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陳軫之死 上

宮中。

陳軫將龍舒君的身份稟報後,拱手道:“大王,龍舒君此人心機險惡,詭詐多謀,現在又潛伏在太子身邊,必是有驚天陰謀。

臣請大王立即下令召見太子,說以龍舒君事,然後派人將龍舒君緝拿歸案。”

熊槐聞言,沒有理會請命的陳軫,而是沉吟了一下,長嘆道:“太子長大了啊!”

陳軫一聽,以爲楚王對太子已經很是失望以及不滿,立即再拱手道:“大王,請立即下詔捉拿龍舒君,遲則必生大變。”

熊槐搖了搖頭,再次拒絕:“算了,太子也長大了。各國君王,乃至各國封君,藏匿盜賊以及通緝犯,乃是再尋常不過了。

太子隱匿一個區區的龍舒君,這算得了什麼呢?”

陳軫一驚,急道:“大王,龍舒君乃是江淮謀反的逆首,太子仁孝,又怎會隱匿龍舒君這種大逆不道之徒。

以臣觀之,這必然是龍舒君隱瞞身份,然後可以接近太子,誤導太子,鼓動太子,以對我楚國不利。”

“陳卿說太子會認不出龍舒君。”熊槐看了一眼陳軫,笑道::“龍舒君雖然是江淮封君,但自從他繼承封號後,每年至少會前往郢都一次,太子也每年至少見過龍舒君一次。

或許太子當場沒認出來,但是,現在已經過去一個月了,龍舒君每日都在太子面前晃悠,你以爲太子真認不出來麼?”

陳軫臉色一變。

大王以爲太子心有不軌!

此時,熊槐搖了搖頭,又對陳軫道:“陳卿,這次就算給太子一個面子吧!既然龍舒君化名江城子,而且昔日又白又胖的龍舒君,變成了今日又黑又瘦的江城子,那就當他是江城子吧。

從今天開始,密切監視龍舒君,不,是監視江城子,並將龍舒君的名字從知北涯的檔案中抹去,只留江城子之名。

只要今後這江城子沒有再行謀逆之舉,那他就僅僅只是江城子。

昔日齊桓公能容得下管仲,今日寡人也能容得下龍舒君。

更何況,如今太子監國,正是用人之際,若是寡人出手抓捕太子賓客,會傷了太子的顏面,打擊太子威嚴。”

陳軫聞言,立即皺了皺眉。

這是傷及太子顏面,打擊太子威嚴的事嗎?

這分明是因爲太子隱匿逆首龍舒君,所以大王對太子起別樣心思。

再說,讓龍舒君從此洗心革面,不再有謀逆之舉,這怎麼可能!

那龍舒君呢,他全族可是差點都死在大王你手裡的,他對大王你的仇恨,可是血海深仇啊。

就這,龍舒君化名接近太子,豈會有好事,豈會有好心,他必定會日夜鼓動太子做出逾越之舉,然後讓大王與太子反目成仇的。

就好比之前這一個月,龍舒君投靠太子後的這一個月,太子的行爲,已經非常出格,超出了太子的範圍,也超出了監國大臣的範圍,讓朝中紛紛對太子敬而遠之。

這才一個月啊!

要是時間再長點,天知道龍舒君會鼓動太子做出什麼事來。

而這,大王竟然不聞不問。

想着,陳軫就要準備再次諫言,但話到了嘴邊,他看着楚王平靜的臉,又把話嚥了下去。

但話一咽回肚子,心中對楚國的感情,心中對臣子的義節,又再次將這話頂到了喉中。

吸氣···呼氣···

如是再三,陳軫終究還是忍不住,帶着一絲悲意,長拜道:“太子乃一國之本,不容有失,現在大王讓一個背叛君王的奸臣留在太子身邊,日夜以奸佞邪說說太子,長此以往,必動搖國本。

臣再拜,請大王三思啊!”

熊槐沉吟了一下,搖頭道:“賢卿多慮了,如今大勢全在寡人手中,區區一個龍舒君,又能做些什麼呢!用道義感化他,用正言引導他,用法律規範他,奸邪之人也會走上正途。

所以,寡人以爲,區區一個龍舒君,還不值得我父子反目。”

“父子反目。”陳軫一聽此言,心中大驚。

他突然有些明白,爲何龍舒君會回到楚國,而且還敢光明正大在太子身邊用事,更敢公然聯繫他昔日在江淮的好友。

原來他還有這等險惡的用心。

原來他就是來求死的,用他的死來激起太子對大王的仇恨以及怨恨。

如果···如果大王真聽了自己建議,派人抓捕龍舒君。

那,龍舒君肯定不會就範,而且一定會提前以死明志,以死證清白,然後太子身邊的貴族,尤其是龍舒君爲太子引薦的好友,也一定會趁機刺激太子,鼓動太子,讓太子與大王反目。

真是好毒的計策,隱姓埋名接近太子,然後他自己行事卻又高調,甚至從不掩飾自己的身份。

若是大王不動手,那隻要他呆在太子身邊一日,那麼大王對太子的惡感就會一天天的增加,直到最後大王忍無可忍,對太子動手。

若是大王動手,那太子就會忍無可忍,會跟大王反目。

若是···大王不動手,而自己暗中去勸太子,甚至是其他朝中大臣去勸太子,勸太子暗中殺掉龍舒君,這跟大王直接動手沒區別。

讓太子身邊的人勸說?

陳軫想起州侯潘君那些人,又搖了搖頭,這些太子親近的人,說不定正高興着呢。

因爲龍舒君幹了他們一直想幹,卻又不敢幹的事。

至於其他人···

陳軫想起正在郢都養老的太傅環淵來,然後又想起太子的嫡親弟弟公子彘,接着又想起公子平之師,太學祭酒申子,還想起了太子的舅舅南後的哥哥南公來。

這些人都可以在這個時候去勸說太子,然後將太子勸入正途。

想着,陳軫一擡頭,正欲再次諫言,卻迎上了楚王那冰冷的雙眼,以及冷漠的臉色。

陳軫一驚。

自己能想到的事,難道大王能想不到,但現在大王什麼都沒有說,什麼都沒做,連召見太傅環淵與南公的意思都沒有!

大王這是···

大王坐視龍舒君鼓動太子,這有豈是正常的父親對兒子的態度,又豈是國君對儲君的態度。

這一刻,陳軫突然想到了很多,原本許多他不願意想的事情,現在,他也想通了。

他想起此刻聚攏在太子身邊的那些人,頓時明白了。

想通之後,他本想再次進言,以保全楚王的仁德以及美名。

但,他一想起那些聚在太子橫身邊的人,又將話嚥了下去。

現在已經遲了。

想着,陳軫一臉落寞的拱手嘆道:“大王英明!”

熊槐聞言,笑了笑,然後揮手讓陳軫退下。

陳軫離去後,熊槐想起陳軫剛剛稟報的,太子橫廣結貴族豪傑的事情,頓時長長一嘆:“太子,寡人可是從來都沒有逼你,太子你走的每一步,都是你自己選的,日後九泉之下,你我父子再見之時,你可不要怪寡人。

因爲寡人除了是你的父親,更是楚王,而你除了寡人的兒子,更是楚國的公子甚至太子,寡人要對楚國負責,而你也需要對楚國負責!”

頓了頓,熊槐又嘆道:“老子云: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此時此刻,寡人已經能體味老子學說三分真意。

可惜···可惜的是,寡人明白的太晚,吃了讀書少的虧,才走到今天這個地步。

父子失和,其罪在我,不在太子!

日後,九泉之下,若是王后帶着子橫與子蘭來見寡人,那寡人又有何面目再見王后!??”

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八百五十一章 頒佈爵位 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
第九十一章 韓軍敗退第八百五十一章 頒佈爵位 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決戰 三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重罰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另有算盤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八百五十二章 頒佈爵位 中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一百四十九章 重禮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六百九十章 條件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大義第四百零一章 巧言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八百二十四章 宴會之變第三百九十四章 欺詐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二百零八章 援手第七百一十三章 子牛子鼠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齊國伐魏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六百二十九章 勸說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請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二百七十一章 求和第六十四章 魏國抉擇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三百一十四章 初胡服第八百八十九章 血色肥料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二百九十九章 求援第七百六十章 大火燎原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二百四十五章 離間第五百四十五章 衝突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七百一十九章 量產神器第八十四章 徵召封君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五百六十章 威逼三事第五百一十六章 遺言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殺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六百二十四章 破心第一千兩百三十七章 送子出國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四百二十章 新任魏相第六百二十三章 圖窮匕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誅殺昭常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遣使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齊相周最第一千兩百四十六章 枝疏葉枯第五百四十九章 勸降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手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二百一十四章 濟陽城下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趙國使者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深情款款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四十四章 病來山倒第四百五十二章 趙王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