請戰。”

熊槐搖了搖頭道:“這次攻打齊國,非寡人親去不可,若是三位賢卿前去,恐怕難以把越王引出吳城。越王一直呆在吳城老巢之中,吳城必然留有重兵把守,難以讓越國全力以赴。”

“所以,這一次,還需寡人親去,只有寡人去了,越王才能離開吳城。”

“況且寡人自即位以來,先有帥五國之兵伐秦,後又親往抵抗秦國,一勝一負,也算久經戰陣了,衆卿不必爲寡人擔憂。”

“···”羣臣心中無語,這能一樣嗎!

五國伐秦,楚王坐在大軍之中,被楚軍團團護住,然後楚軍還沒有與秦軍交戰,結果三晉大敗,五國敗退。

上一次雖然楚國贏了,但是卻賠上兩個重臣,楚墨首領苦獲以及襄成君直接戰死沙場,不就是因爲秦軍突襲楚王嗎?

這一次···

熊槐見羣臣還要在勸,立即高聲道:“寡人之意已決,衆卿聽令,寡人決定親征齊國,以太子監國,令尹以及司空爲輔政大臣,全權處理楚國大事。”

“···”

景鯉與昭魚見楚王意志堅定,只能俯首道:“臣領命。”

熊槐點點頭,接着道:“本次出征,寡人將會從楚宮之中調兩千宮衛並犀首三千親衛做爲寡人親兵,另從江南調兵五萬,郢都調兵十萬,並淮南淮北十萬兵力,共二十五萬大軍討伐齊國。”

說完,熊槐看着昭雎道:“司馬,你立即向各地發佈調兵令,並且坐鎮宛城,隨時應對秦國的攻擊,無論秦國是攻打三晉,還是攻打我們楚國。”

昭雎應道:“唯。”

熊槐點名道:“柱國,司敗,你們二人曾多次與齊國交手,本次你們二人隨寡人出征。刺史令,上大夫,你們二人隨軍議事。”

景翠唐昧陳軫上官大夫拜道:“臣領命。”

然後熊槐看着其餘的大臣道:“其他衆卿必要隨令尹司空輔佐太子,不可懈怠。”

“唯···”

最後,熊槐道:“好,派遣使者前往三晉,讓他們小心秦國的偷襲,並且告訴他們,寡人打算削弱齊國,請他們出兵相助。另外派使者去燕國宋國,說寡人打算削弱齊國,避免各國如同魏國一般,遭到齊國的報復,特意請他們相助。”

“唯。”

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一千章 出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動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
第八百三十四章 楚王入越第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江水浩浩第九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第一千章 出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局開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爭辯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動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不出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走別人的路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三百二十七章 應變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一千兩百二十章 請殺鄭袖第一百六十章 魏國霸氣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加速馳援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撤軍第五百三十四章 使者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七百二十九章 接子到郢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屈署第三十四章 犀首背鍋第三百七十六章 分化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三百八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三百五十一章 投機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第五百八十四章 弱智亂心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寡人十六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七十八章 丹陽大營第十三章 初見端倪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自及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一千零六十章 方向 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七百七十九章 上庸之戰七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四百八十六章 異心同聲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八百一十四章 以吳制越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三條路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八百二十章 時空錯亂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七百零六章 悵然淚下第四百四十五章 拒而不見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梁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二百六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九百二十章 戰爭之始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登上神壇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七百五十七章 鼓聲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