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昭魚薨

“這···”熊槐大驚,臉色一變,身體不由一晃,眼中充滿着悲意,俯身將風塵僕僕的昭曄扶起,難以置信的問道:“寡人離開郢都時,司空還是好好的,身體硬朗,寡人還將太子託付於他。爲何這才兩個多月不到,司空就突然薨了?!”

昭曄淚流滿面道:“大王,臣也不知。半月前,家祖處理完國事出來,一切還好好的,能正常享用晚膳,並無任何不妥。結果,次日遲遲不見家祖起身,家父一問,侍女入內一看···”

昭曄大哭着下拜道:“結果卻發現家祖薨了。”

熊槐一怔,頓時沉默了下去。

昭曄的說法,昭魚走的很安詳,沒有任何病患,也沒有任何徵兆,一覺睡下去,然後就睡死了。

死者固然輕鬆,但是生者卻很沉重。

這昭魚死的真不是時候,以至於熊槐難以相信。

雖然很不願意相信,但是,想想,卻也並非不可能。

昭魚的年紀確實很老了,前後歷經三代楚王,在先王時期就已經擔任過令尹,然後又給前任擔任了七年令尹。接着,前任令尹昭陽死後,又被熊槐自己拿出來繼續發揮餘光,主持楚國所有的工事。

一晃五六年,這期間,楚國對外的戰事沒有聽過,而且爲了準備伐越一事,楚國之內的百工之徒,也沒有清閒下來過。

熊槐心中懷疑,這昭魚會不會是被自己累死的?

本來,熊槐是打算讓昭魚過度,等伐越一事之後,再讓昭魚安享晚年。結果,昭魚就在節點,突然死了,連滅越的榮光都無法分享。

想着,熊槐便是長長一嘆,接着,便對身前的昭曄道:“司空之死,寡人已知之,心中悲痛莫名。故,汝且先行在城中休息,寡人稍後再處理司空後事。”

“唯。”昭曄悲痛的應着,而後在以爲近衛的引導下離去。

昭曄離去後,熊槐發現一旁的越國使者,見其臉上露出驚疑之色,似乎已經有了去意。

見此,熊槐心中一沉。

楚國發生這種事,明顯會拖累各國攻打齊魏的士氣,當此之時,理應堅定各國的信心,讓各國繼續攻打齊魏兩國。

想着,熊槐露出堅定之色,對越使句餘信誓旦旦的道:“使者,雖然寡人國中遭遇不幸,但是敝國伐齊的決心依然毫不動搖。昔日,我先王武王病死在伐隨的途中,但是敝國的大軍依舊在令尹的率領下破隨而歸。故,別說僅僅是寡人的司空薨了,就是寡人病死在這平城,我楚軍依舊會在柱國的率領,破齊而還。”

句餘一聽,雖然心中不以爲然,但是面上十分沉重的拱手應道:“大王言重了,敝國從來都沒有懷疑貴國的決心。”

熊槐點了點頭,接着,又不放心道:“先生來此拜訪寡人,寡人心中歡喜,恨不得與先生徹夜相談。但是,現在敝國出事,寡人十分遺憾,不能與先生相交。”

說着,熊槐略一沉吟,直接從自己腰間取下一塊美玉,然後快步走了兩步,來到句餘身前,將手中的美玉塞到句餘手中刀:“寡人慾以此玉與先生相交,期待下次能再次與先生相會。”

句餘因爲楚王之前的態度,本想拒絕,但是手一碰楚王的佩玉,立即趕到一絲涼意從玉中傳到手心,接着,又不知是否是錯覺,頓時感到渾身舒坦了不少。

察覺到這一變故,句餘立即意識到,楚王佩玉肯定非同小可,就算比不上楚國失蹤的至寶和氏璧,恐怕也相差不遠,一定價值連城。

想着,句餘頓時握緊手中的美玉,接着面無表情收起美玉,然後一拱手,遺憾無比的道:“這是微臣沒有福分。”

熊槐見此,心中一鬆,接着開口道:“正是如此,實在是可惜了。”

說着,熊槐搖頭道:“先生,如今楚國出事,故寡人慾請使者帶話給越王,就說楚國雖然有事,但還請越王稍帶,等寡人處理了國中之事,必然會率兵圍困郯城,以牽制齊國。”

句餘立即鄭重的拱手應道:“請大王放心,微臣一定會將這話如實告知寡君,向寡君說明大王的無奈以及攻打齊國的決心。”

“好!”熊槐笑了笑道:“如此就有勞使者了。”

回到大廳之後,熊槐沉默了下來。

司空昭魚之死,死的不是時候,若是楚國內部不穩,這對伐越之事不利。

此時,陳軫見楚王久久不語,便開口道:“大王,司空之死,對我楚國有利有弊。其中的弊端,自然就是司空不僅負責楚國的所有工事,而且還是輔政大臣,司空之死,必然會導致楚國的工事出現混亂,並且,郢都那邊也會有動盪發生。

所以,當務之急,其一在於立即挑出以爲新的百工之首,其二,便是穩定朝中,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因爲司空之死,昭氏一脈必然人心浮動,此時司敗出征越國,恐怕會有所波折。”

說到這,陳軫拱手道:“大王,至於其中的好處,那就是我楚軍可以名正言順的在此停留。並且,還可以趁機直接告訴公子玉,就說我楚國因司空之死,已經無意伐齊,但爲了讓公子玉的大事,這才願意牽制越王,請公子玉儘早起事。”

熊槐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尤其是第三點,這纔是最重要的。

唐昧率領的軍隊,大部分都是江漢之間的士卒。而這裡,也是昭氏一脈實力最大的區域。若是昭氏中人在這個時候不願出征越國,那麼事情很嚴重。

而且,昭魚還是昭陽死後,昭氏一脈的領頭人,他的死,必然會讓昭氏一面人心浮動,陷入混亂,難以適從。

這對楚國的對外作戰很不利。

正欲開口說話之際,一個侍衛走進來稟報道:“大王,令尹從郢都派來一位信使。”

熊槐心中立即便知,這一定是景鯉派來告知他昭魚的消息的。

想着,熊槐便應道:“請使者進來了。”

“唯。”

不多時,熊槐便見下大夫範環一臉疲憊的走進來,急切的行禮道:“大王,司空在半月前突薨,太子與令尹得知此事,不僅悲痛不已,而且不敢擅專。故,特派臣前來詢問大王,如何處理此事?”

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國出兵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計重施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趙雍求教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憂思至今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
第六百零九章 君臣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七章 爲之奈何第一百一十五章 趙謀中山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八百二十八章 吳水盡赤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八百二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福無雙至第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師徒來楚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國出兵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對策第八百三十五章 暗自警惕第一百一十三章 宋國叛齊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九百五十六章 調兵第八百三十六章 利之仁也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鬼神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五百一十四章 宮變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四百七十九章 改弦易轍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七百三十章 舉薦何人?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欲伐河東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九百四十一章 立功心切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四百二十五章 衝鋒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一千兩百零七章 謁者黃歇第三百三十九章 秘方第二百八十八章 估計重施第九百七十章 啞口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一百六十八章 宛城第七百九十一章 歸意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起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諧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三百五十三章 封君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七百二十章 鬼神之力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雨第四百八十七章 多行不義第一百四十一章 琉璃與紙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點火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四百四十三章 宋使仇液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趙雍求教第一百零八章 楚墨之助第八百零五章 講和第九百七十二章 後招第八百一十六章 吳城暗流第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憂思至今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退縮之意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扶持韓國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二百一十七章 休兵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六百三十六章 襄陽宛城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蓼莪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九百八十九章 請罪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五百五十八章 最後的瘋狂第五十四章 杖刑之問第四百七十三章 會盟韓國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六百零六章 策對第四百八十三章 定論第四百七十四章 相約伐魏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