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三十六章 父子對持

楚國壽縣。

當熊槐得知屈原完美的完成了出使齊國的任務,不僅加深了齊楚兩國的友好關係,而且還帶着齊王地嫡子公子冀來楚了。

要知道,現在齊楚兩國雖然已經有了盟約,但是齊王地先送出質子的舉動,無疑是向楚國服軟,承認楚國的主導地位。

對於屈原出使齊國能取得這樣的成果,熊槐心中欣喜若狂。

於是,等屈原一回到壽春城,熊槐立即一改常態,主動從後宮中出來。不僅親自接見了齊國質子公子冀,而且還給了公子冀極高的禮遇,以楚國嫡子的待遇相待。

送走公子冀後,屈原向熊槐回報了在齊國的經過後,拱手問道:“大王,如今齊王已經主動將年僅十歲的嫡次子送來爲質,可謂誠意十足,不知大王打算送哪位公子前去齊國爲質。”

熊槐聞言,微微一怔,接着,他想起之前太傅環淵給他的信後,應道:“寡人已經有了人選,但是,寡人心中還有顧慮,是以還要想想。”

屈原拱手道:“大王,如今齊國已經展示了誠意,那我們的行動也不可遲緩,免得讓他國說我們楚國沒誠意。”

熊槐點了點頭:“賢卿放心,寡人曉得。”

屈原離去後,熊槐立即吩咐道:“來人,讓太子來見寡人。”

“唯。”

在等待太子橫到來的期間,熊槐手中拿着太傅環淵數月前送來信,內心十分複雜。

其實,上次公子平安頓太傅環淵歸來的同一天,熊槐就收到了這封信。

環淵在信中的說法,是公子平的學問還有所欠缺,所以希望有機會的時候,能送公子平去齊國太學求學。

雖然環淵說的是送公子平去求學,但熊槐卻從信函的字裡行間,感受到了環淵對公子平的憂慮,以及楚國未來的擔憂。

當熊槐在數月前看到那封信的時候,熊槐還一度以爲環淵是不是看出了什麼。畢竟,他當初因爲遷都事宜,而重罰太子橫緊足兩月,也的確在國中引起了轟動以及猜疑。

當然,更大的可能,則是環淵洞悉世事,知道他與太子橫性格迥異,可能會爆發矛盾。

亦或者,宋國那一對相看兩厭的父子,給了環淵極大的感觸。

不管環淵是猜到了什麼,還是心中有些不安,這些都不重要。

畢竟,環淵也是九十多的人了,而且還已經退隱老家了。

熊槐真正的顧慮是,是否讓公子平去齊國。

是故,在得到齊王送公子冀爲質的消息後,熊槐認真的思索了許久,還是決定送公子平去齊國。

雖然熊槐對太子橫的情感比較複雜,但是,太子橫這而是年來,一直都是孝敬有加的。數十年的感情,即便太子橫屢屢讓他失望,甚至他已經決定將太子橫當作棄子了,但是,要說他心中徹底絕情,這肯定是假的。

他對太子橫是徹底的失望,而不是徹底的絕情。

所以,若是公子平一直呆在壽春,呆在太子橫的身邊,未來一旦有變,那公子平就十有八九要給太子橫陪葬。

是以,熊槐思考許久,最終決定送走公子平,也給太子橫流一條後路。

想着,熊槐長長一嘆!

不久,太子橫來。

禮畢。

熊槐沉吟道:“太子,剛剛齊王嫡次子公子冀來楚爲質的事情,想來太子也知道了吧。”

太子橫點了點頭:“兒臣已知之。”

熊槐有些爲難的道:“之前,爲父派左徒出使齊國之時,本來打算派出一位公子爲質的。但是,現在齊王派出嫡次子,這讓寡人心中有些爲難,若是派出庶子,則有些不對等,會讓齊王面上難看。

而派出嫡子,那就只能送你三弟公子彘去齊國了。

可是,公子彘幼年喪母,還未滿十五,是以寡人不忍送公子彘去齊國。”

太子橫聞言,立即狐疑的看着熊槐,心中很是吃驚。

“父王不忍送走公子彘,難道打算送我這個太子去齊國不成?”

此時,熊槐笑道:“好在,數月前,太傅上書請求寡人送公子平去齊國稷下學宮求學,是以,寡人打算乾脆就讓公子平去齊國爲質,一邊報效國家,一邊在齊國學宮中求學。”

說着,熊槐看向太子橫道:“太子以爲如何?”

太子橫一聽,勃然變色。

父王要送吾兒公子平去齊國爲質,這話他怎麼能說的出口。

他不忍自己的兒子去齊國,難道我就忍心送我的兒子去齊國嗎?

要知道,數月前,父王跟他說的很清楚,楚國接下來的目標就是齊國。

一旦楚國出兵伐齊,萬一齊國一怒之下來個玉石俱焚,那公子平就完了。

要知道,他可就公子平這一個兒子,還是嫡長子。

想着,太子橫立即拍着桌子站起來,然後怒氣沖天看着熊槐道:“父王,送公子平爲質於齊,此事絕無可能。”

熊槐一看太子橫如一個憤怒的雄獅一般,張牙舞爪看着他,當即大怒道:“怎麼,太子的意思是送寡人的兒子去做人質就可以,送你的兒子就不行?”

太子橫一聽,頓時悲痛淚水直流:“父王,兒臣就這一個兒子,父王你怎麼忍心將他送到齊國,讓我父子永相離。”

“什麼叫父子永相離。不過是去齊國求學幾年,如何被太子你說的一去不回一樣。”說着,熊槐又安慰道:“還有,太子,你現在還年輕,才四十多歲,只要努力,你還會有其他兒子的。

你看,爲父都六十多了,不也是能生出孩子來。”

太子橫聞言,不禁悲從心來。

他十五歲離宮別居後,雖然父王母后未曾賞賜他美女,但他與景陽等人時常在郢都周圍索取搶奪婦人爲樂,實在太過放縱。而婚前婚後,他又有些葷素不忌,導致他努力了二十年,也只有一個嫡子,一個庶女。

而且近十年來,他雖多有努力,但卻一無所得。

他隱隱已經明白,可能他這一輩子就公子平一個兒子了,想要再生一個,那就是撞大運碰上太一神開眼了。

所以,他那還能生得出孩子,他就公子平一個兒子,就這,父王還要將他送到齊國送死。

想着,太子橫雙目一紅,緊緊的盯着熊槐:“父王,兒臣就公子平一個兒子,我絕對不會讓他到任何一個國家做人質,除非我死了,否則這事絕無可能。”

熊槐看着太子橫猙獰的面孔,頓時勃然大怒:“混賬東西,寡人怎麼會有你這種兒子,是非不分,好壞不分,衆勸不聽,固持己見,整日都在糾結自己那點蠅頭小利,你可曾把楚國放在心上。”

太子橫態度異常堅決的道:“父王,你儘管罵吧,兒臣不反駁。但是,只要我還活着,公子平就不可能去做人質。”

“滾~~給寡人滾!”

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兩種可能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發現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三百六十章 高價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營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協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
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八百六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五十一章 犀首遲疑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上書第八百一十五章 呂氏兄弟第一千兩百四十九章 魚上鉤了第二百零六章 攻魏第八百九十八章 小錢大錢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七百六十八章 分兵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波及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達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末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兩種可能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發現第四百七十七章 東進西出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二百八十九章 渡河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七百五十四章 巴人攻城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流血第三百九十三章 止步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六十八章 景翠東移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暗藏殺機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五百四十七章 決策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典籍第六百八十六章 結盟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一百九十二章 環淵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五百一十章 何以解憂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一百零三章 越國渡海第二百四十八章 宋魏第六百六十九章 請降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萬事俱備第一百五十一章 太子之師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三百六十章 高價第五百六十二章 襄陽之外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趙國爭韓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四章 屈原進言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四百七十六章 景鯉使秦第五百八十六章 分金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連雨第九十二章 攻破秦營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六百七十六章 撤軍求和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四百零九章 邀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倪良第六百七十九章 楚韓結盟第一千零九十章 換相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爲國分憂第一百八十章 調回唐昧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二百九十七章 突如其來第六百七十三章 丹水夜語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秦韓決戰第三百一十九章 妥協第一百七十一章 借人